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之殤,落後就要挨打,戰爭帶來的只有痛苦的回憶

2020-12-25 泡麵侃史

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應該牢記這一天。

讓我們銘記我們曾經因為南京大屠殺而帶來的苦難,戰爭帶給我們的傷痛。

在此,向各位在南京大屠殺中受苦受難的同胞給予深切的緬懷。

南京大屠殺帶給我們最重要啟示就是落後就要挨打,戰爭永遠沒有勝利者,戰爭帶來痛苦回憶。

(戰爭圖)

這兩點不能是在古代,還是當今都是亙古不變的。歷史的故事也許不一樣,但是我們從今看古代,總會發現道理何其相似。

殺神白起的誕生、四十餘萬生命之殤

看完今朝,再看往昔,回憶當年秦國為了統一六國戰場廝殺的情景,雖然是快意人生。

但是終究難逃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真理,戰爭帶來的之後痛苦,戰爭中沒有勝利者

白起是當之無愧的秦國的名將,為秦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白起最終也落得一個功高震主,悲劇而終的結局。

(古代戰爭圖)

如果說從白起的結局來看的話,我個人是同情白起的,但是從長平之戰中白起的所謂所為來看的話,個人對於白起是有些痛恨的。

長平之戰,秦將白起最終戰勝了冒於求進的趙軍,最終趙軍四十萬大軍投降,而秦軍則是認為趙軍遲早是自己的大敵。

就將四十萬投降的大軍坑殺,最後那種景象我們可以想像一下。

所以說戰爭帶給我們的只有痛苦的回憶,不論是國外戰爭、還是封建時代的國內戰爭。

最終受苦受難的是戰爭的兩個國家,雖然秦軍坑殺了四十萬的趙軍,但是秦國在發動戰爭的過程中,到底損失了多少人,誰又能計算了。

(一將功成萬骨枯)

秦國確實是勝利了,但是也付出了代價。趙國的結局也是告誡我們,要看清局勢,不斷的發展自己,畢竟武器落後、思想落後都要挨打。

曾經的強秦、也終被項羽坑殺二十萬大軍

歷史是公平的,看到長平之戰中,秦軍將四十萬趙軍坑殺,就獎勵了一個類似於長平之戰的戰鬥。

在秦末漢初的時候,章邯投降了項羽以後,項羽擔心秦軍會謀反,就令英布等人將秦軍二十萬將士坑殺。

(西楚霸王項羽)

這一點在《史記》中給出了明確的記載: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大意就是說項羽擔心投降了秦軍會謀反,就和英布、蒲將軍商量說準備將秦軍殺了,於是就將秦軍的二十萬將士坑殺在了新安城南。

《史記》中輕描淡寫的記載,但是當時坑殺的時候的慘狀誰又能完全的復原呢?

項羽勝利了嗎,看似勝利了,但是最終受苦受難的都是百姓,國家。

這場戰役僅僅是秦末漢初戰爭的冰山一角,因為戰爭而死亡的人針對是難以詳述。

戰爭給帶來的只有痛苦、戰爭的結局只有悲傷

戰爭中真的有勝利者嗎,所謂的勝利者真的是勝利者嗎?

一場戰役不論成功與失敗,戰爭都給予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消耗,同時也加深了民族之間的芥蒂。

(楚漢之爭的兩軍將士)

有句話說得好,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都是浮雲不論是我們提到的趙國,還是秦國,如果這兩個國家足夠強大,還會有自己的軍士被坑殺的結局嗎?

