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貪玩了,要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自律?

2020-11-13 小小計劃

孩子好動、貪玩,這是天性。家長不要單純地把希望寄托在其自身「開竅」上,要及時因勢利導促其「開竅」,讓孩子逐步培養出自律的學習、生活習慣才是王道。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自律?

自律,是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規則並以其約束自己一言一行的狀態。

其次,自律是怎麼影響我們的行為的呢?

我們的大腦,就好像一臺手機,需要充足的電量才能維持正常的運轉。

當我們不斷去從事各種任務的時候,這些電量就會慢慢被消耗掉。任務的難度大,消耗的電量就多;任務難度小,消耗電量自然少。而自律,由於需要耗費我們體內的能量去維持它的運作,所以我們很容易對要去做的事情「感到疲憊」。

這是一個「自我損耗」的過程。所謂「自我損耗」,是由美國心理學家RoyF. Baumeister及其團隊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人的意志力和自制力逐步降低的狀態。

因為我們每天都會遇到許多誘惑,而想要做到自律,就需要不斷去抵抗這些誘惑。而抵抗就是一個「自我損壞」的過程。

最終,我們的抵抗能力就會不斷下降,意志力也伴隨著下降。其結果就是越來越難抵抗誘惑,直到我們放棄抵抗。

畢竟為了實現設定好的目標,我們需要去管理自身對外界誘惑接觸的衝動情緒,這是自控力或者意志力的作用。

然而,自制力和意志力並不是無窮無盡的,它們是我們身體的「心理能量」,相當於手機的電量,總有用光的時候。

自律是我們的心理資源。當一個人遇到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想要通過自律去做某些事情時,而你又沒有足夠的心理資源去對抗它時,大腦就會陷入到自控的鬥爭之中,拖延就會出現,不自律的行為就會發生。

那麼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孩子的自律習慣呢?

1、給孩子制定一個自律的行動列表

既然每個人都會拖延,那麼如何高效地拖延,就顯示出我們的處事方式了。

把事情按照「輕、重、緩、急」分成四種特性,然後我們以此制定一個行動列表,安排哪些事情需要立刻完成,哪些事情可以晚一點去做。當你有了這麼一個清晰的「行動列表」,你就能夠有序地自律起來。

家長可以用「小小計劃APP」這類的時間管理工具,然後和孩子溝通好,把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寫到一個計劃表裡。這樣每天按照設定好的計劃去敦促孩子完成,最後每天睡前的半小時或一小時和孩子一起做一個總結,看看哪些是需要再改進的,之後再把第二天要進行的調整一下。

當孩子逐步形成了對應的習慣之後,也就達到了自律的要求了。

2、以身作則的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就要做什麼樣的人。

作為家長,不要和孩子講太多的道理,而應用實際行動去影響他們,給他們做好榜樣。

正如一句話所說:「作為父母,只需做好榜樣,當一面無比光亮美好的鏡子,孩子自然能從中找到自己該有的樣子。」

父母以身作則,才能教育出自律的孩子。

3、從興趣入手

興趣,會讓一個人意識到抵制玩樂的誘惑,會讓一個人願意制定計劃,執行計劃。

家長可以通過幫助孩子找到感興趣的事,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自律。

所以,從現在開始,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自律吧。

歡迎家長們給我們留言或者私信分享你的育兒經驗、你教育孩子的趣事!

在這裡,你能看到專屬於孩子的時間管理、育兒的資訊,關注「小小計劃APP」,我們會持續更新相關內容!


更多內容:

