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被低估了嗎?談魯迅:小說寫得不好,靠雜文,成不了什麼文豪

2020-12-11 咬文嚼字的曹鏡明

文丨曹鏡明

題丨王朔談中國作家沒幾個合格的:魯迅靠雜文不算文豪,小說寫的不好

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王朔的看法!

新京派作家王朔

提起王朔,恐怕對於許多年輕的讀者都非常的陌生,但是作為新京派作家而言,王朔絕對是當今文壇的一顆遺珠,被低估了許多年,甚至落得一個「痞子得志」的噱頭。

然而,一個痞子可以一直得志幾十年嗎?這就跟買彩票一個道理,如若買一次就中一個億,確實可以稱得上是運氣。可是,每一次中一次,是不是更要思索一下,這現象背後的原因?怎麼就不可能是自身的實力使然,領會其中規律呢?

王朔:世人為何不懂我,只因都愛假正經!

身為作家而言,王朔寫下《等待》《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玩的就是心跳》《無人喝彩》等,十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學作品。在這裡,筆者著重推薦《橡皮人》和《許爺》兩部,篇幅都不長,寫的非常棒!

尤其體現在影視改編方面,捧出半個內地娛樂圈。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直流傳這樣一句話,新人若想出名,要麼出演海巖的電視劇,要麼出演王朔的電影,包括不僅包括張國立、夏雨、葛優、梁天等明星,都是靠著王朔作品打開局面,逐漸豎起山頭。

馮小剛導演表示:朔爺,就是天上的北鬥星,只要一抬頭就能望見!

筆者在另一篇文章中,已經談過以王朔為首的「新京派」作品的文字特色,在這裡就主要說一說在娛樂圈中的影響力。

就以被批評過的金庸為例,只能說在那個時代,太過跪舔港臺娛樂圈了,認為放個屁都是香的,再加上金庸的社會地位,被捧的太高,居然還當上了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首任院長。這也怨不得在十幾年後,大衣哥朱之文一手幼兒園級別的書法,可以拍賣20萬的價格。前有因,後有果,一切都對的上。

別說什麼金庸的作品可以流出千古,現在就沒人看了,跟王朔差不多,百八十年以後,湮滅在歷史的舞臺之中。

別抬槓!筆者天天和學生們打交道,他們每天閱讀什麼,幹什麼,一清二楚,允許有隔離的存在,但跟十幾年前年前沒法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補充:別看王朔整天懟天懟地懟空氣,可懟起自己來更過分,更不留情面,什麼話都敢往外說,絲毫不顧及什麼不好的影響。

靠雜文立不住的魯迅

王朔批評過很多人,比如說餘秋雨、四大天王、齊白石、郭敬明、趙忠祥……總之是什麼身份,什麼年齡段的都有,如若非要挑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一個是弱者,在人氣方面吊打「虎落平陽」的王朔。

從這一點上分析,王朔的對外形象能好了嗎?三人成虎的道理,誰都知道,更何況還是三十萬,三百萬,甚至是三千萬粉絲的惡意控評,負面傳播。

然而,在批評過的人中,應該最屬「魯迅先生」爭議最大,準確的是說,一面倒式的網絡暴力,一時間形象非常的狼狽。

從沒覺得魯迅小說寫得好……尚未完全脫離文言文的影響……寫小說有時是非常概念的……在太多人和事上看不開……你憤怒的物件是多大格局,你的作品也就呈現出多大格局……靠一堆雜文幾個短篇是立不住的,沒聽說有世界文豪只寫過這點東西的……

這是一篇十分長的文章,筆者僅是簡單摘出幾個要點來進行分析,對比研究王朔的觀點,是否具有一定的道理,能否站得住腳!

不光是王朔,李敖也曾經批評過魯迅,兩人在批評的內容方面,均有一個共同點——尚未完全擺脫文言文的影響。不過用李敖的觀點表示,深受日本留學期間的經歷影響,導致在遣詞措意間,具有很強的日式結構。

筆者個人上,比較傾向李敖的觀點,包括李敖在「語妙天下」的節目中,有引用過某一位教授的專著來進行補充說明,具體的書名忘記了,但是在節目中可查,當初筆者看到時,有在網絡上進行所搜閱讀。

說的直白一些,就是在具體的語句中,有很多可有可無的字詞!

