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附件用法總是不規範?其實很簡單

2021-02-19 公選王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九條規定, 附件是「公文正文的說明、補充或者參考資料」。附件是附屬於公文正文的其他文字、圖表、圖形等材料,對公文正文起說明、解釋、補充、證實、參考作用。正確標註附件與附件說明,是公文格式規範化和結構完整性的客觀要求。但在日常的公文處理中,一些單位存在附件與附件說明標註不準確、對附件概念不清、混淆主件與附件的界限等問題,應引起重視。

1.附件說明的標註

《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準GB/T 9704—2012,以下簡稱《格式》)規定,公文如有附件,應當標註附件說明。附件說明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編排「附件」二字,後標全形冒號和附件名稱。如有多個附件,使用阿拉伯數字標註附件順序號(如「附件:1. ××××」);附件名稱後不加標點符號。附件名稱較長需回行時,應當與上一行附件名稱的首字對齊。(公粉們要留意這裡,很多人都在這裡出錯,格式不規範)

因此,公文如有附件,必須有對應的附件說明,不能沒有附件說明,也不能直接在正文中寫「附件如後」「附後」等。附件說明應以「附件」二字開頭,不能只用「附」一個字。「附件」後應為附件的全稱。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附件時,應在附件名稱之前加上附件順序號,附件說明的序號與名稱應與附件一致。附件順序號應上下對齊;附件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附件名稱不加書名號,其後也不加逗號、分號、句號等標點符號;當附件名稱超過一行,轉行時應與本附件名稱的第一字對齊。

下面這張圖可以讓大家更直觀的學習:


圖片由公選王官方交流群(QQ:201082837)的考友大大提供,歡迎大家入群交流學習經驗、工作體會~

2.附件的位置和標註

《格式》規定,附件應當另面編排,並在版記之前,與公文正文一起裝訂。「附件」二字及附件順序號用3號黑體字頂格編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標題居中編排在版心第三行。附件順序號和附件標題應當與附件說明的表述一致。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

筆者認為附件的位置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附件和公文正文裝訂在一起,附件應該位於公文主體與版記之間。不管前一面留有多少空白,附件都應該另起一面,不要直接接在主體之下。

另一種情況是附件與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裝訂,附件單獨裝訂,這時版記位於主體之後,附件單獨存在,應當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頂格編排公文的發文字號並在其後標註「附件」二字及附件順序號。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保證公文結構的完整,也便於公文頁碼的編排。

3.附件頁碼的編排

這個問題與附件的位置相關,同樣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附件和公文正文一起裝訂時,頁碼應接著公文主體連續編排。另一種情況是附件與公文正文分開裝訂時,應對附件單獨編制頁碼。附件與公文正文分開裝訂一般是因為附件頁面特別多,與公文正文一起裝訂不方便閱讀,所以此時附件應單獨編制頁碼以方便使用。

在公文處理實踐中,有的公文附件本身還有附件,這個「附件」應附於何處、如何標註,《條例》和《格式》都沒有給出相關規定。筆者認為,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1.按照公文的正文與附件的位置關係與標註方法處理附件的附件。例如:某單位《關於開展2016年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的通知》,主要內容有活動主題及宣傳重點、活動安排(分省級層面、市縣層面、社會層面)、活動要求等,「通知」有個附件《省級層麵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方案》,其內容有舉辦「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舉辦「食品安全知識網絡有獎競答」、微信平臺食品安全科普宣傳等,「方案」中還有16個單位舉辦的系列主題日活動安排分別作為16個附件。因此,除了在「通知」中標註「方案」的附件說明之外,還要在「方案」中標註16個附件說明,編排順序為:正文「通知」、附件「方案」、附件「方案」的16個附件,每個附件都要另起一面編排。

2.通過調整公文內容,減少附件層次。如公文本身的附件比較單一,可以將公文本身的附件內容融入到公文正文中,這樣就剩下一層的附件,避免出現附件套著附件的情況。例如:某單位《關於開展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通知》,「通知」中有一個附件《開展特色小鎮建設的方案》,「方案」中還有協調小組成員名單和相關表格作為附件1、附件2和附件3。處理方法是將「方案」的有關內容融入到「通知」中,去掉這層附件,「方案」中的附件1、附件2和附件3就直接成為「通知」的附件1、附件2和附件3。

