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清朝授予「從一品」的將領們,可以得到什麼待遇?

2020-12-20 腦洞外星人

清朝的時候,武將絕不是一個被多數人追捧的職業。跟文官相比,武將地位偏低。它會受到同級別文官的節制。將來還要到疆場廝殺,在前線搏命。

但是,跟文官的科舉相比,考取武將總是更容易些。而且,朝廷對武將的待遇也不差。畢竟需要依靠他們維持軍隊的戰鬥力。

對於一個清朝將來而言,品級是決定待遇的第一要素。順治十三年規定,文武官員,不按滿漢區別,一律按品級發放俸祿。

清朝官制中,官員品級被分為九品,每一品有正、從兩個級別。從一品官階在清朝官制中,位列第二,僅次於正一品。在清朝,武將中只有提督、八旗都統、駐防將軍三個職位,達到從一品官階。

品級帶來的待遇極多,俸祿屬於其中之一。清朝為官員定下的俸祿,並不算高。一個總督每年的俸祿只有155兩,巡撫130兩,知縣僅四十五兩。

這麼低的俸祿,勢必會激起官員貪腐斂財的風氣。否則,他們連自身生活都顧不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雍正時期,朝廷開始推行養廉銀制度。

養廉銀是在正式俸祿以外,給官員的額外收入。一開始的時候,養廉銀只在外省官員中推行,後來京官、八旗、綠營才開始逐漸使用。不過,清朝官員待遇雖然不分文武,可是,武將內部卻分八旗、綠營。

這也是為什麼文章選擇從一品分析,而不是正一品的原因。因為正一品的武將職位,全部都是旗人大臣擔任。其餘品級的武將,又不能像一品官階這樣,可以享受全部待遇。

八旗是當年關外跟隨皇室打江山的,綠營是入關後改變明朝降軍組建的。差距極大。待遇自然有很大不同。武將有發放養廉銀,最早也是從八旗開始的。

從記錄來看,至少雍正五年以前,八旗中就開始發放養廉銀了。《清實錄》記載,雍正五年正月「各省將軍俱已量養廉銀兩,惟奉天、黑龍江、船廠三處將軍並無養廉之項」。

八旗的養廉銀,基本都集中在高級將領中。因為一般的旗人有足夠豐厚的待遇,不需要依靠養廉銀支撐生活。

據《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正一品的領侍衛內大臣,每年養廉銀可以領九百兩的。從一品的滿洲都統每年七百兩,漢軍、蒙古都統只有六百兩。正二品的漢軍副都統每年四百兩。

跟相同級別文官動輒上萬兩養廉銀相比,八旗將領自然比不上。可是,跟綠營相比,他們同樣比不上。從一品的提督,每年可以領到兩千兩的養廉銀。正二品的總兵每年一千五百兩,從二品的副將每年八百兩。

朝廷給綠營將領更高的養廉銀,說到底還是綠營窮,沒有八旗那麼多額外待遇。朝廷也希望用這種方式拉攏綠營將領。這也是為什麼綠營士兵曾多次因為欠軍餉鬧事,可是將領始終跟朝廷站在一邊。

在養廉銀以外的品級待遇,如公費、住房,其實差別有限。不過,份額肯定因品級產生不同。官階品級更大的好處,不只在任時的福利。

更重要的是,二品以上的將領,可以把子嗣送到國子監讀書。這是朝廷最高級別的教育機構。在這裡讀書後,只要通過簡單考核,就可以直接任選官職,不必參加科舉。

而在品級待遇以外,對於一個武將來說,更重要的待遇,還是陣亡殉難後的撫恤。跟文官在朝廷的廝殺不同。武將面臨的刀光劍影,畢竟更直接。戰場複雜,再厲害的將軍,也可能被冷槍暗箭擊倒。

對於將領陣亡殉難後的撫恤,清朝做得還算不錯。當時做的撫恤,包含了多方面。朝廷會給那些殉難陣亡的將領,發放一筆豐厚的撫恤銀。交給陣亡將領的家屬。

這可以讓將領在前線廝殺時,沒有後顧之憂。同時,又會發放祭銀、葬銀、碑價銀,專門用作安葬。古代講究入土為安。這種撫恤一樣重要。數額大小,根據將領的戰功、級別進行發放。

鴉片戰爭時,廣東提督關天培陣亡,按照規例,朝廷為關天培發放了八百兩撫恤銀,全葬銀五百兩,祭銀二十五兩。

除了銀兩以外,那些陣亡的一品官階將領,朝廷還會給他們樹碑立傳,追加諡號。當然,這個要得到皇帝同意。允許追諡的,由翰林院撰寫碑文祭文。否則,也會由內閣專門撰寫祭文。

關天培去世後,就被追諡為「忠節」。而且,朝廷往往會對這些殉難將領,再恩賜追加級別,以示優待。對於殉難的將領,他們的子孫,可以有機會直接繼承職位,連考核都一併免去。這些就是從一品官階的武將,可以在清朝得到的待遇。