我想,人世是要完結在當做笑話的開心的人們的大家歡迎之中的罷。

結合王朔和李敖的批評內容,無疑是一種補充,和最好的回答,作為文化背景而言,剛剛開始白話文運動,作為開拓者來說,汲取日文文法的習慣來化為己用,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偉大的嘗試。

你不能站在巨人肩膀上以後,再嫌棄巨人的矮小吧!這和提上褲子不認帳有什麼區別?

再者應該就是用長篇小說來衡量魯迅的文壇地位。這件事情,怎麼說呢?本身就是一種非常不靠譜卻又無法辯駁的行為。

因為每個人在欣賞文學作品的時候,都會有自身的評判標準。那麼,將絕大多數人的批評標準匯聚到一起,變成了作為的規則。那麼,用長篇來衡量一位作家,便是絕大多數人都默認的潛規則。

如若你不認同,也不需要急著否認,因為是允許個例的存在,但個例也無法左右這個標準,確實是目前全世界範圍內,最普遍的標準的事實,因為現實情況就是這個樣子!

讀到這裡的「老外」也不要拿什麼唐詩宋詞來抬槓,時間線都對不上,況且也不在一個體系中,沒必要強行拉出來譁眾取寵。

這個就是王八的屁股——規定,沒什麼可爭論的!但是,作為一位以筆為槍的戰士而言,或許成不成為文豪,對於魯迅先生本人來說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所思所想,能夠通過文字順遂的,完整的表達出去,能夠被更多的人知道。

作為格局而言,已經遠超無數名人墨客!

