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喜歡《美麗人生》

2020-12-20 電影冷宮
La vita è bella 海報

去電影院補了《美麗人生》的電影票,照著這種「修復熱」發展下去,看來未來有希望集齊豆瓣電影排名前十的電影票了。

《美麗人生》目前豆瓣評分9.5,總排名第6,imdb評分8.6,總排名第22,都算得上高口碑。不過看上去似乎在國內比國外更加受歡迎一點,讓人忍不住去思考(瞎猜)其中的原因。

喜劇片是我國觀眾非常喜歡的一種類型片,在票房排行榜的前列,喜劇片總是佔有一席之地。當然,有票房不代表有口碑,但至少觀影門檻會降低,人數自然就上去了。

經典一幕

而兩個網站的評分對人數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不然一部只有一個人看過的電影,只要那個人打滿分就能跳上榜首了。《美麗人生》在豆瓣有80萬左右的打分人數,而imdb則大約是57.5萬人。

在劇作方面,《美麗人生》也表現出高完成度。比較有特色的地方大概就是伏筆的設置。在電影的前半部分,即圭多一家進入集中營之前,主創就埋下了許多或大或小的伏筆。

比如圭多的兒子在家的時候就不喜歡洗澡,進入集中營卻正是因為逃避洗澡而救了自己一命。

圭多一家

在創作過程中,會出現先構思後面的反轉,然後再回到前面設置伏筆的情況。但如果伏筆設置得不好,就會比較生硬,或者被觀眾猜到是伏筆。

而「不洗澡」的梗就設置得比較自然,因為小孩子不愛洗澡是我們多數人存在的共識,所以不會覺得突兀,這樣就會「放鬆警惕」,那麼看到後面伏筆揭開時,也就更加震撼。

再看看題材,《美麗人生》講的是二戰期間集中營的故事,整體上用喜劇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做法其實有點危險,稍微把握不當,就會有「幸災樂禍」之嫌,從而影響口碑。

夢幻開端

保險一點的做法就是將矛頭指向納粹,通過嘲笑挖苦,或者滑稽笨拙的方式,表現希特勒和納粹黨的不堪。這種做法對中國觀眾來說應該相當熟悉,因為不少抗日劇都採用這一路數。

而《美麗人生》並沒有走上這條路,反而將喜劇元素放在主角,也就是被害者身上,無疑又把難度加大了。

為了讓觀眾喜歡上這部電影,就必須消除觀眾的「道德負擔」,影片前半段的包袱,主要是插科打諢,以及為後面的劇情埋伏筆用,進入集中營後,則主要是以喜襯悲。

悲劇內核

比如圭多自告奮勇去當翻譯的段落,本是一個經典的喜劇場面設計,但是從德國軍官口中說出的集中營戒條,卻是觸目驚心,雖然電影沒有正面嘲笑納粹,卻沒有減弱對他們的批判。

而圭多的滑稽行為,是為了消除兒子的恐懼,有著非常正面的動機。從這個角度來說,電影的價值觀足以令大多數中國觀眾所接受。

再者,雖然中國也經歷了二戰,但集中營位於歐洲,並且大半個世紀過去了,時間和空間都與我們相隔較遠,因此這種程度的玩笑對中國人來說,相對比較無傷大雅。

美麗謊言

不過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就是,猶太人本身是否接受呢?

確實有一些猶太人認為《美麗人生》太過溫情,跟真實的苦難比起來相去甚遠。

我們當然可以說,導演並不是要拍一部現實主義作品,追求史實的還原,而是想用一個父愛如山的故事,頌揚真善美。

不過如果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去想,或多或少都能夠理解他們的不滿。儘管這種切膚之痛,是無法百分百感同身受的。

