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老人講述父親林治遠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國》電影原型人物

2020-12-25 騰訊網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微博官宣

票房破11億

70周年

7位導演 7個故事

中國電影夢之隊

以「光影」致敬「光陰」

《我和我的祖國》海報

上映前,有人說,主旋律的「命題作文」有什麼看頭,指定很無聊。上映後,很多人卻是「路轉粉」。

豆瓣截圖

不單是因為它有陳凱歌、管虎、徐崢、寧浩等七位導演,還因為它的內容,既宏大又樸素。

網友:每一個無名的『我』都是歷史書裡看不到的,又可愛又鮮活。有笑有淚,原來我們就是這樣在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生活。

在這7個感人的故事中,電影開篇,由管虎導演、黃渤主演的《前夜》最先被大家了解,而黃渤演繹的電影人物林治遠也是真實存在的。記者經過多方聯繫,採訪到了林治遠的兒子,今年74歲的林遵義老人。

新中國第一面紅旗的守護者

林遵義老人告訴記者,1949年7月,當時36歲的父親林治遠接到上級命令,必須要在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之前,完成天安門廣場的整修工作,確保升旗任務圓滿完成。或許對於現在來說,升旗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時間緊、任務重,要準時、準點地升起五星紅旗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林遵義:在當時百廢待興的情況下,我父親跑遍了北京市所有的大小工廠, 最後在北京自來水廠的車間裡頭找到了4根大小管徑不同的水管,把它們套進去焊起來。

說起父親林治遠,林遵義老人特別自豪,因為父親林治遠不僅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第一個故事《前夜》的人物原型,也是親手設計、施工完成天安門廣場第一根國旗杆與自動升降設備的設計師。

林遵義:毛主席要親自升國旗,怎麼去升是個問題,因為當時毛主席要從金水橋下來再去升旗,最起碼要十幾分鐘,這個是很不現實的,所以我父親提出來一個方案,遠距離控制電動升旗,在當時來說,就是破天荒的一個做法。

為了確保在那個萬眾矚目的神聖時刻,升國旗萬無一失,林治遠和助手梁昌壽開始苦心鑽研,五星紅旗要在國歌結束時正好升到頂端,首先就要解決電線連接的問題,在長安街地下埋入鋼管,讓引線橫跨金水河,連接城樓上的開關按鈕,而國旗如何自動停止上升成了他們當時要攻克的難

林遵義:和國歌同步到頂端必須要停止。當時在升起的鋼絲繩上焊了兩個鋼球,兩個鋼球觸碰斷電來解決這個問題,試驗了很多次都挺成功的。到了9月30號,他們覺得要保證開國大典萬無一失,絕對不能出問題,再次試驗的時候出問題了。

1949年9月30號晚上,最後一次試驗中,試驗旗升到旗杆頂端,但升降裝置的馬達並沒有按計劃停止,試驗旗被絞在了旗杆裡,而此時天安門廣場已經戒嚴,腳手架也全部拆除,一時間試驗陷入僵局。

林遵義:父親他們就和當時的消防隊聯繫,把雲梯架起來,可雲梯架起來離旗杆頂端還有幾米,就從雲梯上穿著鐵鞋再爬到旗杆上把旗杆拿下來。為保證萬無一失,他們又做了多次試驗。如果再出問題怎麼辦?父親選擇第二套方案,讓梁昌壽蹲在底下看著旗杆,升旗升到頂端時,如果馬達還在轉,就直接斷電。

所幸這個備用措施開國大典時並沒有用上,毛主席在按動按鈕後,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順利升起,林治遠懸著的心才終於放下。

左三為林治遠

點擊播放 GIF 3.1M

而說起這次《我和我的祖國》林治遠的這個角色,林遵義表示,電影人物經過了藝術化處理,有了新的形象,是所有為升國旗做出貢獻的人物集合,實際上的林治遠只是堅守崗位的普通人之一。

林遵義:西直門立交橋、地鐵,還有成渝鐵路、南京長江大橋和武漢長江大橋 ,這些工程他都參與過,不過他從來不說自己的這些事跡。

林治遠的孫子林京:我爺爺最喜歡坐公交車了,我問爺爺為啥不打的,他說坐公交車就知道每一站叫什麼、線路是什麼,搞道路建設最重視這個,市政他是非常了解的,他喜歡這個工作。

