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應該牢記這一天。
讓我們銘記我們曾經因為南京大屠殺而帶來的苦難,戰爭帶給我們的傷痛。
在此,向各位在南京大屠殺中受苦受難的同胞給予深切的緬懷。
南京大屠殺帶給我們最重要啟示就是落後就要挨打,戰爭永遠沒有勝利者,戰爭帶來痛苦回憶。
這兩點不能是在古代,還是當今都是亙古不變的。歷史的故事也許不一樣,但是我們從今看古代,總會發現道理何其相似。
殺神白起的誕生、四十餘萬生命之殤
看完今朝,再看往昔,回憶當年秦國為了統一六國戰場廝殺的情景,雖然是快意人生。
但是終究難逃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真理,戰爭帶來的之後痛苦,戰爭中沒有勝利者。
白起是當之無愧的秦國的名將,為秦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白起最終也落得一個功高震主,悲劇而終的結局。
如果說從白起的結局來看的話,我個人是同情白起的,但是從長平之戰中白起的所謂所為來看的話,個人對於白起是有些痛恨的。
長平之戰,秦將白起最終戰勝了冒於求進的趙軍,最終趙軍四十萬大軍投降,而秦軍則是認為趙軍遲早是自己的大敵。
就將四十萬投降的大軍坑殺,最後那種景象我們可以想像一下。
所以說戰爭帶給我們的只有痛苦的回憶,不論是國外戰爭、還是封建時代的國內戰爭。
最終受苦受難的是戰爭的兩個國家,雖然秦軍坑殺了四十萬的趙軍,但是秦國在發動戰爭的過程中,到底損失了多少人,誰又能計算了。
秦國確實是勝利了,但是也付出了代價。趙國的結局也是告誡我們,要看清局勢,不斷的發展自己,畢竟武器落後、思想落後都要挨打。
曾經的強秦、也終被項羽坑殺二十萬大軍
歷史是公平的,看到長平之戰中,秦軍將四十萬趙軍坑殺,就獎勵了一個類似於長平之戰的戰鬥。
在秦末漢初的時候,章邯投降了項羽以後,項羽擔心秦軍會謀反,就令英布等人將秦軍二十萬將士坑殺。
這一點在《史記》中給出了明確的記載: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大意就是說項羽擔心投降了秦軍會謀反,就和英布、蒲將軍商量說準備將秦軍殺了,於是就將秦軍的二十萬將士坑殺在了新安城南。
《史記》中輕描淡寫的記載,但是當時坑殺的時候的慘狀誰又能完全的復原呢?
項羽勝利了嗎,看似勝利了,但是最終受苦受難的都是百姓,國家。
這場戰役僅僅是秦末漢初戰爭的冰山一角,因為戰爭而死亡的人針對是難以詳述。
戰爭給帶來的只有痛苦、戰爭的結局只有悲傷
戰爭中真的有勝利者嗎,所謂的勝利者真的是勝利者嗎?
一場戰役不論成功與失敗,戰爭都給予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消耗,同時也加深了民族之間的芥蒂。
有句話說得好,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都是浮雲。不論是我們提到的趙國,還是秦國,如果這兩個國家足夠強大,還會有自己的軍士被坑殺的結局嗎?
所以我們切記要不斷發展自己。
戰爭本身又是一個巨大的絞肉機,它帶給世界的只有傷疤,所以我們要堅決的抵制戰爭。
註:本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