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分制管理「我不要獎盃,我只想要錢」,為何激勵方案執行不下去

2020-12-17 積分制

我們在做企業管理的時候,最頭疼的是什麼?是員工的執行力!

我們在做落地的時候,談到執行力的問題,基本上老闆能吐槽一天。

但是員工的執行力是我們的制度相關的,就拿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你把一百斤重的磚頭放在你的面前,你可能拿不起,但是把一百斤的現金放在你的面前,你不僅能拿起來,還能跑起來。

同樣的重量,為什麼差別這麼大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這是員工想要,所以員工才會想辦法拿到,如果這個東西並不是員工想要的,那麼激勵是沒有多大的效果。

還有一個是獎扣的機制,懲罰的點很多,獎勵的點幾乎是沒有,所以員工在做事情會思考一點,我做這件事情有沒有好處,沒有好處我為什麼要做?

員工就會儘量少做,不是員工執行力不行,而是他在衡量,我做這件事情對有什麼作用,心中有了標準再決定要不要做這件事情。

為什麼我們建議用積分制管理?

因為傳統的管理模式並不能適用於現在的企業,我們更應該是從多角度去激勵員工,從而驅動員工內在的動力。

積分制管理是如何激勵員工的?

積分制管理中對每個員工的學歷、職稱、職務、技術專長、工作業績、綜合表現等,都用積分進行量化考核

然後再把積分與榮譽、月度獎金、出國旅遊、年終獎金、傳統假日物資、晉升、漲工資等各種福利待遇掛鈎。

相當於在企業搭建了一個公平、公正、公開掙福利的平臺,並且積分終身有效、不清零、不作廢,幹部和員工人人關心積分,以積分來衡量自我價值。

在一家我落地指導的一家貿易公司,因為公布的年終獎金跟每個人的積分是有兌換值的,也就是說如果今年年終獎金池是10萬,那麼這位高管的積分越多,分到的年終獎金就越多。

在領導安排任務的時候,這位高管一夜不睡覺,把領導安排的客戶資料整理完成,就為了第一個交資料的可以額外得到100分的加分。

足以可見積分制管理是完全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的,不僅可以,還要防止激勵過度的情況。

員工重視積分後,就是用獎分培養員工的好習慣,用扣分改變員工的壞習慣,在這樣健康的企業文化的影響下,員工好的行為越來越多

為公司著想的員工越來越多,最大限度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

員工把公司當作自己的人生舞臺,大家都在盡心盡力為公司發展而努力,管理上的各種問題迎刃而解,公司的效益成倍增加。

自然而然的,公司會越來越好,進而提升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使其信心更加充足,積極性更加旺盛,為公司的發展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何在薪酬上、激勵機制上來驅動員工的內在動力,可拿一份資料回去參考!(部分參考資料)

