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西遊記》時最不喜歡的事情就是發現唐僧老換人,只有25集的電視劇就用了三個唐僧,而且由於每一集拍攝順序和播出順序不同,對於觀眾來說換人的次數可遠不止兩次。
4-5集是徐少華,第6集換成汪粵,第7、8集又是徐少華,第9、10集又是汪粵,第11集再次換回來徐少華,第13集是遲重瑞橫空出世,第14集-16集徐少華又回來了,之後才變成遲重瑞一直到底。
你算算,這中間換了多少次,鬧心不鬧心,真羨慕那些臉盲的觀眾啊。
問題來了,為毛《西遊記》這麼玩兒命換唐僧呢,他又不打架基本也不上威亞,基本上不怎麼耗費演員,原因就是汪粵和徐少華是主動退出劇組的,折騰半天讓遲重瑞取到真經。
用現在的眼光看,無疑汪粵和徐少華的選擇似乎難以理解,但在當年他們的退出也是各有原因,對於這些原因各種揭秘文章不少,本文則從另外一個角度深入挖一下這二位的退出。
其實,原則上講,汪粵和徐少華的離開,都是因為他們希望在劇組裡有一個特殊待遇,而劇組由於各種原因偏偏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
一、汪粵
在筆者看來,汪粵的離開最可惜,不僅是因為他後來不像徐少華和遲重瑞那般走紅,沒享受太多唐僧帶來的紅利。還因為汪粵其實是三個人裡演技最好的那個。
單論形象,徐少華最俊美,單論演技,汪粵最強,遲重瑞則比較平衡。汪粵是表演系科班出身,同時在《西遊記》開拍前做了大量有關佛教的功課,甚至專門到寺廟體驗生活了很久,對很多細節都有研究,比如唐僧那個五佛冠就是他設計的。
而且,三位唐僧在演一些佛教參禪念經的片段時,動作最標準的也是汪粵,畢竟他有過深入體驗生活的經歷,徐少華和遲重瑞都是半路上馬沒有這個經驗。
如果能拍完《西遊記》,對於汪粵來說絕對是一個裡程碑一樣的代表作,可惜沒有如果。
對於汪粵為什麼退出《西遊記》劇組,楊潔導演在自傳裡是這麼說的,汪粵說有一個電影請他當主演,他想趁著《西遊記》劇組休息的時候拍電影,拍完電影再回來。但是楊潔告訴他,如果你心裡更看重電影,那就去拍吧,但我這邊不能給你當填空的補丁。
汪粵曾在1988年接受採訪時詳細說過這件事的始末,他說當時在張家界偶遇電影《梆聲》劇組,那邊導演是他的老師,覺得電影主角特別適合他,請他去拍。
當時《西遊記》劇組剛拍完《三打白骨精》,正處在兩集之間的空隙,導演和劇組忙後期製作和下一集的策劃,演員相對空閒,因此汪粵心動了,想跨劇組去拍電影。
此外,汪粵也坦誠承認,自己覺得唐僧這個人物沒有什麼挑戰性,總是處在趕路、遇到妖精、上當被抓、被救這個循環套路之中,人物性格沒有什麼變化,因此他多少有些心理上的懈怠。
因此,汪粵連續兩次向楊潔提出申請想趁著休息時間去拍電影《梆聲》,但前兩次楊潔都回答說需要討論一下再答覆他。
當汪粵第三次找到楊潔詢問時,楊潔忽然變得很客氣,告訴他劇組同意他去拍電影,但《西遊記》這邊不能等他,只能換人演唐僧。
對此,汪粵感到猶如晴空霹靂,他其實沒想放棄《西遊記》,只是想軋個戲,沒合計楊潔導演和《西遊記》劇組如此決絕和乾脆,因此他也是含淚離開了劇組。
