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柑普茶,你是否聽過一些五花八門的「專業詞彙」?青皮、陳皮、小青柑、紅柑、大紅柑、二紅柑……於是,剛接觸柑普茶的茶友們便頭都大了。其實這些看似複雜的名詞一點也不難理解,今天為你帶來的柑普茶科普。
青皮、陳皮、柑皮、紅皮,是皮的概念。小青柑、大紅柑,是果的概念。而平時所說的小青柑(帶茶),其實是簡稱,規範的名稱應該叫小青柑普洱茶或普洱茶(小青柑)、小青柑紅茶或紅茶(小青柑)等。
根據皮的陳化時間,可將柑皮分為新皮、老皮。陳皮只是老皮的一種。
據新會陳皮地理標誌產品對陳皮的定義,只有在新會當地陳放3年以上的新會柑皮才能稱為陳皮。《中國藥典》上一般指具有藥效的老皮,在來源上強調工藝「曬乾或低溫乾燥」。因此,柑皮通過曬乾或低溫乾燥,陳放3年以上,達到陳皮品質標準(如柑香去,陳皮香顯)才能成為陳皮。
柑皮如果加工不當,採用高溫乾燥導致藥用成分(如陳皮揮髮油)散失,那麼即使陳放3年以上仍是老皮而非陳皮,這時便只有食用調味價值而無藥用價值了。
所以高溫烘製的柑皮,只能叫老柑皮,不能轉化成陳皮。
青皮有三層意思:平時我們會用「青皮」來做「新皮」代稱,這時的青皮是做不規範的代稱使用;
根據成熟情況劃分,青皮是跟紅皮對應的一種柑皮成熟狀態;
在藥典中的青皮和陳皮則是兩類,青皮是「青皮陳皮」的簡稱,陳皮是「紅皮陳皮」的簡稱。
《中國藥典》記載:青皮(青皮陳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陳皮(紅皮陳皮)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果皮。
陳皮根據藥性分為青皮陳皮、紅皮陳皮。柑根據柑皮的劃分可分為青柑、紅柑。
實際生產操作為了將產品區分的更明晰,通常將青柑中較小的狀態,叫小青柑;紅柑中最成熟的狀態,叫大紅柑。皮也可細分到小青皮、青皮、二紅皮、大紅皮。
《本草綱目》記載,「青橘皮,其色青氣烈,味苦而辛,治之以醋,所謂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洩之,以苦降之也。陳皮浮而升,入脾肺氣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膽氣分,一體二用,物理自然也。」
不同成熟程度的新會柑皮都有自身獨特的效用,這也是為什麼小青柑、新會陳皮越來越受國人喜愛。
©圖文綜合來源於網絡。以上圖文,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即時刪除。
長按2秒識別二維碼
關注柑枝園新會陳皮 陪您分享更多陳皮資訊
▼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