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油畫藝術風格階段性變化分析

2020-12-13 美術研究

曾梵志油畫藝術風格階段性變化分析

Zeng Fanzhi painting art style phase change analysis

曾梵志,1964年出生在武漢的小康之家,童年時期的他經歷了文化大革命,這段時間是混亂的,對他的生活和思想也有很大的影響,這一時期,曾梵志由於成績不是很突出,還被老師視作問題學生。作為風華正茂的少年,一般來說自尊心都很強,老師的這種做法對曾梵志個人自尊心是有一定打擊的,這使得他開始對社會產生一種排斥,便產生了他內向敏感的性格,這對於曾梵志的社會認識影響很大。但是,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他對繪畫產生了很大的興趣,繪畫成為曾梵志抒發自己心中鬱悶的方式。曾梵志童年時期就喜歡和鄰居小朋友亂畫亂塗,繪畫的興趣在兒時就鍛鍊出來了。17歲那年,遊歷北京、上海,被西方畫作所打動,決定開始學習西畫。從90年代起,曾梵志的繪畫作品以其獨有的藝術語言風格,受到藝術評論界的廣泛評議,也得到了社會民眾的持續關注。

早期—受表現主義風格的影響

Early - influenced byexpressionist style

20世紀初,歐洲出現了表現主義繪畫的潮流,人們對表現主義繪畫褒貶不一。表現主義與現實主義、印象主義是對立起來的,但是之後表現主義不斷被提起,表現主義的存在、發展,直至成為一種繪畫流派是有道理的。科林伍德曾經說過,真正的藝術都是表現性藝術,我們在繪畫中都是有表現主義成分存在的。表現主義並不是從它作為一個流派開始才出現的,它已經有很長的存在歷史。表現主義更多的並不是畫面的表現,而是一種畫面對人心理的表現,並不是研究看到的就是表現,注重的是一種深入到靈魂的感觸。有很多人認為原始社會中那種誇張、變形就已經有表現主義的雛形,雖然原始人的創作形式在今天看來是一種笨拙、質樸,沒有足夠的造型能力,但恰恰相反,這種創作方式才能深入到藝術深處,貝爾曾提出過「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原始人的創作方式,就是這種有意味的形式,是一種表現性藝術。

曾梵志的求學經歷並不順利,前後進行了五次考試,最終考上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系。在學校裡,曾梵志的繪畫就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他在湖北美術學院學習期間接觸到了歐洲表現主義,並為之痴迷,表現主義繪畫成為他釋放狂野和強大情緒力量的出口,他用生動而富於動感並具有震懾力和深刻寓意的人像創作來喻示了自己的心理感受。曾梵志的繪畫藝術受到表現主義變形的影響,但是曾梵志的變形是有著目的性的。曾梵志繪畫的變形中充滿力量,非常吸引人,他的這種變形,會給觀者一種不斷變化的感覺,這種感覺充滿了神秘感,仿佛他的畫面就是一個值得我們探究的奇妙世界,他的畫面表現出一種神秘感,仿佛是在講故事,又仿佛一切盡在不言中,需要觀者用感情自己去體會。

曾梵志早期的作品受表現主義風格影響很大,他的作品表現力很強,表現主義的特點就是直接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狀態,年少時的經歷與後來的求學經歷使得曾梵志開始喜歡上了這種繪畫風格。對曾梵志有影響的畫家有很多,比如蒙克、杜菲等,曾梵志的作品在畫面上能表現出表現主義的風格和在畫面背後的精神層次,曾梵志完全注入了自身的經歷。作為畫家,曾梵志的觀察力是敏銳的,協和醫院系列是以醫院為創作題材,是曾梵志的畢業作品。當時的曾梵志在醫院附近居住,耳濡目染了這些病人與醫生。