對於汪粵的離開,筆者認為楊潔導演兩次沒有回覆他,應該也是在冷處理希望汪粵能夠自己領悟,但當汪粵連著三次申請軋戲這個「特殊待遇」時楊潔就無法接受了,於是她乾脆利落讓汪粵離開劇組。
對於楊潔來說,汪粵請求的這個「特殊待遇」確實難以同意,因為《西遊記》拍攝時間長,一旦開了口子,將來其他演員也可能申請軋戲,那《西遊記》的拍攝工作無疑將進一步延長,最後很可能成一地雞毛難以收拾。
對於汪粵來說,當年電視劇對他的吸引力確實不如電影大,而且他的幾位同學周裡京、張豐毅等人此時早已經通過拍電影成名,對他來說顯然電影才應該是他的事業。因此我們也不能太苛求汪粵,畢竟我們所處時代不同。只是悲催的是,他出演的那個電影《梆聲》後來改名為《西去百丈峽》,該片幾乎默默無聞,汪粵在裡面似乎也不是主角,男主角應該是王德順。
當然,退一步講,如果汪粵通過拍電影成國際巨星了,也許我們現在對他離開《西遊記》劇組的評價又會不一樣,歷史是為勝利者書寫的嘛。
二、徐少華
汪粵離開《西遊記》劇組十天後,徐少華來到北京接受劇組考察,不過他當時是小白龍的備選,結果小白龍沒選上卻被央視副臺長阮若琳和楊潔看中出演了唐僧。
徐少華出演的唐僧雖然在演技上稍遜汪粵一籌,但外形俊美的他無疑收穫了最多的唐僧粉,只是他在《西遊記》拍了九集之後居然也離開了劇組。
馬德華曾在接受採訪時說徐少華因為片酬比六小齡童馬德華少五塊錢就不幹了,這明顯是扯淡的說法,五塊錢在八十年代是不少,但還沒多到能讓一個小演員去得罪央視。而且徐少華後來又和楊潔合作多次,同樣也沒賺到多少錢,真要是想賺錢,他也不會和楊潔又合作好幾部戲,更不會為了幾十塊錢就把拍了一半的《西遊記》扔了。
按照楊潔回憶錄的說法,徐少華就是為了要上山東藝術學院要那個文憑才走的,其實他也不想離開《西遊記》劇組,於是也曾找楊潔要一個「特殊待遇」,那就是一邊在劇組拍戲,一邊不用上課或者少上課,到時候照樣拿文憑。
但是楊潔坦言她沒有那個能力,左右不了山東藝術學院。徐少華拿老鄉倪萍舉例,說倪萍就沒怎麼上課拿到了大學文憑,但楊潔還是表示自己沒有辦法。
後來,當徐少華拍完《趣經女兒國》之後,楊潔還是派製片主任到山東藝術學院溝通了,能不能讓徐少華少上課或者不上課同時還能拿文憑,結果山東藝術學院那邊也不含糊,直接又把皮球踢給了徐少華:你到底是想上學還是想拍戲?徐少華沒有辦法,只能答應想上學。就此無可挽回,《西遊記》只能再換人。
對於徐少華的這個不上課或者少上課就拿文憑的「特殊要求」,可能確實有點兒為難楊潔了,畢竟在溝通人際關係說情走後門這方面楊潔是不太擅長的,央視副臺長阮若琳也不想出面搞這種容易被說成擾亂教學秩序的事情,因此徐少華只能在上學和拍戲之間二選一,本著對未來人生道路的考慮,他選擇了上學拿文憑,在當時的氛圍看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能說,徐少華沒趕上好時候,如果放在現在,當年的這種「特殊要求」能叫事嘛。
綜上,對於汪粵和徐少華兩人提出的兩種「特殊要求」,嚴格來說並不是真的100%辦不到,但楊潔一不想開這個口子,二也考慮到強扭的瓜不甜,與其強留不如索性放他們走,用阮若琳的話講,誰穿上這身衣服誰就是唐僧。這話,貌似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