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帝一生洗不掉的汙點,希臘名城為何被屠城並夷為平地?

2020-12-19 茶餘史話

底比斯的毀滅

公元前335年9月某日,希臘名城底比斯(Thebes)城內戰鼓雷鳴、喊殺震天,大批馬其頓士兵如潮水般從城門和城牆不斷湧入,而底比斯守軍無力抵擋節節敗退。面對如狼似虎的敵軍,底比斯軍很快全線崩潰,血腥的巷戰漸漸演變為更加血腥的屠城。

勝利者在城中四處搜尋戰利品,婦女、兒童、老人統統未能倖免,你在電視上見到的這裡全有,你在電視上見不到的這裡也有。屠殺、姦淫和劫掠發生在每一座神廟、每一條街道、每一棟房屋、每一塊農田,吶喊聲、撞擊聲、馬嘶聲、辱罵聲、尖叫聲、哭嚎聲混雜在一起,形成一首恐怖的交響樂。

當夜幕降臨,馬其頓軍的統帥——亞歷山大終於下令停止屠殺,此時已有6000個底比斯人成為刀下之鬼,而馬其頓軍卻只在攻城戰中損失了500人。

這位亞歷山大便是日後彪炳千古的亞歷山大大帝,和後來那些輝煌勝利相比,這次攻城只能算一場小勝。然而在次日的戰後會議上,亞歷山大下達了一個令整個希臘世界怵目驚心的命令:徹底毀滅底比斯。

整座底比斯城除衛城和神廟外皆被夷為平地,所轄領土被亞歷山大的同盟城邦瓜分,倖存的30000居民除神職人員和「馬其頓的朋友」外均被賣為奴隸。不過出於對希臘文化的尊重,亞歷山大赦免了大詩人品達(Pindar)的住所及其後代,於是品達故居連同衛城、神廟一起成為廢墟之上唯數不多的倖存物。

底比斯,這個擁有悠久歷史,曾稱霸希臘極盛一時的七門之城就這樣毀滅了。人們為之痛惜的同時不免會想:亞歷山大為什麼要如此殘忍?

一生汙點

畢竟「屠城」這種極端行為一直為世人所詬病,更不為現代人道主義所容忍,雖然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但大多是桀紂之君的專屬技能和特殊嗜好,像亞歷山大這樣雄才大略的明君不應犯這類錯誤,這簡直太low,太對不起觀眾了。

於是許多人為亞歷山大感到惋惜,覺得一生輝煌染上了汙點。也有人對此感到憤怒,認為他的「仁慈」不過是欺世盜名,屠夫根本配不上「偉大」二字。

對此我只能表示:有這樣想法的人可能是文藝作品看多了。畢竟美化主角是文藝作品的慣例,特別是那些在歷史上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主角。

但從歷史客觀角度上講,作為殺伐決斷的一代雄主,有時不得不殘忍一下。縱觀亞歷山大的一生,類似暴行雖不多,但也有那麼幾次,比如在提爾(Tyre)和加沙(Gaza)。如果我們深究其內在原因,或許就能理解亞歷山大的「苦衷」。

亞歷山大為什麼要屠戮底比斯,並將整座城市毀滅?

憤怒還是迫不得已?

表面上看是亞歷山大的憤怒直接導致了這一結果,而這也是他的性格所致。亞歷山大是一個急性子,而且自尊心和報復欲極強,不過因為受過良好教育,平時可以把這種暴躁用修養隱藏得很好,但若真正被激怒便會展露無餘,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就像秦王嬴政所說:「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裡。」

但如果把這起慘案的外部原因簡單地歸為憤怒引發的偶然事件,那就太小看亞歷山大了,縱觀他的一生,在一些小事上的確容易情緒化,但每逢大事他總能表現出驚人的冷靜並作出準確判斷。

底比斯是希臘名城,在不到一代人之前還是希臘半島的霸主,曾孕育出詩人品達、軍事家伊巴密濃達這樣的傑出人物,無論硬實力還是軟實力在希臘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毀滅這樣一座名城,絕對是一件驚天大事,亞歷山大沒有理由不深思熟慮。

