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離這麼久媽媽們終於盼來了開學日,可還來不及開心,上學沒多久的娃就開始咳嗽、發燒、流鼻涕三連。
有些媽媽覺得,以前在家多好,這麼久都不生病,一去幼兒園就開始感冒,一定是外面細菌多,孩子被傳染了。
但是總不能因為怕生病就不去幼兒園吧。那麼到底該如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呢?別著急,往下看看你就明白了。
「免疫力」這個概念相信各位家長都不陌生,聽得都已經免疫了。
那到底啥是免疫力呢?
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主要功能是防禦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從而防止各種疾病。是人體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病毒、細菌等)、處理衰老、損傷的自身細胞以及識別和處理體內突變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
通俗來說,人體就像一座城堡,細菌就像敵人,而免疫系統就是保護城堡的士兵。
免疫力又分為先天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人體天生自帶的免疫系統,比如黏膜、皮膚等,可以幫我們抵禦外來病菌。
獲得性免疫:人體後天在外界刺激下形成的免疫系統。我們的免疫系統每次接觸到病原體刺激後,就會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技能。接觸的病原體種類越多,就能學習到更多的技能,免疫力自然就提高了。
有些寶媽覺得,娃剛到幼兒園就感冒了就是免疫力低下。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咳嗽總是十天半個月才見好就是免疫力低下。
其實都是不準確的。
6 歲以下的孩子平均每年會感冒 6~8 次都是正常現象,媽媽們無需過分擔心。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在冬春季節,有些甚至每個月會生病 1~2 次。
從臨床經驗來看,真正存在免疫力低下的孩子是極少數的,只是家長們對寶寶的健康比較關注,寶寶一生病就會很緊張,總有寶寶免疫力不好的錯覺。
所以,不要再隨隨便便判斷孩子免疫力低下啦。
雖然孩子還沒到免疫力低下那麼嚴重的程度,但孩子總是感冒也讓家長頭疼不已。那到底該如何提高孩子免疫力呢?
網上和電視廣告上有許多號稱能提高孩子免疫力的藥物,雖然很理解家長們不想寶寶生一點病的心情,但還是提醒大家,目前醫學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東西吃了就能迅速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大家不要盲目輕信。
爸爸媽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下面幾種方法,幫助孩子一步步提高免疫力。
1. 不要過度消毒,讓寶寶適當接觸病原體。
很多寶媽習慣吃飯前給寶寶用消毒溼巾擦手擦嘴,寶寶吃飯的碗筷都要消毒才能用,家中也隨時噴灑消毒劑,以為這樣徹底消毒寶寶就會不生病,這其實是錯誤的。
過度消毒會導致環境中微生物種類和數量減少,影響寶寶和微生物的接觸,反而不利於免疫系統的發育。
寶寶的免疫力是靠不斷地接受病原體的刺激慢慢鍛鍊出來的,如果一直不接觸這些病原體,寶寶的免疫力就像是沒有經過訓練的軍隊,一旦敵人來了,分分鐘就被打敗了。
2. 按時接種疫苗。
通過接種由一些病毒或細菌經過特殊處理後製成的疫苗,人為的刺激人體的免疫統統,進而提升人體免疫力。
通俗來講,接種疫苗就是一個模仿生病的過程。寶寶既不會像真的生病那樣難受,又可以提高抵抗該種病毒的能力。所以必須按時給寶寶接種一類和二類疫苗。
3. 適當鍛鍊。
適當的運動能調整孩子身體組成的蛋白、脂肪等比例,更好地建設免疫系統。每天保證至少 1 小時的戶外運動,效果槓槓的。
4. 保證飲食均衡。
僅靠吃單一食物或某種營養素很難達到提高免疫力的效果。提高免疫力重要的是吃很多不同種類的食物,比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和奶製品,保證營養均衡。
另外,充足的睡眠和愉悅的心情對提高免疫力也很有幫助。幫孩子增強免疫力是一個穩紮穩打的過程,家長們可從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一步步幫助孩子打好身體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