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廣西之四]月嶺村:是書是畫是詩最是古韻悠然

2020-12-19 廣西新聞網

編前語:行攝古村古鎮,再憶昔日輝煌。從即日起,廣西新聞網將推出以「古鎮古村  壯美廣西」為主題的系列報導,對廣西桂林、賀州、柳州、南寧、玉林、欽州共16個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鎮村進行全方位報導。

瑤鄉文明地的恭城鎮、「小桂林」之稱的黃姚古鎮、嶺南秀美風光的秀水村、風景滾動「畫廊」的賀街、徐霞客眷戀的高山村……在記者的筆下,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的古村古鎮,將一一為您打開畫卷。

廣西新聞網記者 胡雁 攝影報導

月嶺,很厚,厚的像是一本沉甸甸的史書;

月嶺,似畫,恰如一塊仙蹤秘境,令人流連;

月嶺,是一塊溫情的寶地。在這裡,一派俊秀的景象,渲染著夏的氣息,花香鳥語。

初夏的一個下午,我驅車前往桂林灌陽縣城北面的文市鎮月嶺村。

車窗外,大山美麗的倩影如同一幅移動的山水畫不時從眼中輕輕滑過,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連綿不斷,綠色成為包裹著灌陽大地唯一的風景線。

翠綠蒼穹掩映在四周,群山環抱著這個古老的月嶺村。

一塊塊承載著希望的水田靜謐地躺在村前,秧苗剛剛栽種不久。這種安靜祥和的畫面,在月嶺古韻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沿著柳絲輕拂的村頭石板路走向「孝義可風」貞孝牌坊,一邊走,一邊不時放眼遠眺,只見周圍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畫。

這裡仿佛是一處桃源世外,一切美景都蘊藏在這裡。漫步於村間小路,總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站在村口,看著村後山林的翠綠,如同一塊碧綠的屏障鑲嵌在村中,把這個如桃花源般的山村打扮的格外俊美。

村中,富有特色的民居建築群,高低錯落有致,別有一番情調。婆娑古樹,含黛的遠山,別具特色的民居構成了一幅秀麗的山村圖景。

月嶺村,如今這個擁有1500餘人的古老村莊已經度過了風風雨雨700多年,全村全部為唐姓,一脈相傳已28代。村中的古民居始建於明末清初,屬典型的湘南式民居。至今保存完好,建築群頗具中原楚國風貌和格調。整個村落有著極高的觀賞價值、審美價值與考古價值。

然而,在月嶺村,有一組古建築是不得不看的,正是這組建築,成為了整個月嶺村的金字招牌。

這就是建在村口田野中建於清朝道光十四至十九年的「孝義可風」貞孝牌坊。該牌坊以石灰巖構築,為四柱三間,四柱位於石礎之上,平面一字型,立面近品字形。額間銘刻唐門史氏節教懿事。有「蓮花呈祥」,「八仙過海」,「雙龍戲珠」、「雙獅奪球」等精美圖樣,被有關專家譽為石雕博物館。

我在採訪中得知,相傳本村大戶唐虞琮有一個體弱多病的兒子叫唐世桐,討了個媳婦史氏,過門沒多久,唐世桐就死了,史氏收下胞兄的兒子唐景濤為子,平時愛護備至,悉心教育培養。養子唐景濤學習刻苦,考上舉人後任湖南藍山縣知縣,後又官升二品。為感念母親一生辛勤,報答對養母的養育之恩,豎立牌坊永志紀念。

「孝義可風」牌坊造型莊重,設計精美,榫卯相接,錯落參差,櫛風沐雨,渾然一體,無論是「二龍戲珠」、「麒麟獻瑞」、「喜報三元」、還是踏祥雲瑞靄的「八仙」、「八寶」,莫不形神兼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蘊含了當時眾多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力量,也足見設計者深諳儒家思想,是研究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

緊鄰牌坊的是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步月亭」和「文昌閣」。

月嶺老房子建築排列井然有序,全村原為6個大院組成,相傳這是唐氏祖上為其六房兒子修建的庭院,其庭院各立門樓,燦爛輝煌,依次名為"翠德堂"、"宏遠堂","繼美堂"、"多福堂"、"文明堂"、"錫白堂"。每院由六幢組成,每幢均為上下兩座結構,前設中門、天井和大堂,後有小堂和天井,配有住房、廚房、客房、倉庫和傳供唱戲用的戲樓,為官府庭院式,寬敞明亮、整齊劃一,氣勢恢宏。每院內均有水井、花園,全村及各院圍牆道路均用石圍石砌,是目前廣西區內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民宅群落。月嶺古民居三面環山,背依灌江,樹木蔥籠,在其周圍既有許多自然景觀又保存有眾多的人文古蹟和古代建築遺風。月嶺村人才輩出,科舉時代考取進士12人,舉人23人。