3.簡略附件的附件內容,壓縮其篇幅。如附件的附件內容對於公文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則可在附件中用括號標註「附件略」等。例如:某單位為貫徹落實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關於開展2015年全國財政評審統計工作的通知》,下發了一個通知,將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通知作為附件,並根據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通知的幾個附件(省本級財政評審機構基本情況表、×××省地市級和縣市級財政評審機構基本情況匯總表、×××省項目支出定額標準情況調查表等)相應編制了本轄區需要填寫的表格和說明作為附件。在這種情況下,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通知的幾個附件可作簡略處理。

4.以實用為原則,分層標註附件的附件。例如:某部委辦公廳《關於做好部門預算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通知」有30多個附件,附件1為產業化項目指南,附件2為標準化實施示範項目指南,附件3為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項目指南,附件4為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指南,等等。每個附件都還有附件,如附件2又有兩個附件:××省(區、市)標準化實施示範項目申報登記表、標準化實施示範項目申報書,這種情況可採用分層標註方法對附件中的附件進行標註,如附件2-1、2-2等。

有的人以為,在批轉、轉發、印發類公文中,被批轉、轉發或印發的文件應當做附件處理。依筆者之見,在這類通知中,被批轉、轉發或印發的文件不應當做附件。《條例》明確規定,正文是「公文的主體,用來表述公文的內容」,附件是「公文正文的說明、補充或者參考資料」。被批轉、轉發或印發的文件是公文的主件,承載著公文的主要的、核心的內容,並不是公文正文的說明、補充或者參考資料。實際上,批轉、轉發、印發類公文屬於複合體公文,其正文在形式上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通知」本身,另一部分即是被批轉、轉發或印發的文件,它們共同構成公文的正文。處於前面的「通知」僅僅起著「按語」的作用,被批轉、轉發或印發的文件是公文不可或缺的主要內容。如《國務院關於印發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6〕31號),前面的「通知」只有一句按語「現將《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被印發的文件正是公文的主件《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按語與被批轉、轉發或印發的文件共同構成一份新的文件,它們之間是文件的開頭部分與主體部分的關係,而不是主件與附件的關係,二者缺一不可。如果無按語,該文件就失去了發文的權威性、合法性;如果按語脫離了所批轉、轉發或印發的文件,按語就無所依託,失去存在的價值。由此看來,我們不能把批轉、轉發、印發性通知看成是帶附件的公文。

