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動力本質來說,抑鬱症是一個人自我價值感的喪失,以及由此產生無助、無力、羞恥感和最後生命動力消失的過程。
形成抑鬱症的關鍵時期在什麼時候?在7-18歲青少年時期,一個人自我價值感形成的關鍵階段,同時跟父母的養育方式也有直接關係。在相關的抑鬱症研究中,發現青少年的抑鬱症跟孩子的成績好壞並沒有直接關係,很多學習成績良好的學生也有抑鬱傾向或抑鬱症。實際上,抑鬱症跟家長的養育方式有直接關係。
簡單地來說,父母在養育過程中對孩子缺乏愛或缺乏愛的表達,對孩子更多的是以批評指責為主,這樣的養育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比較容易形成抑鬱症。這裡想強調一點,缺乏愛和缺乏愛的表達的區別,很多家長會覺得很委屈,覺得對孩子並不缺乏愛,但為什麼孩子依然會出現這些問題?
家長要明白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心理特徵是詮釋能力弱,感知能力強。孩子無法從父母的言行中,去詮釋和推測出父母背後對他們的愛。當父母在生活中缺乏對孩子正向愛的表達時,比如經常鼓勵認可孩子,經常擁抱撫觸孩子;相反,對孩子更多的是批評指責,拿孩子跟別人對比。這種方式的表達,孩子不可能推測出父母所謂「心底的愛」,而是真切的感受不到愛。
而這種情況絕不是孩子能夠改變的,父母的生命和心理成長出了問題不自知,孩子只是將這個問題顯化出來而已,解決之道在於全家人真正開始意識到每個人都需要成長。
每個家庭都需要一個心理師,為每個家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