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剛公布的「考古中國」項目,與夏文化研究有關
原標題:這些剛公布的「考古中國」項目,與夏文化研究有關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南二里頭遺址、安徽禹會村遺址、河南時莊遺址、餘莊遺址、黃山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發現,這些發現將有力推動夏文化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等重大學術課題。
-
夏文化研究有新進展,考古發現二里頭遺址網格型都城布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南二里頭遺址、安徽禹會村遺址、河南時莊遺址、餘莊遺址、黃山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發現。這五項重要發現,將有力推動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等重大學術課題。
-
尋找「夏」——聚焦「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題:尋找「夏」——聚焦「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新華社記者施雨岑、桂娟、史林靜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夏,閃耀在後世各種記載中。它的文化歷經怎樣的起承轉合?一切有待考古工作提供實證。25日,國家文物局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南二里頭遺址、時莊遺址、餘莊遺址、黃山遺址和安徽禹會村遺址5項重要考古發現。這5項發現都與夏文化和中原文明形成發展相關。
-
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兩處新考古遺址為何邁不進夏王朝的門檻?
(作者:趙輝)破解中華民族的文化起源,探尋中華文明的歷程,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為此國家啟動了「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工程,以促進夏文化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夏文化是一個考古學文化的概念,還是一個人類學文化的概念,這是需要學者首先明確的問題。
-
聚焦夏文化!「考古中國」工作會公布了這5個重大項目的重要進展!
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南二里頭遺址、安徽禹會村遺址、河南時莊遺址、餘莊遺址考古發現仰韶文化晚期大型「前坊後居木骨泥牆式」建築3座、工棚式建築2座,屈家嶺文化中小型玉石器作坊址7座、大型夯基1座、墓葬82座、祭祀坑2座、甕棺葬73座,出土大量玉石器製作工具、玉石料殘次品、陶器、骨器等遺物,均與玉石器製作密切相關,推測黃山遺址應為仰韶文化晚期至屈家嶺文化時期大型玉石器生產「基地」性質的聚落遺址,為研究新石器時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區域社會文明化進程提供了重要材料。
-
五項「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成果有力推動夏文化和早期中國研究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河南二里頭遺址、安徽禹會村遺址、河南時莊遺址、餘莊遺址、黃山遺址等5個考古項目取得重要發現,將有力推動夏文化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等重大學術課題。新發現宮殿區南、北兩側道路自宮西路向西延伸400餘米,道路兩側有牆垣;在宮西路以西新發現一條南北向的道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海濤介紹,這些新發現的道路和牆垣將二里頭都城分為多個方正、規整的網格區域,歷年在其中多個區域內發現有不同等級的建築和墓葬,表明二里頭都城極可能已出現了分區而居、區外設牆、居葬合一的布局。
-
五個重大項目考古成果為中國夏文化增強信度
;河南葉縣餘莊遺址發現高等級龍山文化墓葬,更是為研究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原地區的禮制起源、社會複雜化進程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而河南南陽黃山遺址,則呈現出一派大型的玉石器生產「基地」聚落特性,各種玉石原料、工具和作坊一應俱全……中國國家文物局25日在北京舉行了「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
-
五項考古新發現讓夏文化更可信
光明日報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 李韻)今天,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五個項目均是圍繞夏文化進行,從不同角度解讀與夏朝同期或接近時間段內、不同地區文化之間的關係。儘管有些發現還未形成最終定論,但目前已知的內容大大豐富了夏文化的內涵,讓它更可信。
-
五項考古新發現讓夏文化更可信-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李韻)今天,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五個項目均是圍繞夏文化進行,從不同角度解讀與夏朝同期或接近時間段內、不同地區文化之間的關係。儘管有些發現還未形成最終定論,但目前已知的內容大大豐富了夏文化的內涵,讓它更可信。
-
考古重大進展!蚌埠禹會村遺址發現龍山文化城址
據悉,為響應「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重大項目的啟動,今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蚌埠禹會村遺址新發現的龍山文化城址進行了解剖發掘,獲得了大批陶質、石質和骨質文物,發現了距今四千多年的龍山時代規模至少18萬平方米的城址,是目前淮河中遊地區規模最大、級別最高龍山文化城址。
-
考古研究中的夏朝尋蹤
這次會議,是繼1959年徐旭生豫西夏墟調查之後夏代考古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有人譽為國內第一次夏文化討論會。 此後近二十年間,與夏代考古有關的遺址雖有一些發現,也提出過一些新的觀點,但此次會上提岀的圍繞何種考古學文化遺存是夏文化的四種意見並存的局面迄未改變。直到1996年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啟動,為夏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契機,也提出了挑戰。
