喬英子是最壓抑的孩子——永遠正確的媽才是最糟糕的媽

2020-07-30 525心理網
喬英子是最壓抑的孩子——永遠正確的媽才是最糟糕的媽

《小歡喜》,宋倩對女兒貌似能夠做到心平氣和地溝通,遇事也能討論商量,而事實上是她早已拿定了主意,幕後全盤操控英子的動態和未來,溝通只是為了讓女兒聽她的。而且宋倩作為一個母親,還永遠都是正確的。

病態共生

宋倩曾深情地對她說,「媽媽最最最最愛的就是你呀,自從你到了媽媽的肚子裡,媽媽就沒跟你分開過,媽媽從來沒有覺得,你已經離開媽媽的身體了,更沒離開過媽媽的心。」

這段話,不明事理的人聽了,會由衷感嘆,多麼偉大的母愛啊。懂心理學的人聽了,不能自已會憤慨,這是典型的病態共生,這是剝奪,這是佔有,這是掌控,這是……

關於病態共生,請參看《被反鎖在門外的孩子,去哪裡了?----認識躁狂抑鬱雙相情感障礙之1》

媽媽的全盤掌控,讓孩子在心理上不能和媽媽分離,不能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成長為一個具有成熟心智的人。英子哭喊著說,「你總是按你的想法,決定我的人生!」

道德綁架

金牌教師宋倩為了女兒的高考,從重點中學辭職;為了女兒,離婚數年不再婚,也沒有男友;為了女兒,一日三餐精心調配(只追求營養,全然否決女兒對於飲食的喜好);為了女兒,全程關注女兒的學習成績,以及功課輔導;為了女兒,……

付出了這麼多,難道不需要回報的嗎?錯!宋倩眼睜睜地等著女兒對她的回報,回報就是超級優異的考試成績。她常說的是,「你是媽媽的一切;你是媽媽最重要的人;媽媽都是為了你好;……」

當考試成績下降的時候;或者為了緩衝壓力而逃課玩樂高被發現的時候;或者和爸爸女朋友走得有點近的時候;……英子都對媽媽充滿了愧疚,覺得自己有愧於媽媽的付出。讓孩子產生愧疚的情緒,這就是道德綁架!

討好取悅

宋倩愛的不是女兒這個人,不是女兒的生命,而是女兒所具有的功能,女兒的功能就是成績優異。她的愛是有條件的,當女兒逃課玩樂高被發現的時候,還有燕窩事件讓她傷心的時候,她對女兒可以視而不見、冷若冰霜。

宋倩破天荒帶英子去看電影,英子不敢說她已經和同學看過了,為了讓媽媽高興,毅然陪同媽媽去看第二遍,當被媽媽發現以後,媽媽非常生氣,中途退出影院,說,「看電影是為了讓你高興,我高不高興不重要!」英子哭著說,「讓你高興怎麼這麼難呢?!」

宋倩只愛成績優異、聽話懂事的英子,她認為不好的部分,她是不愛的。英子為了博得媽媽的歡心,以及不被責備,就只能討好和取悅媽媽。

不能做真實的自己

面對這樣強權的媽,英子能做真實的自己嗎?她喜歡吃油條,能吃嗎?她忍著噁心,也不能當面拒絕吃海參;她想吃火鍋,想吃辣的,她敢嗎?爸爸能舒緩她的壓力,為了媽媽的情緒,她也只能忍痛讓爸爸搬走;……她的真實感受和情緒,更不敢說。

不能做真實的自己,身心就是分離的,她的靈魂沒有寄居在她的身體,她的腦袋也不是自己的,她脖子上長著的是她媽的腦袋。

模式的複製

一個強勢的母親,會有一個懦弱的兒子,也會有一個同樣強勢的女兒。沒錯,英子如果沒有足夠的自知、自覺、自省的意識,她將來會成為她媽那樣的人,這根家族的鏈條就會一代一代地複製下去。