在看《地雷區》時,我們或許會同情那些戰後受懲罰的德國兵,但在部分猶太人看來就未必能激起惻隱之心。

遊戲勝利

我們當然可以毫無負擔地喜歡《美麗人生》,不過這種思考倒是給了我一個啟示。

在大多數人都支持同一種觀點的情況下,出現了支持相反觀點的少數派時,我們大可不必急著去口誅筆伐,可以嘗試用包容的心態讓所有理性的觀點同時存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再看《美麗人生》,我們卻不再淚流滿面了
    這幾天美麗人生4k修復版大銀幕重映,迫不及待的和朋友約好一起去看。相信大多數人應該記憶裡應該都會看過這個電影。在初中或者高中某個下午或者晚上,語文老師默默走上講臺,在電腦上點開美麗人生,我們都沉浸在不用上課的喜悅中的時候,卻被劇情感動哭的稀裡譁啦,紙都不夠用,埋頭痛哭的,強忍淚水的,表面堅強最後也慢慢低下頭的,終於有機會給喜歡的女孩偷偷遞張紙巾的,直到影片結束我們都還寄希望那個在牆背後幾聲槍響跑出來的是父親穿著士兵的衣服成功逃了出來。
  • 《美麗人生》觀後感我們用什麼直面慘澹的人生
    我們用什麼直面慘澹的人生 一部好的電影總能引起一種情感上的共鳴。原以為會是一曲美麗的愛情故事,怎奈心情愈看愈低沉。影片是以孩子的口吻敘述,在孩子的印象中,父親幽默,誇張。許多情節看似不合常理,卻也可能是刻意安排。
  • 《美麗人生》,悲劇還是喜劇?悲慘人生還是美麗人生?
    如果站在這個角度,《美麗人生》的確是一個悲劇。同樣半杯水,有人看到的是半空,有人看到的是半滿。一樣的道理,倘若換一個角度,《美麗人生》又是一個喜劇。也許站在奎多的角度上,這就是一部喜劇。他的人生因這段經歷而美麗。
  • 《美麗人生》:給你美麗人生
    看了美麗人生這部二戰背景下的影片,慢慢地,緩緩地講述著愛情,親情的故事。在圭多和多拉的愛情故事中令我動容的是,圭多每一次深情地說「早安,公主!」那語氣仿佛多拉就是自己的全世界。在圭多得知多拉要與政務官結婚時,失魂落魄頻頻出錯。
  • 《美麗人生》為什麼要以喜劇的形式去講戰爭的故事?
    為什麼《美麗人生》這部電影要以喜劇的形式去講戰爭的故事呢?致敬和紀念《美麗人生》並不是第一部以喜劇的形式去講戰爭故事的電影,早在1939年,喜劇大師卓別林就自導自演一部諷刺希特勒的電影《大獨裁者》。《完美陌生人》有不少版本,但我個人最喜歡還是義大利原版。此前原版不僅在內地上映了,還被改編成《來電狂響》。值得一提的是,在《美麗人生》之前,貝尼尼的兩部喜劇電影《小惡魔2》和《眼淚不再》也獲得當年的票房前三的記錄。
  • 電影《美麗人生》我們該如何編織自己的美麗人生?
    可如果放在我們漫長人生路途上再回頭看,今年可能也並沒有那麼黯淡無光。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奧斯卡經典電影《美麗人生》,我們或許會從中汲取到力量。故事的一開始,是一段美麗的邂逅。一切的殘酷都在圭多的笑容裡被掩藏,美麗人生的真諦在於愛和勇氣。最後,圭多還是獻出了生命。為了妻子多拉的完全而冒險去通知她以至自己被發現,繼而慘死於德軍的槍下。那聲槍響之前,圭多發現了藏在垃圾桶的兒子,他笑著眨眨眼,對兒子無聲說道,快藏好,馬上禮物就要來了。
  • 被評為人生必看十大電影之一的《美麗人生》為什麼如此值得一看?
    又是美好的一天,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一部非常經典的老電影《美麗人生》。這部電影或許很多人都沒看過,名字很美,但是對於想要尋求觀影刺激,喜歡科幻動作大片的人來說這個名字並沒有多大吸引力。所以,往往都會有一些十分優秀和好看的電影因為名字被大家忽略了,而《美麗人生》就是其中之一。
  • 都2020了,國人為什麼仍被《美麗人生》感動?
    既化開了19年冰封一年的影視寒冬,又給予了跨時代的我們戰勝未知恐懼的勇氣。2020,讓我們去看《美麗人生》(英譯:Life is beautiful)。故事家喻戶曉,結局也知道了,那為什麼時隔20多年之後,我們還要花錢買電影票,去電影院看它呢?更進一步說,經典重映,它在當下的觀賞價值到底在哪?前些天,我號發布了《視聽Bang的19年院線引進片十佳》一文。
  • 來源於內心的美麗人生——電影《美麗人生》
    沒錯,《美麗人生》就是這樣一部好電影。這部電影的前半部來說,還是很幽默詼諧的。大抵世界各地男女戀愛都近似,男主角奎多為了追求女主角多拉真是煞費苦心。從偶遇到追求,最終兩人私奔並且有了兒子約書亞;主人經營著自己的書店,每天騎自行車去送妻子上班;如果電影到此結束,真可謂童話般的結局:兩個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偏偏天有不測風雲,納粹突然降臨。
  • 看《美麗人生》的影片《美麗人生》使你重拾對英語的渴望
    在最近的這段期間,電影院相應的播放了《美麗人生》這部劇,這給了很多人一個啟發。那究竟是什麼啟發呢?學英語的啟發啊。就是因為看了這部劇,小編意識到學英語原來也需要另一種途徑,那就是通過外國的電影學英語。所以,我又重溫了《鐵達尼號》,不得不說,經典就是經典。
