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又一美國家電巨頭敗退中國!一年虧損3億,深耕26年卻還是水土不服
近些年,以格力、美的、海爾等為代表的中國民族家電製造企業取得了迅猛的發展,隨著國內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大企業紛紛選擇走出國門,憑藉高質量的產品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在海外市場也殺出了一片天地。
而對於中國市場,相信很多外資品牌最為興奮的就是「全球最大市場」的桂冠,然而在中國發展水土不服的問題,時時困擾著洋企業,比如SUBWAY賽百味、亞馬遜、谷歌等在國外做得風生水起的大品牌,在國內卻一直不溫不火。
在國內競爭激烈的家電市場中,前些年表現良好的一些歐美品牌,在近幾年也不得不在中國市場收縮。就連品牌創建109年,全球年營收超過1400億元的美國家電巨頭惠而浦(Whirlpool) ,在格力、美的、海爾的步步緊逼之下,也招架不住了,陷入「聲名不顯」、「問題多多」的尷尬處境中。這樣的惠而浦,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中國家電市場難以突圍。
美國龍頭家電品牌,輝煌百年
惠而浦是創立於1991年擁有百年歷史的美國龍頭家電品牌,在美國本土市場廣受歡迎,《財富》雜誌2019年美國500強榜單中排名第148位。
美國家電巨頭惠而浦曾有著百年輝煌的歷史:
1911年,惠而浦發明世界上第一臺電動絞擰式洗衣機,人類自此告別手洗衣物的時代;
1949年,發明世界上第一臺對開門冰箱;
1969年,為「阿波羅11號」登月計劃定製世界第一座太空廚房;
2001年,以105億美元的年銷售額雄踞全球白色家電第一。
可以說惠而浦見證了一個時代。由1911年創立發展至今,歷經一個世紀,惠而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型家用電器製造商之一。
它的產品涉及洗衣機/乾衣機、微波爐、冰箱、空調、灶具抽油煙機、洗碗機、油熱汀及家庭廚房垃圾處理機等9大系列。而該品牌備受矚目的是其白色家電產品,連續11年保持全球市場佔有率領先。
可惜,在如今家電市場競爭格局下,這些輝煌的成績都已經成為前塵往事。
「三洋」到期,自揭財務造假,爆虧損3億「大雷」
1994年,惠而浦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如果說上一個百年,惠而浦的發展重心在美洲市場,那麼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市場以及歐洲市場將成為惠而浦下一個百年的戰略要地。」
作為一家全球性的家電企業,惠而浦雖然在全球範圍內名頭響亮,但是在中國市場,這塊金字招牌似乎還擔不起這句豪言。
據惠而浦歷年的財報顯示,從2015年其營收到達66.8億元後就不斷下滑,2017年至2019年的營收分別為63.64億元、62.86億元、52.82億元,淨利潤分別是-0.97億元、2.62億元和-3.23億元,其中2019年淨利潤較上一年下滑223%。進入2020年,惠而浦的經營情況也沒有出現轉機。
2020年,其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更是出現同比大幅下滑的情況。財報顯示,惠而浦上半年營收為21.5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9.90%;淨利潤虧損1.1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93.35%。
對於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惠而浦是這麼解釋的,「2018年及以前年度,國內銷售佔合併收入一半以上,其中『三洋』品牌產品銷售佔國內收入比例較大,由於『三洋』品牌使用權於2019年10月23日到期,惠而浦2019年大力推進『惠而浦』品牌產品銷售,受到品牌切換的影響,導致國內銷售收入下降。雖然2019年度外銷收入取得較好增長,但不足以抵消內銷的收入下降,導致惠而浦2019年度整體收入下降」。
21世紀初,中國掀起消費升級浪潮。本土家電品牌如格力、美的等紛紛搶佔高端消費市場,積累品牌資本。而惠而浦卻沉迷於價格戰,錯過了品牌升級風口。
與合肥三洋集團合作期間,惠而浦對三洋過度依賴。終止合作後,惠而浦不僅失去了最大業績來源,品牌過度的操作不當還使它在2019年整體收入大幅下滑。
8月,惠而浦更是扯下了掩蓋其財務造假最後的「遮羞布」。
近日,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安徽監管局《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經證監會調查查明,惠而浦公司存在多起違法違規行為,目的在於虛增2015年、2016年營業收入和利潤。
經統計,惠而浦在2015年、2016年虛增的營業收入達到2.45億元,虛增利潤2.23億元,屬於較為嚴重的違規行為。
品牌定位混亂、質量問題多,屢次被召回
儘管惠而浦曾多次獲得家電產業設計大獎,但與此同時,惠而浦也因為產品質量、售後問題屢次見諸報端。
2018年底,上海市消保委通報了針對空氣淨化產品的比較試驗結果,在通報中,惠而浦因為異味、臭味淨化能力不足被判定不合格。
2018年2月,惠而浦7公升電熱水壺手柄存燙傷隱患,全球召回31萬個KitchenAid熱水壺;
2017年,奪走71條人命的倫敦格蘭菲爾塔火災,起火點就是一臺故障的惠而浦冰箱;
2017年,廣東省工商局曾抽檢判定惠而浦2款電冰箱不合格;
2016年,惠而浦轉筒式烘乾機曝起火風險;
2016年8月,惠而浦公司召回了1.52萬臺微波爐,因存在起火隱患;
2015年12月, 惠而浦AMB505+7E食物垃圾處理器曝出起火隱患;
2009年3月, 惠而浦公司共同宣召回160萬臺存有火災隱患冰箱;
2004年,惠而浦主動召回5萬臺問題洗衣機;
......
對於一家企業的發展而言,產品質量是企業勝敗的關鍵。安全事故高發、品質缺陷頻現頻登黑榜,讓「惠而浦」的光環在褪散,遭受一波又一波質量考驗的大衝擊。
惠而浦一直秉持多線品牌戰略,旗下還包含三洋、榮事達、帝度等品牌。但這一手好牌卻沒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因為品牌定位混亂且靠長期價格戰搶奪市場,惠而浦及其旗下品牌給消費者留下了廉價、低端的品牌印象。在中國家電廠商紛紛以年輕化為核心轉型的現狀下,沒有進行針對性營銷的惠而浦,品牌形象和價值已經拖了後腿。
頻繁的「換血」,也致使惠而浦在中國市場元氣大傷,至今仍未完全走出陰影。
惠而浦近年高層更替頻繁,甚至在2017年還出現了董事長、總裁、銷售副總裁等高管相繼辭職,財務、電商、物流、連鎖業務負責人中堅骨幹全部下課,就連銷售和電商專員等基層員工也紛紛跳槽的現象。
二十六載成與敗
惠而浦在最好的日子進入了中國市場,進入中國已有二十六載,然而,卻因為不適應中國的土壤而慘敗收場。
縱觀過去30年,一些技術壁壘不是特別強的美資企業,幾乎沒有一個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
對白電行業來說,在技術層面未迎來關鍵性變革的態勢下,也已經出現強者愈強的情況。
倘若惠而浦不能及時補足短板,那麼等待惠而浦的,或許就是不斷邊緣化甚至退出中國市場的結局。
已經展開白熱化競爭的中國家電市場,留給惠而浦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參考資料:
鈦客財經《進入中國25年,多難的惠而浦依然沒在中國市場站穩》
商學院《惠而浦自揭財務造假:進入二十六載,似乎從未「適應」中國?》
家電人《惠而浦年虧損近4億!大劫之年能否撐住?》
於見《品牌過氣、業績預虧4.2億,惠而浦「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