曾梵志在對畫面表現時,並沒有完全真實的表現,他的畫面帶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協和三聯畫》中選用的是藍黑陰冷的背景,而前景則是白色,這樣一前一後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以強烈地視覺衝擊。另外在畫面線條的表達上,曾梵志運用的是粗壯的線條,整體畫面呈現出一種誇張,這樣的畫面給人以壓抑、恐懼、焦灼感。他將人體比例運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出來,筆觸對比鮮明,這也是對壓抑人心深處的一種釋放。曾梵志運用表現主義的手法體現出一種藝術的寫實。畫面中包含有一種冷酷、血腥,這些都是一種暗示,有象徵性的寓意,同時也是曾梵志悲觀心理的一種外在表現。曾梵志將自己對生命的探索繪製在畫布上,也描繪周遭觀察到的人們。將他們的一種遭遇描繪出來,他的繪畫是充滿著個性的,同時他的作品能喚起熱情、活力與情感的共鳴。

「正如德國表現主義版畫展覽目錄前言上所說的:這些畫家們很少把形式和風格作為自我目的來對待,他們更多地倒是關心感情和情緒,甚至對形上學的、倫理的、宗教的、社會的以及心理學方面的看法和觀點也感興趣。」[1]曾梵志的繪畫中更多地受到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當然,曾梵志繪畫創作來源是他的早期個人經歷,特殊的個人經歷使得他運用表現主義宣洩自己的情感。曾梵志在創作中選用氣血鮮紅的表象,曾梵志認為,身體是精神傳達的工具,在他的畫面中,更多地是對身體部位的誇張表達,他的每一筆,每一個色彩中都含有強烈的思想感情。

曾梵志早期作品中對於手和眼睛的描繪是最突出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能表達人的情感。曾梵志對眼睛的描繪中可以傳達出一種意味深長,這也是表現主義常用的一種方式。其次是色彩,曾梵志運用一種血紅色進行畫面表現,比如在手的描繪中,一雙誇張的手,彎曲變形,又是觸目的血紅色,那種不安與緊張感油然而生。對手部的創作把握恰恰也折射出了曾梵志的觀察能力。曾梵志早期的藝術創作,已經超越了表現主義的意義,在當今的中國,更像是一個時代的象徵符號,展現了屬於那個時代特有的精神風貌。

曾梵志的油畫作品《肉·臥》,這幅畫帶有典型的表現主義色彩。畫面中,工人們的肢體動作,表現出一種疲憊感、迷茫感。曾梵志進一步放棄寫實的概念,運用表現主義,畫面中的猩紅色彩具有強烈的視覺刺激,他將人的肉體與凍肉放在一起,人物身上的肉仿佛與凍肉融為一體,觀者也可以體會到一種切膚之痛,表達了一種人類的原始性,真實的存在本質。曾梵志早期的繪畫還受到德國表現主義女版畫家珂勒惠支的影響,通過變形、誇張、粗壯的線條與刺激的色彩展現畫面主人公的心路歷程,雖為表現實則真實。

中期—《面具》系列的隱喻與對抽象藝術的借鑑

Mid - "mask"series of metaphor and reference ofabstract art

曾梵志的作品對抽象主義也有借鑑,曾梵志自己也表示在學生時期就對抽象藝術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曾梵志早期的作品中運用了大的色塊表現,他的筆觸也是一種概括性的運用,他的創作是有一種動感的,無規則的抽象主義,這種抽象更接近表現主義抽象。

曾梵志從面具系列開始,就慢慢打破了中國現代繪畫的模式,將自我情感與反思觀察導入到傳統現實主義以此來表現藝術。之所以說曾梵志的繪畫打破了中國繪畫的傳統,是因為這時曾梵志的創作是以自我與反思為中心的,但是曾梵志的作品確是展現出了一個新的藝術世界。中國學校藝術教育是一種學院派的教育,曾梵志也是在學校中接受這種現實主義的訓練,但是不同於其他學生,畢業時進行的現實主義創作,曾梵志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藝術範疇,也成功的挑戰了自己。當時的主流環境是學習西方的政治波普和玩世現實主義,更多的學生選擇這種利於市場接受的藝術形式,曾梵志沒有落入俗套的窠臼,不斷地進行新的探索,在繪畫中注入自己的真情實意。

