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正一品最高嗎?錯,有9種爵位比正一品還高

2020-12-22 騰訊網

古代社會做官最重要的就是品級,品級越高代表手中的權力越高,喜歡看清朝題材影視劇的小夥伴經常會看到正一品官員的身影,這些人雖然在朝廷佔據一席之地,但卻不能算是清朝品級最高的官,清朝雖然沿用了漢人的九品十八級制度,但實際上在他們們眼中,有一些爵位比官位更高。

首先清朝常用的爵位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等爵位,這些爵位在清朝幾乎只有滿清皇族才有機會獲得,當然這些爵位的品級肯定是比正一品要大的。非皇族成員還有機會獲得公爵,侯爵,伯爵,不過這種爵位幾乎只針對滿族和蒙古族,漢人要想獲得這樣的爵位幾乎是不可能的,在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上,只有四個漢人獲得了這三個爵位。

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在某種程度上對中原漢人不信任,他們更信任滿族和蒙古人,尤其是在清初時漢人發動的轟轟烈烈的反清復明運動,讓清朝的統治者頭疼不已。

和珅是滿族人,他是乾隆時期的寵臣,在36歲的時候就獲得了三等伯爵,論品級已經完全超過了朝廷的一品大臣,然而和珅的仕途並非只有這些,在剿滅白蓮教時立下大功,被乾隆特封為一等公爵,這是非皇族成員所獲得的最高爵位了。

漢人獲得公爵的有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這三位都是在亂世之中靠著自己的戰功得到這個爵位的。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的戰爭表現出色,攻下南京之後,慈禧特封他為一等公爵,他的弟弟曾國荃被封為一等伯爵,曾國藩成為了清朝史上第一個獲得公爵的漢人。

左宗棠原本是二等伯爵,後來因為收復新疆立下了大功,被晉封為二等公爵。李鴻章就不用多說了,這位晚清重臣,一生為清朝立下了無數功勞,很多人稱「有了李鴻章清朝多活了五十年」。發起洋務運動,開創了近代中國的工業基礎,對於近代中國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他被封為一等公爵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李鴻章等人即使對清朝的貢獻再大又怎樣呢?耗盡一生只得到一個公爵,而清朝皇族成員一出生不是親王就是貝勒,差距如此之大,可見清朝滅亡也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相關焦點