馬其頓是希臘地區的新晉霸主,亞歷山大又登基不久,可以說他的統治根基並不穩固。早在他登基之初希臘各城邦就試圖反叛過一次了,幸虧被他及時平定才沒釀成大亂,而前霸主底比斯正是那次反叛的主謀之一。

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他這次饒恕了底比斯人,或許能獲得短暫的和平,可等他離開歐洲遠徵亞洲時,誰又能保證這些不安分的希臘人不再次舉起反旗呢?亞洲有數萬裡之遙,只怕路還沒走一半,後院的火把老家都燒沒了。

怎麼辦?必須給希臘人一次刻骨銘心的記憶,才能換來長久的安穩。而底比斯名聲本就不佳,把周邊鄰居都得罪個遍,這些鄰居倒向了亞歷山大,並慫恿他嚴懲底比斯人。亞歷山大要做的只是一次順水推舟的殘忍,這實在是一筆再划算不過的買賣!

一位真正的君主,殘暴永遠都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

也許有些人不願相信這位傳奇大帝懷有這麼陰暗的心理,但筆者想說的是:永遠不要用道學先生的標準去衡量一位君主,這樣不會顯得有多正派,只會蒙蔽看清真相的雙眼。

所以正如馬基雅維利所說:「為了大局作惡不必自責,許多惡事能帶來福祉,而許多表面上的善事只能帶來災難。」他還說過:「傷害要採用雷霆手段,一次性徹底解決,不可遷延日久。施恩卻正相反,要春風化雨緩緩而行,讓人民充分品味恩惠。」我不知道馬基雅維利寫下這幾行時腦海裡想的是哪位大帝,不過亞歷山大碰巧全都符合,否則他就不是大帝了。

事實上亞歷山大從一開始就在緩緩「施恩」,直到毀滅底比斯後也未停止。

破城前他多次勸降底比斯,即便善意遭到攻擊也保持了耐心,其目的就是想向全希臘宣示自己對底比斯的仁至義盡,是底比斯人自己執迷不悟,而他在憤怒之下攻城也是無奈的選擇。

破城後他又及時終止了屠殺,因為此時殺人除了洩憤外沒有任何好處,販賣奴隸卻能填充他日漸空虛的國庫。

至於他讓盟友提議,其實是縱容底比斯的仇家對其判處死刑,在實現目的的同時不但推卸了責任,還體現了民主,真可謂一箭三雕。

底比斯的土地被分給了四個曾受它欺凌的鄰邦:普拉提亞(Plataea)、奧科邁努斯(Orchomenus)、特斯匹伊(Thespiae)、科羅尼亞(Coronea)。普拉提亞和奧科邁努斯曾被底比斯毀滅,現在得以重建,兩個城邦的人們對亞歷山大感激涕零,頌揚他的再造之恩。

當最後亞歷山大下令毀滅整座底比斯城時,「竭力」保住了神廟和品達故居,還專門特赦了一批人,再次展現了仁慈。有一個小故事從側面反映了這一情況:

說是戰後有一位底比斯女子被士兵們帶到亞歷山大面前,她因謀殺軍官罪需要聯軍統帥親自裁決。

原來這位女子在屠城中慘遭色雷斯籍軍官凌辱,還被勒令交出金銀財寶。女子佯裝同意,將軍官帶至花園的水井邊,聲稱在城破時已將值錢的東西全都丟到了井裡。趁著軍官俯身查看之際,女子一把將他推到井裡,並用大石頭將其砸死。

亞歷山大仔細端詳這位女子,見她面無懼色,儀態大方,一看就不是出自尋常人家,便問其出身。

女子朗聲道:「我乃瑟吉尼斯(Theagenes)的姐妹,我兄弟在喀羅尼亞(Chaeronea)會戰中擔任指揮官,與你的父親腓力殊死戰鬥,為捍衛希臘的自由而英勇犧牲。」