相關焦點

  • 公文中主送機關和附件的用法
    單位內部行文問題,主送機關可以規範為「機關各科室,各直屬單位」,做到分類明晰、使用一致即可。       三是掌握特殊情況。有的無須標註主送機關。一些文種,比如,決議、命令(令)、公告、通告、公報、紀要,通常是不需要標註主送機關的,決定、意見可以標也可以不標(黨的機關公文一般不標)。
  • 公文中的附件和主送機關,您用對了嗎?
    怎樣做才準確規範?懇請給予解答。 秋楓這位基層秘書工作者提出的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主要涉及附件和主送機關兩個公文格式要素使用不規範的情況,帶有一定的普遍性。這裡,以解答來信問題為例,談談個人學習和研究中的一些體會。《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規定,附件是公文正文的說明、補充或者參考資料;正文是公文的主體,用來表述公文的內容。
  • 【學習】公文中的附件和主送機關,您用對了嗎?
    :在印發、批轉、轉發公文時,對正文和附件區分不清。由此可見,所印發、轉發、批轉件與印發、轉發、批轉通知共同組成一份公文,應該作為主件而不是附件。在正文中已經寫明報送、上報等內容的文件,且已在標題中說明,無需作附件標註。比如《×××廳關於報送2015年工作總結的報告》,不能將2015年工作總結作為附件。二是規範標註附件說明。附件說明是公文附件的順序號和名稱。
  • 公文中附件和主送機關的用法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規定,主送機關是公文的主要受理機關,應當使用機關全稱、規範化簡稱或者同類型機關統稱。向上級機關的行文,原則上主送一個機關。向下級機關的行文,主送需要貫徹執行、辦理公文和應當知曉公文內容的機關。普發性公文的主送機關應保持相對穩定性,一般不能隨意變動。
  • 公文格式規範
    這也是公文中使用最多的文面格式。機關、單位、團體往來的正式公文,通常採用了公文格式這種文面格式。這種文面格式由《公文條例》和《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準作出了統一規定,極為正規、莊重、嚴肅、規範。        2.專業規範文本式文面格式  這是指行政職能機關和管理部門在職能管理工作中統一規定、制發的一些專用公文規範文本形式。
  • 正確認識公文的附件與附件說明
    附件是附屬於公文正文的其他文字、圖表、圖形等材料,對公文正文起說明、解釋、補充、證實、參考作用。正確標註附件與附件說明,是公文格式規範化和結構完整性的客觀要求。但在日常的公文處理中,一些單位存在附件與附件說明標註不準確、對附件概念不清、混淆主件與附件的界限等問題,應引起重視。
  • 遴選公文寫作技巧:公文中附件與附件說明的使用方法
    附件是附屬於公文正文的其他文字、圖表、圖形等材料,對公文正文起說明、解釋、補充、證實、參考作用。正確標註附件與附件說明,是公文格式規範化和結構完整性的客觀要求。但在日常的公文處理中,一些單位存在附件與附件說明標註不準確、對附件概念不清、混淆主件與附件的界限等問題,應引起重視。
  • 【職場】公文附件怎麼附?這些錯誤你犯了嗎?
    //與正文不一起裝訂時對「附件」的標識不合規範  附件如不能與公文正文一起裝訂,按照《格式》規定,則應在附件首頁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頂格標註公文的發文字號加「附件」二字以及附件的順序號。例如正文中的附件標識為「附件:1.2018年度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在與正文不一起裝訂的附件左上角應頂格標註「國標委〔2018〕215號附件1」。  在實踐中,有些公文沒有這樣做,而是在附件首頁版心左上角直接寫上附件的名稱,多個附件行文的也沒有標註順序號,讓人很難弄清究竟是哪一份文件的附件,給公文的閱讀和使用造成極大不便,應當嚴加注意和規範。
  • 公文中附件與附件說明的正確使用方法
    附件是附屬於公文正文的其他文字、圖表、圖形等材料,對公文正文起說明、解釋、補充、證實、參考作用。正確標註附件與附件說明,是公文格式規範化和結構完整性的客觀要求。但在日常的公文處理中,一些單位存在附件與附件說明標註不準確、對附件概念不清、混淆主件與附件的界限等問題,應引起重視。
  • 黨政機關公文格式規範18「要」
    公文採用特定的格式,目的是規範公文處理工作,解決公文體例不統一、格式不一致、銜接不順暢等問題,從而保證公文質量,提高公文辦理效率,確保黨政機關制發的公文得以順利貫徹執行。現在經常出現籤發人不規範的現象:有的是上報公文不標註籤發人;有的是聯合上報公文時只標註主辦部門的負責人而不標註其他協辦部門負責人;有的是籤發人標註不規範,排列不整齊,籤發人姓名不用楷體而使用黑體或者仿宋體等。
  • 2020福建三支一扶考公基:公文主體部分之附件說明和附件