【溫馨提示】

該份資料合計35頁,我們已經為您整理成電子文檔

如果您覺得這份資料對您有幫助

希望獲取完整的電子版內容參考學習

您可以關注+收藏+轉發

然後私信:積分制管理

相關焦點

  • 中小企業積分制管理:如何才能激勵全員參與和使用積分制?
    積分制管理到底怎麼用才好,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不少的企業只是了解大概就開始導入,後期遇到很多的問題無法解決最終沒有辦法實行下去,於是向我們諮詢。點評:這位老闆之所以用不起來,一個是老闆懂,但是員工和管理層是不懂,導致員工和管理層不重視積分,積分用不起來,老闆操公司內部的心又得操外部的心最後因為精力不夠導致積分用不下去。
  • 為何老闆一說公司要執行新制度,員工第一反應是老闆又要扣錢了?
    而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導致了公司在大部分情況下新的政策和制度執行不下去,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明明老闆已經發現了公司存在的問題,但是卻對這些問題束手無策。這是發生在我朋友老張身上的真實故事。老張是做家具生產的,也在網上售賣家具。
  • 積分制管理中,什麼樣的領導者才是合格的?
    每一個人理解都是不一樣,關心員工理解員工、親力親為或者是嚴格要求,這些算不算是好的管理呢?都沒有唯一的標準,好或者不好,沒有固定的答案。老張是部門經理,近些年來,都不知道怎麼去管理部門人員,因為自己是從基層一步一步走上來,自己也當過員工,多多少少知道員工的痛點,如何去激勵員工,但是後面公司年輕人越來越多,矛盾就越來越多,雖然說看過很多管理書籍,但是一點效果都沒有。
  • 元陽供電局落實配管所、供電所工作積分制績效考核方案
    、人事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中相關工作要求。為進一步強化「收入與業績掛鈎 、與價值創造掛鈎」的薪酬激勵機制,加大月度激勵績效工資基數,督促各級直線經理加大業績考核力度,建立更加注重績效決定收入的工資分配管理方式,績效工資與崗位薪點完全脫鉤,績效工資由業績決定,實行全額、全員、差異化考核,營造「幹與不幹不一樣,幹多幹少不一樣,幹好幹壞不一樣」的工作氛圍。
  • 梁夢松從SMIC辭職:我不受尊重和信任,我選擇了離開
    除開網上所說的兩個人關係不和由來已久,這一點就不談,大家可以去網上查看具體的時間,我們只是就事論事,根據梁孟松的這封辭職信中得知,管理方式不對是怎樣逼走一個核心人才?劉備在死前對諸葛亮說如果你覺得劉禪可以輔佐就輔佐,如果你覺得他不中用就直接取代他。這是對人才充分尊重和認可。我們在管理時反思一下,我們是不是想要用一種管理模式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比如說懲罰扣錢來實現管理的目的,做不好扣錢員工下次就不會再犯了。確實是員工下次不會再犯了,但是員工的心寒了。
  • 積分制管理:如何重建團隊信心,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
    其實他的意思我看出來了,就是問我要不要把這些拿著高薪的廚師長給撤掉。我看了看老張說:據我所知,你的餐飲店能夠在深圳開分店,做這麼大,這麼多年口碑一直不錯,這裡面離不開你的廚師的功勞,現在因為疫情原因,確實生意沒有以前那麼好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疫情不可能一直持續,遲早會有徹底結束的一天,到時候人們的消費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對外用餐的需求增加,到時候就是你的機遇了。
  • 企業管理中的亂象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案,一篇適合老闆看的好文章
    【導致後果】管理者沒有時間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不能很好地把企業戰略執行下去。【導致後果】員工只做任務,不做結果。所以積分制管理是就指把積分制度用於對人的管理,以積分來衡量人的自我價值、反映和考核人的綜合表現,然後再把各種物資待遇、福利等與積分掛鈎,並向高分人群傾斜,從而激勵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人員的積極性。
  • 積分制管理:為何員工反感公司獎罰機制?錯把績效考核當日常管控
    就拿我們平常例子來說明,員工遲到了,我們直接扣員工的績效,員工就會不服氣,我業績好,是因為我有能力在這裡,我現在因為遲到卻被扣了績效,這不公平,要是以後見客戶什麼遲到被扣績效,這怎麼算?這個時候我們要區分好日常管控,我們往往在日常管控上是管理不足的,對於員工的行為是沒有做考核的,只是對員工的業績進行考核,員工業績好了就行,行為就不考核了。
  • 員工積分制管理制度:底層人員變動頻繁,如何才能快速培養人才?
    另外,底層人員頻繁變動,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對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大的成本和不穩定因素,是弊大於利的。站在企業的角度,我們當然是希望這個員工能夠一直在公司裡面做下去,能夠不斷晉升,對企業忠誠。就是解決「我擅長什麼,我喜歡什麼」這兩個問題之間的聯繫:只知道想幹什麼也不行,還要知道自己擅長幹什麼。把兩者結合起來,一個人就找到了終生的事業。比如,一個士兵想當將軍——這是動機。如果你能夠為員工做好這樣的規化,他會終身感謝你,同時你還會收穫一個死心塌地的忠誠的好員工,甚至好的合作夥伴。
