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和「舒服」,買鞋你到底更看重哪個?

2021-01-18 Size尺碼

    毋庸置疑的是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熟悉的各大運動品牌一直沒有停止對於鞋款科技的研究。對於一雙有著舒適腳感的鞋款來說,科技不僅意味著在市場中該產品具有說服力的依據,並且也體現著良好的運動表現以及優質的穿著體驗。而就像我們熟知的那樣,一雙鞋最重要的部分莫過於中底。如果將鞋子形象的形容為一輛跑車,那麼除了外殼以及輪胎不能缺少外,沒有配備一個好的懸掛系統,顯然是讓這輛跑車不足以出眾的。一雙缺少了高性能中底的鞋款就像是失去靈魂的跑車,因此選擇一雙舒適的鞋子也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首要選擇。近日,PUMA Calibrate Runner便憑藉誇張的「8」字中底設計吸引到了不少鞋迷的關注。

    就像筆者上文提到的那樣,中底依舊是各大運動品牌研究的重中之重。繼PUMA強勢回歸籃球市場後,此番品牌又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設計實驗室,攜手推出了搭載全新緩震科技XETIC的Calibrate Runner鞋款。顯而易見,整雙鞋最吸引人的部分便是有著鏤空解構的中底。雖然在形態上與adidas的4D科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這個由泡棉材料組成的「黑科技」中底卻蘊含著不同的秘密。在解開迷題之前,不妨先來回歸一番讓我們印象深刻的那些中底科技。

    相信對於大多數Sneakerhead來說,Nike研發的Zoom Air一定是讓我們曾經感到最具顛覆性的中底科技。誕生於1995年的它,可以說是開啟了運動鞋的全新紀元,歷經一代代的演變後,被應用於公路、跑道、籃球和足球等各領域鞋履中。同時,呈現出不同形態的經典設計亦是讓各大球鞋玩家過目不忘。即便是到了今天,Zoom Air依舊是Nike科技陣營中中流砥柱的存在,就前段時間發售的Nike ISPA Zoom Road Warrior,亦是將諸多鞋頭的目光再次聚焦於Zoom Air身上。

    眾所周知,BOOST中底科技是adidas聯合德國化學公司巴斯夫研發的TPU顆粒。這個有著「爆米花」別稱的能量膠囊,自2013年首次亮相以來不僅贏得了粉絲的青睞,而且也隨時間的推移,從最初應用的跑鞋發展到了更多領域,成為了adidas品牌文化中的重要代名詞。在運動過程中,BOOST材質被擠壓、膨脹從而體現出的澎湃反彈腳感,也是消費者能夠選擇它的重要原因。諸如我們熟悉的UltraBOOST、YEEZY BOOST、Superstar BOOST等一眾鞋款,也因為BOOST的加持使得銷量非常可觀。

    如果你是一位資深的跑者,那ASICS的GEL緩震膠中底你一定不會陌生。ASICS研發團隊在一次航天實驗中,偶然發現這種緩震膠的性能十分出色,便將其加以改進應用到跑鞋上。這種在航空安全帶以及為精密儀器提供緩震保護,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好評。GEL-Kayano、GEL-Kinsei、GEL-LYTE等讓ASICS死忠粉耳熟能詳的系列,將GEL緩震科技的魅力得以在各個場合釋放。時至今日,GEL科技已然成為了ASICS能夠在跑鞋領域屹立不倒的原因。

    當然,近些年來在國產品牌當中也有著許多備受矚目的中底「黑科技」。這其中匹克的態極以及李寧的䨻中底科技,受到了全世界眾多消費者的青睞。首先,自2018年年底亮相的匹克態極科技,早已成為了奠定中國運動鞋類產品歷史中裡程碑式的作品。從最初的「黑馬作品」,到如今的「中國品牌黑科技代表」,態極在「自適應軟彈」道路上亦讓全世界的Sneakerhead看到了中國製造的強大實力。

    而提到李寧的䨻,給筆者印象最深的兩款產品便是韋德之道7以及絕影跑鞋。並沒有明顯的軟彈反饋感,但這種由Pebax形成的超臨界材料,在起跳落地後將力量轉化為助推力的獨特腳感讓人記憶猶新。同時,絕影跑鞋中底䨻+弜+全掌碳板的頂級組合,也是在此前跑鞋產品中從未出現的緩震回彈配置。

