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了,天氣變得更冷了,中醫認為冬至是最佳的補品,建議多吃一些溫補食物,如雞肉、牛肉、羊肉、鯽魚,以及蓮子、薏米、赤豆、大棗、豬肝等;也可多吃一些有養陰益腎、補精功效的食物,如木耳、黑棗、芝麻、黑豆等,這些「暖身食品」不但能禦寒,還能增強體質。
建議食療方之一——羊肉燉白蘿蔔。將白蘿蔔、羊肉洗淨,切成若干小塊,放適量清水入鍋,撈出5~6分鐘,換水煮沸後,放入羊肉、薑片、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再下鍋燉白蘿蔔。本方有益氣補虛,溫中溫下的作用,適用於腰膝酸軟,經常睏乏乏力,脾胃虛寒者。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足部皮下脂肪薄,保溫能力差,冬至時節足部受涼,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婦女痛經、洩瀉等症。「睡前泡腳,勝吃補藥。」建議睡覺前用45℃左右的溫水泡腳,既能禦寒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還可促進睡眠;用食醋泡腳可緩解手腳冰涼等現象。此外,將泡洗熱水換成中草藥煎劑,會有很多作用:用煅牡蠣、大黃、地膚子、蛇床子煎劑,可治療足癬;用伸筋草、透骨草、紅花、花椒煎劑,可治療關節炎;用浮萍、麻黃煎劑,有利水腫消退。需注意,泡腳水應以不燙為標準,也可先用溫水泡,再逐漸加熱水;水要沒過腳踝,每次至少10分鐘,雙手用力搓揉腳心腳趾5分鐘,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