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運河的未來

2020-12-13 壹點經濟

崔建利

山東運河,明清時期又稱會通河,因該段運河主要由人工開鑿而成,北起冀魯邊界的臨清,南至魯蘇之交的臺兒莊,縱貫山東全境,故又稱魯運河或山東運河。

元代以前的京杭大運河主要是隋唐時期開鑿而成,雖然這時的大運河也是北起北京,南達杭州,但運河的中心或重心在洛陽一帶。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定都燕京並將燕京改稱大都。當時江南通往大都的水道運路有二:一是經過傳統的繞道洛陽的隋唐運河,但由於黃河的泛濫,很多地段已經淤塞,且路遠而又迂迴曲折,運輸成本極高。二是通過海路,經由黃海和渤海進入今海河口再沿潞河(今北運河)北上,這對於古代的木帆船來說,風險又太大,常有觸礁沉沒之虞。於是,通過將隋唐大運河截彎取直,讓水道從淮北直接穿過山東進入華北以至大都,便成為元政府所面臨的首要任務。

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政府「命(郭)守敬行視河北、山東可通舟者」。郭守敬經過詳細考察,基本形成了大運河棄弓走弦的方案,也就是將隋唐大運河截彎取直,從永濟渠(宋代以後稱御河)山東段上的臨清南下聊城、濟寧,進入通濟渠,山陽瀆,經揚州越過長江與江南運河連通,直達杭州。這就需要在臨清和濟寧之間開鑿一條人工河,使大運河不再繞道洛陽。郭守敬的這一規劃深得元世祖首肯,於至元十八年(1281年)十二月開始修建自濟州(今濟寧市)至須城(今東平)安山鎮全長75公裡左右的濟州河,工程於次年即1282年12月完成。濟州河的開鑿,使南來各類船隻可以直接進入大清河,並沿大清河至利津縣出海,海運至大沽以達通州。後來改由安山以北陸運至臨清轉入御河抵通州。這兩條運輸線路或風險太大或耗費人力,於是,開鑿一條將濟州河與御河連接起來的新河道的呼聲日高。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年初,元政府下令開鑿自安山至臨清長約125公裡的河道,當年6月完工。此河段初名安山渠,又因該河段是通江淮之運的黃金水道,被忽必烈命名為「會通河」。山東段運河(即濟州河和會通河,明代將這兩部分河段通稱會通河)的開鑿並通航,真正實現了大運河「截彎取直」、「棄弓走弦」的科學規劃,從而大大減少了運河航程和運輸成本,讓江南船隻由徐州北上直通京都成為現實,基本奠定了全長1794公裡的京杭大運河基本格局。當然,有元一代由於沒有科學解決南旺高地運河水源問題,京杭運河的全程通航效率並不高,以海運及局部陸路運輸為主。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重新疏通京杭大運河,並修建了南旺分水工程,徹底解決了山東運河跨越南旺高地時的水源瓶頸,真正實現了京杭大運河的南北暢通。

運河經過的山東中部以丘陵為主,地勢崎嶇複雜,從南旺湖往北至臨清300裡,地降90尺,南旺湖以南至夏鎮鎮口290裡,地降116尺。可見山東運河南北落差之大。為了讓行船一節節地「爬坡」和「下坡」,古人在運河上設置了一系列的跨河閘(又稱節制閘),通過前後相鄰兩閘的蓄水或放水,使局部河段保持足夠的水位,讓船隻順利通行。因此,山東運河所建閘壩在京杭運河各河段中數量最多,山東運河因此又被稱為閘河、閘漕等。據史料記載,元代開鑿會通河時曾在河上修築河閘31座,後來,明代重新疏浚會通河,除修復舊閘外,還根據需要添置新閘。清雍正年間將京杭大運河分為南河、東河和北河三段,派三位河道總督分別駐紮淮安、濟寧、天津進行各段運河管理。其中的東河即主要指山東段運河,共設閘48座,設閘官31人,南河河段設閘14座,閘官11人,北河河段僅設閘官1人,閘數未詳。僅從當時三段設閘數量對比,可見山東段運河河閘數量之多。而到了康熙年間,山東段運河河閘數量則增至50座。如此多的閘壩,從建設到維護再到日常管理,耗資巨大,但歷代王朝之所以會不惜成本進行建設及維護,根本目的還是為了保障京杭運河暢通無阻。

密布的河閘雖然能夠保障船隻順利安全通航,但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山東運河的航運效率。因船隻過閘要求該閘上下相鄰閘門關閉,而河閘蓄水放水需要時間,特別是枯水季節用時更長。每閘開通後允許通過的船隻數量有限,大批的船隻不得不在後面等待。除了保障運送皇家物資的鮮貢船到閘即開放外, 其他「凡運糧及解送官物並官員、軍民、商賈等船到閘,務積水至六七板方許開」,可見,除了宮廷急需物資運輸外,即便是官船過閘,也要按順序分批依次進行,更不要說一般的商船和民船了。於是,船隻待閘便成為明清山東運河上一道頗顯無奈的景觀。明人李流芳《閘河舟中戲效長慶體》一詩,「濟河五十閘,閘水不濡軌。十裡置一閘,蓄水如蓄髓。一閘走一日,守閘如守鬼。下水顧其前,上水顧其尾。帆檣委若棄,篙櫓靜如死。京路三千餘,日行十餘裡。迢迢春明門,何時能到彼」,就表現了當時的河閘狀況及過往行人待閘的無奈。