本文系【曹鏡明】原創,圖片來源網絡!#王朔##魯迅#

相關焦點

  • 作家王朔直言:魯迅不能被稱為大文豪,他的理由是什麼?
    眾所周知,魯迅筆下的文字十分犀利辛辣,刻畫了當時社會的陰暗面不留痕跡;他沒有寫過長篇小說,只有短篇雜文,《吶喊》就是短篇小說集,《藥丸》、《孔乙己》、《故鄉》、《狂人日記》就在其中。因而,魯迅歷來被視為文學史上的完人,「國魂」,引領著中國現代文學走向。而當代著名作家王朔則對魯迅的成就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在他看來,魯迅並不「完美」,也有缺陷,即短而無長,短而無長,這是衡量一個作家是否稱得上真正作家的標準。他說:「我覺得魯迅光靠一堆雜文幾個短篇是立不住的,沒有聽說世界上有誰只寫過這些東西的。」
  • 狂人李敖:沒有長篇小說,魯迅不算文學家
    魯迅20年的創作生涯也就沒有長篇小說。魯迅大概也不會想到,他死後,他算不算一流小說家,是不是文壇大師,能不能稱為世界級文豪,都因他沒有一部長篇小說而爭論不休。魯迅沒有長篇小說成為否定魯迅文壇地位的一把標尺。王朔如此,李敖也是如此。儘管這兩人也起過爭執,這件事卻看法一致。
  • 周樹人真的有這麼好怕嗎
    改革開始了,原來所有的反改革派一夜之間都變成了改革派,用魯迅的話說就是鹹與維新,像魯迅寫的辛亥革命一樣,大家都來維新了,一夜之間都改變了招牌,但這個時候問題才真正呈現、暴露出來。魯迅公園中魯迅先生像語文改革到底怎麼改?我們選課文到底遵從哪個標準?以前那些課文都不好嗎?那也是老一代語文工作者辛辛苦苦選出來的,怎麼就能一下子說不好了呢?魯迅的《故鄉》不好嗎?
  • 王朔的評價十分刺耳,金庸卻說他堪比魯迅
    同樣,在當代中國可能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像餘秋雨那樣引發爭議,是「文豪」,還是「文化騙子」?眾說紛紜,毀譽參半。餘秋雨,1946年出生於浙江省餘姚,中國當代文化學者,著名作家,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
  • 魯迅認為自己寫得最好的小說,不是《阿Q正傳》而是這篇,為什麼
    我們最熟悉的魯迅小說,大多數都集中在這幾篇:阿Q正傳、狂人日記、故鄉、祝福和孔乙己等等,但我們很多人認為寫的最好的卻集中在《阿Q正傳》這一篇小說上,什麼「哀其不幸 怒其不爭」什麼「劣根性」等等觀念,魯迅都在這篇小說裡有所集中的體現,但魯迅自己認為寫的最好的卻並不是這篇,如果你喜歡讀書和寫作,那我想你可以仔細的品讀這篇文章來對魯迅的美學意識有一個新的認識和理解
  • 魯迅的一篇雜文,其中兩句話寓意深刻,令人百感交集
    誰也不是金剛不壞之身,生病了就要休息,休息就是要強迫自己,暫停那些平時自以為一定不能放下的事情。所以偶爾生病也很有好處,可以感悟很多道理。下面介紹魯迅的一篇雜文,其中兩句話寓意深刻,令人百感交集。一生中專門耍顛或不睡覺,是一定活不下去的,人之有時能耍顛和不睡覺,就因為倒是有時不耍顛和也睡覺的緣故。然而人們以為這些平凡的都是生活的渣滓,一看也不看。刪夷枝葉的人,決定得不到花果。這篇雜文收錄在《且介亭雜文集》中,創作時間是1936年8月23日,之後不到兩個月,先生就與世長辭了。
  • 王朔曾說《詩經》中的句子都不如自己寫得好,《道德經》還有一比
    與我國古代先賢的智慧相比,王朔明顯是高估自己了。他這樣說他自己,除了炒作外,我看不出其智慧之處在哪裡,送他三點分析,請他自省:1.《詩經》是什麼?五百年,就時間跨度上來說,王朔即使能活150歲,他也看不全、經歷不完,何談他的創作高於《詩經》?2.《道德經》是什麼?
  • 文豪對峙半輩子,郭沫若在魯迅逝後總結2句話,道出其思想的觀念!
    導語:文豪對峙半輩子,郭沫若在魯迅逝後總結2句話,今天來看千真萬確!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 地地道道的京味兒作家王朔和老舍,同樣是寫北京,卻沒有共同語言
    以寫北京著稱的老作家林斤瀾,在一篇題為《北京語言不共同》的短文中寫道:老舍寫北京,王朔也寫北京,老舍寫北京市井市民,王朔也寫北京市井市民。老舍筆下全沒有王朔小說中的人物,王朔筆下也和老舍的人物不沾邊。王朔的語言,據他自己講就算作「新京味兒」吧。他說:「我的小說靠兩路活兒,一路是侃,一路是玩。我寫時不是手對著心,而是手對著紙,進入寫作狀態後詞兒噌噌地往上冒。小說的語言漂亮,本身就是極大的魅力。寫小說最吸引我的就是變幻語言,把詞、句子打散,重新組合,就呈現出另外的意思。
  • 有人問魯迅為什麼捉拿一個無聊的阿Q要用機關槍,魯迅的回答神了
    有人質疑魯迅為什麼捉拿一個無聊的阿Q要用機關槍,魯迅的回答神了魯迅先生所寫的大多都是短篇小說。寫得最長的一篇小說,應該是《阿Q正傳》了吧?《阿Q正傳》是一篇中篇小說。很多人可能會問精神勝利法是什麼?就跟現在的自己安慰自己是差不多一個意思。有一句話說得好,你這麼擅長安慰別人,肯定度過了無數個安慰自己的夜晚吧。所謂的精神勝利法就是在失敗之後靠安慰自己以達到心理欣慰的目的。不過這篇中篇小說還不完全是為了批評精神勝利法,還講了在革命年代下層的勞作人民的心理歷程。這篇小說給小編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最後一句話。
