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亦風清之《一剪梅》:
一剪梅花雪幽幽,寄語東風,追思無由,
落墨走筆寫銀鉤,冷月西斜,曾照雲樓。
別來風物憶舊遊,別去殘秋,難揮千愁。
陽泉雲物且生憂,清韻長留,縈夢無休。
作者:梅亦風清(趙軍梅 筆名 梅亦風清 創作詩詞一千多首)
石評梅原名汝壁,山西陽泉小河古村人,因喜愛梅花俏麗
堅貞的品格。遂自號石評梅,她是早期的民主革命家、思
想家、文學家、女權主義運動的先驅,革命家高君宇的生死
戀人,被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同志深情緬懷。石評梅是中
國現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為短促的一位,終年26歲,正如她
在生死戀人高君宇墓碑上親手刻下的碑文:
我是寶劍,我是火花,
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
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
——(高君宇自題相片中的詩句)
在那個瀰漫魏晉遺風的民國時代,晉東才女石評梅用其短
暫的一生,譜寫了震撼人心的愛情故事,「春水初生,春林
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
高君宇和石評梅是同鄉,高君宇是她父親的學生,他們在
同鄉會上相識,一見傾心,從此書信往來,夜色如水,月
色微涼,人生初見,那個秋天,當紅葉如荼,燃遍群山之
時,高君宇採以霞色如丹的心形紅葉,以紅葉題詩的浪漫
方式寄信給石評梅,當評梅拆開信件時,一片鮮紅的香山
紅葉飄落下來,葉上題詩: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
此時,高君宇夙夜難寐,忐忑期待,紅葉如君心,石評梅
猶豫了,遂將自己惶惑的心語寫在紅葉的另一面:枯萎的
花籃不敢承受這鮮紅的葉,評梅拒絕了君宇的愛慕之情,
原因一是因為評梅還未從初戀的情感陰霾中走出來,二是
因為高君宇在其家鄉已有妻室,石評梅是一個素心若雪,
靈魂生香的女子,她寧可犧牲自己,也不願破壞他人婚姻,
具有梅的高潔無尚的風骨。石評梅也因此憂思過度,臥病
數日。高君宇的婚姻是高父包辦婚姻,並無愛情可言,高
君宇試圖反抗,但幾次均遭父親嚴詞拒絕,此次向評梅表
白雖被拒絕,但他並未灰心,他認為一個革命者理應最先
衝破封建婚姻的牢籠,遂向嶽父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
認為這場名存實亡的婚姻對雙方實屬不公,於是回家鄉
和妻子離了婚。
1924年9月,高君宇南下廣州擔任孫中山的秘書,輔佐孫
中山即將北伐,高君宇在石評梅生辰時買了一對白色的象
牙戒指,一枚戴在自己手上,另一枚附在了書信中,寄給
了遠在北京的石評梅,評梅戴上了那枚象牙戒指,此時,
評梅終於明白君宇已將愛情和革命理想融入到自己生命之
中,因為,君宇在信中寫道:「我是有兩個世界的,一個世
界一切都是屬於你的,我是連靈魂都禁錮的俘虜,在另一
個世界裡,我是不屬於你的,更不屬於我自己,我只是歷
史使命的走卒!」孫中山先生病逝後,高君宇也由於長期艱
苦的生活和過度勞累,住進了醫院,評梅自此殷勤探視,
他們兩個戴著白色象牙戒指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新春伊始,君宇和評梅來到雪後的陶然亭,指著亭邊空地說:
「倘若我有不測,請將我安葬在此。」剛出院不久的高君宇舊
病復發,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
高君宇的死對石評梅心靈和情感上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她自
此陷入悽寂、痛苦和自責中,於是石評梅經常到高君宇的墳
上痛哭·····這是她刻在墓碑上的斷腸情話:君宇,我無力挽
住你迅忽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的墳頭,直
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從此,人們經常見到一位容顏憔悴
的女子來到高君宇墓前祭弔,在這裡評梅親植松柏,悲吟哀
歌,《墓畔哀歌》:
」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顆一顆紅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
集永久勿忘的愛心。我願意燃燒我的肉身化為灰燼,我願放
浪我的熱情怒濤洶湧,讓我再見見你的英魂。」······「碧海青天
無限路,不知何時再逢君······」
三年後,評梅情積心殤、悲慟成疾,猝患腦膜炎病逝於北京
協和醫院。臨終前,她的手上依舊戴著那枚君宇送她的白色
象牙戒指。
石評梅的摯友著名女作家盧隱在《象牙戒指》中寫道:早起
來跑到店裡購了兩個象牙戒指,一個大的我自己戴在手上,
一個小的寄給你,願你承受了它,或許你不忍吧!再令它如
紅葉一樣的命運,願我們用「白」來紀念這枯骨般死靜的生命。
······屍骸放在病室裡,我走進去看他的時候,第一觸目的又
是他右手上的象牙戒指,他是戴著它一直走進了墳墓。
親友遵照石評梅生前遺願:"生前未能相依共處,願死後得並
葬荒丘"將她的屍骨葬在高君宇墓畔。這就是「春風青冢」被後
人稱為「高石之墓」,他們為理想而奮鬥,用青春和生命譜寫
了一曲撼人心魄、悽美動人的愛情嘆歌·····晚霞橫抹梅成雪,
與詩並作畫亦悲······
同是愛梅痴人的我們生於不同的時代背景,卻有著相通的心
靈世界,對梅有著無尚之思。為此,梅亦風清遠赴山西陽泉
小河古村,石評梅故裡,故此感悟「梅香如故」的文化氣息,
感動之餘,心縈故人之思,遂作詞《一剪梅》:
一剪梅花雪幽幽,寄語東風,追思無由,
落墨走筆寫銀鉤,冷月西斜,曾照雲樓。
別來風物憶舊遊,別去殘秋,難揮千愁。
陽泉雲物且生憂,清韻長留,縈夢無休。
——梅亦風清
圖文作者 梅亦風清
*趙軍梅 筆名 梅亦風清 創作詩詞一千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