  • 在清朝,「從一品」和「正一品」、「正二品」有多大差別?
    因此,正一品的官員往往比從一品的官員靠前。從明清開始,職級基本是統一的。因此,什麼樣的官職就是什麼樣的品級,很少出現低品高職或者高品低職的情況。到了清朝時期,甚至出現了超品的情況。比如親王,郡王甚至公爵都是超品的,就算是正一品的大員見了也要行禮。但是清朝的正一品和從一品的官員在頂戴花翎上是沒有什麼區別的,文官都是仙鶴補服,武官都是麒麟補服,都戴紅寶石頂子。
  • 清朝的正一品和超品官員有哪些?其實裡面有很多官職都是虛職
    圖片:清朝一品官員劇照一、文官中的一品大官如果要詳細劃分,清朝官員的品級一共有九個大分類,分別是從一品至正九品,但每一個品級中又可以劃分兩類,分別是「正」與「從」。比如,一品官員又可以劃分為正一品和從一品,很顯然,正一品官員一定比從一品官員的等級要高,那他們分別擔任哪些職位呢?這裡要提前說一下清朝所有官員的簡單分類,首先,按照官職性質來劃分,可以分為文官和武官;按照工作的地理位置來劃分,可以分為京官和地方官。
  • 清朝「正一品」官員可以享受什麼待遇?有現在的「省長」好嗎?
    清朝「正一品」官員可以享受什麼待遇?有現在的「省長」好嗎?我們都知道古代的人寒窗苦讀只有一個目的,他們想著有朝一日能夠金榜題名,至此出人頭地。從孟郊中舉後的興奮程度我們就知道,往後的他可以春風得意。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當官是多少秀才的夢想。
  • 清朝「從一品」相比「正一品」差多少?簡直超乎正常人的想像
    清朝「從一品」相比「正一品」差多少?簡直超乎正常人的想像 常看清宮劇或者對清朝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清朝大家官員是由和嚴格的等級劃分的,一共九品十八級。品級從一品到九品,每一個品級又分為正和從兩個級別。從一品跟正二品這兩個官階,在品級上,僅僅相差一個級別。
  • 清朝時期,只有皇帝是「正國級」?你對清朝官制的誤解,有多深
    那麼,如果將清朝官職等級和現今官員體制相比較而言,清朝時期的「正國級」到底是大清王朝絕對的一把手——皇帝,還是清朝官員的最高等級——正一品官員呢?首先,應該明確的是,「正國級」到底該如何定義?清朝成熟時期的政治體制設定,如下圖所示:但,對於上圖,有幾點做出說明:1、「軍機處」雖然自雍正朝開始,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基本將「內閣」的職能取代,但其從根本上講只是皇帝的高級秘書處,雖然權限巨大,但機構級別並不高。
  • 清朝時期,從一品升到正一品有多難?陳廷敬用了20年,那劉墉呢
    只不過到清朝時已經沒有了宰相這個正一品官職,但仍然有九個品級。我們見過許多官吏由於政績突出,短短幾年之內連升幾級的,但是如果從一品到正一品,又需要多久呢?
  • 清朝有3種官職,品級為正一品,名頭很響亮,卻沒啥實權
    清朝從入關以後,沿用了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將所有文武官員的品級分為「九品十八級」。一般來說,正一品最高,從九品最低。在正一品之上還有「超品」官員,在從九品之下還有「未入流」官員。正一品官員有哪些呢?在文職京官裡,有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在文職外官裡,有以殿閣大學士身份兼任總督者;在武職京官裡,有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在武職外官裡,有伊犁將軍、綏遠將軍。其中,太師、太傅、太保這3種正一品官員,名頭非常響亮,手裡卻沒啥實權,類似於擺設。
  • 在清朝,想要升到「正一品」大員很難嗎?專家:超出你的想像
    ▲科舉畫像01比如在清朝,想要升到「正一品」大員有多難呢?專家表示,其間難度超出你的想像。清代的官制,文武有分,文職最高為內閣大學士,官階正一品。眾所周知,清朝不設宰相,以宰輔代替。若身兼大學士與軍機大臣的職責,就與宰相無異,如果只有大學士的職位,那就是空有宰輔之名。但成為宰輔的前提,都是要成為內閣大學士。排除破格晉升,正常情況下,能夠成為大學士的漢人,多為左都御史、協辦大學士、各部尚書,若是滿洲貴族以及皇親國戚,就不受晉升制度的限制。
  • 古代清朝正一品大官,相當於現在什麼職位,你猜猜看?
    小編說事:感謝大家來看這麼優秀的文章,有什麼想看的請對小編說。大家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歡迎各位網友在評論區吐槽評論,小編等你喲導語:古代清朝正一品大官,相當於現在什麼職位,你猜猜看?清朝地方官職分文官、武官等幾類,例如總督、巡撫、將軍、提督、等。清朝沿襲明朝傳統,清初官制,大體承明之舊,只是對明朝官制中突出的弊端稍加釐革。直到雍正、乾隆時候,才逐步調整,從而穩定下來。在清朝最高級別的官職就是正一品,那麼這個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今天小編就來帶各位看官一起看看。