    一、附件說明。附件說明是指公文附件的順序號和名稱,並不是附件的主幹內容。公文正文中的一些內容,如圖標、名單、規定等,如穿插在公文正文中,往往隔斷公文前後的聯繫而造成閱讀上的不便,需將其從公文正文中抽出來作為公文的附件單獨表述,所以可以說附件是對正文的一個解釋說明。公文附件是正文內容的組成部分,與正文一樣具有同等效力,在考試中很多地方會考察這句話,重在同等二字。
  • 【微黨課】黨政機關公文格式規範18「要」
    現在經常出現籤發人不規範的現象:有的是上報公文不標註籤發人;有的是聯合上報公文時只標註主辦部門的負責人而不標註其他協辦部門負責人;有的是籤發人標註不規範,排列不整齊,籤發人姓名不用楷體而使用黑體或者仿宋體等。 7.公文標題標註要規範 公文標題由發文機關名稱、事由和文種組成,不能缺項。
  • 「職場」公文附件怎麼附?這些錯誤你犯了嗎?
    //與正文不一起裝訂時對「附件」的標識不合規範附件如不能與公文正文一起裝訂,按照《格式》規定,則應在附件首頁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頂格標註公文的發文字號加「附件」二字以及附件的順序號。例如正文中的附件標識為「附件:1.2018年度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在與正文不一起裝訂的附件左上角應頂格標註「國標委〔2018〕215號附件1」。
  • 公文標題 標點符號使用規範
    公文標題使用這個問題其實特別小,本來不計劃專門寫一篇文章論述,後來想,幹辦公室的,細節出真知,雖為小事,但也需要做到心裡有數。所以,就有了以下內容。國家對標點符號使用規範制定了一套國家標準,書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該標準於1995年首次發布,現行標準是2011年發布,2012年6月正式實施的版本。本文文末有相關知識導讀。
  • 機關公文規範格式大全
    #公文寫作#格式是機關公文的第一道門面,就像學生時代的作文一樣,格式規範了,首先印象加分就有了。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常用的公文格式~(一)頁面格式公文用紙統一用A4紙張,上頁邊距3.7釐米、下頁邊距3釐米、左右頁邊距各2.7釐米。一般情況下,文件紅頭為單位(部門)全稱(或規範簡稱),一律用方正小標宋簡體,要採用調整字號大小及縮放比例方式呈一行居中排布,不能分列多行。
  • 公文寫作規範及相關知識
    不相隸屬的機關之間行文,適用「函」這一商洽性公文,不能採用指令性、指導性和規範性公文文種。法院公文的行文對象要求是一樣的。  (3)尊重機關職權,準確認定主送機關和抄送機關。簡單地說,誰是主管,那麼主送就是誰。公文的主送機關,一般只能是一個。
  • 公文中冒號的用法要掌握
    公文中冒號應該怎麼用?請關注公文寫作之道,這節我們來學習一下一、你可能不知道:冒號是舶來品中國古代句讀符號中並無冒號。現行標點符號中的冒號,形式和用法是從西方引進的,而名稱是使用表意詞,具有獨創性。「冒」字有「隱起」和「統括」的意思。如「冒頭」「冒子」指文章、話語的開頭部分或引子。
  • 2019山東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公文中附件與附件說明的辨析
    15種法定公文的寫作為考察重點,這兩部分公文題目中能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比重,因此是非常重要且學習效果好、性價比極高的知識點,在通常題目中,公文而格式要素中以版頭中的六大要素(份號、秘密等級和保密期限、緊急程度、發文機關標識、發文字號、籤發人)以及主體中的標題、主送機關、正文、發文機關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為考試的重點內容,也可能考察到平時不常考的附件以及附件說明,並且考察附件說明的位置以及和附件的區別
  • 老秘答疑:公文附註指的是什麼?它與附件、附件說明有什麼區別?
    時至今天,仍有一些單位在製作公文時,將附註、附件、附件說明搞混淆,分不清具體什麼是附註。關於附件、附件說明,在前幾天發表的文章中,已經陸續進行了介紹。今天著重講講附註是什麼,有什麼要求?它與附件、附件說明有什麼區別?附註:指的是公文印發傳達範圍等需要說明的事項。
  • 公文附件說明,你搞懂了嗎?這樣的小錯誤,你是否也經常會犯?
    今天著重談談公文的附件說明。公文如果有附件,則在其正文肯定要有附件說明。那麼,什麼是公文的附件說明呢?【老秘答疑】公文附件說明,指的是公文附件的順序號和名稱。【常見錯誤】公文附件說明,按道理來說,應該不是一個很難的問題, 但在公文處理工作實踐中,卻常常出現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