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什麼直面慘澹的人生 一部好的電影總能引起一種情感上的共鳴。原以為會是一曲美麗的愛情故事,怎奈心情愈看愈低沉。影片是以孩子的口吻敘述,在孩子的印象中,父親幽默,誇張。許多情節看似不合常理,卻也可能是刻意安排。一是暗合兒時留下的印象,二則通過誇張的手法表現出父親膽大,機智的形象。父親為了一顆純潔的心靈,所做的付出, 以至後來孩子想起的納粹集中營,只是一個小小的遊戲。在孩子的生命中沒有「猶太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種族歧視,有的只是個人的喜好--哥特人和蜘蛛不得入內;也沒有納粹集中營死亡和痛苦的折磨,有的只是一個一千分的遊戲。這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他用過人的膽識守住了一顆美麗純潔的心。
同時,他也是一位完美的丈夫,可以騎著滑稽的白馬在眾目睽睽之下接走她,也可以頂著被發現的危險在廣播中問候她,給她奏起記憶的樂章,他還可以為了找到她而付出生命。當然,最令我敬佩的還是朵拉,那位美麗執著的女教師,為了愛情,她勇敢地跳上白馬。為了家庭,丈夫,兒子,沒有猶太血統的她也踏上了去集中營的道路,雖然影片中關於朵拉在集中營中的片段很少,但是我們仍可以想像她孤苦伶仃的一個人,日復一日的被折磨,還要忍受對丈夫和兒子的思念,讓她堅持下去的唯一支柱就是找到丈夫和兒子。
其實最痛苦的莫過於在等待中煎熬,在希望中一點點失望,還好,丈夫用喇叭給了她希望願你也能用1000分的心態去看待每一見讓你恐懼的事,開著勝利的「坦克」書寫自己的美麗人生。我是一個喜歡看電影大過看電視劇的人,總覺得電視劇的劇情太長,自己沒有那麼多時間(朋友說你都忙著談戀愛了)。不過我看得電影比較另類,一個女孩子,卻經常看些恐怖的影片,如《咒怨》、《電鋸驚魂》……然而這麼多年的電影經歷似乎並沒有提高我品味,因此也遭到了朋友的鄙視,也是在他的推薦下我開始觀看豆瓣評分最高的電影,以便提高一下自己的逼格。於是《美麗人生》成為了我第一部看完後久久不能平靜的作品。開始看到電影的名字,我覺得應該是一部美好的生活勵志片,
結局肯定會相當完美,ps:我不喜歡悲情的結局(似乎是一個很俗的中國人)。目前本人狀態單身狗一隻,時間仿佛多了好多,在陽光明媚的早上,收拾好自己的心情,於是《美好人生》影片走進了我的生活,從此「萬劫不復」,將影響我的一生。《美麗人生》是一部由羅伯託·貝尼尼執導,並由他本人和尼可萊塔·布拉斯基、喬治·坎塔裡尼等人主演的劇情片。1997年12月20日,該片在義大利上映。主要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遊戲當中,最後父親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而自己卻慘死的故事。1999年,該片在第71屆奧斯卡獎獲得了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三項獎項。那個時候我完全不知道什麼是奧斯卡?
義大利在哪?還存在納粹?當然這一切在長大的過程中漸漸明白了。面對殘酷的歷史我們誰也無能為力,主人公的慘痛經歷我們可想而知,但是他的勇敢,作為一個父親,一個丈夫的勇敢,值得我們為他點讚。個人比較喜歡裡面的男主角,由導演羅伯託·貝尼尼飾演的圭多,在第二是世界大戰那樣惡劣的環境下還能生活的那麼積極樂觀,讓我打心底裡佩服。然而自己現在身處這麼優越的環境卻不懂的珍惜,遇到點挫折、困難,總是選擇逃避,不能勇敢的面對,更不能機智的處理事情,與圭多相比,我自愧不如。
我曾經埋怨父親,為什麼不能給我好的生活還要把我生下來?為什麼讓我去享受這人世界的痛苦?而今看到電影裡的圭多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惜一切代價,在隨時都可能面臨被槍斃的情況下,努力保護自己的孩子,通過遊戲讓自己的孩子快樂的成長,不受外界的幹擾,在別人看起來他就是一個傻子,他的行為讓人發笑,但是卻戳中了我的淚點,一部《美麗人生》卻把我看哭了。是啊,哪個父親不愛自己的孩子,他們都傾盡一切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讓他們受到傷害,圭多是這樣的,我的父親也一樣,全天下的父親亦是如此。
影片最後,戰爭結束,圭多永遠的離開了他的孩子,而他也兌現了給兒子坦克的承諾,小圭多在母親的懷抱中開心的笑了,長大後他肯定會十分懷念自己的父親,為自己擁有偉大的父親而驕傲。同時在影片中,我也十分羨慕多拉擁有那麼疼愛她的丈夫,當初她「眾叛親離」的選擇了圭多是值得的。這裡,想對自己的父親說聲「對不起」,請原諒女兒的無知;還想對父親說聲「謝謝」,謝謝您辛苦的培養我;最後,想對父親說聲「我愛你」,無論您怎麼對我,我懂我也理解,我驕傲我是你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