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山:「草聖」張旭

2021-02-22 金麻雀文選



第 1398 期

張旭是個詩人,他的詩名遠在其書名之下。

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好,譽為「草聖」。張旭嗜酒,又常醉,醉了就寫字,落筆成書。甚至以鬚髮代筆,蘸墨狂書,就有了「張顛」這麼一個雅號。

張旭已經在景華樓醉酒三天了,寫了幾十張字貼在牆上。午餐又豪飲,此時正在興頭上,忽然解發,長長的頭髮在墨碗裡浸過,淋淋漓漓地在紙上龍蛇吞吐。眨眼「壺裡乾坤」四字躍然紙上,引來一片贊呼和掌聲。在眾人讚揚聲中,書家得意得手舞足蹈,引來更多的歡呼與雀躍。

這時候,樓下傳來了嘈雜聲,屋裡人接二連三下樓去了。最後只剩下三五個人。張旭問:人呢?

一個書童站在窗前,往樓下看,說:「樓下一個女子在舞劍,大家都去看她呢。」

張旭臨窗一看,果然見一女子在十字街口舞劍,圍觀的人很多,把路都堵死了。

張旭好奇,將頭髮洗淨,用巾帕包起,也到樓下來看女子舞劍。

只見張旭眼前一道團雲飛旋,雲中劍鋒白蛇吐信,嘶嘶破風,如遊龍穿梭行走四身。時而輕盈如燕,點劍而起;時而驟風閃電,落葉紛崩。一陣雲煙霹靂,旋風氣旋過後,一女子臨風傲立,臉不紅,氣不喘。女子一襲月白綢裝,凌雲髻,無飾品。一條蝴蝶結緞帶束髮,清清爽爽立在眾圍裡。

——舞劍者,乃大唐第一舞人公孫大娘。據說詩聖杜甫也看過公孫大娘舞劍,還寫詩讚美她「一舞劍器動四方」。

張旭看呆了。

他把女子舞劍的起劍、走劍、飛劍、旋劍、收劍和書法中的起筆、行筆、頓筆、旋筆等十八種筆法,進行反覆比照,發現有異曲同工之妙。張旭頓悟,舞劍與書寫原來是同道同趣的啊。劍法、筆力在功底,而自己用鬚髮去書寫的雕蟲小技,譁眾取寵覺得臉紅。

張旭得公孫大娘舞劍神韻,其書法草隸如天工神造一般,字字千金,索字的人都踏破了門檻。這麼多人求字,除了張旭名氣大字好之外,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張旭好說話,不會拒絕人。可是,他真是不願意自己的字掛在那些品行低下,名聲不好的人家。於是,他就請了一位「管筆」,用今天的話講,「管筆」就是經紀人,代替他去與那些索字求帖的人打交道。

張旭立了規矩:他的字不給惡名劣行的人,不給獻媚趨奉的人。

張旭依然酒中取樂,依然醉筆龍蛇,遊雲驚龍,劍橫凌雲,字寫得更加淋漓絕妙。

這一年夏天,蘇州、常熟一帶暴雨,千裡澤國。州縣組織賑災,也號召商賈、富家賑濟。張旭將家中錢財盡數捐出,還把住宅騰出來辦起粥棚。可是仍有災民沿街乞討。張旭戒酒,在他租住的小屋一連三天寫字賣字,又辦起幾個粥棚。難民都來粥棚吃「張粥」。

張旭用一張張字救了許多災民。奇怪的是,張旭戒酒寫的字,潤資不及他醉字的一半。甚至有人疑為贗品一文不值。不過誰家也都當做傳家之寶,傳至後代。畢竟上面有籤名鈐印,那是假不了的。

後來,張旭一直租住在常熟城外那條小巷裡。有人告訴他說,「管筆」住在城裡 一座很闊綽的大院裡,還使婢喚奴呢。張旭聽過淡然一笑說:他為我得罪過不少人,那座宅院就算我給他的一種補償吧。

在許多年裡,張旭就沒有搬出那間小屋。年紀越來越大,酒也喝不動了,字也不願意寫了。終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裡死在小屋裡。

史籍上說,張旭,字伯高,曾任常熟縣尉,生卒年不詳。

今天在常熟城內東門方塔下面有一條街,叫「醉尉街」;城裡還有一座「草聖祠」都是為了紀念張旭所建。張旭洗筆硯的池塘「洗硯池」至今還水波凌凌。詩人的家鄉蘇州人,在唐寅墓一側興建了「草聖祠」陳列著張旭的書法碑帖若干。

那個「管筆」是誰?叫什麼名字?沒有人知道。曾經很闊綽的那個院落在哪條街?哪個巷子?也就沒有人能說得清楚了。

馬寶山,蒙古族,中國作協會員。出版長篇小說、報告文學、中短篇小說集、小小說集等多部。多次獲得過內蒙古自治區文學創作「索龍嘎」獎、自治區「五個一工程」獎、中宣部第十二屆「五個一工程」獎,有部分作品譯至海外。小小說金麻雀獎獲得者。

