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大學之城,北京第一,武漢、上海、西安、南京誰更具魅力

2020-08-26 朝話夕識

英國有兩座著名城市牛津與劍橋,之所以聞名,因為那裡是學者的搖籃,美麗的大學之城。中國當然也有自己的大學之城,他們是哪些城市呢,我們先來看看中國一些主要城市本科院校的數量。

本科院校最多的城市前五名分別北京、武漢、西安、上海、廣州。北京第一毫無疑問,本科院校數量武漢46所,西安44所,武漢與西安在數量上僅次北京。

如果只看本科學院數量顯然還是不合理,我們還得看看各城市大學質量如何,以國家「211工程」與「985工程」為例,看看各大城市都有多少重點大學。

北京第一這點中國人都知道,前五名分別為北京、上海、南京、武漢、西安,其中上海與南京重點大學數量僅次北京。

綜上所述,北京是中國第一大學之城,上海、武漢、西安無論本科院校數量還是重點大學數量都很出色,名副其實的大學之城。

筆者只是隨便一說,您隨便看看,一切還得看未來!!

以上數據來源於網絡,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中國高校第三城:成都西安實力不俗,武漢南京希望更大!
    中國大學的格局中,有清北復交的說法,北京和上海也是我國目前大學實力最強的兩座城市。截至目前,北京擁有34所雙一流大學,上海為14所雙一流,實力確實遙遙領先。
  • 武漢、南京和西安誰才是高等教育第三城,沒想到網友這麼說
    武漢、南京和西安誰才是高等教育第三城,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在網上歷來很火,北京和上海分別是高等教育第一城和第二城,畢竟清北復交,復旦大學和交通大學都在上海,但是關於老三的爭論一直喋喋不休,那麼這三座城市中誰才是高等教育第三城呢?
  • 中國高校第三城僅次於北京、上海擁有最多的「985、211」大學
    西安、南京、武漢、成都四個教育城市,其中南京高教科研水平全國僅次於北京、上海。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國中醫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央音樂學院」。
  • 中國雙一流大學城市排名:南京力壓武漢
    根據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比(第五輪大概明年才出來),北京遙遙領先。北京有34座雙一流大學,162所一流學科,其它城市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不用多說。北京名校雲集,上海也很多,華東五校就佔倆兒復旦交大,還有同濟華東師範也都是平時排名前15的。京滬實力不容置疑,他倆兒排前面理所應當。就是誰是中國科教第三城爭議比較大,是南京,武漢,還是西安呢?有人說武漢是科教第三城。武漢有武大華科兩所排名前10的巨無霸大學。
  • 全國211大學生數最多的前五強是:北京、武漢、上海、南京、西安
    第二名的上海的985、211數量不到北京的一半,更不用說其他城市了。不過為了嚴謹起見,下面我來具體計算一下,北京的985和211大學學生數量最多。985和211數量較多的城市有:北京:8所985、26所211上海:4所985、10所211南京:2所985、8所211武漢:2所985、7所
  • 西安、武漢、南京,國內高校第三城到底是哪座城市?
    北京,上海佔據前兩名,自成一檔。第三名有幾個城市差不多,差距很小,如果一定要評出第三城,應該是南京。原因如下。江湖地位要看老大的排名,北京的地位一多半是清北的貢獻。二,985,211,一流學科的數量,也是南京略佔優勢。三,從歷史看,南大為原中央大學,底氣足些。
  • 高等教育城市排名,除了北京上海,哪座城市才是第三城?
    我國高等教育資源存在分布不均的情況,特別像985/211這類的名校,更是主要分布在大城市之中,像北京就擁有26所985/211高校之多,是全國教育資源最好的城市,而上海也憑藉10所985/211高校僅次於北京。
  • 南京、武漢、西安和成都,誰的大學實力最強?優勢明顯嗎?
    文|冷絲欄目|大學排名除去北京和上海,高等教育實力能夠與之抗衡的還有多個城市,比如南京、武漢、西安和成都,高校數量多、質量高,學生人數也很多。南京的高校綜合實力,國內公認僅次於北京和上海。,還有河海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6所211高校。
  • 科教第三城引發的爭議:武漢和南京,相當於南京和上海的差距?
    科教第三城引發的爭議:武漢和南京,相當於南京和上海的差距?是否真是這樣,我們直接上數據:南大東大就不用說了。河海:水利專業力壓清華,和武大並列國內第一。藥大:藥學國內第一,也是該專業第一個進入萬分之一學科的學校。南農:僅次於中農的學校,學科評估裡和浙大一個水平,ESI上略微領先浙大。
  • 中國25個大學城,其中有一個世界著名
    在中國,一共有25個大學城,一起來看一看吧!>入駐學校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等;中關村大學城,比起世界上頂尖的大學城,中關村大學城也毫不遜色。
  • 武昌閱馬場及周邊地區,中國最早的大學城!