-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成果 河南佔四席
昨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發布了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佔4項,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時莊遺址、平頂山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此外,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也同時發布。會議聚焦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重要考古發現,5項考古工作新成果,從都城布局、宮城建築、糧倉儲備、禮儀制度、手工作坊、墓葬等級等方面,為探尋早期中國文明起源提供有力佐證。
-
二〇二〇,南陽考古新發現——探源先夏文化 追尋文明源起
這些答案,就深藏在那些層層疊起的文化層裡,也深藏在那些我們已知和更多未知的巖石上的遠古史詩裡。正是考古人孜孜以求的發掘和探尋,把我們的目光一再拉長至更久遠的歷史深處。繼全國考古學、歷史學界的專家、學部委員實地考察並不吝將「中華瑰寶千年一遇」「文明在宛」「獨山古玉黃山天琢」等讚譽之詞贈之外,2020年4月,河南省文物局發布《關於切實做好黃河文化相關重大考古項目發掘研究傳播工作的通知》,明確9項河南省黃河文化相關重大考古項目,南陽黃山遺址入選其中;2020年11月,「考古中國」把夏文化、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目光投向南陽黃山遺址,並將其列為「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五大考古發現
-
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李伯謙:夏朝是真實存在的,但研究...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9月28日上午,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舉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趙輝作為嘉賓參加了揭牌儀式。
-
觸摸夏文化 打開「最早的中國」
」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發布了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除了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外,其餘4項均在河南,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淮陽時莊遺址、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 此次會議聚焦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重要考古發現,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從都城布局、宮城建築、糧倉儲備、禮儀制度、手工作坊、墓葬等級等方面,為探尋早期中國文明起源提供有力佐證。「這些重要新發現將有力地推動夏文化、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等重大學術課題研究。」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說。
-
「考古中國」不斷探索未知
記者:「考古中國」重大項目近幾年進展很大,重要發現很多,大家都很關注它的相關情況。通過這些項目,促進考古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深度融合,發展古DNA研究、測年技術、動物考古、植物考古、環境考古等交叉學科、新興學科,提高考古學的發現、分析和解讀能力,加強考古能力建設和學科建設。記者:從2018年開始,國家文物局加大了對「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的指導、協調和發布,這些項目給考古研究帶來了哪些變化?
-
河南這4個考古項目,哪個能最終入選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張弋在過去的2020年,河南考古界可謂是收穫頗豐。這一年的累累碩果,哪些能夠躋身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呢?1月11日,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正式啟動。
-
(文化)國家文物局:突出考古和歷史研究 生發文物保護新氣象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施雨岑)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裡,考古這個略顯高冷的學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在21日召開的全國文物局長會議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要突出考古和歷史研究,生發文物保護新氣象,推進中國文化基因理念研究。
-
「考古中國」發布5項重大新成果 河南佔4個
11月25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發布了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佔4項,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淮陽時莊遺址、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此外,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也同時發布。
-
二里頭遺址與夏文化探索的回顧與展望
中原地區是夏文化探索與研究的中心地區,如何提高以二里頭遺址為中心的夏文化探索相關考古工作規划水平,圍繞夏文化研究作出總體安排,集中力量攻關,不斷取得新突破,仍是我們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內的重要任務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