相關焦點

  • 清朝「正一品」官員可以享受什麼待遇?有現在的「省長」好嗎?
    清朝「正一品」官員可以享受什麼待遇?有現在的「省長」好嗎?我們都知道古代的人寒窗苦讀只有一個目的,他們想著有朝一日能夠金榜題名,至此出人頭地。從孟郊中舉後的興奮程度我們就知道,往後的他可以春風得意。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當官是多少秀才的夢想。
  • 清朝「從一品」相比「正一品」差多少?簡直超乎正常人的想像
    清朝「從一品」相比「正一品」差多少?簡直超乎正常人的想像 常看清宮劇或者對清朝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清朝大家官員是由和嚴格的等級劃分的,一共九品十八級。品級從一品到九品,每一個品級又分為正和從兩個級別。從一品跟正二品這兩個官階,在品級上,僅僅相差一個級別。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懷疑
    通過科舉制度,許多漢人開始走向清朝的政壇,其中晚清四大名臣,也都是通過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人才。然而,他們作為朝廷「正一品」官員,到底能享受什麼待遇? 其中,清朝的官員制度,就是一直沿用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舊讀zhěng)、從(舊讀zòng)之別,如正一品、從一品。 可以說,能夠成為這「九品十八級」中的一員,就算是真正的領皇糧了。其他沒有能夠入選的官員,通常被稱為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在這十八級中,也有分成文官和武官的區別,因為職能不同,所以享受的待遇和權力也不相同。
  • 副軍級以上的各級將領,授予什麼軍銜?退休年齡是多大?
    副軍級以上的各級將領,授予什麼軍銜?退休年齡是多大?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一名軍人參軍入伍後,就會有退出現役的那一天。《軍官服役法》為軍官晉升、軍官地位、工資服役待遇等提供了具體的規定。筆者就結合相關條例,為大家分析一下,副軍級以上的各級將領,授予什麼軍銜?退休年齡是多大?軍級副軍級一般都是少將軍銜,也有是大校軍銜的。副軍級大校有是有,可是不怎麼常見,都會晉升少將軍銜的。
  • 在清朝,「從一品」和「正一品」、「正二品」有多大差別?
    因此,正一品的官員往往比從一品的官員靠前。從明清開始,職級基本是統一的。因此,什麼樣的官職就是什麼樣的品級,很少出現低品高職或者高品低職的情況。到了清朝時期,甚至出現了超品的情況。比如親王,郡王甚至公爵都是超品的,就算是正一品的大員見了也要行禮。但是清朝的正一品和從一品的官員在頂戴花翎上是沒有什麼區別的,文官都是仙鶴補服,武官都是麒麟補服,都戴紅寶石頂子。
  • 正二品的總督和從一品的總督有什麼區別?
    清朝的時候,總督作為同時掌管幾個省份軍政大權的封疆大吏,屬於清朝最高級別的官員。正因為總督位置重要,所以清朝對於總督,曾設立多個不同官階,讓他們行使不同職權,處理不同事務。清朝官職中,總督規定官階為正二品。這是清朝授予總督的基本官階。清朝官職分為九品,每一品有正、從兩個級別。
  • 清朝的軍門是什麼意思?他和提督對比,究竟有什麼區別?
    什麼意思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軍門到底是什麼。▲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何謂軍門軍門與制臺、撫臺屬於「同一系列」,並不是清朝正式的官職名稱。比如制臺指的是總督、撫臺指的是巡撫,但制臺和撫臺卻不是一個正式的官職名稱而僅僅是一種尊稱,大多用於下屬對上司的稱呼。
  • 清朝大約有多少個「正一品」官職?掰手指算,共有7個
    清朝大約有多少個「正一品」官職?掰手指算,共有7個文/九月讀史我們在不少以清朝為背景的影視劇中都能夠看到許多類似清朝官員的人物形象,這些官員他們之間又有幾個是「正一品」的官職呢,我們所熟知的鐵齒銅牙的紀曉嵐他可是乾隆皇帝眼前的紅人,但是就連他都不是正一品的官員,紀曉嵐的官職只是「從一品」。
  • 「四品」升「三品」,為何是清朝最難逾越的一道坎?待遇差別太大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充分吸取了前朝歷代之經驗教訓,可謂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成熟、完善、系統的「九品十八級」官制體系,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之一。清朝時期的品級,類似現今的行政級別劃分,從「正一品」到「從九品」,依次對應現今的「正國級」到「副股級」。
  • 清朝大約有多少個「正一品」的官職? 全國一共有七個