現實生活遠遠沒有《小歡喜》大結局的皆大歡喜。宋倩不可能因為英子的抑鬱而徹底改變她的認知和模式。英子的中度抑鬱,也不可能因為服藥治療、減輕壓力、父母復婚而痊癒,抑鬱症需要長程的心理治療,而且有復發的可能。

近期的一個來訪,是一個初三女生。媽媽質疑說,「我女兒以前都是很聽話的,做了諮詢以後,為什麼反而不聽話了?!」

我解釋說,「她以前聽話的那種狀態,是不真實的,是不敢表達真實的想法。現在不聽話了,是她心理的成長和獨立,她敢於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了。」

媽媽不能理解。她需要的只是一個成績優異、聽話懂事的孩子。孩子說,她沒有童年,她沒有做過小孩,從很小起,她就被培養成一個聽話懂事禮貌的孩子,成績必須優異,只要成績有下滑,就會被罵得很難聽。

父母不會知道,鋼琴、舞蹈、主持,樣樣出色的女兒,被同學孤立,同學關係緊張。父母一概不知。他們只希望看到那個毫無瑕疵、光鮮亮麗的孩子。孩子內心的掙扎,他們看不到,看到了也不能理解。

《都挺好》和《小歡喜》,能夠揭示原生家庭的真相,揭示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深刻影響,是一種認知的變革。但大團圓、大和解的結局有粉飾太平之嫌,現實中千瘡百孔的婚姻、緊張陌生的親子關係比比皆是。

成年人,不能只是生理年齡的累積,更需要心理的成長,心理的成長需要伴隨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

來源 :525心理網(psy525.cn)一個有營養的心理網!

