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產品和市場不斷進化的見證和推動者
4 月 15 日,第 121 屆廣交會正式開幕。作為中國目前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廣交會是中國外貿的風向標和晴雨表,也見證了中國製造不斷升級的進化歷程。
中國製造的商品在進化,中國製造的銷售渠道也在改變。前者看的是廣交會,後者則在 3 月 26 日至 28 日舉辦的IEBE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表現得更為明顯。在IEBE上,來自全球的電商平臺和服務商齊聚廣州,目的是用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網際網路渠道幫助中國製造走向全球。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和競爭的加劇,未來中國製造還需要持續地在產品和渠道上發力,廣交會和IEBE都將持續地見證和推動這一偉大進程。
殊途同歸
廣交會是以出口貿易為主傳統展會,參展商主要展出機械及設備、餐廚用具、日用品、服裝等商品。到 2017 年,廣交會已經走過六十年的時光歷程,成為享譽世界的展會品牌。每年廣交會,都會有來自全球各地的採購商前來採購中國商品。
作為中國製造最重要的對外展銷窗口,廣交會為中國製造走向全球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見證了中國製造的發展進化。
曾經很長時間內,中國製造被認為完全是憑藉價格優勢奪取市場,而非通過品質,更不是通過科技創新。金融危機倒逼中國製造轉型升級,中國製造的形象開始在國際上逐漸改觀,但仍然撕不掉「物美價廉」的標籤,核心競爭力仍然缺乏。而目前,中國企業正處在由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過程中,科技含量逐漸提升,也逐漸開始形成品牌。
但僅僅有產品層面的升級是不夠的,中國製造同樣需要在市場的層面發力。本來,產品和市場就是一個企業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兩個方面,在產品進化到一定階段之後,包含渠道、營銷等在內的市場層面的升級就顯得更為重要。
一直以來,廣交會通過商品展銷的方式為中國製造走向全球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平臺。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電商為中國製造開拓更大的全球市場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新通路。
正是意識到這一點, 2014 年,首屆IEBE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應運而生。和廣交會展示商品不同,IEBE展示的是渠道和服務。由於電商的特性,線上的渠道集中度遠遠高於線下。把電商平臺和電商服務商在一個平臺上聚集起來,讓為數眾多的製造企業到平臺上尋找渠道,相較傳統的商品展示顯得更加高效。
首屆IEBE,便吸引了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商。到 2017 年,前來參展IEBE的展商已經覆蓋全球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電子商務專業展,成功幫助眾多製造企業完成商務電子化和業務國際化。
可以說,廣交會和IEBE殊途同歸,又各具時代特點。兩者的發展分別見證了中國製造在產品和市場兩個層面的發展進步,都有力地促進了中國製造走向廣闊的全球市場。
新機遇,新挑戰
2017 年的廣交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展商和採購商的大量參與成為一大特色。與之不謀而合的是,2017IEBE,來自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電商平臺和服務商的參展也是一大亮點。
據了解,本屆廣交會結合當前外貿形勢,與印度、埃及、馬來西亞等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沿線國家佔進口展區參展企業和展位總數比例分別為58.7%和61.7%。 而在IEBE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上,來自澳洲、東南亞、東非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電商平臺悉數亮相,為國內參展商帶來一手新興市場的信息的同時也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尋覓契合業務開拓需要的合作夥伴。
這說明,開拓「一帶一路」,為中國製造尋找更大的市場空間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對於質優價廉的中國製造而言,一帶一路豔羨國家是新的「藍海」所在,機遇所在。
但挑戰也同樣不同忽視。從中國製造內部來說,相較於德國、日本等國家的製造業,中國製造仍然需要在產品創新上持續發力。從外部來看,同行之間的價格戰、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等都給中國製造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中國製造能夠做的仍然是「內外兼修」,產品創新沒有止境,市場創新也沒有停下來的理由。廣交會將見證和持續推動這一進程,IEBE也將同樣見證並著力推動這一進程,我們共同期待中國製造成為中國名片,決勝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