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張旭,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癲張」、「狂草」,總是感受到一股犀利的狂狷之氣,遙想他三杯酒下肚,「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的樣子。殊不知,張旭的楷書,也是法度森嚴,無一點不在規矩。
張旭(約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據《舊唐書》記載,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以草書見長,被後世尊稱為「草聖」。
那你見過張旭的楷書嗎,那樣剛勁有力,豐腴動人,一點不比柳公權的「柳體『』和歐陽詢的「歐體」遜色,同樣具有非常高的珍藏和臨摹價值。我作為對書法不大有研究的小白來說,同樣感到很震驚很驚詫,顛覆了我對張旭的認知,對草書的認知。我們小時候,經常說一句話叫「讀書讀得高,寫字寫得草」,認不到的就是好字。這當然是個玩笑話。
這是張旭的郎官石柱記,可惜原石已經不存在了,傳世僅王世貞舊藏宋拓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