相關焦點

  • 《小歡喜》喬英子崩潰想要輕生,是受到丁一的刺激才爆發的嗎?
    在電視劇《小歡喜》喬英子崩潰想要輕生,並不是因為受到丁一的刺激影響,主要是喬英子已經在崩潰的邊緣。小編個人覺得喬英子崩潰想要輕生主要是有三個方面造成的。1、宋倩為喬英子安排未來宋倩只是將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強加給喬英子,絲毫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從未傾聽過她內心的想法,甚至就連孩子報考航天專業的理想都給「捏碎了」。喬英子的對母親的躲避和反感不是沒有理由,作為一個十八歲的孩子,她已經成年,她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她更傾向於平等相處的親子關係,希望能夠和母親和平平等的溝通交流。
  • 孕媽什麼時候吃「葉酸」才是正確的?或許多人忽略了,不妨一看
    現在有很多的孕媽都可能會知道在備孕之前可能會選擇吃一些葉酸,但是葉酸吃多久才能是最正確的,現在有很多人都疑問了大約是在懷孕四個多月的時候吃葉酸,這是不是一個正確的方法,所以說最常的生活中可能會需要知道一下自己的一些事情,要不然就可能會讓自己的生活也是越來越糟糕,所以說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一下
  • 「你要承認,你有多麼糟糕!」我媽常常對我這麼說
    我報名一個英語課程,上廁所時聽,放得最大聲,我還是可以聽到我媽講,但我就裝作沒聽到。 我自己在網上做測試,中度抑鬱,重度焦慮。但我媽不相信心理醫生,覺得浪費錢。我是改過來了,但是由於寫字比劃、筆順、偏旁經常寫反、寫錯,字也寫得不好看,還經常手抖,所以被打了好幾次,才改過來。 於是,我每次只要進門,一看到我媽的鞋,我開始全身發冷,全身發抖。我跟媽講,我媽說:「沒事啊,你不是好好的嗎?!」 絕望、無助。好在我還有另外一個人可以傾訴,他的名字叫做耶穌。
  • 喬英子被逼成抑鬱症 最後會如願考上南京大學天文系嗎?
    愛奇藝熱播的《小歡喜》已經到收尾階段,劇情愈加高能迭起,昨晚#小歡喜預告 丁一#登上熱搜榜,那個曾經在牆上寫滿「我恨」的清華高才生跳樓了,喬英子因為自己是最後見到他的人,卻沒能挽救他的生命充滿自責,心結加劇。
  • 90後寶媽:我寧願孩子一直不乖,也不想讓他有個痛苦的童年
    給所有人的印象是「別人家的乖乖女」,每當誰家孩子淘氣都會拿小蘭做榜樣,可只有小蘭自己知道,她的內心裡住著一個搗蛋鬼。小的時候沒什麼主見一直聽話,等到慢慢長大到了青春期時,這種乖乖女內心積壓的矛盾和情緒才爆發出來。
  • 媽寶男:媽是天,媽是光,媽是唯一的神話
    因為在這個家庭裡,親子關係高高在上地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顛倒順序,是非、黑白不分,界限感模糊,這樣的家庭勢必會讓愛人感覺壓抑,避免不了會傷害到那個想和你一起生活白頭偕老的女人。雖然離婚並不是明智之舉,但是改造媽寶男的道路卻漫長修遠兮!與媽寶男相對應的,是母親對於兒子畸形的愛。《暖秋》中的馬心月,在懷孕期間被丈夫「絕筆」,一個人受盡委屈,吃盡苦頭生下馬賽又含辛茹苦將兒子拉扯大,可以說是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這也讓她自始至終都認為她和兒子永遠是一體的。
  • 什麼樣的加拿大月子中心才是孕媽最正確的選擇呢?
    2、月子中心的居住環境好的居住環境才有利於孕媽安胎,所以孕媽在選擇月子中心時,一定要看它的周邊環境是否優美、安靜,只有這樣的環境才適合孕媽待產,還有就是要選擇靠近醫生和醫院的地方,這樣可以確保孕媽在生產前能夠到達醫院。
  • 寶媽母乳不足想追奶,正確追奶方式很重要
    科學研究表明:寶媽在情緒低落時,母乳的分泌也會急劇減少。有了娃以後,幾乎每個寶媽都希望用自己的母乳來哺育小寶寶長大,但奈何有時候就會出現母乳不足的情況。而很多寶媽都將自己母乳不足的原因歸結到婆婆身上,並稱婆婆才是是最好的「回奶神器」,這到底怎麼一回事呢?婆婆是最好的回奶神器?
  • 寶媽母乳不足想追奶,正確追奶方式很重要
    而很多寶媽都將自己母乳不足的原因歸結到婆婆身上,並稱婆婆才是是最好的「回奶神器」,確實很多寶媽在月子期間,或者哺乳期時,與婆婆出現矛盾,情緒變得很糟糕,於是就出現了母乳不足的情況。當寶媽母乳不足以後想追奶的話,大部分的媽媽們是可以成功的,但選擇正確的追奶方式也是很重要的,那在此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都有哪些原因會導致寶媽母乳不足呢?
  • 父母給孩子最糟糕的東西——內疚感,沒有之一