曾梵志後來的繪畫風格發生變化,如果說曾梵志早期的作品中表現主義風格的呈現是來自於年少時社會經驗的話,他的抽象表現也來自於他的社會經驗。正如《面具》系列的創作,這是在他移居北京之後所創作的。在北京,曾梵志生活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有時候甚至決定了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取向。在北京,處於社會底層的環境中,曾梵志了解到世態的炎涼,體會到城市生活的一種所謂的冷漠,他在這個時候,感覺人性有時候是需要面具的偽裝,而這些偽裝對他的心靈帶來了一些創傷,沒有太多的溫暖,只有孤獨、寂寞與冷漠。

他在這種表面的善中感受到偽裝,於是《面具》誕生了。曾梵志曾說過「今天的社會,面具無處不在,不管是保護自己還是欺騙人,都必須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披上假面形象,人和人之間保持一定距離,無法真心溝通,這才是真正的尷尬。」其實,這也說明了曾梵志觀察力的敏銳以及思想的敏感,曾梵志在後來的創作中一般都是表現脆弱的人群。這一時期,曾梵志的作品源自他對北京都市年輕人的觀察,在這裡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是隱藏真實的自我,他們所關注的是一種外在,匆忙的節奏讓他們失去了觀察內心的時間,這樣的環境帶來更多地是一種精神上的壓抑與無助。

曾梵志用畫筆表現出了這種緊張和壓力,他這一時期畫面多是表現一種深受束縛的、姿勢僵硬不自然的、臉上戴著白色面具的藝術形象。這些形象應該是它所觀察到的環境中人物靈魂深處的形象,他的繪畫就是一面社會的鏡子,折射出這個社會人的病態心理,帶有一定的隱喻與諷刺性。這一時期曾梵志的畫作,表現手法細膩,運用最多的就是眼神的描繪,他所繪人物眼神空洞,甚至有一種迷惑和茫然,整個畫面體現出一種悲傷與絕望。曾梵志這一時期的繪畫在用線上會運用誇張的造型,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感,將一種波濤洶湧的感情隱藏在畫面之下。這一時期的創作風格,其實是有一種作者的自我救贖感,曾梵志通過這種繪畫向外界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曾梵志在這一時期會因為成長的環境騷動而混亂,他的藝術作品處處展現這方面性格,這也是他強烈情感的表現。

《面具》系列後期,曾梵志開始轉向抽象化表現,前面談到曾梵志在年少時期就對抽象藝術感興趣,這次嘗試也是曾梵志藝術生涯的一次轉折。曾梵志的創作更加自由,但是他遵循的是自己所制定的一種法則。曾梵志在創作中開始使用一種模糊化的處理方式,甚至是對畫面的一種破壞。「從一個較清晰的形象開始,逐漸模糊化,像彈簧一樣的旋轉筆觸布滿整個畫面,主要強調了旋轉運筆的『破壞性』的感覺,臉被筆觸分割了,實際上,他創造了一種與普遍的『他者』的凝視相關的圖像」。[2]

從他的《面具》系列中,我們可以讀到一種對於人性冷漠的諷刺,無論畫家將畫面中的人物具象還是抽象,這種赤裸裸的諷刺感在畫面中是直接表現出來的,毫不隱晦。曾梵志的繪畫將社會現實表現的十分強烈,畫面中心理與經濟現實通過人物形態表現出來,可以說,曾梵志的繪畫更像是一個社會符號的體現,通過突顯反諷的手段表現出來。