  • 清朝大約有多少個「正一品」的官職? 全國一共有七個
    「正一品」官職,在清朝的時候,屬於級別最高的官階。清朝官階分為九品十八級,每個官階中有正、從兩個級別。越往上的官階,官職數量越少。
  • 正二品的總督和從一品的總督有什麼區別?
    清朝的時候,總督作為同時掌管幾個省份軍政大權的封疆大吏,屬於清朝最高級別的官員。正因為總督位置重要,所以清朝對於總督,曾設立多個不同官階,讓他們行使不同職權,處理不同事務。清朝官職中,總督規定官階為正二品。這是清朝授予總督的基本官階。清朝官職分為九品,每一品有正、從兩個級別。
  • 正一品都是朝中重臣?並非如此,清朝這3種正一品形同虛設
    眾所周知,在古代,正一品官員就屬於朝中重臣了,他們位高權重,其說話在皇帝面前也十分有分量。清朝建立後,也沿用了漢人創立的九品中正制,朝中的百官被分為「九品十八級」。不過,在清朝有這3種正一品官職,他們聽起來名頭很響亮,實際上卻並沒什麼實權。究竟是哪3種官職呢?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
  • 唐朝的正三品官,屬於絕頂級大佬,那麼一品和二品呢?
    古代封建王朝官員是有等級制度的,通常我們再看清宮戲就能夠明白,清朝殿閣大學士屬於正一品,而我們熟悉的縣令是正七品,但是這種官員等級制度也是逐步演變而成的,在漢朝的時候官員並沒有等級,區分它們的高低是俸祿,比如太守2000石,這裡面說的就是俸祿,在唐朝的時候,因為宰相是掌控國家實權的核心僅僅是正三品
  • 清朝大約有多少個「正一品」的官職?全國一共有七個
    「正一品」官職,在清朝的時候,屬於級別最高的官階。清朝官階分為九品十八級,每個官階中有正、從兩個級別。越往上的官階,官職數量越少。
  • 清朝的「正一品」官員,他們究竟有多富,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所以在古代有了權力的同時,就等於也有了財力,當然依舊還是有一些九品芝麻官,他們的錢財是比較少的。下面就讓我們以清朝為例,來看一看正一品官員,他們的收入是多少?清朝官吏的等級制度清朝官吏的等級制度是九品十八級。最高為一品,最低為九品。每一品又分為正副兩個等級,分別是正一品和從一品。
  • 唐朝的正三品官,都是宰相級別的大佬,那麼一品和二品呢?
    而三省本身也不是單獨領導的:中書省最高長官中書令2人,正三品;(代宗時升為正二品)門下省最高長官侍中2人,正三品;(代宗大力年間升為正二品)尚書省最高長官尚書左右僕射各1人,正三品或從二品(還有個尚書令,稍後說道);這就是唐朝的宰相班子,大家平時看到的狄仁傑
  • 清朝大約有多少個「正一品」官職?掰手指算,共有7個
    清朝大約有多少個「正一品」官職?掰手指算,共有7個文/九月讀史我們在不少以清朝為背景的影視劇中都能夠看到許多類似清朝官員的人物形象,這些官員他們之間又有幾個是「正一品」的官職呢,我們所熟知的鐵齒銅牙的紀曉嵐他可是乾隆皇帝眼前的紅人,但是就連他都不是正一品的官員,紀曉嵐的官職只是「從一品」。
  • 「正一品」的清朝官員,他們享受什麼待遇?說出來你別懷疑
    通過科舉制度,許多漢人開始走向清朝的政壇,其中晚清四大名臣,也都是通過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人才。然而,他們作為朝廷「正一品」官員,到底能享受什麼待遇? 清朝官員等級制度由來 清朝作為遊牧民族入關,還無法完全的控制並且治理明朝留下的廣袤土地,於是他們一直沿用了許多前朝的制度,就是為了加快統治
  • 清朝「正一品」官有多稀少?除了太師太傅,恐怕大部分你都沒聽過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所以對於清朝的了解一般來說都是要遠遠高於其他封建王朝的。眾所周知,清朝近300年歷史一共出了12位皇帝,但是清朝的官員卻是不計其數。最小的九品芝麻官可謂是每個地方都有,但是一品官就不見得多了。
  • 唐代宰相為正三品,那麼一品、二品又是什麼官?
    《神探狄仁傑》是一部較為優秀的影視作品,劇中狄仁傑的官職是「同鳳臺鸞閣三品平章事」,按照唐代的官制,同鳳臺鸞閣三品平章事為正三品,也就是實際上的宰相。宰相統率百官,按說應是正一品大員,為何狄仁傑只是個正三品呢?如果連宰相都是正三品,那麼以上的一品、二品官又都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