栽種小小說紀事,人物論壇

楊曉敏自述,書緣

金雀坊,作家搖籃

金麻雀文選,佳作推介


金麻雀網刊系列:金麻雀文選的宗旨是,讀寫範文,系列課堂,作家搖籃。所用商標「金麻雀」及圖形,已得到商標持有者的授權。一觸即通,開卷進益,歡迎您的關注,分享一場永遠在線的文學盛典。

 

聲明:本作品版權屬於原作者,僅作為推廣小小說文體用;部分插圖與文章摘自網絡,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各報刊如有選用、摘錄,請務與作者另行溝通。

出品 / 金麻雀網刊


相關焦點

  • 「草聖」張旭,豪放不羈仍然平實細心的藝術真性情
    其人正是性情狂放,灑脫無拘的"草聖"張旭。張旭其家,以書傳世。張旭初學書法的老師是他的堂舅陸彥遠,而陸彥遠的父親正是初唐書法大家陸柬之。張旭作書法畫《肚痛帖》裡得以小窺其平實與肆意張旭有一代表作,名曰《肚痛帖》。
  • 「草聖」張旭:喝著香醇的酒,寫下氣勢如虹的草書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卻是另一個古代文壇大家,他就是「草聖」張旭。張旭是唐代著名書法家,他最擅長的是草書,他與懷素被稱為「顛張醉素」,並且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張旭喜愛飲酒,為人闊達樂觀,才華橫溢,不僅在書法上具有極高的造詣,對詩歌也是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草聖」張旭吧。
  • 你見過「草聖」張旭的楷書麼?同樣無與倫比!
    說到張旭,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癲張」、「狂草」,總是感受到一股犀利的狂狷之氣,遙想他三杯酒下肚,「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的樣子。殊不知,張旭的楷書,也是法度森嚴,無一點不在規矩。張旭(約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據《舊唐書》記載,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以草書見長,被後世尊稱為「草聖」。那你見過張旭的楷書嗎,那樣剛勁有力,豐腴動人,一點不比柳公權的「柳體『』和歐陽詢的「歐體」遜色,同樣具有非常高的珍藏和臨摹價值。
  • 草聖並立,顛張狂素,唐代書法家張旭和懷素
    除此之外,唐代還出現了兩位「草聖」,人稱「顛張狂素」。張旭和懷素相差50餘歲,書壇將他們二位並列,主要是因為他們二人擅寫草書,追求浪漫主義風格,藝術成就難分高下。張旭是官場中人,曾經官至金吾長史。這個職位責任重大,負責管理長安城的治安。懷素是佛門中人,生於貧寒之家,一心痴迷書法藝術。
  • 草聖張旭草書冠絕古今,那麼他的楷書如何呢?其實也有代表作!
    唐人張旭的草書寫得好,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書法史上被尊為草聖的只有一人,此人也姓張,就是東漢的張芝。張芝是草書的創造者,張芝才是真正的「草聖」,王羲之、王獻之和張旭、懷素學草書,都是師法張芝的草書。上圖為張旭的楷書。
  • 「驚世駭俗」,淺聊「草聖」張旭及其代表作《古詩四帖》
    唐代有「三絕」, 一是「李白詩歌」,二是「裴旻劍舞」,三就是「張旭草書」。張旭 畫像公元675年,張旭出生於江蘇蘇州。因其性格豪放而雅稱「張顛「,因其書法驚世而被譽為」草聖「。《古詩四帖》局部在《古詩四帖》中,張旭落筆力頂千鈞,傾勢而下,行筆婉轉自如,縱情揮寫了南北朝時期兩位文豪謝靈運和庾信的4首古詩。
  • 「草聖」張旭與他的顛峰之篇《古詩四帖》
    張旭畫像 關於張旭的稱謂史料記載有很多, 如張旭曾任「右率府金吾長史 此外,張旭因其狂草書法, 是盛唐草書氣象的代表, 被後人冠以「草聖」的美譽, 唐文宗時期皇帝下詔, 將「裴旻劍舞」「李白歌詩」 「張旭草書」一併稱為「唐代三絕」
  • 中藝匯品書法:這才是最體現「草聖」之作-張旭《肚痛帖》
    草聖張旭在書法上的實力之強、貢獻之大應該不用小編多說了吧?歷史上的多位書法名家、大文學家都是張旭的粉絲。雖然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藉由《郎官石柱記》讓大家領略到了「草聖」的楷書的風採,但是畢竟張旭主要的成就還是在草書(狂草)方面的,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一同欣賞他的狂草名作《肚痛帖》。
  • 草聖張旭秘傳顏真卿什麼信息?
    《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是顏真卿兩次拜師草聖張旭所得到的書學真知,正是這些言傳身教點化了顏真卿,並最終使得顏真卿的書法藝術隨著他的千古英名而不朽。在《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顏真卿敘述了得到張旭筆法的不易:一是顏真卿兩次求師筆法。即「餘罷秩醴泉」和「僕頃在長安二年師事張公」這兩次。二是「人或問筆法者,皆大笑而已」,包括裴儆在內,張旭只給作品,不作正面回答,可以看出筆法的珍貴。
  • 他是「草聖」,王羲之自愧不如,草書飄逸灑脫
