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崛朗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關於帶娃育兒的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所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而爸爸與媽媽的帶娃方式更是各有不同,大相逕庭。媽媽細心周到,帶娃中規中矩,而爸爸帶娃的方式常常出人意料,是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神操作。
小麗是一位1歲兒子的寶媽,自從產下孩子之後,為了給予孩子最好的照顧,她辭職在家全職帶娃,因為孩子還小,時刻不能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範圍,所以小麗等周末老公在家的時候,才進行大掃除。
老公也很配合,主動提出要帶寶寶進房間玩,於是小麗就忙自己的家務去了,讓他們爺倆自己玩,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半個小時過去了,房間裡面靜悄悄地,一點動靜都沒有,她心生疑慮,於是決定前往一探究竟。
小麗推開房門,發現兒子正在給鞋子穿鞋帶,而老公自己在一邊悠然自得地吃著零食玩著手機,兒子這麼乖,小麗有點不解一問老公才知真相。
原來剛剛開始老公與兒子一起玩玩具,對於小孩子的玩物,老公不久就沒有興趣了想自己玩手機,他憋見角落鞋櫃剛剛洗乾淨的鞋子,計上心來,於是他拿起一隻鞋子在穿鞋帶,並且臉上露出好像特別好玩的表情。
寶寶果然上當了,被爸爸的行為舉動吸引,於是他也拿起另一隻鞋子饒有興致、專心致志地在穿鞋帶。
小麗聽完老公的話,不禁被逗笑了,直呼:「真是個帶娃鬼才」,感慨兒子走的最遠的路就是老爸的套路。
案例中的老爸,雖然是為了解放自我,而去套路兒子讓其穿鞋帶,但是不得不說確實是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而且兒子還樂在其中,那麼為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父母該如何做呢?
1. 指導孩子做手工
手工是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有效方法,父母可以孩子不同的年齡進行不同的手工的操作。2歲的時候,可以讓孩子進行一步摺紙,3歲的時候可以教孩子2-3步摺紙,並且可以教孩子拿剪刀剪紙條和圖形,貼在紙板或者籃子上。
2.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肢體力量與大動作的發展日趨成熟,父母要學會放手,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而做家務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整理房間、收拾玩具、學會自己倒水喝水、拿筷子吃飯、穿衣服等等,如此孩子不僅培養了動手能力,更學會了自理。
3. 幫助孩子挑選好的玩具
孩子願意做的,樂意做的,往往是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玩玩具則是孩子最喜歡的遊戲,父母要做的是對孩子寓教於樂,幫助孩子挑選可操作性強的玩具。
比如積木、樂高、拼圖等玩具,讓孩子在玩樂之中進行學習,有些玩具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久,這樣的一來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更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一舉兩得。
動手能力對於孩子的生活、學習、工作具有重大影響,讓孩子可以更高效地處理好自己的事務,還可以幫助別人,收穫友誼。動手能力除了讓孩子可以自立之外,還能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父母要引起重視,加以培養。
你在日常生活中,會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嗎,以什麼方式?歡迎留言交流。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崛朗育兒,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