《面具》系列之後,開始出現了一種純粹抽象的線條繪畫,有著水墨畫中大寫意的筆觸,整個畫面顏色灰暗,沒有華麗的、刺激人眼球的色彩,卻也成為這一時期曾梵志繪畫的代表符號,畫面明顯受抽象主義的影響。曾梵志對抽象畫的表現在於筆觸運動,他的繪畫交織著理性和非理性,建構了一種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他的抽象繪畫也是符合邏輯遵從客觀事實的,雖然以抽象為主體,但是是以具體的細節為前提的。這一段時間內,曾梵志更多的是用線來表現這種抽象,他將刻畫的物體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表現的只是一種筆觸的繁複運動,當然這種抽象畫並沒有脫離自己的生存環境與社會經驗,畫面中仍傳達出一種焦慮與不安之感,並且在畫面中運用不穩定的線條來表現這種現象。

這一時期,曾梵志的肖像畫具有顯著的特徵就是筆觸的繁複與色彩的覆蓋,是清晰與模糊、規整與自然的結合。這樣,他的繪畫中就表現出了自由,這也是來自於他的內心反映,也就是在一種抽象性中解放自我。曾梵志認為繪畫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是畫家內心的反映,體現了畫家的主觀意識。曾梵志的抽象繪畫源於他對自然的理解,在他的抽象作品中,雖然有繁複的線,有凌亂的的畫面,但是一些簡單的場景也表現了出來,這就是它所強調的自然性與作者主觀性的結合。從他的抽象繪畫中不難看出,曾梵志不僅是一個善於觀察世界變化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善於思考的畫家。