相關焦點

  • 怎樣讓孩子學會「自律」?在這3方面,家長要「狠」一點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自律,自律是一種很好的品質,如果不懂得自律,一切的紀律和規則都形同虛設。對於孩子來說,也應該學會自律,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成長,變得越來越優秀,小時候就學會自律,對未來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
  • 3個方法讓你的孩子學會自律
    父母以為孩子都是可以自己安排好時間的,不需要大人操心,但實際情況卻是:你不推孩子,孩子就是不動。難怪父母會有這樣的擔憂:受疫情影響,孩子在家學習但是自律性很差怎麼辦?老母親可是要上班的,誰來督促孩子?02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學會自律?
  • 馨香智慧:孩子缺乏自律,好吃貪玩?蔣長英老師給你支2招
    馨香智慧:孩子缺乏自律,好吃貪玩?現常有不少父母抱怨,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或多或少會出現這樣一些問題:孩子從小缺乏自律,好吃,貪玩。不懂得克制等,這些行為背後體現出的,其實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四歲上下要培養孩子等待、忍耐、自律。
  • 孩子非常懶惰?學會「馬蠅效應」,利用這些技巧讓孩子變自律
    比如說,從周一到周四的課後作業,孩子們都能按時完成,但等到了周五布置的作業,孩子們往往都要等到周六甚至周日的晚上才能夠完成。孩子們學會將動力轉化為壓力,這也是人生當中必須要學會的,對於將來人生是非常重要的。彭相山就曾說過:「人生的意志,不能受社會的壓力而軟弱,也不能受自然的壓力而萎縮,應當天天站得筆直的、軒昂的,但不是驕傲的。這就是我的人生。」
  • 如何才能讓孩子變得自律,家長要學會忍耐,效果事半功倍
    作為成年人,大家都希望自己是一個自律的人,能夠安排好自己的人生,計劃好自己的生活,從而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因此,當成為家長之後,會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自律的人。可是,家長需要清楚,自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復一日的培養,而且家長也要做好榜樣,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也要展現自己的自律性。
  • 比自律更深層次的能力,父母學會這樣養娃,孩子會很省心
    自律的孩子,懂得規劃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並認真、按時地去執行,讓不少老父親、老母親感到欣慰不已。可以說,家裡的孩子如果學會自律,會讓父母省心不少。可是你知道嗎?無數的實驗證明,擁有內驅力的孩子通常都很自律,並且懂得自己應該怎麼做,內心有明確的方向。這樣的孩子是很省心的,而想要孩子省心,父母要學會這樣養娃:激發他們的驅動力。1、羅森塔爾效應:學會鼓勵孩子羅森塔爾效應是有名的心理學實驗。
  • 與其逼著讓孩子學習,不如引導孩子學會自律
    要分析自己在班上和級上的學習狀況,所處學習位次是上、中、下裡的哪個層次,一定要心中有數,才能規劃自己所要達到的目標。還要分析自己在記憶力、分析力、想像力上和同學之間的差異,這樣目標更加清楚,計劃更加縝密。學習計劃的落實,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執行能力,二是自身的管理能力。自我約束是學習計劃落實的前提條件,珍惜時間、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是計劃落實的保障。
  • 孩子們貪玩怎麼辦?該用什麼樣的辦法才能讓孩子們正確規劃玩和學的...
    孩子們貪玩,大概是每個年齡段的還孩子們貪玩,大概是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遇到的問題,因為孩子們小時候喜歡跟小朋友玩,一起玩積木,或者是玩具長大了之後便會有王者榮耀等網遊手遊等影響到孩子們的學習,那麼孩子們貪玩該怎麼辦?也是全年齡段家長會遇到的問題,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 董卿:別指望孩子能自覺,讓他學會自律,才是對娃的人生負責
    ,而且孩子在長大之後就會自己變得懂事和自覺了,但是實際上,孩子的天生屬性是貪玩,很難對自己進行克制。所以說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還是應該對孩子的要求要嚴格一些,從要求孩子自覺變成幫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認真處理,如果父母因為希望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而在孩子小時候對孩子進行放縱,那麼等待孩子長大後就很難再養成好習慣了,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
  •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律,懂得自我管理
    在當下這個充滿浮躁的時代,自律已是被頻繁提起的高頻詞彙。學會自律、懂得自我管理,擁有一定秩序感的人,他的生活、他的成長過程一般都不會太差,就如俞敏洪說的一樣:「沒有自我管理,人生難以變得更好。」對於孩子來說,自律與專注力同樣重要。
  • 父母引導孩子學會自律的技巧,自律從來不是靠說養成的