    而當我們將視角轉向本次的主角PUMA Calibrate Runner的時候,碩大的鏤空結構中底再次刷新了筆者對於PUMA的固有印象。相比於PUMA早在五年前推出的IGNITE緩震材料,本次的XETIC泡棉來自於「auxetic materials」拉脹材料,該材料具有良好的拉脹效應。即在拉伸時,與大多數傳統材料相反,其垂直拉伸方向的部分會發生膨脹而非收縮,以確保出色且舒適的緩震體驗。從這點我們亦可看出,這無不與PUMA的創新理念「Forever Faster」不謀而合。

「PUMA產品研發部門與麻省理工學院(MIT)設計實驗室的合作源於他們卓越的工程技術實力。他們具備計算機模擬技術,使我們能夠就不同材料在運動過程中的表現,迅速找到適合緩震的最佳結構。」

    當然如果要介紹本次PUMA的全新緩震科技XETIC,就不得不提到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設計實驗室(MIT)。對於為何找來該實驗室進行本次XETIC緩震科技的開發,PUMA高級產品創新主管Romain Girard如此表示「PUMA產品研發部門與麻省理工學院(MIT)設計實驗室的合作源於他們卓越的工程技術實力。他們具備計算機模擬技術,使我們能夠就不同材料在運動過程中的表現,迅速找到適合緩震的最佳結構。」因而對於本次XETIC緩震科技,MIT可謂是功不可沒。其實這也並不是這個赫赫有名的實驗室與PUMA的第一次合作。雙方自2017年6月開始就展開了另一項針對生物領域的研究,並在2018年的米蘭設計周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的設計成果。

    PUMA與MIT在三年前開始的生物設計是一種利用藻類或細菌等生物材料製造產品的實踐,使得用蜘蛛絲製成的橄欖球球衣或是蘑菇菌絲製成的鞋盒成為了可能。雙方想通過運動產品使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進步讓其更接近我們的日常生活。彼時的米蘭設計周上,PUMA與MIT向我們展示了4項成果。分別是可通過實時生物反饋以此改善運動員表現的深度學習鞋墊;具有微生物活性的Carbon Eaters T恤,可通過改變自身外觀來告知使用者所處的環境中的空氣品質;同樣具有生物活性,可通過增加自身的空氣通道來保持透氣的可呼吸鞋款;以及可生物編程的材料,改變了原有的形狀與結構,使其成為了可生物降解的自適應包裝。於此我們亦可以看出PUMA與MIT對於未來的探索,本次的XETIC緩震科技同樣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同時筆者認為,PUMA Calibrate Runner的出現也在PUMA品牌的發展歷史上產生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無論是1989年以緩震性、靈活性以及穩定性而聞名的Trinomic科技,還是1996年亮相的「無泡棉中底」CELL科技,PUMA都讓機械緩震這一概念成為了品牌的生命力。

    正如本次XETIC(auxetic)一詞的含義一樣,PUMA在與MIT的實驗中通過拉脹效應將機械緩震最大化的呈現,PUMA亦將這種獨特的腳感稱為「深度緩震」。在XETIC科技的官方發布會上,PUMA找來了有著「世紀欄王」之稱的Colin Jackson擔任主持人,他表示PUMA Calibrate Runner已經成為了他日常生活中經常穿搭的鞋款。能受到這位兩次斬獲110米欄世界冠軍的青睞,足以證明了XETIC科技的成功。

    除此以外,XETIC材料呈現出如同橫放的數字8形狀,也為PUMA Calibrate Runner帶來了獨特的美感。因此我們也能夠看出,在未來PUMA是否會將該科技應用到更多品類的產品當中亦值得我們期待。就此問題,PUMA創意總監Heiko Desens也表示會在下一步將XETIC進行不同的嘗試,推出不同功能側重的版本。總而言之,PUMA的運動科技風暴還將繼續。

