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態方程知識講習》第8篇 焦耳—湯姆遜效應的數學解析

2020-12-16 物態

第8篇 焦耳—湯姆遜效應的數學解析

實際氣體在「節流過程」中發生溫度變化的效應稱之為焦耳— 湯姆孫效應.「節流過程是一個不可逆過程」.

1 溫習

1.1 多孔塞節流實驗

1852年,焦耳和湯姆遜在研究氣體的內能時設計了一個實驗──多孔塞節流過程.圖2[1]是該實驗的示意圖.

試驗的結果指出,兩邊的溫度不相等,說明氣體的內能不僅是溫度的函數,而且與體積(分子之間的平均間距,即相互作用力特性)有關.多數氣體節流膨脹後溫度降低;少數氣體溫度卻有微小的升高.

1.2焦耳—湯姆孫係數

熱力學或統計熱力學教材都「將達到定常狀態的節流過程前後氣體的初態和終態近似看作平衡態[2]」,應用熱力學第一定律得出「節流過程為等焓過程」的結論,進而由此出發導出焦耳―湯姆孫係數的數學關係式[3]

再應用式1與純經驗的昂內斯物態方程,「定性[3]」地解釋「焦—湯效應比焦耳效應明顯得多,因此節流膨脹較自由膨脹過程降溫更為有效[3]」、「即使是較稀薄的氣體也容易得到與理想氣體性質不同結果[3]」等物理現象.

功績:式1給出了焦—湯係數與物態方程和熱容量的數學關係.理想氣體物態方程代入膨脹係數的定義式,得到α=1/T,再代入式1即可得到焦耳―湯姆孫係數 μ=0的判據.直接由式1得到了理想氣體節流前後溫度不變的結論,與物理事實相符.

不足:至今為止,尚沒有任何實際氣體物態方程代入膨脹係數的定義式,再代入式1,從而得到焦―湯係數μ>0或μ<0判據的先例.

2 彌補與完善之一

2.1 導出焦—湯係數與摩爾表面自由能的數學關係式

應用實際氣體玻爾茲曼因子方程[4]

式4將焦—湯係數μ與摩爾表面自由能F直接連繫起來了.

2.2 μ判據變更為F判據

由於式4中的

所以焦—湯係數μ是正、是負、還是等於0,完全取決於節流過程中的摩爾表面自由能F是正、是負、還是等於0.文獻[3]中的μ判據,可以直接更改為描述氣體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力特性的微觀參量F判據:

(1)當氣體分子之間的平均間距大於圖2中的r0時,氣體分子之間的吸引力大於相鄰分子之間的排斥力,由式2可準確計算出F>0,焦—湯係數μ>0,產生降溫效應.

(2)當氣體分子之間的平均間距小於圖2中的r0時,氣體分子之間的吸引力小於相鄰分子之間的排斥力,式2可準確計算出F<0,焦—湯係數μ<0,產生升溫效應.

(3)當氣體分子之間的平均間距等於圖2中的r0或趨近於無窮大(即理想氣體狀態)時,氣體分子之間的吸引力等於相鄰分子之間的排斥力,式2可準確計算出F=0,焦耳―湯姆孫係數μ=0,不會產生升溫或降溫效應.

進展:式4用簡潔的數學語言明確了氣體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特性(參量F)是產生焦—湯效應的唯一判據.開創了由實際氣體物態方程導出焦—湯係數判據的先例.如實驗確定Pq,Vqm ,T的數值,就可以由式2計算出F的精確值,可直接由理論計算結果判定焦—湯效應的實驗結果,且物理概念更加清晰.

不足:式4沒有顯示節流之後絕熱膨脹功Pq(Vqm2-Vqm1)>0在焦―湯效應中的降溫作用,與焦—湯效應中節流膨脹的實際物理過程不符.

3 彌補與完善之二

3.1 多孔塞節流膨脹物理過程的數學描述

將實際氣體玻爾茲曼因子方程式2改寫為

式中的F1為摩爾表面

式中的F1為摩爾表面自由能(數值上等於摩爾氣體分子在節流過程中必須消耗自身的熱運動能,克服表面保守力場作用所做的功);將圖1修改為圖3,就可以用簡潔的數學語言,更準確更直觀地描述節流膨脹的實際物理過程,既可清晰地解析多孔塞節流過程與分子之間相互作用特性直接相關的物理事實,又可包涵節流之後絕熱膨脹功Pq(Vqm2-Vqm1)>0的降溫作用.