所以我們切記要不斷發展自己。

戰爭本身又是一個巨大的絞肉機,它帶給世界的只有傷疤,所以我們要堅決的抵制戰爭。

註:本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國家公祭日青年群體談南京大屠殺慘痛回憶:勿忘國殤 吾輩自強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的第5年,昭昭前事,惕惕後人,在國家公祭日前夕,中國青年網青蜂俠欄目走上南京和成都街頭,在那段慘無人道的黑暗歷史發生81年後,與青年人對話,聆聽新時代青年群體「不忘國之殤,青年當自強」的民族骨氣和愛國情懷。
  • 我們不應懷疑「落後就要挨打」這個論斷
    現在,有許多「落後就要挨打」的懷疑論者,認為已經不適時宜,甚至還列舉瑞士、泰國等小國在二戰期間能安然無恙作為證據,真是讓人擔憂。「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是史達林在1931年一次名為《論經濟工作人員的任務》的演說中提出的,當時史達林提出:「延緩速度就是落後,而落後是要挨打的。」史達林正是出於對資本主義弱肉強食規律的充分理解和認識,才提出了「落後就要挨打」這一科學論斷,它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含義。
  • 初中議論文範文:落後就要挨打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議論文範文:落後就要挨打,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落後就要挨打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今天,秋風送爽,碩果纍纍。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祖國在我心中》。
  • 持續推動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記憶」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上的文字介紹是中、英、日三種語言。其中,英文介紹是出自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之手。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持續推動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記憶」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上的文字介紹是中、英、日三種語言。其中,英文介紹是出自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之手。
  • 落後就要挨打並不成立,古代是誰先進誰挨打,中外皆是如此
    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在學習近代史的時候經常用到,我國的近代史就是挨打的歷史。因為清朝的落後,不斷受到西方各國的侵略。可以說落後就要挨打是很多人都認同的話。不過這話只適應在近代,在古代並不適應。古代可以說是相反,先進就要挨打。不僅在中國,在世界各國都是這個道理。
  • 南京大屠殺80周年祭|勿忘國殤,砥礪前行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紀念日,也是第四個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今天上午在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公祭儀式。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發表講話。本站綜合新華網等主流媒體相關素材,並採訪了部分校內師生。舉國公祭,勿忘國殤。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活一天就要講一天
    原標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活一天就要講一天2019年12位倖存者離世,僅餘78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始收集倖存者後代數據根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統計,截至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僅餘78人。根據新京報記者統計,2019年已有12位倖存者相繼離世,如今倖存者記憶傳承工作迫切,紀念館今年開始收集倖存者後代數據,有老人亦自發向後代傳承回憶內容。這些八九十歲的老人,有的曾親眼見到親人被殺,有的自己受到傷害,他們的痛楚揮之不去,但依舊站出來講述歷史。
  • 南農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持續推動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記憶」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上的文字介紹是中、英、日三種語言。其中,英文介紹是出自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之手。王銀泉告訴記者,為了確保譯文符合史實,並達到語言質量要求,他當時查閱了大量史料,尤其是通過網絡查閱了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收藏的南京大屠殺項目的原始檔案,確保記述準確,譯文地道。有時為了查詢一個文獻的出處和幾個關鍵詞就要耗費幾個小時,常常忙到凌晨。去年8月,南京贈送的辛德貝格雕像在丹麥奧胡斯市馬瑟裡斯堡紀念公園揭幕,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等出席活動。
  • 南農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持續推動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記憶」