    他是「草聖」,王羲之自愧不如,草書飄逸灑脫!在中國書法史上,「書聖」只有一個就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行書也有「天下第一行書」,但是「草聖」卻有好幾位,歷史上,張芝曾被稱為「草聖」,唐代的草書名家張旭和懷素也同時被稱為「草聖」,明末清初的王鐸被日本人稱為「草聖」,近代的書法名家林散之先生又被稱為「當代草聖」。
  • 草聖張旭的詩《山行留客》:以出世之語寫入世之思,情濃理更深
    這首題為《山行留客》的詩是唐代書法家、詩人張旭的作品。不少人只知張旭是唐代大書法家,草聖,卻不知道他的詩也寫得這麼富有韻味,耐人咀嚼。張旭一生所作的官不大,卻以草書著稱,每每醉酒後狂草,世稱「張顛」,與懷素並稱「顛張醉素」,與張若虛等並稱「吳中四士」,還與賀知章等人並稱「飲中八仙」,其草書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唐朝「三絕」。張旭現存詩不多,卻與其草書一樣不按常理出牌,不拘一格,另闢蹊徑。
  • 他被譽為「當代草聖」,寫唐楷輕鬆自然,充滿了行草書的節奏感
    他被譽為「當代草聖」,小楷書法卻很嚴謹,寫唐楷輕鬆自然,充滿了行草書的節奏感,難得一見。「書聖」歷史上只有一個,就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但是書法史上的「草聖」卻有好幾位,東漢書法家張芝、被稱為「顛張醉素」的唐代書法家張旭、懷素, 以及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都曾被稱為「草聖」。當代書法界也有幾位「草聖」,于右任、林散之又被譽為「當代草聖」。
  • 黃庭堅的一幅神級草書,如今成了日本國寶,稱他為「草聖」不過分
    在中國的草書史上,能夠稱得上一代「草聖」的,不過寥寥數人,在孫過庭的《書譜》當中提到過: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到了唐代,又出現了兩位「草聖」,他們便是著名的「顛張醉素」,張旭以天縱之才,將草書的體勢發揮到了新的境界,而懷素則是在張旭的衣缽當中,上追漢魏,同樣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美學境界,從對於後世的影響力和達到了的書法境界來看,這兩位稱之為「草聖」絲毫不過分!
  • 張旭的狂草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於酣醉中寫到極致
    導語:張旭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以草書聞名。他的草書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稱為「三絕」。 他的書法與懷素齊名,並稱「顛張醉素」。 他也被後世尊稱為「草聖」。「草聖」張旭性格豪放,嗜好飲酒,常在大醉後手舞足蹈,然後回到桌前,提筆落墨,一揮而就。
  • 張旭和懷素都是草聖,誰的草書更厲害?
    張旭和懷素在草書領域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誰的境界和筆法高?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都覺得已經很好了。
  • 張旭的狂草,不看翻譯,你能認出幾個字?
    張旭是唐朝書法家,字伯高,看他的《李青蓮序》,字奔放豪逸,筆畫連綿不斷,似乎有飛簷走壁的感覺。張旭書法有人說這些字,是學習草書的人必須牢記的,必須臨摹的典範。張旭書法張旭喜歡喝酒,據《舊唐書》的記載,每次醉酒後,手舞足蹈,索筆揮灑。
  • 張旭傳世唯一楷書作品,楷法無欺,還有誰認為他的草書是亂畫
    再說了,古代好多大書法家楷書都沒有什麼名氣」,還舉例說唐代的草聖張旭的楷書就很普通,所以認為,楷法無欺本身就是個騙局,不足為信。 有網友第一時間就表示反對,認為草聖張旭的楷書不好那簡直就是一個笑話,還列舉了張旭十分罕見的一件楷書作品,名字叫做《郎官石柱記》,瞬間打臉那位專家,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張旭這件楷書作品
  • 張旭的狂草(上)
    而又以之印證於杜甫《飲中八仙歌》,又有如下的描述:「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有此二則,我們大概會有一個基本印象,這個狂草書大家張旭,肯定不是端正嚴謹的縉紳君子,而是一個浪漫恣肆、放蕩不羈的才藝之士。書法史上對此的解讀,是釋為張旭狂態可掬,散發濡墨,以頭髮為筆而作大草書。雖然這樣的解讀深得人心,膾炙人口,已或固定的傳統認知。
  • 草聖張旭狂草斷千字文,水準最高峰,收放、塊面、呼應關係分析!
    張旭(675年—約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1]。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中。
  • 竟然讓杜甫戀戀不忘,讓張旭懷素悟出筆意
    問問草聖張旭據唐人李肇的《唐國史補》記載,張旭曾自言:「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其神」。草聖張旭,就是因為觀看了公孫大娘的劍器之舞,因而茅塞頓開,成就了落筆走龍蛇的絕世書法。張旭 肚痛帖他從公孫大娘舞劍中悟出的是書法的氣韻,猶如音樂的韻律感。頓悟過後的張旭書法已經大道至簡,成為無聲的音樂和隱形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