圖3左邊:摩爾氣體體積為V1,壓強為P1,熵為S1,式6中摩爾表面自由能

如已知宏觀參量V1,P1,T1的實驗觀測值,就可由式6準確計算出微觀參量F1的理論值(即:摩爾氣體分子由左邊通過節流閥進入右邊的節流過程中,必須消耗自身的熱運動能,克服表面保守力場作用所做的功,節流之前為0.);

由於通過節流閥之前絕熱,所以摩爾氣體分子通過節流閥之前的內能U1等於氣體體系的熱運動能T1S1(絕熱,既末接受外力做功,也未對外做功)

圖3右邊:摩爾氣體的體積(足夠大),壓強P2(足夠低,近似為理想氣體),摩爾氣體的表面自由能F2(近似為0);熵S2≥S1(根據熱力學第2定律,只增不減);摩爾氣體通過節流閥後,體積由V1膨脹為V2過程中,必須消耗自身的熱運動能做膨脹功P2(V2-V1),所以,摩爾氣體分子通過節流閥膨脹之後的內能U2 等於摩爾氣體的熱運動能T2S2 與摩爾氣體分子在節流膨脹過程中消耗自身(即節流膨脹之前)的熱運動能所做的節流功與膨脹功之和

應用式9就可以緊扣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力的特性(即引力或斥力),更清晰、更直觀地描述焦耳―湯姆孫效應的實際物理過程.即:在節流、絕熱膨脹之後,摩爾氣體分子的熱運動能T2S2等於節流、絕熱膨脹前摩爾氣體的內能(即熱運動能T1S1)減去摩爾表面自由能F1、再減去膨脹功P2(V2-V1) .

3.2 實際氣體絕熱節流膨脹過程的數學解析

3.2.1 當氣體分子之間的平均間距大於圖2中的時,氣體分子之間的吸引力大於相鄰分子之間的排斥力,式6可準確計算出F1>0;P2(V2-V1)>0; 所以節流、膨脹之後,摩爾分子熱運動能T2S2<T1S1; 由於只增不減;所以溫度T2<T1,產生降溫效應.也就是說,在製冷區,氣體節流膨脹製冷的物理過程與液體氣化膨脹製冷的物理過程完全類同(一方面是在氣化過程中必須消耗分子的熱運動能,克服液體表面引力勢作用做溢出功,另一方面是溢出液面之後又要消耗分子的熱運動能,由液體體積膨脹為蒸氣體積而做膨脹功,降溫.):F1>0,表示節流過程中必須消耗分子自身的熱運動能,克服表面引力勢作用做溢出功,降溫;在節流之後的絕熱膨脹過程中,P2(V2-V1)>0,又必須消耗分子自身的熱運動能做膨脹功,進一步降溫.正是由於雙重做功消耗分子自身的熱運動能的綜合效果,才導致節流膨脹的製冷效果比自由膨脹更顯著.這就是「在製冷區,即反轉溫度以下,焦湯效應比焦耳效應明顯得多,因此節流膨脹較自由膨脹過程降溫更為有效[3]的原因.

3.2.2 氣體分子之間的平均間距小於圖2中的r0時,氣體分子之間的吸引力小於相鄰分子之間的排斥力,式6可準確計算出<0,P2(V2-V1)>0;S2隻增不減,節流膨脹之後摩爾氣體的熱運動能T2S2有如下3種情況:

(1) F1+P2(V2-V1)>0時,T2S2<T1S1,由於分子之間的斥力勢作用,節流過程中所增加的分子熱運動能,小於絕熱膨脹過程中所消耗的分子熱運動能,所以仍產生較弱的製冷效果;

(2) F1+P2(V2-V1)=0時T2S2=T1S1,由於分子之間的斥力勢作用,節流過程中所增加的分子熱運動能,等於絕熱膨脹過程中所消耗的分子熱運動能,所以溫度不變;

(3) F1+P2(V2-V1)<0時,>T1S1, 由於分子之間的斥力勢能作用,節流過程中所增加的分子熱運動能,大於絕熱膨脹過程中所消耗的分子熱運動能,所以產生升溫效果.

嚴格意義上講,正是F1+P2(V2-V1)等於零時的綜合效應導致焦耳—湯姆孫效應存在反轉溫度的特徵.實際的反轉曲線是滿足F1+P2(V2-V1)=0時給出的一條曲線。F1+P2(V2-V1)的正或負,在「經過」此曲線時改變,故稱此曲線為反轉曲線,相應的溫度為反轉溫度.所謂反轉溫度時F1+P2(V2-V1)=0,實際氣體節流膨脹過程中「溫度不發生變化」,是由於氣體相鄰分子間的斥力勢稍稍大於引力勢作用(也即F1稍小於0時)所產生的制熱效應,恰好與實際氣體絕熱膨脹過程中P2(V2-V1)>0所產生的製冷效應相互抵消時,才出現的一種宏觀物理現象。