對於絕大部分河段早已斷流乾涸的山東運河來說,今後如何進行有效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是一個嶄新課題。社會各界在這一問題上的觀點也是見仁見智,在此需要提及的是關於京杭運河的復航問題。所謂大運河復航,主要是指濟寧以北段運河的復航,既包括山東段運河,又包括臨清至天津的衛運河段及通州至北京的通惠河段,這些河段復航面臨的共同問題是水源匱乏,而就山東段運河來說,還要面對運河跨越黃河的問題。

近年來,主張山東運河復航的呼聲一直存在。其實,在此首先應該搞明白的究竟是運河「複流」還是「復航」,因為這兩種情況的實施條件就山東運河而言差別太大。讓運河「複流」相對容易些,目前我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便借用了山東運河部分故道,採用涵洞方式讓水流過黃河,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看成是運河的「複流」。可見,只要解決水源問題,讓運河複流並不太難(其建設及運行成本與現實需求之間所體現的可持續性則另當別論)。運河「復航」則不同,既需要充足的水源,又涉及行船河段所經過的橋梁改建及運河過黃河等棘手問題。所以,無論是山東運河的複流還是復航,目前看來都不太現實。

因地制宜地在現狀基礎上對山東運河進行保護或適度復原,並將大運河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現象進行深入研究以反哺大運河的保護和利用,才是相對正確的包括山東運河在內的京杭大運河的保護理念和做法。