  • 積分制績效考核方法:讓員工在公司工作感到幸福,你的公司就火了
    換句話說,如果你覺得你公司的某個員工很優秀,想要留住他,那你就要想辦法讓他在公司感受到幸福。只有他內心感受到幸福了,他才會願意死心塌地在公司長久待下去。那麼怎麼才能讓員工感受到幸福呢?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處於不同階段的員工對幸福有著不一樣的理解。
  • 積分制管理,讓任務執行不再迷茫!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有效溝通是團隊管理的首要前提。老闆下達任務前,讓員工理解自己的意圖是很有必要的,不理解「為什麼做」的員工往往只會機械地執行任務,不能達到老闆想要的結果。很多領導在交代任務時,喜歡「一句話交代」,「一句話交代」使得很多核心因素沒有傳達給員工,員工不清楚領導想讓他幹成一件什麼事情,在執行過程中不會變通,導致任務結果與老闆預期的大相逕庭,這是領導者自身的問題,其次還有企業機制的問題。
  • 積分制管理:深度解讀海底撈內部管理的幾大制度
    成為中國500強企業估計下一步就是朝著世界500強的目標奮鬥了吧那麼海底撈又是如何能夠在眾多的川味火鍋店中脫穎而出的呢我找了一下海底撈的內部管理制度,看出了一些端倪八小時復命工作制第一章 下級向上級請示工作
  • 荊門市東寶區醫保局積極推進積分制管理
    自荊門市東寶區全域推進積分制管理工作會後,連日來,東寶區醫療保障局積極部署,迅速行動,通過積分制管理,激發乾部職工比學趕超的工作熱情。及時召開黨組會,傳達東寶區全域推進積分制管理工作會議精神,全文學習了東寶區委《關於全域推進積分制管理》的意見和《關於優化全區機關事業單位積分制管理的實施方案》等5個實施方案體系文件,對積分制工作進行部署,明確由機關黨支部和團支部牽頭實施積分制管理工作。同時,通過「東寶醫保」微信公眾號、電子顯示屏、工作群等平臺進行廣泛宣傳。
  • 積分制管理:做企業一定要重視這一點,千萬別把制度變成一紙空文
    很多老闆有一個誤區,發現公司執行不好了,就會想辦法花重金請外面的專家來公司培訓一番,然後根據專家的建議,制定一套非常好的獎懲制度,執行標準。然後寄希望於這套新的標準能夠帶來成效,但實際上依然沒啥作用,問題在於,他們不知道核心在哪這中間缺了個執行力!
  • 企業積分制管理:如何充分發揮員工潛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在和中層管理者聊天的時候,中層管理者說過最多的話就是我很忙,我手頭上工作怎麼也做不完!管理者不會使用員工的能力,而是選擇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做事情上,導致什麼情況,基層員工頻頻換人,團隊沒有凝聚力。我們在中層管理者中做過這樣的小遊戲——你對你的團隊了解多少?
  • 失業男告牙醫侵佔蛀牙 父親看不下去:想要錢
    曾父對兒子頻騷擾女醫師也看不下去,證稱「女醫師曾問兒子要不要拿回拔掉的蛀牙,兒子說不要;我認為他吃定女醫師,想要錢。」據了解,女醫師連跑兩個地檢署出庭,她氣憤地說:「拔一顆牙,健保給付100元新臺幣,卻讓我不斷出庭。」拜託檢方不要再傳她,書類上也別再記載其居住處,以免被告再去騷擾她。
  • 員工積分制管理:員工反感寫銷售報表和工作日誌,怎麼辦?
    我們公司的員工好像特別排斥寫這個,每天都很不情願,而且填寫地很不認真,每次都要我們去催,感覺這樣好累啊先上我的觀點:銷售報表以及工作總結工作計劃是非常重要的,必須要求員工按照公司規定填寫,否則對於公司的經營是非常不利的。為什麼員工討厭上級的管理要求?
  • 積分制績效考核:管理就是管人心,籠絡人心你真的會嗎?
    三、學會與員工分享勝利果實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離完成獲得員工的心就不遠了。很多老闆,只願意給員工工資,超過工資以外的分文不拔。能夠用制度來管理的,就不要用人來管,能夠用工具的就一定要把工具用起來。恰好功道雲積分制管理軟體就是這樣一個工具,它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是非常適合中小型企業來使用的。
  • 如何激勵員工,而不給管理挖坑?
    老闆特別興奮,宣布第二年的業績目標是3個億,還公布了包括巨額獎金、環球旅行、送房送車等在內的激勵方案,結果沒人響應。這是為什麼呢?著名心理學家弗魯姆認為:對重賞的「渴望度」並不構成激勵。只有渴望度和可能性相乘,才真正構成激勵。簡單點說,員工們不回應是因為他們覺得實現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就算激勵方案很誘人,但是實現不了,難道要員工「猴子撈月」嗎?
  • 管理者不想管、不敢管、不會管,如何提高管理團隊的整體執行力?
    但是比老闆還要重要的角色就是管理者,企業管理者負責對公司日常一般事項進行決策的同時,還需要把這些好的制度和方案執行下去,否則,老闆再好的規劃,再好的宏圖都只能是空中樓閣,落不了地。而管理者處在他的位置上,負責上傳下達的工作,不能讓上級的指令走到他這裡以後發生中斷,所以他必須帶領他的團隊去保障公司所有政策的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