    如果不受到懲罰,這個人的內心就會非常的不好受,而且這種愧疚感會深深的藏在潛意識當中,永遠不會自行消失,直到有一天他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他的罪惡感才能卸掉。試想,一個背負著這麼大精神心理負擔和壓力的人,如何輕裝上陣的去拼事業和發展自己,永遠將會是一個內心充滿自卑的,不敢爬的烏龜。
  • 小歡喜:宋倩吵架成癮,喬英子撒謊成性,家境最好生活卻一地雞毛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宋倩和喬衛東離婚後,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拉扯英子長大。雖是單親媽媽,但由於先前眼光獨到,囤了幾套房,後來成了學區房,升值不少。單憑這幾套房,宋倩家庭財產數以千萬計,再加上自己又有金牌老師頭銜,外快更是不少賺。可以說宋倩的家庭在三個家庭中經濟條件最好、家境最殷實。
  • 現代婚姻,「媽寶女」遇到「媽寶男」才是最慘烈的撞擊
    何謂巨嬰式婚姻,媽寶女、媽寶男們最有代表性。01要說世界上哪個國家的父母對子女的婚姻最有影響力,中國若是排在第二估計都沒人敢排第一。為什麼?因為在中國,巨嬰真的太多了。而巨嬰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主見、不會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巨嬰經常求助自己最信任、最有能力的一方,也就是自己的父母。若是夫妻雙方都是如此,那麼夫妻各自的父母就會親自上臺,手撕對方。
  • 永遠不要跟你媽講道理
    或許,大多數人覺得最怕的是母親大人,怕媽的嘮叨,怕媽認為只有你錯,衝撞母威的,怕媽罵到你懷疑人生…… 而旁邊哪位父親大人,陪襯的,媽踢一腳,附和一下,才適當發揮站在孩子對立面。 所以,大多數的家庭,母親是強勢那頭,父親都是沉默寡言,母親與孩子的衝突是最多的。
  • 正確的「三觀」,才是最重要的起跑線
    我媽沒那麼多事,你愛吃愛喝啥都可以。在我媽的心目中,人從小就該獨立。她每個月買好飯菜票,分給我和弟弟一人一份,並定下規矩:每頓飯,必須是一葷一素一飯,具體吃什麼她不管。另外,每人每天必須打一壺開水回家,晚上在家喝水和洗洗涮涮,全靠這壺水。沒打水的就自己想辦法,不準喝/用她打的開水。那時機關食堂周日不開火,這就是我媽做紅燒肉和大白菜湯的日子。
  • 沒有爹味和媽味,你才算是個現代人
    她已經是中國女性裡最能幹、最能掙錢,又最能兼顧事業與家庭的了,為什麼總讓人覺得費力不討好呢?不僅僅是伊能靜,我們的整個社會氛圍裡,女性都有一種媽味過重的感覺。如果一個人只有無窮無盡的操勞,還要被家人抱怨她的家務做得不完美,也不敢反駁——要麼,她是一個奴隸;要麼,她會因為太痛苦、太壓抑而得癌早死。所謂「媽味」,不過是中國成年女性對於自己沉重的家庭負擔的一種應激反應。女性面臨社會與家庭給予的雙重壓力,只能把焦慮傳遞給孩子、傳遞給丈夫,通過無價值的抱怨和嘮叨卸掉一部分重擔。這不是女人一個人的問題。
  • 當媽之後,你最怕什麼?
    當媽之後,你最怕什麼?​我是最怕寶寶生病,不管大病小病,只要娃不舒服,老母親的心就像被狠狠揪住,一刻放鬆不下。到了下午,情況明顯變得糟糕,鼻涕開始冒出來,且伴有低燒。剛下班回來,看到毫無生氣的小花生,頓感不妙。用體溫計測量,38攝氏度,於是立即採取物理降溫。
  • 《囧媽》:糟糕的親子關係,育兒路上的種種難題,到底緣何而來?
    最近正在免費熱播的電影《囧媽》的開頭,向我們展現的就是徐伊萬和張路糟糕的夫妻關係。其中張路的一段話道出了夫妻關係破裂的原因,讓我印象深刻:這就是我們倆之間的問題,你心裏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契而不舍的改造我呢?
  • 寶媽開豪車接孩子,回家後被人指責「炫富」,寶媽:這是最便宜的
    因為孫女士平時很少來幼兒園,所以家長們都不怎麼認識她,但是當看到寶媽開豪車來接孩子,便吸引了很多家長的目光。等孩子放學的時候,兒子找了半天爸爸之後在幼兒園門口卻看到了媽媽,於是特別開心跑到了媽媽面前,看到兒子後,孫女士也非常開心。
  • 「朵媽陪娃」到底怎麼教育孩子才是最正確的?你得先知道這些!
    朵媽:學習最優秀的教育方法,做孩子最好的領路人!人總是會因為身份的轉變,生出許多新的東西!誰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在教育問題上,誰都難說自己是專家或者有完美的方案,邊學習邊成長才是常態!朵媽最近就學習了世界上最著名、影響最大、最受認可的5種教育方法!
  • 我聽過最糟糕的育兒建議:他還是個孩子
    你認為老一輩最糟糕的育兒建議是什麼?小編今天給大家總結了知友提出的幾條「糟糕建議」,希望能幫年輕父母及旁觀者及時「避坑」。你認為老一輩最糟糕的育兒建議是什麼?     0 歲到 5 歲,該建立秩序的時候 :「他還是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