油畫欣賞

相關焦點

  • 曾梵志1.8億油畫作品,天價引發對當代油畫藝術的思考
    這樣,在一段時間內,中國油畫也逐漸呈現出了繁榮發展的景象,百花齊放,產生了很多新的繪畫風格和新的畫派。油畫創作摒棄了完全照搬西方繪畫的模式,不再單純地模仿,中國藝術與西方藝術相結合的作品不斷出現,具有了油畫發展的創新性。
  • 論對畫家不同時期油畫創作風格的分析,來探索環境對畫家的影響
    中國油畫發展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在油畫發展的過程中風格變化多樣,針對這種風格的變化,探討出中國當代油畫多元化呈現的原因與規律,針對這種多元化趨勢進行分析,為未來中國油畫的發展提供簡單的理論支持。通過對曾梵志個人經歷、社會背景、作品的分析,將曾梵志的繪畫風格進行時間分段,從他的繪畫作品來看,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他的作品風格變化較大,通過對其繪畫作品的分析,探索他在不同的背景變化中,如何與舊的表現主義風格拉開距離,如何以普通的社會現象窺探人性深處的本質。當代中國油畫很多都是對社會反映論的闡釋,不同時期,人性總會以特定的表象展現出來。
  • 曾梵志油畫《無題》獲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
    中新社洛杉磯3月6日電 (記者 張朔)中國當代藝術家曾梵志的巨幅油畫作品《無題》,3月6日獲美國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永久收藏。圖為吳建民(左二)、曾梵志(右一)等在畫作前合影。
  • 論當代中國油畫多元化的發展,社會變化對油畫多元化進一步影響!
    油畫由西方傳入中國,在中國發展成為帶有中國本土風格的中國油畫,今天的中國油畫不能簡單地與油畫劃等號,中國油畫發展至今呈現多元化狀態。「藝術的發展從來就不是在哪一種風格不變的延續下進行,在藝術與其他因素(地域特徵、人文環境、政治因素、經濟發展等)碰撞時,總會產生一些變化,這些變化有可能對一些藝術風格的發展起到限制作用,讓這種風格從此淡出甚至退出未來的藝術舞臺,同時也可能順勢起到變革作用,衍生出一些全新的藝術形式,生生不息的在變化中發展。」
  • 曾梵志的勵志成名之路
    他立志進入藝術的殿堂學習,卻因為文化課不好,連續四年高考都名落孫山。1987年,23歲的曾梵志終於如願成為湖北美院油畫系8名新生之一,而當年油畫系的教師則有12位。這份榮耀令他父母邀請了所有街坊來慶祝。
  • 曾梵志:1.8億港元天價面具下的藝術
    當時中國的藝術家還是很傳統的,你怎麼反叛也好,都是在布上畫一張油畫,我們看到勞申伯的作品的時候,發現這個藝術家已經可以用各種現成的材料去表達他的思想。」在曾梵志看來,這與政治的關係並不大,「現在看起來就是雕蟲小技,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就比較新潮,比較反叛。但藝術家開始覺悟,開始表達自己。不想受限制,不想在規定範圍內進行創作。」  帶著對專業學習的憧憬和對自由表達的追求,曾梵志終於在1987年走進了湖北美院的大門,成為了當屆油畫系錄取的八名學生之一。他作品的風格與中國那個年代的主流格格不入。
  • 論中國當代油畫發展現狀,中國當代油畫多元化發展形成因素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在文化開放的同時,也受到越來越多外國文化的挑戰,形成了帶有中國藝術特色的中國當代藝術思潮,這是對中國的社會文化進行了探索與創造。改革開放,使得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化也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化,當然也包括油畫藝術的發展。
  • 一起見證The Mask的亮相,ArTy ReTro X 曾梵志
    12月18日,ArTy ReTro × 曾梵志全新「The Mask」藝術玩偶將在TX淮海Kuku舉行品牌與玩偶發布會,並於同日在ArTy ReTro Official微信小程序上進行公開發售。藝高高的首席藝術官曹啟泰先生受邀作為歷史記錄見證人全程參與品牌與玩偶的發布,藝高高也將全程直播這場盛會,我們更邀請愛藝術的您一同見證。
  • 三位湖北畫家入選2015胡潤藝術榜 曾梵志排第二(圖)
    其中,現居北京的曾梵志名列第2,本土藝術家周韶華、冷軍分列第85和89位。  榜單  武漢畫家曾梵志名列第二  《胡潤藝術榜》是繼《胡潤百富榜》之後,每年發布100位過去一年內作品公開拍賣交易額最高的中國在世「國寶藝術家」的排名榜。今年是該榜第八年發布。
  • 冷軍畫的太像不是藝術?曾梵志畫小人卻被專家點讚!網友:亂彈!
    冷軍畫的超寫實油畫局部冷軍畫的這些油畫,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太像了。第二感覺還是太像了,比照片還清晰。但除了這種感覺你不會有別的感覺,我想這就是很多人認為冷軍的畫不是藝術的根本原因。局部細節上面那幅油畫是冷軍畫的小姜,賣了6000萬,如果真是照片的話,估計賣不了這麼貴。冷軍畫的這些畫從一開始就有人質疑,他的畫是不是藝術?或者說他的畫只能算工藝品。