「喀羅尼亞……」亞歷山大不禁回想起那場讓馬其頓稱霸整個希臘的著名戰役,當時還是王子的他在戰役中擔任副帥,也是他率領騎兵對敵人發動了致命一擊。自那以後全希臘都對他敬畏有加,可眼前這位女子竟然毫不怕他,這份膽色足令他感到驚奇。

而令在場所有人感到驚訝的是,亞歷山大隨即下令將這位女子釋放,承諾她和她的兒女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總之無論是懲罰還是施恩,亞歷山大都用超凡的手段實現了政治目的,其它參與反叛的希臘城邦迅速歸服,而那些尚在觀望的城邦也認清了現實。

通過一系列漂亮的行動,亞歷山大清除了所有外部威脅,然而此時的世人還不知道,屬於他的偉大徵程才剛剛開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亞歷山大大帝:我這一生,短暫又輝煌
    【亞歷山大大帝】概述圖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即亞歷山大三世,國馬其頓王國然而亞歷山大卻只是柔和的對馬說了幾句話,溫柔的撫摸它的鬃毛就馴服了它。這件事也被認為亞歷山大是天降奇才的因素之一。公元前340年,16歲的亞歷山大開始了自己的徵戰生涯。兩年後,真正的戰亂發生了。喀羅尼亞戰役,這一決定了希臘命運的戰役,亞歷山大在這場戰爭中確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 傳奇初生:成為大帝前的亞歷山大
    「馬其頓」這個名字有什麼魔力,讓希臘和北馬其頓共和國爭相使用?為什麼面積小小的希臘,被視為西方文化的起源之地?這一切,都要從兩千三百年前的一個年輕人——被後人譽為「大帝」的亞歷山大——說起。公元前336-323年間,亞歷山大大帝率領他的鐵騎將東方與西方一舉收歸麾下,給世界歷史畫上了一條分割線。僅僅十三年的時間,亞歷山大橫掃希臘,徵服埃及,顛覆波斯帝國,甚至率兵到印度河流域一遊。前323年,年僅32歲的亞歷山大卻尚未榮歸故裡就喪命於疾病。
  • 亞歷山大大帝:勝利與不朽
    他是不世出的英雄、殘暴的徵服者、希臘文化的使徒、溫情脈脈的情人。 公元前323年6月10日,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在巴比倫去世。 他沒有留下任何關於繼承人的遺言,王族中也沒有成年男子有能力繼承王位。延續數百年的馬其頓王統,到這裡根斷苗絕。
  • 《亞歷山大大帝》:未竟的史詩
    這個令人感慨不已的人物就是亞歷山大大帝,而他率領的這支軍隊就是被後世稱之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軍隊之一的希臘聯軍。在亞歷山大即位前,馬其頓僅僅只是偏安一隅的小國,不僅面臨著來自東方波斯帝國的威懾,而且還面臨著希臘諸多城邦的爭權奪利,甚至在馬其頓內部都存在著諸多派系的陰謀鬥爭。
  • 亞歷山大大帝,天生的主宰者!
    亞歷山大大帝喜歡看《動物世界》,記得有一集非洲嚮導介紹獅子的時候說,They are born to lead, 天生的主宰者。從此再也沒聽到比這更準確的描述草原王者的句子。 亞歷山大,生卒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他因為高燒身亡時,才年僅33歲。他在20歲時繼承被刺殺的父親腓力二世的馬其頓帝國王位,十三年間統一希臘半島,徵服人類文明搖籃的巴比倫平原,西南佔領埃及,向東遠至印度。同一時期,正是中國的戰國年代, 華夏大陸尚未統一。
  • 歷史上一生縱橫無敵的亞歷山大大帝,死亡原因至今成謎
    亞歷山大大帝一生縱橫無敵,他曾率領馬其頓希臘聯軍發起對波斯帝國的遠徵,用近10年的時間把東方廣大地區徵服,從而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然而,這位縱橫天下的大帝於公元前322年夏在巴比倫猝死,他到底死於什麼原因呢?
