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懷疑

2020-12-18 騰訊網

在這個社會中,因為長期的文明發展,也產生了許多固化的階級。人們從一出生就註定了他所處的階級,基本上是伴隨一生的,除非你能遇到天大的機遇,才有機會提高自己的社會階級。由於社會階級差距極大,所以有了高考的存在,可以說高考是一次最公平的機會,留給底層階級孩子的一次躍遷。

由於清朝是以八旗作為核心,其族人大多數為滿人和蒙古人後裔,所以在入關後,漢人的地位可以說急轉直下。尤其是以漢人貧農來說,其地位更是處在社會最低處。雖然他們沒有高考,但是有著科舉制度的存在,才給了漢人貧農一次翻身的機會。

通過科舉制度,許多漢人開始走向清朝的政壇,其中晚清四大名臣,也都是通過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人才。然而,他們作為朝廷「正一品」官員,到底能享受什麼待遇?

清朝官員等級制度由來

清朝作為遊牧民族入關,還無法完全的控制並且治理明朝留下的廣袤土地,於是他們一直沿用了許多前朝的制度,就是為了加快統治,實現穩定。其中,清朝的官員制度,就是一直沿用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舊讀zhěng)、從(舊讀zòng)之別,如正一品、從一品。

可以說,能夠成為這「九品十八級」中的一員,就算是真正的領皇糧了。其他沒有能夠入選的官員,通常被稱為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在這十八級中,也有分成文官和武官的區別,因為職能不同,所以享受的待遇和權力也不相同。

在所有的「九品十八級」中,正一品的官員可以說是所有官員的巔峰,擁有絕對的權力,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正一品也是漢人能夠達到的最高峰,到達這個級別的官員,無一不是震動一方的封疆大吏。其中,正一品的文官有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等稱謂;正一品武官則有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伊犁將軍等稱謂。

我們所熟悉的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等人都是屬於正一品的朝廷官員,他們在晚清的時候,手中握有巨大的權力,足以影響朝綱。

正一品大員享受什麼待遇?

清朝官員在擔任職務,履行自己的義務同時,也享受著朝廷給予的待遇。通常這個待遇被分為兩個部分,一個叫做「俸祿」,是有銀兩組成;另一個則叫「祿米」,是用糧食來組成。這樣的組合方式,不僅能夠保證朝廷命官能夠正常的生活,同時也有錢銀去購置生活所需。

《戶部·俸餉》:清朝官員的待遇由「俸祿」和「祿米」兩部分組成,嚴格按照官員的等級發放。

其中,正一品的官員,每年能夠從朝廷領取到的俸祿為俸銀180兩和祿米90石。要怎麼理解這個數字,可以用一些參考系作為參照,便於大家的理解。清朝的「一石」大約相當於現在的28千克,一兩白銀按照現在的購買力來看相當於170元人民幣,那么正一品大員一年的工資就是30600元外加2520千克糧食。

在如今物價頗高的今天,很多人會覺得這30600元的工資,應該完全負擔不起一個朝廷一品大員一家人的開銷。但是,朝廷所發放的2520千克的糧食,正好能夠彌補這個不足。這樣的糧食數量,可比一般的家庭來得高。

不過,也正是這樣的低薪資,才導致清朝的官員想方設法的去多弄銀子,在朝廷的各個位置,都有一群等待餵食的貪官。直到雍正開始實行「養廉銀」制度,才稍微緩解了一些貪汙的風氣。

小結

可以說,朝廷一品大員一年的收入,超過普通家庭數倍不止,能夠享受更好的生活。況且,身為朝廷命官,手中握有許多權力,這才使得無數的讀書人,想要成為朝廷命官,為這個目標而奮鬥終生。