Editor / S-MAO

Text / S-MAO

相關焦點

  • 「史密斯深蹲」和「自由深蹲」哪個更適合你?
    在健身房,我們最常見的訓練動作就是「史密斯深蹲」和「自由深蹲」,你會看到很多教練會傾向於帶會員做史密斯深蹲,而不是進行自由深蹲,其根本原因是因為自由深蹲的風險更大。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史密斯深蹲」和「自由深蹲」哪個更適合你呢?就讓我們帶著問題進入今天的文章吧。
  • 被說「又老又醜」,卻遭到瘋搶,這「老人鞋」是真香本香!
    可以發現許多品牌都開始推出帶有「戶外元素」的鞋履,近幾年「老爹鞋」的風靡已無需多言,一些潮流嗅覺敏銳的達人們也開始入手鮮少人知的 Hiking Shoes 。    它與老爹鞋一樣都是復古球鞋趨勢的產物,在設計上也以「大塊笨重」鞋型以及厚底為主。
  • 洞洞鞋,「醜」出一條新生路
    今年,它再次回到我們的視線中,只因為和肯德基「強強聯醜」(肯德基的周邊都很古怪),推出了炸雞洞洞鞋。事實上,洞洞鞋在本土市場美國一輪火熱後也曾一度臨近破產。但現在,它卻帶著前所未有更多更奇怪的洞洞鞋款在美國年輕人群裡製造話題,甚至名列最受年輕人歡迎的鞋類品牌第七位。
  • 這雙鞋有什麼理由成為年度「黑馬」?
    「你認為今年最成功的復古慢跑鞋是哪雙?」關於這個問題,我相信會有超過50%以上的人選擇New Balance 327,作為今年的絕對黑馬鞋款第一次發售之初便收穫極大的曝光度,一鞋難求甚至二級市場要花近3k左右的價格才能入手。但是經過品牌多次的補貨這雙鞋目前也跌落「神壇」,但是依舊很難原價入手。 誠然,這雙瘋搶的鞋款在我這裡並沒有復古跑鞋的原汁原味,更像是一雙「雜交」鞋款。
  • 在硬拉訓練時,「高臀位」和「低臀位」哪個更適合你?
    個子高的人(股骨相對較長)的硬拉:腿長的人總是從「高臀位」中受益,這與大多數人的看法相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更高的高度,他們將能夠更好地收緊背部肌肉,保持脊柱的優美和中立,並創造一個更利於硬拉的姿勢,以開始訓練。
  • 別讓買禮物的好意,成為親子關係的「傷口」
    為什麼買禮物想給孩子驚喜,卻換來孩子悶悶不樂?真心換「切心」緣由,可能來自於孩子心底的意見需求沒有被採納。禮輕情意重,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重視。小麗看起來有點悶悶不樂。「怎麼了」我問她。她沒回答我。我注意到她腳上穿著嶄新的鞋子。「欸?你穿新鞋了!」
  • ULSUM.第一眼+評測 聽說這雙鞋有「3分」技能加成
    他的鞋也平添了一份神奇色彩到底有沒有三分加成我不敢說反正穿上它的人三分出手自信了不少欲知詳情,點開視頻。勇士「73-9」的常規賽戰績讓 Under Armour Curry 2 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曝光,豐富的配色和大面積的鋪貨也讓鞋子不像第一代那麼難以購買。Curry 2 Low 的外觀中規中矩,不是一眼會愛上的那種特立獨行,但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
  • 「醜」涼鞋們,為什麼這麼火?
    對於很多男生來說,腳上的「爹味涼鞋」總是免不了被嫌棄審美不行。別急著動氣,畢竟在時尚圈大熱的涼鞋配長襪穿法,也被許多人強烈表示「接受無能」。害!只要扯到涼鞋這個單品,好看 or 醜,早就成為了一門玄學。
  • 「LeBron 15」——最好的 LeBron James 籤名鞋?
    換句話說,LeBron 系列的歷史地位可以和 Air Jordan 系列相提並論嗎?關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不過,你可以不用那麼快就回答我,在接下來閱讀今天內容的幾分鐘時間裡,你可以一邊進行些簡單的思考與回顧,最後再給出你的答案。
  • 日語單詞「直す」和「治す」的區別
    在寫「病気を「なおす」」或「機械を「なおす」」的情況下,用哪個「なおす」是正確呢?很多日本人都是在不太明白的情況下就使用なおす的。大家知道這兩個なおす的意思、區別,和在什麼場合使用哪一個是正確的嗎?如果不知道的話,趁這個機會了解一下各自的區別和使用方法吧。
  • 即使這些重磅鞋履賣上天,我都依然能找到「平價替代」
