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於見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家電巨頭惠而浦的動作相當頻繁。4月8日、4月21日,惠而浦連著召開了2場品牌新品發布會,推出了多款廚衛、生活電器類產品。
創立於1911年的惠而浦,是具有百年歷史的全球領先家用電器品牌,它曾經一度頂著「大型家用電器製造商巨頭」的光環。1994年,惠而浦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惠而浦在中國市場也「水土不服」了26年,至今它依然沒有在中國家電市場站穩「腳跟」,甚至隨著三洋品牌的使用權到期,惠而浦的各類問題開始加速爆發。
「三洋」到期,「惠而浦」不夠硬
今年1月份,惠而浦(600983.SH)發布了《惠而浦2019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根據公告顯示,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預計2019 年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出現虧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是-2.8 億元到-4.2 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預計為-3.0 億元到-4.4 億元。
與2018年的業績進行對比,惠而浦2019年的預業績可以說非常糟糕,畢竟2018年惠而浦(中國)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還有2.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也還有681萬元。
對於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惠而浦是這麼解釋的,「2018年及以前年度,國內銷售佔合併收入一半以上,其中『三洋』品牌產品銷售佔國內收入比例較大,由於『三洋』品牌使用權於2019年10月23日到期,惠而浦2019年大力推進『惠而浦』品牌產品銷售,受到品牌切換的影響,導致國內銷售收入下降。雖然2019年度外銷收入取得較好增長,但不足以抵消內銷的收入下降,導致惠而浦2019年度整體收入下降」。
根據惠而浦(中國)官網的介紹,惠而浦公司旗下擁有惠而浦、三洋、帝度、榮事達四大品牌,目前來看三洋品牌是不給用了,而帝度品牌並沒有什麼知名度,它可以說是一直遊走在家電行業的邊緣位置,對企業的營收貢獻不足為道。
至於榮事達品牌,根據相關信息顯示,榮事達品牌屬於合肥國資委,惠而浦(中國)只有榮事達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等品類的品牌使用權,而小家電品類被授權給了其他企業,由於品牌的過度授權,導致市面上榮事達品牌的產品參差不齊,多次因為質量問題上黑榜,這造成的結果是,即使質量問題與惠而浦無關,最終也會「誤傷」到惠而浦(中國)的品牌聲譽。
三洋、帝度、榮事達看著是「指望不上」了,所以,惠而浦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宣傳旗下的「惠而浦」品牌。在《預虧公告》中惠而浦也提到,「因為公司2019年的品牌宣傳費用投入較大,致使本年度國內銷售費用佔收入比例增加較多」,但是眼瞅著銷售成本是「呼啦啦」的漲,惠而浦在國內的品牌影響力卻還是「不給力」。
就以CNPP數據研究發布的冰箱品牌榜單為例,在2019冰箱十大品牌、2019消費者喜愛冰箱品牌、2019消費者關注冰箱品牌三大榜單中,惠而浦沒有登上任何一個榜單。
可見,失去了「三洋」這個強有力的營收來源,惠而浦未來的業績表現不會樂觀,雖然去年開始惠而浦(中國)有意加大對「惠而浦」品牌的扶持力度,但品牌的推進、市場知名度和銷售業績的提升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在目前國內家電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惠而浦想要突出重圍可以說相當困難。
惠而浦質量問題多,屢次被召回
值得注意的是,惠而浦在國內的品牌知名度不行,卻三番兩次因為產品質量問題被媒體大肆報導。在黑貓投訴和聚投訴等平臺上,有關惠而浦產品質量問題的投訴不在少數,而近年來惠而浦因為質量問題出現事故的報導也屢見不鮮。
2018年底,上海市消保委通報了針對空氣淨化產品的比較試驗結果,在通報中,惠而浦因為異味、臭味淨化能力不足被判定不合格。在選取氨氣為臭味或異味的特徵汙染物的測試中,標稱商標為惠而浦WA-5101SFK的空氣淨化器在氨潔淨空氣量上低於20m³/h的標準要求。而在氨淨化效率方面,惠而浦這款產品低於國家C級標準,處於19件被檢測樣品中的墊底位置。
2018年2月底,因為一款1.7公升KitchenAid熱水壺的手柄容易脫落,存在燙傷風險,惠而浦宣布全球召回31萬個KitchenAid熱水壺。
2017年,倫敦格蘭菲爾塔火災導致71條人命喪生,經調查起火點為一臺故障的惠而浦冰箱。
同樣在2017年,廣東省工商局抽檢的惠而浦旗下2款電冰箱產品被判定為不合格。
2016年8月,因為存在起火隱患,惠而浦公司緊急召回1.52萬臺微波爐。
2015年,因為起火隱患問題,惠而浦(中國)召回442臺在2012年11月-2015年3月期間製造的惠而浦AMB505+7E食物垃圾處理器。
2004年,同樣因為起火隱患,惠而浦召回WI4012TP、WI4518、WI4518S和WI4231四款惠而浦波輪洗衣機……
一方面是產品質量問題頻發,另一方面惠而浦混亂的售後管控也直接被央視點過名。在去年央視315晚會上,惠而浦因重慶籤約的一家特許售後服務商存在問題而被點名。
雖然事情爆發後,惠而浦與這家出現問題的服務商解除了合約關係,但從中暴露的售後服務把控不嚴、管控缺位問題確實是存在的事實。
進入中國市場26年來,惠而浦並沒有真正的「適應」中國市場,反而因為質量問題和品牌問題「疲態」盡顯,在當下市場競爭逐漸白熱化的中國家電市場,如果惠而浦不能提升產品質量、售後服務和品牌價值,那麼留給惠而浦的結局只能是在中國市場「淡出視野」或繼續「在邊緣徘徊」。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牛牛網無關。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自行與作者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