    「正一品」官職,在清朝的時候,屬於級別最高的官階。清朝官階分為九品十八級,每個官階中有正、從兩個級別。越往上的官階,官職數量越少。
  • 清朝正一品最高嗎?錯,有9種爵位比正一品還高
    古代社會做官最重要的就是品級,品級越高代表手中的權力越高,喜歡看清朝題材影視劇的小夥伴經常會看到正一品官員的身影,這些人雖然在朝廷佔據一席之地,但卻不能算是清朝品級最高的官,清朝雖然沿用了漢人的九品十八級制度,但實際上在他們們眼中,有一些爵位比官位更高。
  • 清朝大約有多少個「正一品」的官職?全國一共有七個
    「正一品」官職,在清朝的時候,屬於級別最高的官階。清朝官階分為九品十八級,每個官階中有正、從兩個級別。越往上的官階,官職數量越少。
  • 解讀: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將軍,享受什麼待遇?沒想像的複雜
    大學專科畢業的現役軍人首次授予少尉軍銜,可以按照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的有關規定授予中尉軍銜;大學本科畢業的現役軍人首次授予中尉軍銜,可根據政治部相關規定授予上尉軍銜;獲得碩士學位的現役軍人首次授予上尉軍銜,研究生班畢業但未獲得碩士學位的現役軍人授予中尉軍銜。獲得博士學位的現役軍人首次授予少校軍銜。
  • 清朝的一品大員,官職到底有多大,拿到現在相當於什麼地位?
    但是今天小編要帶大家討論的是在大清朝時期的正一品官職相當於什麼級別,那麼這個職位和大家想的一樣嗎?清朝時期的官職和傳統意義上的官職有些許的不同,主要是因為清朝時滿族人創立的,必然會留下一些滿族人的氣息,就比如攝政王,在我國歷史上的朝代就從來沒有過,但是攝政王的權力非常之大,以至於可以籠絡朝政,這個官職大約相當於副主席的位置了,然後就是接下來的正一品官職,正一品在清朝的統治下能夠做一些什麼職位呢?
  • 古代清朝正一品大官,相當於現在什麼職位,你猜猜看?
    小編說事:感謝大家來看這麼優秀的文章,有什麼想看的請對小編說。大家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歡迎各位網友在評論區吐槽評論,小編等你喲導語:古代清朝正一品大官,相當於現在什麼職位,你猜猜看?清朝地方官職分文官、武官等幾類,例如總督、巡撫、將軍、提督、等。清朝沿襲明朝傳統,清初官制,大體承明之舊,只是對明朝官制中突出的弊端稍加釐革。直到雍正、乾隆時候,才逐步調整,從而穩定下來。在清朝最高級別的官職就是正一品,那麼這個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今天小編就來帶各位看官一起看看。
  • 周瑩被慈禧親封「一品誥命夫人」,誥命夫人到底是什麼官銜?
    唐朝誥命夫人:一品大員與國公之母或妻,封「國夫人」,后妃娘家女眷亦可受封,三品以上一品以下之母或妻,封「郡夫人」,以郡名為封號,四品官員之母或妻,封「郡君」,以郡名為封號,始見於西漢,五品官員之母或妻,封「縣君」,以縣名為封號,始見於西漢,勳階四品有封者之母或妻,封「鄉君」,始見於西晉。
  • 李衛與鄂爾泰同為一品官員,兩人到底誰的地位更高些?
    這三位都是雍正時期的名臣,位居一品,各有一番政績。能得到這個稱呼,除了這三人能力過硬,可以擔當重任,也因為他們政治品格忠誠,對皇帝沒有二心,能作為官員表率。現在要說的就是李衛跟鄂爾泰。這兩人出身有很大不同。康熙末年,朝廷軍費緊張,曾出售一批官職填補國庫。李衛出身江蘇富戶,靠花錢買官獲得職位。
  • 李衛與鄂爾泰同為一品官員,兩人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些
    這三位都是雍正時期的名臣,位居一品,各有一番政績。能得到這個稱呼,除了這三人能力過硬,可以擔當重任,也因為他們政治品格忠誠,對皇帝沒有二心,能作為官員表率。現在要說的就是李衛跟鄂爾泰。這兩人出身有很大不同。康熙末年,朝廷軍費緊張,曾出售一批官職填補國庫。李衛出身江蘇富戶,靠花錢買官獲得職位。
  • 清朝御前侍衛是多大的官?有多威風?
    其中以最靠近皇帝跟前的御前侍衛的榮耀和待遇最高。如果以保護皇帝、護衛皇宮、防敵入侵的警衛職責功用來說,這個御前侍衛(註:在本文這裡,因御前侍衛的名聲最高,故用來代稱了清朝這一侍衛組織機構中的所有侍衛人員)確實也跟以往朝代的什麼羽林軍、御林軍、禁衛軍、禁軍、大內高手等等也沒什差別,就是皇帝面前的保護神而已。
  • 清朝時期,從一品升到正一品有多難?陳廷敬用了20年,那劉墉呢
    只不過到清朝時已經沒有了宰相這個正一品官職,但仍然有九個品級。我們見過許多官吏由於政績突出,短短幾年之內連升幾級的,但是如果從一品到正一品,又需要多久呢?明明只相差半級,陳廷敬更是花了整整20年,而劉墉卻只花了16年,從明代開始,宰相這個官職就被廢掉了。 因而到了清朝,就設立了軍機大臣和大學士這一類官職,實權和宰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