據還健在的老人講,唐家的先祖為了躲避兵亂,在宋末之初(1271年),唐家的祖先從湖南零陵遷入廣西灌陽文市,後來在風景優美土地肥沃的月嶺紮根下來,繁衍生息,世代居住。

我們在採訪中了解到,乾隆年間,唐虞琮生有六個兒子,大兒子唐世楫,二兒子唐世檉,五兒子唐世柱考取了進士,六兒子唐世桐均考取了國學。此時,家境殷實的唐虞琮在月嶺為六個兒子建房,一人一個大堂院,同在一天劃線,同在一天動土,同在一天上梁,清一色青磚砌成的牆;清一色碧瓦蓋就的屋頂;清一色的青石板路;清一色防潮磚鋪墊的地板……翠德堂,宏遠堂,繼美堂,多福堂,文明堂,錫白堂,堂堂有小堂,堂堂有大堂,房屋雕梁畫棟,窗上龍鳳戲珠,壁上鳥語花香,家家有井清涼水,家家閣樓有書香,家家有園種花草,家家園裡蝶舞歡……

在整個唐氏家族發展史中,從唐虞琮便開始興旺,富甲一方。

歷史的車輪緩緩駛過,經歷過多次浩劫的月嶺村最終較為完好的保存了下來,她不僅僅是一種物質文化遺產,更是一種勤勞智慧的結晶。

不管是那曲折延綿的群山,還是那纏綿多情的灌江水,亦是那一道道充滿滄桑歲月訴說著歷史年輪的古城牆……還有那青翠繁茂的樹林,無論你身處何處,只要你用心去體會和感受,總令人心曠神怡,令人難忘。