  • 中國當代藝術迎來億元時代 寧波企業家出手購藏
    2013年10月,蘇富比亞洲40周年拍賣晚會,曾梵志的油畫《最後的晚餐》以1.42億元人民幣成交。11月23日晚,香港佳士得「亞洲20世紀及當代藝術」夜場拍賣,曾梵志《協和醫院系列》三聯畫拍出1.13億港元。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又一次突破「億元大關」。  本月初,16家中國知名畫廊集體亮相紐約第16屆軍械庫藝術展。其焦點展主題便是「聚焦:中國」。
  • 美術研究|論寫意油畫與寫實油畫在中國油畫創作中的藝術表現力!
    [關鍵詞]寫意油畫;寫實油畫;藝術表現中圖分類號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8)07-0121-02西方油畫在中國大地之上經過了幾代人的堅持和努力。逐漸顯現出了中國文化的印記,帶有中國本土化的藝術風格。
  • 人體藝術:細膩逼真的油畫美女欣賞,太美了
    色彩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在人們的生活中廣泛存在,不同的色彩對應的情感共鳴是不同的。紅色給人的感覺就是熱情、喜慶;白色給人們的感覺就是純潔、清澈;黑色代表著莊嚴、肅穆;不同的色彩在不同的環境中給人們的感覺也是不同的。而在近現代油畫藝術中的色彩藝術給人們的帶來的情感體驗以及共鳴也是不同的,文章就會對其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分析。
  • 藝術指數 | 2015-2020年藝博會最熱賣藝術家TOP10榜單
    原創 藝術頭條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拍賣38#藝術143#榜單14#收藏23#藝博會4過去5年中,全球藝博會風雲變幻。2020年,在這個既是挑戰,又是機遇的時間,雅昌藝術網及藝術頭條特別梳理了五年來全球藝博會好賣的藝術家TOP10榜單,該TOP10榜單基於目前博覽會公開的銷售數據,以單個藝術家5年來在藝博會上取得的銷售總成績作為參考進行排序。此榜單以「中國藝術家」和「國際藝術家」兩個版塊,分別提供20位中外藝術家的兩個TOP10榜單。通過數據的梳理,期待可以反映出近5年來藝術市場的一個變化趨勢。
  • 曾梵志畫作1.4億,還沒冷軍6千萬的畫得像!價高原因讓人笑翻天
    本文由長篇名家傳記《徐芒耀的油畫世界》作者陳洪標撰寫這兩天,我發了關於冷軍的4篇文章和曾梵志的2篇文章,有一個問題讓很多網友感到好奇。就是兩人都畫油畫,而且都畫人物,曾梵志那幅《最後的晚餐》賣了1.4個億,還沒有冷軍那幅6000萬的《肖像之相——小雯》畫得像,為什麼反而價格高這麼多?更有網友找出其中的原因,簡直讓人笑翻天。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幅畫。
  • 劉德華和8歲女兒的油畫,一看就讓人嘆服,更牛的是華仔親自教的
    ▲上圖為劉德華和女兒的油畫。一代天王劉德華很有才,還很好學。他曾拜師學油畫,師父叫曾梵志,小他3歲,但絕對是牛人。▲上圖為華仔在創作。還有一點,華仔的師父曾梵志,還是商人圈的紅人,馬雲也曾向他學畫,還合作畫了一幅油畫《桃花源》(見下圖)拍出了4000多萬。
  • 油畫運筆和風格特點
    筆觸筆法不僅充分體現出油畫的性能,要求色彩和素描的統一,能真實地刻畫形象,而且變化豐富,可以根據不同的對象,靈活運用,最適合基本練習的要求。作者:李藻華 150x180cm《民國天橋民俗娛樂活動》布面油畫 (「京城之脊·一脈綿延」 北京中軸線申遺主題創作活動優秀獎並收藏)色彩是表現畫面主題情調創造、意境渲染和傳達情感上不可缺少的,因為它是最具視覺強度和感染力的藝術語言,能直觀地使人受到感染而產生聯想。
  • 藝術淺談:寫意油畫追求的最終目標是什麼,讓所有藝術家都追尋?
    淺談寫意油畫  新時期以來,油畫的風格、流派日趨多樣,藝術家們在學習和運用油畫語言時,從開始不自覺到逐漸自覺的吸收民族藝術中的營養,使中國油畫越來越顯示出民族氣派,形成油畫民族風格的基本因素是寫意性,藝術家們勤奮的探索,在寫意方面並有所建樹,
  • 唐小雪 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油畫系
    唐小雪 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油畫系—杭州—||藝術地圖186期 在反覆的思考、梳理、追問、選擇、判斷、揚棄的過程中,我拍了一組我偏愛的、有著顯著階段性痕跡的物件。之所以選擇溼版攝影這個媒介,是因為這種原始的攝影方式有一種數位相機和手機攝影不能比擬的儀式感,莊重典雅,含蓄內斂,這對再現與銘記流失的歲月會產生無可比擬的真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