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說個真實的抑鬱症案例吧。
前幾天有個十七八歲的男孩在媽媽的帶領下來到我的面前,他長得很帥氣,但臉上卻見不到一絲笑容,。
他說他突然不想上課,他只想待在宿舍休息幾天,他想看書的時候就自己在宿舍看不行嗎?非得要去教室嗎?
他突然淚流滿面,用全身的力氣大吼著說:
「我為什麼要清晨起來就進入到那個教室?然後過幾十分鐘又放我出來一小會兒,然後又必須要進去,之後又放我出來一會兒,又進去又出來,一整天都如此,一天天都如此,我不是在學習,我是在坐牢!我比坐牢還難受,未來是我自己的,我不上大學了不可以嗎?我不這樣生活不可以嗎?為什麼這個世界的每個人都要求我那樣?」
說完,他更激動了,捂著臉坐在那裡嚎啕大哭。
他讓我想起我女兒經常對我說的話,她說媽媽我好羨慕你小時候,我說我小時候吃沒好吃的,玩沒好玩的,放學回來就是放牛,然後回家做點家務,到了晚上才看會書。
她說你不懂我們現在小孩的痛苦,我寧願過你小時候的生活也不要每天學習,我羨慕你可以放牛,可以採花,羨慕你可以和小夥伴一起跳繩,這些我都沒有。
世界那麼大,天空那麼廣,可是我們看看我們給孩子們一個多大的世界呢,我們一方面給他們描述這個世界是多麼精彩,而我們給他們的,卻只有教室和家這兩個方寸之地。
他們有探索的欲望,卻不能去體驗大自然;他們有好奇之心,卻接觸不到新鮮的事物;他們有強健的身體,卻不能飛揚的跑起來。
他們有的就是早上六點鐘起床,去學校上9節課,一路風馳電掣回家趕作業,不到晚上11點不得解放,每天如此,天天重複,沒有盡頭。
他們不僅要承受超長的學習時間,還要不斷承受和同學比出來的低人一等。周考月考季考,考考傷神,前幾名總是只有那麼幾個,更多的人在和別人的比拼中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你說可以不比嗎?從小到大,父母一直在孩子耳邊催眠說,你看隔壁家的孩子,東西收拾得多整潔;看你表哥,一點都不像你那麼淘氣;看你班上張三,英語成績多好;看你年級李四,每次考第一,你還不反省反省?
你還不反省反省!
對他們來說,這個世界是別人眼裡的精彩,卻是自己的牢籠,久在樊籠裡,何得返自然?
家有開明體貼的家長還好,好歹能看到孩子的苦惱,能從精神行動上理解支持孩子,耐心傾聽孩子的不良情緒,讓孩子的委屈有個發洩的渠道,讓孩子覺得自己至少是安全的,這樣孩子才能將精力投入到奮鬥當中去,這種孩子很少得抑鬱症。
而更多是比孩子還焦慮的父母,不斷的將焦慮傳遞給自己的孩子。有的控制欲望強,自以為我一切都是為了你好,從不聽孩子的要求和抱怨,說一不二,自己永遠是對的,給了錢卻給不起精神食糧。
這樣的孩子承受著你看不到的壓力,他也看不到支持和希望,便對人生越來越絕望。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他們經常冒出這個念頭,慢慢的走進自殘和抑鬱。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到、被重視、被無限的愛和包容,還有被尊重被接納,如果作為父母,你能做到這些,那麼我相信你的孩子跟抑鬱無緣。
每個人都是世界的探索者,除了教室,還有大自然可以賦予他們知識。我真的覺得中國的孩子太苦了,天天喊減負卻看不到實質的改變。
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麼國外的孩子沒有這麼長時間的學習壓力,在各個領域還是可以大放光彩呢?
我們不可以從中得到一點啟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