2002年3月林治遠於北京逝世,享年89歲。那個曾經為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保駕護航的人雖然已經故去,但旗杆連同自動升降裝置都被珍藏在了中國國家歷史博物館。70年的時間新中國走向了繁榮富強,走向科技創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信巨變的背後還有更多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發生或者正在發生。

來源:都市熱線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西安74歲老人講述父親林治遠的故事 他是電影中黃渤的原型
    最近,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正在熱映,電影裡的7個感人的故事中,由管虎導演、黃渤主演的《前夜》是最先被大家了解的,而黃渤在電影中演繹的人物林治遠也是真實存在的。
  • 《我和我的祖國》:從平凡人物出發,小人物的故事彰顯大時代變遷
    是的,就是這部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分為七個獨立的篇章,特寫祖國經歷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不同以往的獻禮電影,這一次,《我和我的祖國》的七個故事,從平凡人物出發,通過小人物的故事彰顯大時代的變遷。
  •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簡介
    今年國慶檔最火的電影我想非「我和我的祖國」莫屬了吧,從預告到定檔足足被大家期待了幾個月,很多朋友都很好奇這片子到底講的是什麼故事啊,還不清楚的朋友跟著小編一起去圍觀一下吧。 今年國慶檔最火的電影我想非「我和我的祖國」莫屬了吧,從預告到定檔足足被大家期待了幾個月,
  • 我和我的祖國 最喜歡的故事
    今天,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已經破20億,該片由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和文牧野這七名導演分別執導的七個短片組成。它的成功不光是由於七位知名導演和52位知名演員的加入,還因為他的題材和演繹方式。
  • 《我和我的祖國》票房破8億 原型故事讓人淚目
    今年的國慶檔電影,可以稱得上是熱鬧非凡。但有部片子,卻成為很多不看電影的人的首選,上映3日,票房就已突破8億,豆瓣評分8.1分,它就是——《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海報  上映前,有人說,主旋律的「命題作文」有什麼看頭,指定很無聊。上映後,很多人卻都「真香」了。
  • 我和我的祖國7個故事導演分別是誰 7個故事歷史內容背景介紹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是由陳凱歌為總導演,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聯合執導的電影,7個故事講述祖國的發展,那麼這七個故事分別是由哪個導演拍攝的呢?我和我的祖國故事發生的時間又是在什麼時候呢?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七個不一樣的感動瞬間
    但有部片子,卻成為很多不看電影的人的首選,它就是——《我和我的祖國》My People, My Country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
  • 《我和我的祖國》:「我」的小世界和「我們」的大歷史
    某種程度上,《我和我的祖國》也是陳凱歌對廣袤土地迷戀的延續。儘管故事發生地原本應在內蒙,陳凱歌卻將《白晝流星》的取景地選在了更遙遠的敦煌,這裡更加遼闊的戈壁灘和雅丹地貌,「能給人一種特別溫情的感覺。」正如《白晝流星》所展示的那樣,《我和我的祖國》並不是一部常規意義上的主旋律影片。這部由七個不同故事組成的多段式電影,關注的重點不再是由人物組成的宏大事件,而是將鏡頭對準了大歷史環境下的「小人物」。
  • 再看《我和我的祖國》:洞見主旋律電影創作新思路
    《我和我的祖國》自 2019 年 9 月 30 日上映以來,以其溫情動人的時代故事、感人至深的家國情懷、難以復刻的強大陣容在市場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截至 11 月 27 日,該片的累計票房已經達到 29.63 億,躋身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十,刷新了主旋律電影的歷史記錄。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歷史背景 7個故事根據什麼歷史事件改編的
    國慶檔即將來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受到了廣泛關注。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帶大家了解影片我和我的祖國的故事背景,降低大家在觀看影片的門檻。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和我的去過7個小故事都是根據什麼歷史事件改編的吧。