  • 解析《美麗人生》:這位「撒謊」的父親,給了孩子最好的美麗人生
    今天我想和大家推薦一部我個人非常喜歡的經典電影——《美麗人生》。時隔23年後,2020年,這部豆瓣9.5分的經典電影重映了,有很多人都說,在一月份重映的《美麗人生》,是2020年必須要看的第一部電影。為什麼這部電影這麼火,因為以前看《美麗人生》,以為講的是戰爭,過一段時間再看,覺得講的是愛情,如今為人父母,我卻覺得它也講了教育。到了一定年級,我看到的仿佛都是關於親情的真相,經典電影就是能夠讓人再每一次看時都能重新挖掘到寶藏,今天我就想和大家再一起聊聊《美麗人生》。
  • 《美麗人生》:讓我們淚流滿面的常是親情
    近日,由羅伯託·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美麗人生》時隔23年後在內地重新上映。在不少老觀眾眼裡,經典仍舊是經典,不但在回味中再次見證著偉大和不朽,而且在歲月的變遷和人生經驗的豐富中,產生著新的體驗與感懷。在筆者這個新觀眾眼裡,《美麗人生》帶給我的衝擊,更多的來自親情的偉大。  影片背景為二戰時期的義大利。
  • 新年的初次相聚,我們一起為《美麗人生》流淚
    我們的觀眾這次一如既往地給力。《美麗人生》四城聯映後的票一上線,很快就售罄了。此次的四城聯映對於桃桃觀影團和我們的觀眾來說也是一次很特別的體驗: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四個城市的觀眾在1月3日的晚上七點,同時開始觀看《美麗人生》。
  • 深度解析《美麗人生》:用笑著的眼淚告訴你人生美麗,未來可期
    這種啟迪或許並不一定立刻彰顯,但他們或許在潛移默化中,在人生經歷了千迴百轉後,讓你覺得豁然開朗。那麼這部《美麗人生》就是值得我們反覆討論與不斷回味的電影。它有一股感動你的力量,總是能在不經意間將你打動,讓你不僅能接受共情般的愉悅與舒爽,也會讓你收穫眾多深層次的思考。
  • 《美麗人生》我喜歡基多,這個直率,積極進取的真正的男人
    在生活中,我們總能聽到許許多多的流言蜚語。但是,請不要太在意。我們有我們的目標,我們不是那種輕易放棄的人。在最後,你不是藏在那柜子裡直到我們的一千分的到來。在最後,我們不是贏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可惜我無法與你分享那喜悅,但我真的好想,好想!)孩子,記住了!在生活中要保持樂觀,美好的事物它遲早會來的。所以,請耐心等待!
  • 教子方法失靈時,你的人生還美麗嗎?《美麗人生》中看人生
    我真的很想吼一句,我們作為父母,是怎樣長大的?我們的思想成熟,是18歲前成長快呢,還是18歲以後?是父母一朝一夕拿著方法,當實驗品一樣樣試用呢,還是在生活中,摸打滾爬成長得更刻骨銘心?我這裡舉辦了家長觀影沙龍,在他人的人生中,體會自己的人生,在父母們的討論中,得到教育的真諦,想教子,需先教己心啊。上一周的電影,《美麗人生》。
  • 《美麗人生》:人生很美麗,愛一個人,會發光
    從他們的故事中,可窺見人生真諦,正如電影中那句經典臺詞: 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麗的。 無論什麼樣的災難降臨,只要生命還在,生活始終要繼續。
  • 「我總結了詹妮弗·康納利的美麗人生」
    人生需要總結,只有經常總結,才可以領略人生的人情冷暖;只有經常總結,才可以體會人生的得與失。隨著年齡的增長,眼中的歲月已不再是曾經的青澀。時而感慨青春,時而感慨美麗;時而領悟人生,時而又「害怕」人生。每一次回憶起康納利的美麗,我的內心總會心生讚美之情。而之後的十年裡,詹妮弗·康納利的演技更加出色了,但康納利並沒有荒廢學業,從耶魯大學到史丹福大學,康納利的學業都十分的優秀。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康納利的身上,總會感受到一種修養與文靜之美。
  • 怎麼評價電影《美麗人生》?
    《美麗人生》——我以為它是一部在二戰時上演的浪漫家庭喜劇。然而看進去才知道,它是一部披著溫情外衣的悲劇。把悲劇拍得這麼溫情還起了這麼溫馨的名字的電影,我是第一次得見。我看過的災難片、戰爭片不少,讓我感動的影片也很多。
  • 美麗人生:他們有槍,我們有花,別讓真相毀掉美麗的故事!
    可能是看不慣我因為一部紀錄片喪成狗不理,朋友給我看了《美麗人生》。說實話,我看過不少有關二戰背景的電影,《辛德勒名單》、《血戰鋼鋸嶺》、《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珍珠港》等等等等。這些電影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麼壓抑到無以復加,要麼熱血到無以倫比,我也不清楚為什麼每次到《美麗人生》的時候都會規避掉,可能是因為知道他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害怕被裡邊的溫情湮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