【參考文獻:《清史稿》、《戶部·俸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清朝「正一品」官員可以享受什麼待遇?有現在的「省長」好嗎?
    清朝「正一品」官員可以享受什麼待遇?有現在的「省長」好嗎?我們都知道古代的人寒窗苦讀只有一個目的,他們想著有朝一日能夠金榜題名,至此出人頭地。從孟郊中舉後的興奮程度我們就知道,往後的他可以春風得意。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當官是多少秀才的夢想。
  • 清朝的「正一品」官員,他們究竟有多富,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每個朝代都有著獨屬於自己的故事,每個朝代也有著相應的政策和許多出名的官員。官員們為政府而工作,同樣也會獲得相應的報酬,拿著國家給的固定銀兩。成為了「士」,也就意味著坐到了高官的地位,因此也就享受著更高的統治階級和權力,有了相當大的權力的同時,還有著相當大的財力。在古代財力都是為權利而服務的。有財無權的人,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
  • 在清朝,「從一品」和「正一品」、「正二品」有多大差別?
    因此,正一品的官員往往比從一品的官員靠前。從明清開始,職級基本是統一的。因此,什麼樣的官職就是什麼樣的品級,很少出現低品高職或者高品低職的情況。到了清朝時期,甚至出現了超品的情況。比如親王,郡王甚至公爵都是超品的,就算是正一品的大員見了也要行禮。但是清朝的正一品和從一品的官員在頂戴花翎上是沒有什麼區別的,文官都是仙鶴補服,武官都是麒麟補服,都戴紅寶石頂子。
  • 被清朝授予「從一品」的將領們,可以得到什麼待遇?
    對於一個清朝將來而言,品級是決定待遇的第一要素。順治十三年規定,文武官員,不按滿漢區別,一律按品級發放俸祿。清朝官制中,官員品級被分為九品,每一品有正、從兩個級別。從一品官階在清朝官制中,位列第二,僅次於正一品。在清朝,武將中只有提督、八旗都統、駐防將軍三個職位,達到從一品官階。
  • 清朝「從一品」相比「正一品」差多少?簡直超乎正常人的想像
    清朝「從一品」相比「正一品」差多少?簡直超乎正常人的想像 常看清宮劇或者對清朝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清朝大家官員是由和嚴格的等級劃分的,一共九品十八級。品級從一品到九品,每一個品級又分為正和從兩個級別。從一品跟正二品這兩個官階,在品級上,僅僅相差一個級別。
  • 清朝官員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三品官員和市長差不多?
    說到古人當官,其實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其實還是挺有意思的,我覺得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官員的一品二品,我總是覺得這些東西非常的複雜而且也不容易分辨,也不知道到底是那種的比較大一些,哪種的比較小一些,那好我們現在就先了解一下清朝官職的排名情況。
  • 正二品的總督和從一品的總督有什麼區別?
    清朝的時候,總督作為同時掌管幾個省份軍政大權的封疆大吏,屬於清朝最高級別的官員。正因為總督位置重要,所以清朝對於總督,曾設立多個不同官階,讓他們行使不同職權,處理不同事務。清朝官職中,總督規定官階為正二品。這是清朝授予總督的基本官階。清朝官職分為九品,每一品有正、從兩個級別。
  • 清朝的正一品和超品官員有哪些?其實裡面有很多官職都是虛職
    圖片:清朝一品官員劇照一、文官中的一品大官如果要詳細劃分,清朝官員的品級一共有九個大分類,分別是從一品至正九品,但每一個品級中又可以劃分兩類,分別是「正」與「從」。比如,一品官員又可以劃分為正一品和從一品,很顯然,正一品官員一定比從一品官員的等級要高,那他們分別擔任哪些職位呢?這裡要提前說一下清朝所有官員的簡單分類,首先,按照官職性質來劃分,可以分為文官和武官;按照工作的地理位置來劃分,可以分為京官和地方官。
  • 清朝「三品官員」和「四品官員」是現在什麼級別?
    清朝的時候,官員分為九品,每一品有正、從兩級。三、四品官員在清朝的時候,都可以列入中高級官員的行列匯中。他們的任命,都需要皇帝親自批准,給出具體的任命意見。而且,從康熙後期開始,清朝官員允許給皇帝上奏摺,直接跟皇帝溝通。   雍正以後,四品以上官員,全都允許向皇帝上密折。
  • 在清朝,一品官員跟七品官員的俸祿擱到現在會是什麼等級?
    但是在農民的眼中,只要是當官他們的生活就會變得很好的。但真實情況並不是大家想的那樣,實際上在古代當官的人他們是深有體會的,除非你是一名清官。那麼在古代 這學官員的工資到底是多少呢?據了解 ,在古代俸祿水平最低的就是清朝了 ,因為在 古代清朝他們俸祿是根據官員的等級來算的,也正是這樣的制度才導致政府腐敗。