    2020-12-11 07:23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上的文字介紹是中、英、日三種語言。其中,英文介紹是出自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之手。 南農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持續推動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記憶」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上的文字介紹是中、英、日三種語言。其中,英文介紹是出自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之手。
  • 銘記歷史、祈願和平——黨日活動走進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本次黨日活動通過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展館,讓黨員同學們重溫民族苦難歷史,在無聲肅穆當中緬懷革命先烈、悼念遇難同胞、堅定守護和平的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南京大屠殺慘案是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犯下的無數暴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是駭人聽聞的反人類罪行,是人類歷史上黑暗的一頁。
  • 「南京大屠殺與日本戰爭犯罪」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9月7日,由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共同主辦的「南京大屠殺與日本戰爭犯罪」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南京成功舉辦。
  • 國家公祭日丨大提琴曲《殤》:讓世界落淚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80年前的那場血雨腥風,成為整個南京城,整個中國,一道無法磨滅的傷痕。永遠記住落後就要挨打。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徐嘉良創作的《殤》。個人覺得這首音樂很符合今天的標題,這確實是一首讓世界落淚的音樂,但很可惜這首音樂並不是杜普蕾演奏的。這是一位叫GALON的大提琴演奏家演奏的。
  • 落後了不要緊,挨打了也不要緊,問題是落後挨打以後應該怎麼辦
    落後不是挨打的充分條件,但是是必要條件。落後的國家和地區、民族很多,但並不是所有落後的國家、地區和民族都會挨打,挨打的只是一部分。而且,相對來說,挨打的往往並不是最落後的。為什麼呢?太落後了,落後太多,就沒有挨打的資格了。因為對打的國家、地區和民族來說,打不是目的,打只是手段,目的是掠奪。如果落後到一無所有,沒什麼值得掠奪的,那自然不用挨打了。最怕的就是別人都認為你有什麼寶貝,值得掠奪,有東西可以搶,你還落後,那就一定會挨打。尤其是當別人打了之後,你確實給了別人好處,那就要挨更多打了。
  • 落後就要挨打?不,落後可以打人,而且可以打贏!
    人民日報10月28日的評論文章《寫道:戰爭,從來都是國力的較量,而抗美援朝戰爭的交戰雙方力量極不對稱。1950年,美國的工農業總產值是中國的28倍,鋼產量是中國的144倍。濠哥在看這篇評論的時候,忽然想到過去常說的一句話: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對麼?至少以抗美援朝戰爭看,這一說法不對。以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看,落後不僅不必挨打,還可以主動出擊,到國外去打人,而且還能打贏。
  • 我的名字是「和平使者」④| 南農教授翻譯史實:讓南京大屠殺成為...
    2020-12-11 11:05圖文來源:紫金山新聞 《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展覽法國開展;2015年10月10日,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名錄……近年來,南京大屠殺的記憶正在更深切地進入西方人的精神世界
  • 銘記歷史,砥礪復興之志
    在這個草木含悲、山河垂淚的日子裡,悼念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共同追憶那一段困難深重的歷史,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銘記歷史,方能在滄海橫流中積蓄砥礪前行的力量。
  • 國家公祭日|12.13緬懷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萬人坑證人的證言很多當年幸運的活下來的人,在面對攝像機的鏡頭,「南京大屠殺」總能敏銳地牽扯住他們脆弱的神經,一個個歷經滄桑的老人泣不成聲,發抖,憤怒,害怕,這個噩夢從來都沒有消失,伴隨了他們的一生。倖存者石秀英曾經說:「只要活下去,就要一直講下去。」讓祖祖輩輩知道這樣一段血腥屈辱的歷史,讓祖祖輩輩珍惜和平,沒有戰爭。
  • 星雲大師:我就是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和見證人
    星雲大師回憶道:「日本人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開始,打到南京,是12月中旬。我記得那場南京大屠殺的時候,大雪飄飄,我扛了兩個小被單,我才10歲啊,也跟著流亡的人潮逃亡流浪。那時候也不知道逃亡到哪裡,流浪到何方,只希望找到一個安全的地帶,可是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是安全的地方。」 「日本人燒殺掠奪,南京的火光100裡以外都能看到。
  • 落後就要挨打!亞軍方撐不住低頭求和,被迫割讓大片領土
    距離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爆發戰爭已經過去一段時間,而爭奪的焦點依然是納卡這個持續了數年的爭議地帶,為了擊敗對手,亞美尼亞更是動用了一直沒有使用的伊斯坎德爾-E戰術彈道飛彈,但還是沒能奪回大勢。據《今日俄羅斯》網站消息,這場戰爭將以兩國籤署停火協議的方式告終。付出更大代價的一方無疑是亞美尼亞,亞美尼亞非但沒能成功實現戰略目標,反而要被迫割讓大片領土給亞塞拜然,這樣的結局實在是落寞,也正好印證了那一句「落後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