    導語:當一個人覺得自律的養成很痛苦的時候,那說明他做事方式出問題了,如果一件事情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再努力再辛苦,苦也會是幸福的。小區裡的育兒群最常討論的一個話題就是'如何引導孩子學會自律'。雨兒媽發語音說:「總說要引導孩子學會自律,可我發現,說來說去,似乎我的孩子沒什麼大的改觀,還是想怎麼著就怎麼著。」
  • 怎樣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
    【豆芽芊芊專欄】怎樣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原創作者|豆芽芊芊01表姐的同學琳琳,去年從音樂學院鋼琴系畢業後留校任教。要求孩子誠實,自己卻當著孩子的面找著各種藉口撒謊;要求孩子作息規律,自己卻經常熬夜玩電腦、刷手機;要求孩子家務勞動,家長卻在那裡爭執該誰洗碗該誰拖地……有句話說得好: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要想有一個自律優秀的孩子,首先得看作為原件的父母自身是否足夠自律
  • 怎樣讓孩子學會自律?關鍵是家長要做到這三個「忍」
    拖延症、肥胖、網絡成癮,無不是缺少自律造成的後果。自律是對自己的欲望合理的安排卻不放縱,對自己的情緒有利疏導卻不恣意的能力。它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從小在父母的幫助下培養。所謂開掛的人生,無不是自律規制下的良性效應。
  • 懶惰貪玩饞嘴的孩子,如何能學會自律?越是嚴格管束越是適得其反!
    這就好比你要用力舉一個很重的槓鈴,就算你力氣再大,再想要堅持,也總會有沒勁兒想要放手的那一刻,需要歇一歇重新蓄力才能再舉得動。事實上,一個人能做到真正的自律,靠的根本不是「意志力」,而是「習慣」。習慣是什麼?習慣就是你不需要動用多少理性思考,只靠本能就輕輕鬆鬆就做到的事,就好像下班之後,腳會自動帶著你回家那麼可靠和神奇。
  • 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更自律?
    ,每一次都會與媽媽發生爭鬥,現在搖身一變成了一個能自律,自信負責的孩子了,那麼這中間又發生了什麼事兒呢?我們以往說起教育孩子常常提到的一句古話說要「寬嚴結合」。但是呢,通常的理解就是該寬的時候寬,該嚴的時候嚴。如果今天你還相信這個觀念的話,那麼你有可能大錯特錯嘍。和善堅定同時並行,和善指的是要無條件的愛孩子,接納孩子。堅定指的是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必要的秩序和規則。根據和善與堅定互動用了多少和善與堅定,大致可以把父母分成四種類型。
  • 孩子也要學會情緒管理,怎樣才能讓你的孩子變成「乖孩子」
    你是不是見過不分場合就大吵大鬧的孩子呢?比如在家長不給買玩具時、家長在別人家串門時、或在親戚逗他玩時,情緒很容易崩潰。相必這樣的孩子一般人都不會很喜歡,因為大家都喜歡懂事的孩子,懂事的孩子不是沒有情緒,而是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怎樣才能讓你的孩子變得乖巧懂事呢?
  •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讓孩子告別拖延,做事更有效率
    但是別的孩子晚上八九點就能夠完成作業,欣欣總要拖到十點以後。對此欣欣媽媽覺得特別心煩,孩子總是這麼不自律,以後學習成績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會自律現在很多人都有「拖延症」,其實拖延症是比較好聽的說法,說到底出現拖延症的原因就是不夠自律,孩子變得更加自律,才能夠從更積極的角度出發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拖延、逃避問題。
  • 自律的父母才能養出自律的孩子
    近期看到最多的兩個字:自律自律的父母才能養出自律的孩子,期望孩子優秀那就先給他做個榜樣吧真的是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沒有孩子之前,你真的無法理解一個母親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做了父母,不僅沒有了自己的閒暇時光,而且還需要高度的自律才行。有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問題太多,幹什麼都心不在焉,脾氣暴躁,沒有耐心,與其溝通後得知家裡的大人都不自律,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樹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問題,多半是樹根出了問題,家長們常常只能看到孩子的問題,往往是自己的問題在孩子身上重現。
  • 孩子貪玩別著急,「普雷馬克原理」教你糾正孩子貪玩心理
    蕭楚女曾說,「人永遠是要學習的,死的時候,才是畢業的時候。」「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也是我們從小耳濡目染的話,但是,一說到讓孩子學習,很多家長都很發愁,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主動學習呢?」
  • 教育孩子努力學習,不如教育孩子學會自律
    一個自律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一樣。所以教育孩子努力學習,不如教育孩子學會自律。這個我是認可的。自律,相反就是拖延,一個具有拖延症的人,總是覺得時間還很多,今天的事情不今天做,非要等到時間快結束的時候熬夜加班加點。這樣做出來的成績不僅累了自己,質量還不好。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培養他養成一個好習慣,要懂得管理時間,有自律性。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