  • 王朔談寫作的艱苦:總是邊寫邊改 用詞要反覆揣摩替換
    原標題:愛是一瞬間,王朔只能自己貓著 情人節檔輪到老徐和王朔,這一對蔓延時代的話題,任何時候都不僅僅吸引眼球,還具有強力吸金效應,因為兩位當事人跨越了嘰嘰歪歪步步為營佔有排他的男女關係階段,投入產出不計成本,愛上層樓不載婚姻,關係結晶升華為作品。這樣外延就顯得泛公共化和品種脫俗,超越貴圈純分合結離的低技術含量企宣地帶。
  • 王朔談中國作家:賈平凹小說裝神弄鬼,金庸抄襲
    隨後他辭去了這份工作選擇下海去經商,不過錢是一分都沒賺到,還被人騙了不少,後來他也將這段經歷寫成了書《橡皮人》,後來還被翻拍成了電影《大喘氣》。雖然經商失敗使得王朔一度生活過得十分拮据,不過這段經歷卻也培養了他一定的經商能力,學會從商人的角度看待問題,明白了市場的愛好和趨勢,知道什麼樣的作品讀者喜歡看,什麼樣的書賣得好。
  • 王朔八年首開聊:愛情是驚鴻一瞥 不知下落
    如果由著我的性子來寫,我可能還會寫愛情小說,但是我會把它寫得特別的慘,特別的黑,那種玫瑰色的我現在寫不出來。記者:你年輕時候寫的愛情也不是很玫瑰。王朔:我覺得那個確實太欺世盜名,我那時候也並沒有那種體會。我對(愛情)這事兒不熟,嚴重不熟!我沒談過什麼戀愛,我所說的當然是用的最高標準,可能我也是被更 早的文學作品給晃了範兒了,認為存在那麼一類最高標準的愛。
  • 王朔八年來首次開聊:是徐靜蕾在幫我
    如果由著我的性子來寫,我可能還會寫愛情小說,但是我會把它寫得特別的慘,特別的黑,那種玫瑰色的我現在寫不出來。  記者:你年輕時候寫的愛情也不是很玫瑰。  王朔:我覺得那個確實太欺世盜名,我那時候也並沒有那種體會。我對(愛情)這事兒不熟,嚴重不熟!我沒談過什麼戀愛,我所說的當然是用的最高標準,可能我也是被更 早的文學作品給晃了範兒了,認為存在那麼一類最高標準的愛。
  • 阿城4天寫完一部小說,王朔誇他是人精,莫言:我寫不出這種文字
    而他自己也好讀書,這從他的文集中便隨處可見,古今中外、文章典故、哲學科學、人情世俗,似乎沒有他不能談的。他本身也敏感,其作品中的那些趣味也常常是日常中被熟視無睹的東西。所以他涉筆成趣不單是文字能力,更有在生活中練就的內家功夫。你看《棋王》中兩處寫「吃」都極為動人,特別是其中寫知青吃蛇的場景,恐怕會是聊阿城的人不得不提的經典之處,這樣的刻畫,非經歷過「餓」的人,不能道出。
  • 魯迅文章從教材中刪除,真的會從此退出歷史舞臺嗎?
    專家主要給出了兩點解釋:其一,魯迅的雜文不容易被孩子理解。魯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是雜文,但是雜文需要閱讀者有豐富的生活閱歷,才能讀懂。初、高中學生無法很好地理解。現在國民的素質提高了,但是人性中還有很多劣根性,是去除不淨的。讀魯迅的文章,我們能夠對自己保持清醒的認識,反思自己的不足,這又有什麼不好的呢?
  • 王朔、米家山與《頑主》:哥們兒就喜歡俗的
    故事取材自王朔的戀愛經歷,小說裡的空姐遇難殉職,現實中倆人則和平分手。那兩年,王朔一共談了六個女朋友,全部以分手告終,最後那個女友就是一位廣州的空中小姐,王朔曾跟戰友感慨,「回想這一段時間的戀愛經歷,我都覺得自己有點兒卑鄙。」
  • 怎樣寫短篇小說?——論魯迅的小說創造
    青年魯迅我們知道,用文字記錄事實,是有實際上的需要,為的是把那事實告訴遠方或將來的人。虛構一些小說,難道也有實際上的需要嗎?小說家為什麼要不憚煩勞地寫他們的小說呢?原來小說家寫小說,就廣義說,也是有實際上的需要的;不過不像寫記錄事實的文章一樣,單把事實告訴了人家就完事;他們提起筆來,最基本的欲望卻在把他們之「所見」告訴人家。什麼叫「所見」?就是從生活經驗中得來的某種意思。那意思也許包含得很廣博,也許只是很狹小的一點兒,都沒有關係;可是必須有了它,小說家才動手寫小說。——如果沒有它,而硬要寫小說,寫下來的一定不是真正小說,只是或為實錄或為虛構的敘事文而已。
  • 王朔:把中國作家都扔到一個荒島上,不給吃的,活下來的準是阿城
    作為昔日的文壇大佬,王朔在當時可以說是無人能及,彼時的文壇,賈平凹、莫言、餘華、史鐵生、劉震雲還都不太出名,而王朔卻早已經聲名鵲起了。作為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和一代作家的王朔,卻曾在自己的文章裡寫下這樣一段話:把中國作家都扔到一個荒島上,不給吃的,活下來的準是阿城!
  • 陳平原丨現代大學與小說史學 ——關於《中國小說史略》
    唯一能做的解釋是,三十多年後,失和的兄弟重新聚首;再就是大家對於魯迅的深深敬意。 三、講課效果與編寫講義現代大學主要靠課堂傳授知識,對於教授來說,講課效果如何至關重要。早年還可以用撰寫講義來彌補,越到後來,越依賴現場表演。記得剛留校時,王瑤先生告誡我,在大學教書,站穩講臺是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真正直接從講臺上被攆下來的不多,但若教書名聲不好,那是很要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