相關焦點

  • 用地圖描繪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山東運河光緒年間《山東運河全圖》
    《山東運河全圖》圖文並茂地展現了清代光緒年間山東運河錯綜複雜的水道狀況。圖幅繪製精美、註記豐富,地圖中能清晰的看到脈絡貫通的運道、支渠、河流、湖泊、閘壩以及詳細文字註記。
  • ...山東德州南運河汙水處理項目二期及南運河汙水處理廠尾水除氟項目
    (「南運河項目」或「項目」)二期及南運河汙水處理廠尾水除氟項目(「南運河尾水除氟項目」),涉及總投資約人民幣1. 58億元。公司於2011年以綜合排名第一中標南運河項目,項目一期自2013年投運以來,有效地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品質和保護水質。項目二期被列為國家海河流域水汙染防治配套重點工程之一,亦是德州市重點建設工程項目,設計規模為日處理汙水7.5萬立方米,特許經營期約25年,擬採用改良AAO+高密度沉澱池+V型砂濾+紫外線消毒工藝。
  • 千年運河 流向未來——走進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
    「開邗溝 築邗城」開啟了大運河2500年的航程這個地方在如今的江蘇省揚州市△視頻丨千年運河流向未來——走進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2020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蘇省揚州市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了解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等情況。
  • 能否從萊州灣到膠州灣挖一條運河,將山東半島變成島?
    如果你看山東省的地圖,可能會有一個想法,就是在萊州灣和膠州灣之間挖一條運河,連通渤海和黃海,這樣渤海灣裡的遠洋貨輪就可以不用繞山東半島轉一圈,就可以很快南下了。其實,很早就有人提出過這樣的想法,而且在古代也曾經就這麼幹過。
  • 習近平江蘇行丨千年運河 流向未來——走進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
    (原標題:習近平江蘇行丨千年運河 流向未來——走進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
  • 山東廣播電視臺《我愛博物館》帶您打卡中國運河招幌博物館
    ▲點擊播放視頻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打造的文博探索體驗類節目《我愛博物館》,本周打卡中國運河招幌博物館。中國運河招幌博物館坐落於棗莊市臺兒莊古城「船形街」之舷,展陳了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各式招幌500餘件、招徠市聲60餘種,再現了過去京杭運河沿線地區,特別是臺兒莊地區絢麗多姿的商業文化風情。
  • 魯南明珠,運河古城,山東棗莊十大旅遊景點
    棗莊擁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運河文化,始建於秦漢時期的臺兒莊古城,被世界旅遊組織稱為「活著的古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境內群山連綿起伏,水資源豐富,是一座充滿活力的新興旅遊城市,既有北方城市的豪放,又兼具江南水鄉的秀美,被譽為魯南明珠、運河古城、中國紅色經典城市,因鐵道遊擊隊和臺兒莊大戰而聞名中外。
  • 未來杭州運河新城最長岸線建成啥樣?你說了算!
    杭州北部,運河東岸,有一片舊工業基地。分布著三裡洋碼頭、煉油廠、鋼材市場等工業企業,大型設備鱗次櫛比,船舶往來繁忙。在20世紀50年代,這些企業曾依託運河為拱墅乃至杭州做出過巨大貢獻。然而,時至今日,老工業因子的蛻變、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城市發展的推進,倒逼運河新城區域加快工業外遷、區域重建。
  • 千年運河,時代IP
    大運河河南段—新鄉百泉景區 看 山東:魯風長廊鑑古今 在山東省微山縣南陽湖一座小島上 大運河山東段——微山湖南陽古鎮 大運河山東段又被稱為「魯運河」,作為京杭大運河中海拔最高、船閘密度最大、水利工程成就最集中的河段,經近千年的歷史積澱,為沿線城市留下了獨具特色的民俗、宗教、古鎮、建築等歷史文化遺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呈現出深厚的歷史底蘊。
  • 你知道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是哪條運河嗎?
    根據河流是否最終注入海洋,可以分為外流河和內流河;根據河流是否常年流動,可以分為季節性河流和非季節性河流(常年性河流);根據河流是否是自然形成的,可以分為自然河流和人工運河。運河是指人工開鑿的水道,通常與自然河流相連接,可以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包括灌溉、供水、排澇、分洪等作用。
  • 百年運河 生機勃勃
    米迪運河沿線有眾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和旅遊線路供遊客選擇。圖為遊客在米迪運河旁騎行。米迪運河旅遊中心網站供圖巴拿馬運河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航運水道之一。圖為一艘貨運船舶正在通過巴拿馬運河。
  • 總書記剛剛來過這裡丨運河三灣, 未來更美
    秋冬之交,江蘇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內層林盡染、色彩斑斕。蘆葦蕩、杉樹林、親水道,構成展開在碧水藍天之間的一幅詩意畫卷。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考察,走進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 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何聰 攝) 揚州是中國古運河原點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點城市。
  • 荷蘭首都運河冰封 居民紛紛湧上運河滑冰
    荷蘭首都運河冰封 居民紛紛湧上運河滑冰時間:2018-03-05 20: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荷蘭首都運河冰封 居民紛紛湧上運河滑冰 當地時間2018年3月2日,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運河在寒流中冰封,當地民眾扎堆結冰的運河上滑冰玩樂。
  • 申遺後的南運河:何時大水將至?
    中新社石家莊6月27日電 題:申遺後的南運河:何時大水將至?  作者 高紅超 閻紅傑  「我現在晝思夜想的就是,有生之年還能到大運河上跑一跑船,拉拉縴,打一打號子。」78歲的大運河老縴夫買德義15歲開始拉縴,近20年間,從天津到山東德州、臨清,他不知在大運河沿線走了多少次,那段在運河上拉縴的歲月至今仍讓他魂牽夢繞。
  • 北京聯合大學牽頭舉辦首屆大運河非遺論壇
    而今年的「北京工藝美術學術論壇」適應當下的新情況,納入「大運河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播傳承與發展保護」「大運河非遺戲曲學術論壇」和「大運河非遺與教育傳承」等板塊,形成了更加豐富、立體的首屆大運河非遺論壇。開幕式上,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與山東美術出版社籤署合作協議,計劃出版《大運河非遺論叢》系列專著與論文集,以實現大運河非遺研究成果的固化。
  • ...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納入 「十四五」規劃《建議》 千裏運河脈動不息
    貫穿5大水系跨越8省市,千裡水脈連通南北  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組成,全長約3200公裡,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經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古代運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至此,構成了以大運河為中心,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8省(市)20多座城市的水上交通網。
  • 悠悠運河過滄州
    有一條幾乎是蘇伊士運河長度的10倍、巴拿馬運河長度的22倍、世界上開鑿最早的大運河悠悠流過,滄州真是得天獨厚。 □何香久 一 滄州應該是最得運河潤澤的一座文化古城吧?滄州得名,始於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到今天已是1500周年了,其興盛,卻緣於這條運河。
  • 地圖類|比較隋朝和元朝大運河的差異
    【題目】圖1、圖2分別是隋朝和元朝大運河示意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3分)材料根據圖1、圖2大運河的相關信息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條運河走向的差異及其原因。【參考答案】差異:隋運河以洛陽為中心,迂迴曲折,航程較長;元運河在山東裁彎取直,航程縮短,經通惠河直達大都。
  • 新竹市港南運河親水再造計劃重現運河美景
    新竹市「港南運河親水再造計劃」,目前工程已完成8成,全新運河親水景觀可望在6月底重現。(陳育賢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新竹市政府投入8000萬(新臺幣,下同)前瞻經費改造的「港南運河親水再造計劃」,目前工程已完成8成,市府有信心在暑假完工啟用,讓民眾感受全新運河親水景觀,未來遊客可前來休憩,更可眺望美麗夕陽及海景。
  • 尋訪「天下第一莊」臺兒莊:運河文化的活化石
    梁犇 攝   中新網棗莊5月17日電(梁犇)16日來到山東棗莊的臺兒莊。臺兒莊古城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盛於明清,歷史上是一座風景秀美的運河古城,被乾隆皇帝稱為「天下第一莊」。訪問團成員被夜色下的臺兒莊古城的景色所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