  • 英雄X英雄亞歷山大大帝 一生以徵服為樂趣
    亞歷山大大帝專屬技能:徵服王、馬其頓方陣、神威之車輪 亞歷山大大帝一生以徵服為樂趣,因為其善於用兵對戰,使得其徵服了相當多的國家,建立具有廣闊版圖的馬其頓帝國 馬其頓方陣是由亞歷山大真正投入到戰爭當中,馬其頓方陣由多個步兵組成一個正方形的整形,其中一部分步兵配以馬其頓長槍,一部分為輕裝步兵,保持陣型,慢慢推進是馬其頓方陣的思想,可以說這是戰術思想上的革新。 名為神威車輪,相傳亞歷山大到了希臘,在供奉宙斯的神廟中看到一輛馬車,上面綁有一個結,宙斯宣布,誰能打開這個結便能帶走這輛馬車。
  • 亞歷山大大帝一生輝煌,他去世之後,他深愛過的女人們結局都悲慘
    他創建了一個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藥殺水的龐大帝國,其帝國的首都在巴比倫。但是如此偉大的亞歷山大大帝死亡之後,曾經那些跟他拓展這龐大帝國的將軍們開始蠢蠢欲動,他們不光分享了亞歷山大大帝打下的江山,連他生前最疼愛的女人都是沒有放過。亞歷山大的母親:奧林匹婭斯。
  • 亞歷山大如果東徵來到中國,結果會怎麼樣?
    在歐洲的歷史中,出現過四位世界公認的軍事天才,漢拔尼被讚譽為戰略之父,凱撒大帝雖然未登皇位但也是無冕之王,拿破崙更是在歐洲戰場上叱吒風雲,今天我們就是要說另外一位,亞歷山大大帝,他曾經建立了橫跨整個歐洲大陸的龐大帝國。
  • 亞歷山大大帝創造了一個古代強大的帝國,從希臘延伸到印度西北部
    亞歷山大被授予希臘的領導權,並利用這一權力啟動他父親的泛希臘項目,帶領希臘人徵服波斯。[4] [5]公元前334年,他侵略了阿契美尼德帝國(波斯帝國),並開始了一系列持續十年的運動。在徵服安納託利亞之後,亞歷山大在一系列決定性的戰役中打破了波斯的勢力,最突出的是伊蘇斯的戰鬥和Gaugamela。他隨後推翻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並徵服了整個阿契美尼德帝國。[b]此時,他的帝國從亞得裡亞海延伸到印度河。
  • 亞歷山大大帝:讓世界顫抖的學霸是這樣煉成的
    而亞歷山大大帝真的是希臘-馬其頓教育的產物,是他爹媽悉心培育、老師們悉心調教出來的「奇葩」,當然他本身也是個好苗子。大帝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那麼,該如何去培養一個學霸呢?往下看。從此以後,荷馬的長篇敘事詩《伊利亞特》成了亞歷山大「一生之書」。這部敘事詩中的第一大英雄阿喀琉斯成了少年亞歷山大最崇拜的人。2血與沙:斯巴達式教育亞歷山大13 歲時,做夢都想成為英雄阿喀琉斯,喜歡跟性格狂野的愛馬嬉戲。
  • 亞歷山大 大帝,臨終前的三個驚世遺言
    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亞歷山大,漢尼拔,愷撒大帝,拿破崙)。20歲剛一繼位,就發動戰爭,以其雄才大略,先後統一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亞,蕩平波斯帝國,大軍開到印度河流域,不費一兵一卒而佔領埃及全境。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佔據其三。
  • 古希臘十大名將排名:列奧尼達墊底,亞歷山大大帝奪魁
    在圍攻過程中,無論民主政權還是寡頭政權、君主政權,泛希臘世界均譴責德米特裡烏斯,於是德米特裡烏斯與羅德島講和離去,丟下來的攻城器的碎片據說成了羅德島太陽神像的原料——當然羅德島太陽神像未必真實存在。此後德米特裡烏斯戎馬一生,趁著安提帕特羅斯的孫子卡山德去世當上了馬其頓國王,但儘管他長於軍事,卻拙於外交、內政,瘋狂的擴軍讓民眾對其極度不滿。