月嶺啊,她就像是一位藏在深閨中的美少女,正等待一位才俊去揭開;滿是古韻的月嶺啊,就像是一顆鑲嵌在灌陽的璀璨明珠,熠熠閃光……

相關焦點

  • 桂北灌陽縣月嶺村——神秘「大觀園」
    位於兩省(廣西、湖南)三縣(廣西灌陽縣、全州縣和湖南道縣)交界之地的灌陽縣文市鎮的月嶺村,是嶺南古道上一個重要的有影響的古村。東與玉溪村交界,南鄰吉田村,西瀕灌江與西就村隔江相望,北靠文市村。院內有一井,傳說曾修建達四年之久,設計科學適用,相當氣派。宏遠堂,是唐虞琮四子唐世檉號孔林所建,整個堂皇院四棟房屋組成,佔地4000平方米左右。宏遠堂的唐景沛是唐虞琮的長孫,也是最受寵愛的孫子,在第三棟房與第四棟之間修建了3層炮樓,用來觀察外面的動靜和守護錢糧。據說是唐世檉34歲那年中秋節,唐世檉登上炮樓賞月,突然暈倒而過世。當時。
  • 廣西文化旅遊「聞風而至·壯美廣西」正式發布
    繼「二十四節氣·山水廣西」之後,4月30日,廣西文旅廳再次推出廣西文化旅遊「聞風而至·壯美廣西」,圍繞「風景」、「風華」、「風俗」、「風味」和「風物」五大主題,深挖廣西文化旅遊內涵,展現廣西民族文化自信,讓更多人「聞風而至」,愛上壯美廣西。
  • 「壯美廣西 三月三暖心生活節·山水壯鄉 暢遊廣西」旅遊精品線路...
    「壯美廣西三月三暖心生活節·山水壯鄉暢遊廣西」旅遊精品線路發布儀式。自治區文旅廳結合廣西各地市文化旅遊資源特色,趁勢推出多條特色旅遊線路。當日發布了「馬上大」養生休閒之旅、清心氧吧生態之旅、詩畫山水民宿體驗之旅、「玩美」海島之旅等十多條旅遊精品線路,重點針對疫情結束後受遊客歡迎的鄉村遊、康養遊、度假遊、親子遊等旅遊需求,推動「廣西人遊廣西」。
  • 意象中的自然之壯美 ——賞徐子平意壘畫偶得-廣西新聞網
    《詩情壯鄉》 徐子平/作藝 苑郭金世閒暇之餘欣賞徐子平的意壘畫,心情頗為愜意。他用意壘畫捕捉無處不在的美,外界與內心、夢幻與現實、野性與優雅、喧鬧與寂寥、自然與想像……處處皆是意象中的自然美。在他看來,所謂意壘畫,即是天意與夢壘之集成。但我覺得,他的意壘畫更是一種現實生活的意象,無論童年趣事與自然壯美,還是夢幻世界與時代謳歌,都是現實生活的意象化。在合浦的童年生活,點點滴滴都是徐子平的美好記憶。
  • 齊白石的詩、印、書、畫
    餘於友朋處搜還之詩箋,計詩420餘首,親手寫為四本,以兩本寄湘綺師刪改。不數日,師歿,其稿又失。」看來,齊白石詩的命運真是坎坷多舛,好不容易花費十年時間,作詩1200多首,但是被兒輩背著自己拿走丟失了。只好從朋友那裡尋找詩箋,復得詩420首,抄錄四本,其中兩本寄給老師王湘綺刪改,但沒多久老師又故去了,詩稿又沒了。
  • 「壯美廣西——灕江畫派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新華網北京8月15日電(邢賀揚)由廣西藝術學院和灕江畫派促進會聯合舉辦的「壯美廣西——灕江畫派作品展」於8月14日至25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展覽展出灕江畫派領軍人物黃格勝在內的近70名畫家的畫作70幅。
  • 保存這麼好的文昌閣,在廣西除了灌陽文市鎮月嶺,不知哪裡還有?
    網上看到一個資料,說文昌閣目前全國各省市共有文昌閣35座,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北京頤和園內的文昌閣。這35座文昌閣分布在中國哪些地方,我沒有考究,但當我見到廣西灌陽縣文市鎮月嶺村有這樣一座文昌閣時,我是暗自感到驚訝的。
  • 流動的詩壯美的畫 大型交響套曲《我的祖國》拉開「蓉城之秋」序幕
    如今《我的祖國》登上第26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的舞臺,為蓉城觀眾帶來了震撼人心的演出。 9月15日晚,由深圳交響樂團聯袂成都交響樂團演奏的《我的祖國》在成都城市音樂廳奏響,拉開了本屆音樂季的序幕。在接下來3個月的演出季當中,26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將帶來超過80場音樂活動,以藝術精品回饋大眾,提振後疫情時期的文化市場。
  • 詩畫梅江譜就幸福樂章
    會當再奮十年鬥,歸讀陰那梅水濱」……葉帥的詩讓梅州一下子提升到「香格裡拉」的高度,讓人喜歡得不得了。黃遵憲曾寫詩曰:「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正吻合了「梅花香自苦寒來」之寓意。還是更喜歡同樣能夠表現客家人精神的另一首詩:「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
  • [壯美廣西之五]秀水村:荷葉連田田惟見狀員及第屋
    從即日起,廣西新聞網將推出以「古鎮古村  壯美廣西」為主題的系列報導,對廣西桂林、賀州、柳州、南寧、玉林、欽州共16個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鎮村進行全方位報導。 瑤鄉文明地的恭城鎮、「小桂林」之稱的黃姚古鎮、嶺南秀美風光的秀水村、風景滾動「畫廊」的賀街、徐霞客眷戀的高山村……在記者的筆下,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的古村古鎮,將一一為您打開畫卷。