  • 《我和我的祖國》7個小故事有哪些感人的情節?
    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終於上映咯,大家都去看了嗎?《我和我的祖國》是由7位知名導演分別執導的 7個 普通人與祖國大事件息息相關的小故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小故事中有哪些感人的情節!在這個故事中,黃渤的執著讓人記憶猶新!為了讓升旗儀式萬無一失,等比例搭建了整套系統 反覆試驗;明明自己恐高,卻毅然決然地爬上旗杆頂端 焊接阻斷球!以及鄰裡送鎳鉻的橋段都讓人很是感動!而且這個故事中 黃渤飾演的角色還有原型人物哦!
  • 被《我和我的祖國》刷屏,為何這麼火?幾個小細節可看出深刻含義
    國慶節已經來到了第二天,相信大家都有在關注國慶檔的電影吧。《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都深受大家的喜愛。甚至有的朋友看完這場接著下場,有了包場的感覺,不過我主要說下《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在朋友圈「霸屏」。為何這麼火、這麼深受大家的喜愛?
  • 70年與電影一起走過的《足跡》,每天一部《我和我的祖國》
    在過去的十幾天裡,觀眾最愛看的電影就是《我和我的祖國》,影史前十的票房,還有如潮的好評說明一切。比起那些杜撰出來的宏大場面,大家更喜歡那些有現實做依託、具有真情實感的故事,特別是在70周年華誕之際,通過光影來回顧過去70年來的點點滴滴,沒有什麼比這更激動人心了。
  • 看完了千與千尋,我所了解的關於人物的故事原型
    關於千尋的家世,白龍的來歷和湯屋等我所了解的都獻給大家千尋的原型:千尋的原型是宮崎駿一個朋友10歲的女兒,初次見到她時,她就像故事中的千尋一樣,任性、冷漠又很膽小。宮崎駿立刻就想到,要給她做一部電影,但他不希望這只是部10歲女孩兒看的動畫,而是能夠和父母、祖父母一起觀看的電影(然後宮老笑著說,這樣想有點厚臉皮呢!這個是宮崎駿在採訪的時候所透露的,看得出來宮崎駿也是一個非常有童心的人。千尋父親的原型就是生活中那個10歲小女孩的爸爸,也就是宮崎駿的朋友,和電影中的老爸一樣,真實的父親也是開車不認路,大口又快速地吃東西。
  • 撥動中國心,點燃愛國情,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
    國慶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全面上映,3部電影首日票房分別報收2.78億元、2.04億元、1.64億元,合計票房超過6.54億元,而且3部電影以真情實感連接、打動也點燃觀眾。
  • 歷史記憶中的無名之輩——評《我和我的祖國》
    關於國慶檔的電影一開始我是牴觸的,一是受以往商業爛片居多的刻板印象影響,二是如今人們不太願意過多談及「革命」、「解放」這樣的意識形態領域。但是,在70周年這樣一個歷史節點上,如果沒有踏足大影院,顯然,會喪失與社交平臺好友的共同話題。再三斟酌下,我選擇了豆瓣評分最高的《我和我的祖國》作為觀影目標。
  • 《我和我的祖國》講了七個故事,管虎導演的《前夜》最感人
    今年國慶檔期的三部大片,最接地氣的,應該算是這部《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作為一部獻禮片,本以為拍出來的效果會像是學校的語文教材那樣一板一眼,然而,實際效果卻超出預期,電影拍得更像是個人的生活日記,真實、感人、不做作。
  •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七個故事介紹
    點擊播放 GIF 0.6M來源:我和我的祖國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產電影也因此在國慶檔期間推出了多部「獻禮片」,其中由陳凱歌、徐崢、管虎、張一白、寧浩、文牧野、薛曉路執導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國》備受關注。
  • 《我和我的祖國》看得他們熱淚盈眶,《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後感
    談到「我和我的祖國」,每個人內心都會變得柔軟,腦海裡閃現出一些專屬的高光時刻,進而講述出一段段濃情故事。在觀影的過程中,時而放聲大笑,時而低聲哭泣,更多的時候是陷入沉思,內心隨著一個個故事,激昂澎湃、湧動不止……158分鐘的電影結束之時,全體不覺起立,共同揮動手裡的國旗,用手機點起亮光,跟隨著結尾曲大唱,「我和我的祖國」。
  • 《我和我的祖國》:歷史的提喻法
    不過,細察之下,《我和我的祖國》仍然隱含著一條貫穿始終的主題線索,準確說,是嘗試去鎖定這一主題的貫穿始終的努力。這個主題,就其試圖實現的最充分的表達而言,就是知識分子主體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以林治遠自製國旗電動升旗裝置的故事起筆,以西安科技大學的學生們領唱《我和我的祖國》來做尾聲,這部影片顯然對共和國歷史進行了有選擇和有傾向性的敘述,這一選擇的根據並不僅僅是重大歷史時刻的事件性,而是遵循著提喻法的邏輯來嘗試對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的歷史給予貫穿性的表述。為什麼被影片敘事的提喻法推到前景中來的是知識分子主體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