    」免不了成為日新月異時尚圈的一種流行現象,同時具有相似性代替品也更適合普通玩家。其實今年6月份還有一雙與「倒鉤」如出一轍的 Air Jordan 1 「Dark Mocha」,鞋身配色同樣使用黑、白、棕三色打造,材質方面特以優質皮革呈現,質感非常上乘,倒鉤看膩了這雙「正鉤」反而更顯清新脫俗。
  • 面對理想你到底是「堅持」還是「固執」?真正的區別就在這裡!
    「堅持」與「固執」的差異,或許不光是茶餘飯後的哲學討論,而更直接牽涉到我們的職涯、愛情與人際關係的抉擇。假設你原本是個醫生,但後來決定追隨自己的熱情成為音樂家。因為尚未做出成績,所以日子苦哈哈,你雖然「堅持」不懈,但家人朋友都勸你回去當醫生,他們都覺得你不聽勸,非常「固執」,於是夜深人靜時,你也不免開始反思:或許自己真的錯了?我到底該堅持夢想,還是採納建言呢?
  • 你為什麼中了得物的「毒」?
    「raoyong」是在得物上第一位下單的用戶,得物把他的 ID 用在了其中一個會議室 | 現場拍攝得物這個 App 給人們的感覺有點類似。沒用過或者不熟悉的人認為它「就是個賣鞋的」,甚至還和 2019 年引起廣泛討論的「炒鞋」聯繫在一起;使用它、喜歡它的人把得物當做自有領地,可以分享一切有關於自己熱愛的東西。
  • 日語助詞「に」和「で」你真的分清楚了嗎?
    之前分別總結了助詞「に」「で」的用法。有小夥伴問,它們都有表示中文「在」的意思,使用的時候不知道用哪個,到底如何分辨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它們之間的區別。我們知道助詞「に」表示中文「在」,是存在句「~に~があります/います」(~有~),其中「に」表示存在地點。而知道助詞「で」表示「在」,是它提示動作進行的場所。在講解區別之前,我們先來看2個句子。
  • 在iPhone 上買會員更貴,是不是因為你交了「蘋果稅」?
    在在 iPhone 上買會員更貴?這個說法是否準確?如果會比其他渠道購買的要貴,那依據是什麼?「蘋果稅」到底是什麼,「大數據」真的在痛宰 iPhone 用戶嗎?在 iPhone 上打車,蘋果會收手續費嗎?在聊「蘋果稅」之前,我們先搞清楚一個問題:用 iPhone 打車,在 iPhone 上買咖啡,蘋果會收手續費嗎?答案是,不會。
  • 「師門」中做「真人」的十二招
    還是,其實這只是個「學店」,你是來買東西的消費者,卻被賣方「越分地」要求做一大堆「讓老師養」的弟子才需要做的有的沒的?所以,在師門之中,一個弟子首先要做的,是要徹底對自己的「identity(分位、身分定義)」做出一個「決斷」,自己到底是哪種狀況?
  • 到底是「單獨」還是「在一起」啊?!
    前幾天剛教了大家「同居」的英文,先來複習一下:👇「同居」是 live together?才不是!(為什麼35%的美國人反對同居??)不過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即便是和喜歡的人住在一起,他/她如果跨過了你的「安全距離」,你也會感到不舒服。
  • 百萬博主「七老爺」:極星2的面子和裡子
    「很戳我」「戳」是舊詞新用,指人/事/物的一些特質照在了你的心坎兒裡。採訪中七老爺說了很多次「戳我」,當然都是用來形容極星 2 的。在他看來,極星 2 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都很有特點。外觀包括貫穿尾燈、硬朗的線條等等,「都很有雕塑感」。
  • 日語中「は」和「が」的用法到底如何區分?
    之前我們介紹了「は」「が」的意思,有同學說,有些不太清楚它們之間如何區分,到底什麼時候用「は」什麼時候用「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吧~首先,「は」和「が」在詞性上是有區別的。「は」是提示助詞,讀作「wa」,用於提示主題,突出提示句中的某一成分,句子後面會對該成分進行敘述或說明。「は」可以提示主語,還能夠提示賓語、狀語,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提示各種補語。「が」是主格助詞,起強調作用,表示主語,即主格。那我們在看一下它們的區別。
  • 高考日語丨「は」和「が」的區別
    但在日語當中,「は」和「が」可是決定了整個句子的意思及側重點哦。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は和が到底存在怎樣的區別。用圖示來舉例的話是以下這樣的:○ は ● だ。● が ○ だ。(●:表示要強調的部分)好,什麼意思呢。首先請各位同學來翻譯兩個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