3.3對較稀薄的實際氣體體系的數學解析

若且唯若氣體分子之間處於完全沒有任何作用力的理想狀態時,摩爾表面自由能F1才真正等於零.對於較稀薄的實際氣體體系,由於內部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引力(斥力恆等於零)只是趨近於零,並不等於零,故F1+P2(V2-V1)中, 第1項F1也只是趨近於0,並非等於0;第2項P2(V2-V1)恆大於0;兩項之和也就恆大於0。

所以,較稀薄的實際氣體的節流膨脹過程仍處於靠近反轉曲線的製冷區域之內,同樣存在雙重做功製冷的綜合效果.「這就是為什麼節流膨脹過程中,即使是較稀薄的氣體也容易得到與理想氣體性質不同結果的原因[4].

4 小結

採用式9可以更加完善地緊扣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特性,用簡潔的數學語言更直觀地描述實際氣體節流膨脹這一不可逆過程的實際物理過程(與液體氣化膨脹製冷的物理過程完全一致,更加簡潔更加完善回答為什麼「節流膨脹較自由膨脹過程降溫更為有效」,以及「即使是較稀薄的氣體也容易得到與理想氣體性質不同結果」的原因.

參考文獻

[1] 北京大學物理系. 普通物理學(分子物理學和熱力學部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109頁

[2] 汪志誠 熱力學 統計物理(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59頁

[3] 梁希俠、班士良 統計熱力學 第2版[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91、95、94頁

[4] 吳義彬 實際氣體的玻爾茲曼因子方程[J]. 江西科學,2011年第29卷第1期: 16、17頁

[5] 張三慧.大學物理學 熱學、光學學、量子物理學[M] 第3版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28頁