    如,我國的「廣州大學城」、「上海松江大學城」。主要依據大學發展需要,由國家、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和企業等多方合作而共同構建。 從歷史上考察,中國的大學城大體形成於兩個時期: 一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後期。代表性的,是北京學院路。 在北京學院路,集中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八大學校。 二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一直到現在。
  • 18考研之城,你選哪一個?
    【北京】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名校眾多,既是讀研首選的城市之一,也是最適合個人發展的城市之一。由於經濟發達以及國際交往的頻繁,北京的就業空間張力巨大。機會多,挑戰大,更適合有夢想的年輕人。北京主要院校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科院等。
  • 大學雙城記,武漢西安高校綜合實力比較——西安暮氣漸顯篇
    一、前言我們國家大學布局有其歷史原因(大區的中心城市,南京是例外,民國時期首都),除了北京上海高校最為集中的城市就是南京、武漢、西安。前些年網上還為誰是高校第三城爭的面紅耳赤(南京、武漢、西安),現在第三已經無可爭議了南京(南京有12所雙一流大學),那麼第四城是誰呢,武漢還是西安,現在仍然爭論不休,但在我看來,西安已經暮氣漸顯,漸漸落後了。
  • 談談武漢、南京、西安的科教實力
    高教在中國承擔兩個主要功能:教育、科研。a、高校教育體現在提供多大規模的教育資源,培養多大規模的實體。排名:武漢》西安》南京理由:1、受教規模:武漢》西安》南京。武漢不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規模,都是最大的。大學人數一度是全國第一。說明在提高國民素質方面,做出的貢獻最大。西安的規模又大過南京。2、資源規模。
  • 2019年百強高校,北京18所,上海9所,武漢、南京7所,長沙3所
    由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編撰完成、科學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的《2019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高考志願填報指南(校友會版)》發布的2019中國最佳求學城市排名和2019中國各線城市最好大學排名,北京以18所高校上榜輕鬆拿下第一。
  • 中國最好的大學都在哪?除了北京和上海,你認為還有哪些城市?
    還有上海財經,華東師範大學等一大批很牛的高校,在62所高校當中,本科院校有40所,在頂尖高校數量上來說,上海是僅次於北京的存在。」之稱。在南京比較有名的大學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在南京市51所高校當中,本科院校佔到了34所,211大學為11所,在數量上是僅次於北京和上海。
  • 2020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南京、武漢、廣州、合肥等6城上榜
    此次,我國共有6座城市上榜前20位,其中北京和上海位居前5位。可喜可賀的是,北京的科研實力超過美國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舊金山,位居全球首位。上海的表現也非常不錯,位居第五位,而第2-4位都被美國城市獲得,這也就意味著前5位中,中國佔了2城。除此之外,南京也進入全球前十位,此次位居第八位,超過巴黎、洛杉磯、芝加哥等一堆經濟強城。
  • 成都、武漢、西安誰是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第一城?
    成都、武漢、西安都是國家中心城市,與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共同組成我國九大國家中心城市,在經濟社會發展上起到了示範引領和輻射作用。同時這三個城市歷來都是高等教育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三個城市都擁有一大批重點高等院校、一大批高校在校大學生,都是我國科教資源的重鎮。
  • 京滬之後,誰是中國教育第三城?
    在中國(內地),說到科教實力,北京、上海是無可爭議的冠亞軍。有爭議的是第三名,武漢、南京、西安三城呼聲最高,各自實力也在伯仲之間。排在後面的重慶、天津、廣州、成都、杭州、長沙等城市也不差,未來都有潛力成為角逐第三名的種子選手。
  • 這些大學城擁有將近一半的211大學,資源豐富生活方便,值得報考
    到目前為止,中國已投入建設的大學城主要有南京仙林大學城、廣州大學城、南京江寧大學城、深圳大學城、珠海大學園區、東莞大學城、南京浦口大學城、北京昌平區沙河高教園區、成都溫江大學城、北京房山區良鄉高教園區、陝西西安長安大學城、河北廊坊東方大學城、上海松江大學園區、浦東大學集聚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