  • 亞歷山大大帝最羨慕的人是誰?竟是一個像狗一樣活著的人!
    第歐根尼雕塑人們看見第歐根尼和狗作伴,便問他為何如此。第歐根尼說「他比所謂的人更聰明。我遇到他之前沒有這麼聰明。看著他,觀察他,已使我更覺知了。他活在此時此地,什麼也不使他煩心,什麼財產也沒有。而他是這樣幸福,什麼都沒有卻又什麼都有。我還沒有這樣自在,有些不自在仍然在我裡面。當我變成就像他那樣時,那我就達到了目的。」後來,自由自在的第歐根尼住進了柯林斯城廣場上的一隻木桶裡,他丟棄了所有的一切,幾乎赤身裸體的待在那個木桶中,他的世界幾乎只剩下樸素的安逸了。
  • 輝煌的亞歷山大圖書館
    拿破崙說:「我對於亞歷山大最羨慕的地方,不是他的那些戰役,而是他的政治意識,他具有一種能贏得民心的能力。」亞歷山大大帝師從亞里斯多德,所學的政治、軍事、天文、地理、經濟、醫學、哲學、藝術……等知識,是奠定其以後卓越功勳的基礎,後人將其列為歐洲史上四大軍事統帥之首(其他三位分別是迦太基·漢尼拔·巴卡,古羅馬·凱撒大帝,法蘭西·拿破崙)。
  • 作為學霸的亞歷山大大帝,曾讓全世界都「壓力山大」
    要說真正的學霸,必須是亞歷山大。如果把目光放到世界級的影響力,稱得上大帝的人屈指可數,最早一位建立帝國偉業的是亞歷山大大帝。統一希臘,橫掃中東,佔領埃及,打垮波斯,兵臨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他佔據了三個。亞歷山大大帝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徵服者。亞歷山大大帝是希臘-馬其頓教育的產物,當然他本身也是個好苗子。大帝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
  • 三個大洲才能放得下的人——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帝國說起來非常牛逼,是一個人打下來的,亞歷山大打下來的。這和其他的幾大帝國明顯的不同,其他的帝國都是經歷幾代人甚至幾百年踩才形成的大帝國,而亞歷山大大帝只是十年的時間就建立了。亞歷山大在歐洲是四大名將之一,亞歷山大、漢尼拔、拿破崙、凱撒這四大名將。
  • 一幅千年前的希臘地圖,揭開謎團,為何亞歷山大沒有繼續進攻中國
    其實在歐洲,也有不少徵服者,比如我們如今喜歡用其諧音「鴨梨山大」的「亞歷山大」大帝。亞歷山大先後統一希臘全境,不費一兵一卒而佔領埃及全境,橫掃中東地區、蕩平波斯帝國,往東直到印度河流域,所以他佔領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國裡的三個。如今蝗群一直從東非飛到印度,可想而知當年亞歷山大的軍隊席捲歐非亞時,那氣勢也跟蝗群差不多。
  • 歷史:希臘亞歷山大浪漫的朦朧起源!
    今天又是新的一天同時也是一個新的開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帶來的又是大家所期待的不一樣的精彩內容,希望大家會喜歡,同時也希望大家可以動動你們的手指幫小編點讚以及評論,你的每一次評論都將會給你帶來好的運氣哦!歷史:希臘亞歷山大浪漫的朦朧起源!
  • 如果亞歷山大大帝沒有英年早逝,繼續東徵到中國會怎麼樣?
    亞歷山大大帝師從於古希臘的著名學者亞里斯多德,憑藉自身的雄才大略,先統一希臘,然後橫掃中東,又不費吹灰之力徵服了埃及,掃蕩波斯帝國,大軍一路東徵到印度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國有三個在被亞歷山大大帝所徵服,因此亞歷山大大帝也被稱為「徵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