  • 古代清朝正一品大官,相當於現在什麼職位,你猜猜看?
    大家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歡迎各位網友在評論區吐槽評論,小編等你喲導語:古代清朝正一品大官,相當於現在什麼職位,你猜猜看?清朝地方官職分文官、武官等幾類,例如總督、巡撫、將軍、提督、等。清朝沿襲明朝傳統,清初官制,大體承明之舊,只是對明朝官制中突出的弊端稍加釐革。直到雍正、乾隆時候,才逐步調整,從而穩定下來。在清朝最高級別的官職就是正一品,那麼這個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今天小編就來帶各位看官一起看看。
  • 清代正一品官員,每年能拿多少工資?或許,和你想像的並不一樣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在充分借鑑了前朝歷代滅國之因的基礎上,創設了一套加強中央集權、分化官員權力的「九品十八級」官制體系。所謂「九品十八級」,即為「一品至九品,品秩分正從」的官制體系。作為清代官員等級的最高級別,正一品官職在清朝並不多見,除了伊犁將軍、綏遠將軍這等邊疆地區的最高軍事、行政長官以外,幾乎全部為中央官職。細分下來,清代正一品官職主要有:三公、殿閣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 清朝時期,從一品升到正一品有多難?陳廷敬用了20年,那劉墉呢
    只不過到清朝時已經沒有了宰相這個正一品官職,但仍然有九個品級。我們見過許多官吏由於政績突出,短短幾年之內連升幾級的,但是如果從一品到正一品,又需要多久呢?明明只相差半級,陳廷敬更是花了整整20年,而劉墉卻只花了16年,從明代開始,宰相這個官職就被廢掉了。 因而到了清朝,就設立了軍機大臣和大學士這一類官職,實權和宰相一樣。
  • 清朝正一品最高嗎?錯,有9種爵位比正一品還高
    古代社會做官最重要的就是品級,品級越高代表手中的權力越高,喜歡看清朝題材影視劇的小夥伴經常會看到正一品官員的身影,這些人雖然在朝廷佔據一席之地,但卻不能算是清朝品級最高的官,清朝雖然沿用了漢人的九品十八級制度,但實際上在他們們眼中,有一些爵位比官位更高。
  • 在清朝,想要升到「正一品」大員很難嗎?專家:超出你的想像
    ▲科舉畫像01比如在清朝,想要升到「正一品」大員有多難呢?專家表示,其間難度超出你的想像。清朝尚書的官階為從一品,大學士為正一品,然而看似晉升近在咫尺的官階,正常晉升所需的時間可能遠不止十年。▲清朝官員劇照清代堂官採取滿漢雙軌制,六部尚書共12人,都察院左都御史2人,協辦大學士2人。看似升任大學士的機率比較合理,其實,能夠由從一品升任正一品的少之又少。
  • 清朝大約有多少個「正一品」官職?掰手指算,共有7個
    清朝大約有多少個「正一品」官職?掰手指算,共有7個文/九月讀史我們在不少以清朝為背景的影視劇中都能夠看到許多類似清朝官員的人物形象,這些官員他們之間又有幾個是「正一品」的官職呢,我們所熟知的鐵齒銅牙的紀曉嵐他可是乾隆皇帝眼前的紅人,但是就連他都不是正一品的官員,紀曉嵐的官職只是「從一品」。
  • 李衛與鄂爾泰同為一品官員,兩人到底誰的地位更高些?
    雍正皇帝推出幾位模範官員,讓他們作為典型,供官員學習。李衛、田文靜、鄂爾泰被雍正皇帝公開稱讚為「模範督撫」。這三位都是雍正時期的名臣,位居一品,各有一番政績。能得到這個稱呼,除了這三人能力過硬,可以擔當重任,也因為他們政治品格忠誠,對皇帝沒有二心,能作為官員表率。現在要說的就是李衛跟鄂爾泰。
  • 清朝「正一品」官有多稀少?除了太師太傅,恐怕大部分你都沒聽過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所以對於清朝的了解一般來說都是要遠遠高於其他封建王朝的。眾所周知,清朝近300年歷史一共出了12位皇帝,但是清朝的官員卻是不計其數。最小的九品芝麻官可謂是每個地方都有,但是一品官就不見得多了。
  • 李衛與鄂爾泰同為一品官員,兩人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些
    雍正皇帝推出幾位模範官員,讓他們作為典型,供官員學習。李衛、田文靜、鄂爾泰被雍正皇帝公開稱讚為「模範督撫」。這三位都是雍正時期的名臣,位居一品,各有一番政績。能得到這個稱呼,除了這三人能力過硬,可以擔當重任,也因為他們政治品格忠誠,對皇帝沒有二心,能作為官員表率。現在要說的就是李衛跟鄂爾泰。這兩人出身有很大不同。
  • 清朝人常說的「在京的和尚,出京的官」是什麼意思
    您別看我這個潼關大帥,外府的小小總兵,都比在這潼關有財源。那麼,「在京的和尚,出京的官」是什麼意思呢?首先來看「在京的和尚」。清朝入關前後,對佛教採取了禮遇的態度。順治皇帝愛好參禪,先後召京師海會寺憨璞性聰,浙江玉林通琇、木陳道忞等來到皇宮說法。順治皇帝還封玉林通琇為「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