  • 「詩畫浙江」裡靚麗的「四條詩路」 在地圖上寫出一個大大的「文」字
    浙江有四條詩路,你知道是哪幾條嗎?在18日下午舉行的浙江省詩路文化帶發展規劃實施新聞發布會上,省發改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焦旭祥介紹,省政府於今年10月印發了《浙江省詩路文化帶發展規劃》,提出打造浙東唐詩之路、大運河詩路、錢塘江詩路和甌江山水詩路,簡稱「四條詩路」。這四條詩路,在浙江大地上寫出了一個大大的「文」字。
  • 「壯美廣西」民族文化大講堂點亮校園生活
    將博物館裡有趣的知識「搬」到同學們身邊「壯美廣西」民族文化大講堂點亮校園生活同學們變身為廣西12個世居民族的「代言人」。記者賴有光攝 日前,由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辦,廣西民族博物館和南寧市沛鴻小學承辦的「壯美廣西——童心築夢頌家鄉」民族文化進校園研學活動走進南寧市沛鴻小學,活動圍繞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為同學們帶來了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民族文化大講堂。「同學們,你們知道廣西為什麼叫『八桂』嗎?其中的『桂』字是什麼意思?」
  • 福建泉港600年古城,昔日有小上海之譽,今繁華不在卻古韻悠然!
    提起泉州的古城,最出名的莫過於惠安的崇武古城,石獅的永寧衛,其實在泉港區湄洲灣南隅,矗立著一座歷經600餘年風雨的滄桑古鎮——峰尾鎮。「作東南巨鎮,起海國文明」,地理位置特殊的峰尾鎮又俗稱峰尾半島。峰尾古鎮也是泉港歷史上唯一的古城。
  • 深晚薦書|初岸文學精美詩畫系列三冊,為讀者呈現詩畫之美
    近日,初岸文學攜手國際文化出版社,推出了初岸文學精美詩畫系列三冊,包括《飛鳥集》《老負鼠的現世貓書》《自我之歌》。《飛鳥集》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一部短小清麗的哲理詩集,包含325首無標題小詩。絕大多數詩只有一兩行,清新流麗而又深含哲理,滌蕩人心,每一頁都飽含治癒的能量。本書選用了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鄭振鐸先生的經典譯本,同時邀請詩人、音樂人洛兵為這本影響他至深的詩集特別手繪插圖 34 幅,在詩與畫的交相輝映中,為讀者呈現更多美的享受與智慧的啟迪。
  • 《詩畫·大南山》山脈為線,串起疊翠人文
    而翻開這本《詩畫·大南山》,人峰山上,西周徐偃王小人尖祭天,播灑了中原文明之火;禪林寺中,唐代鑑真大師東渡,注釋講經教化世人,佛音繞耳;不論是螺洋街上葉適講學,還是峰江陶宗儀積葉成書,又或者是方國珍首義樹旗洋嶼山、御史楊晨放舟鑑洋湖……一幕幕徐徐展現在眼前,在畫與詩的交融中,清晰無比。閱畢,合上書,「此中有真意,欲辨不如再翻一遍」。
  • 齊白石自謂:「我詩第一,印第二,書第三,畫第四」
    餘於友朋處搜還之詩箋,計詩420餘首,親手寫為四本,以兩本寄湘綺師刪改。不數日,師歿,其稿又失。」看來,齊白石詩的命運真是坎坷多舛,好不容易花費十年時間,作詩1200多首,但是被兒輩背著自己拿走丟失了。只好從朋友那裡尋找詩箋,復得詩420首,抄錄四本,其中兩本寄給老師王湘綺刪改,但沒多久老師又故去了,詩稿又沒了。
  • 「祈福英語實驗小學」詩傳古韻,潤澤芳華
    【祈福英語實驗小學】詩傳古韻,潤澤芳華——敏捷杯「我愛詩詞「第四屆番禺區中小學生詩詞大會「之詩詞進校園活動不讀詩詞,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讀詩詞,怎感天地草木之靈;不讀詩詞,何以見流彩華章之美?」遊戲把整個活動推向了一個小高潮,參與的四組同學默契十足,畫者技藝精湛,猜者心領神會,有時才畫了廖寥幾筆,答者的詩句已經脫口而出,臺下的觀眾有的都按捺不住,也想上臺一展身手,有時看到回答的同學猶疑的神情,恨不得搶過話筒來說出答案…
  • 賈清召談《天秋古韻》的創作:「詩」與「十」
    詩與「十」 ——《天秋古韻》作者後記 我把2014年出版的個人現代詩集《天秋的詩》的自序命名為《我與詩歌的八年之戀》,那是我八年裡現代詩歌的結集,以此來講,《詩與「十」》這個題目便不難解釋了。
  • 齊白石的畫與詩
    齊白石   西瓜(《小品冊頁》之五) 22×31.5cm齊白石  蘑菇竹筍《小品冊頁》之四   22×31.5cm齊白石最早接觸詩,是8歲(同治九年,1870年)在外祖父周雨若開的蒙館。據《白石老人自傳》記載:「我上學之後,外祖父先教我學了一本《四言雜字》,隨後又讀了《三字經》《百家姓》,我在家裡,本已識得三百來個字了,讀起這些書來,一點不覺得費力,就讀得爛熟了。
  • 華人藝術家陳三敢創作路橋十裡長街系列油畫 一詩一畫間 水鄉展古韻
    十二幅油畫,再配以十二首古詩,一詩一畫間,生動展現出路橋十裡長街的古韻。日前,由華人藝術家陳三敢創作的路橋十裡長街油畫,被製作成《詩畫·十裡長街》郵票及紀念珍藏冊首發。它讓熟悉路橋十裡長街的人回到過去,觸摸到厚重的歷史和溫潤的記憶。  路橋的「十裡長街」是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