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影響下,各行各業好像都提前來到了寒冬,但外賣行業好像異常火熱。有位女大學生聽身邊的朋友說送外賣的收入高,一個月能賺六七千,勤快的還可上萬。
於是,選擇了這個行業,她幾乎每天都要送30多單,連續2個月下來已送了1700多單外賣,而且送餐時間每天基本在10個小時以上。
她辛苦了兩個月送餐,工資卻與自己的期望一落千丈,她凌亂了,想自己這麼辛苦,怎麼就拿了這點錢?
在她回憶兩個月來的經歷後發現,因為自己經驗不足,常常因為超時被投訴,要不然就是因為餐太多,路上颳了別人的車,被賠了好幾百,就這樣到手錢也就所剩無幾了。不過通過送餐也讓她深刻地體會到賺錢的不易。
其實大學生打工已不是新鮮事兒了,在日本、美國更是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金錢觀,讓他們去打工學習。
所以被奉為「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他也送給許多努力拼搏的年輕人3句話:
01、年輕時的苦難,出錢也要買
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年輕人一定要牢記。碰到好事兒別太驕傲,遭遇災難和重大挫折也別消沉。稻盛和夫說:乍看的不幸,其實就是幸。
所有的困難都是生活給予我們年輕人的考驗,我們應該重視它,並在這一過程中磨練自己。
這位女大學生雖然收穫到的工資沒有她預期的那樣多,但2個月送了1700單外賣,而且每天10小時以上的工作量足以說明她是一個勤勞、勤奮的年輕人,想要通過自己努力多創收。
至少在這2個月磨練了她吃苦耐勞的精神,而且還讓她體會到了賺錢不易,避免了大手大腳的花銷。
這份苦難收穫的價值遠超過了勞動力帶來的金錢,你說不是嗎?
02、能力要用「將來時」
稻盛和夫送給年輕人的第二句話:能力要用「將來時」。他想表達的是年輕人要把眼光放遠,做任何事情要有強烈的願望,還要添加勇氣,而且執著專一,哪怕現在你做不到,不代表將來你不可以做到。
他對年輕人提到:想要把自己的能力用好,光相信自己「行」是沒用的,必須做計劃,是長遠的計劃。
他提醒年輕人,不要盲目勤奮,也不要盲目自卑,不論你是否創業,生活永遠是你修行的道場,你是否會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待你的生活,活出你的精彩?
03、謹記「今日事今日畢」的原則
這條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很少人做到。稻盛和夫先生在他多年生活工作中一直秉持這樣的原則,凡事都要今日事今日畢,今天的目標一定要今天完成。工作的成果、進度都以天為單位,然落實完成。
他對年輕人說:學會在每一個「今天」中前行,無論前行的步子是大是小,總會向前推進一些。
在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一書中還提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著名的猶太人在教育子女上最重視的就是成長,讓子女學習成功者的經驗,少走彎路,就是最低的投資成本!歡迎關注我,每天推薦好書,和我一同強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