相關焦點

  • 精確解析焦耳—湯姆遜效應中節流膨脹的實際物理過程
    第4章 氣態自然體系的數學描述(之四)4.9 精確解析焦耳—湯姆遜效應1.經典知識1852年, 焦耳和湯姆遜在研究氣體的內能時設計了一個實驗──多孔塞節流過程.圖4[18]是該實驗的示意圖.實際氣體在「節流過程」中發生溫度變化的效應稱之為焦耳—湯姆孫效應.
  • 物態方程知識講習《第1節 前言》與《第2節 理想氣體物態方程》
    物態方程在自然科學以及工程技術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理想氣體物態方程是化學動力學中最早的定量描述,同時也是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起源.分子相互作用的定量描述則起始於範德瓦爾斯方程[2].」物態方程知識,源遠流長,十七世紀以來,歷經許多科學家的不懈奮鬥,至今仍處於不斷改進、完善的進程之中.
  • 《物態方程知識講習》第3節 範德瓦爾斯方程
    第3節 範德瓦爾斯方程1.功績:著名的範氏方程「首次對真實氣體的性質進行了描述,並導致了一系列實際氣體經驗物態方程的建立[1].」,開啟了定量描述分子相互作用的大門,意義重大.不足:「範氏方程給出的曲線不包含氣液兩相共存的信息」、「在實際應用中,如果需要較高的精度,即使在較低壓強下範德瓦爾斯方程也不適用[2]」.至今人們對實際氣體物態方程的理論研究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 純理論的氣體物態方程可以精確描述各種壓強條件下的氣體狀態
    第4章 氣態自然體系的數學描述(之二)4.4 理想氣體與實際氣體物態方程的完美統一1.經典知識理想氣體是一個理論模型.在通常的溫度和壓強下,可以近似地用這個模型來概括實際氣體.簡單地說,這個模型的特點是.忽略了分子的體積與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
  • 北師大版八上數學5.6 二元一次方程與一次函數 知識精講
    勾股定理的應用2.1 認識無理數2.2 平方根 知識精講2.3 立方根 知識精講2.4.估算 知識精講2.5 用計算器開方2.6 實數 知識精講2.7 二次根式第3章 位置與坐標3.1 確定位置3.2 平面直角坐標系3.3 軸對稱與坐標變化4.1 函數 知識精講4.2 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4.3 一次函數的圖象
  • 初中數學精講(第21期)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
    21 新華商場銷售某種冰箱,每臺進價為2500元.市場調研表明:當銷售價為2900元時,平均每天能售出8臺;而當銷價每降低50元時,平均每天能多售4臺.商場要想使這種冰箱的銷售利潤平均每天達到5000元,每臺冰箱的定價應為多少元?
  • 中考數學專題複習:第8講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應用
    第8講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應用考點分析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2.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思想方法真題精選例題精講類型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有關概念【解後感悟】(1)切記不要忽略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項係數不為零這一隱含條件;(2)注意解題中的整體代入思想;(3)注意解方程的轉化思想與整體思想.
  • 初中數學全部知識點精講100講——第七講一元二次不等式
    今天我們講的是,初中數學知識100講中的第7講,一元二次方程,這一節在初中數學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中考中也是佔了非常大的比例,同時也是大家普遍認為比較難的部分,這裡深入淺出的講幾個例題,不是提高題,是基礎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史演義系列(十)——範德華博士論文解物態
    當他把氧氣通過高壓變為液氧後,運用克拉佩龍物態方程計算的結果與實驗測試的結果並不一樣,他不禁生出疑問。範德華的諾貝爾獎官方照片(來源:物理雙月刊網)克拉佩龍物態方程是1837年法國科學院院士伯諾瓦·保羅·埃米爾·克拉佩龍總結出來的熱力學方程,主要描述氣體體積、壓力、溫度等之間的數學關係。此方程包括三方面內容:氣體體積與壓力成反比、與溫度成正比、與粒子數目成正比。
  • 收好初一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知識點解析,幫你梳理重點,必考點
    中考數學8成題型考察的是基礎知識,2成是中高難度題目,如果學生120分的試卷,90分都拿不到,那就先別盲目刷題,先把基礎打牢。所以老師編著了這份{初中數學要點解析}專欄,幫助學生夯實數學基礎,提升數學能力。
  • 中考數學總複習:第8講《一元二次方程》考點梳理+題組分類剖析
    歡迎大家來到唐老師小課堂,今天已經是中考數學總複習的第八講了,謝謝大家的關注,雖然總體的效果並不是很好,但唐老師還是堅持用文章和視頻同時更新中考數學複習中的知識點和一些易錯點,講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提意見。
  • 【七年級下】數學微課 · 8.1 二元一次方程
    】數學 · 第5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 章節檢測題【七年級下】數學 · 第6章 實數 全章微課匯總及複習課【七年級下】數學 · 第6章 實數 考點易錯點串講【七年級下】數學 · 第6章 實數 章節檢測題【七年級下】數學 · 第6章 實數 章節檢測題(二)【七年級下】數學 · 第
  • 高考數學:對數方程專題訓練,共10講,超好!高中數學
    高考數學:對數方程專題訓練,共10講,超好!
  • 物理競賽典型例題精講——引力彈弓效應
    ,下面來通過一個題目來重新探討一下引力彈弓效應。設其系統的折合質量為:u = mM/m+M則由動能定理可得:1/2 u (v1 - V1)^2 = 1/2 u (v2 + V1)^2故,解的:v2 = v1 - 2V1 = -10.4 - 2 * 9.6 = -29.6km/s物理競賽知識點精講
  • 分析與微分方程系列一 | 數學工作者必備書單(第1期)
    全書分為六大部分,包括豐富的參考文獻和索引,可以說是一部數學分析思想的源泉之作。學習本書不僅可以學習該科目,也能很好地了解這門學科的發展歷史。本書從基礎開始講述了本學科涉及的方方面面,對初學者和更高層次的科研人員同樣適用。目次:基本性質;實解析函數的多變量微積分;經典話題;Hard分析的一些問題;偏微分方程的一些結果;幾何知識。本書適用於數學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師和科研人員。
  • 初中數學培優 七年級下 第十八講 方程思想 例題和習題都很經典
    系列裡面許多解題方法和擴展的知識對進入高中後的數學學習是極其必要的補充。系列的習題和例題都在不斷豐富和更新中。初中數學培優 七年級下 第十八講 方程思想 例題和習題都很經典方程思想是初中數學的幾個重要思想之一,因此每個學期的講座我都會講,天天講,就是因為它太重要了。
  • 高中數學:參數方程核心常考題型,逢考常出,建議家長為孩子收藏
    小編有話:參數方程是高中數學考試當中的重點,但是許多同學對於這一部分知識,始終處在一個一知半解的狀態。準確的說就是簡單的題型能夠拿下,但是參數方程的難度一旦略微上升,大家也就招架不住了。所以小編今天才為此分享這篇資料,希望能讓大家在該板塊的知識得以鞏固。
  • 初中數學培優 七年級下 第十二講 分式方程 難點是增根和漏根
    中國目前初中數學教育大綱基於以下這個情況,即絕大多數人現實生活中只會用到三年級以下的數學,因此難度下降很大,屬於普遍教育。而高中數學的難度並沒有下降,因此初高中之間的銜接存在著很大的困難。系列裡面許多解題方法和擴展的知識對進入高中後的數學學習是極其必要的補充。系列的習題和例題都在不斷豐富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