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作者來說,「結果」部分遠比「材料和方法」部分難寫。但是,如果人們對你的論文感興趣,那麼他們一定會想知道你的研究結果如何。因此,寫好「結果」部分非常重要,你需要運用所有寫作技巧,使用說明性的材料和文字,邏輯清晰、結構有序、客觀地陳述你的主要發現。接下來,易智編譯將介紹結果部分的撰寫策略。
結果部分應分為不同的部分或小節,每個部分需要列出實驗目的,實驗方法,實驗數據——包括文本和感官數據(表格,圖形,流程圖,算法和公式),以及數據注釋。對於大多數期刊,數據注釋的意義在於對圖表中數據表達的含義進行概括,以及對最重要的發現進行解釋。這種解釋不是重複圖表中的數據,而是強調重要的信息點。我們這裡提及的「結果」部分不包括對數據的理解,而將其留給「討論」部分。但有些期刊的結構要求是結果與討論一起寫的,及results and discussions,這時你需要對數據進行描述和解釋,請注意目標期刊的格式要求。
「結果」部分另一個重要方面是提供全面的支撐論據或經過充分研究的案例。這意味著你應該有選擇地呈現數據,並且只選擇那些重要的有說服力的實驗細節。你可能進行了20多次實驗並收集了許多實驗記錄,但這不意味著你要論文中展現所有這些記錄。你需要去除掉過多的實驗細節,這些細節可能會分散讀者的注意力並使他們感到困惑。但是,也不能隨意的處理或篡改數據,即便某些發現與你的假設相矛盾,也應該清楚地指出來,並給出解釋得通的說法。
另外,結果部分的表述不應包含無關緊要的信息,包括概述性的語句,如示例1所示。
示例1
To show our results, we first introduce all components of experimental system and then describe the outcome of infections.
同時,冗長的句子需要精簡,以方便讀者對文章的理解。可縮減的詞語包括不必要的強化副詞。「clearly」、「essential」、「quite」、「basically」、「rather」、「fairly」、「really」及「virtually」等狀語增強詞不僅會增加句子的冗長性,還會降低結果的可信度。它們能引導讀者的情緒,但缺乏客觀性,不適合在學術論文中呈現,如示例2所示:
示例2
(1)Table 3 clearly shows that …
(2)It is obvious from figure 4 that …
另外也包括名詞化:與弱動詞(「be」,「have」,「do」,「make」,「cause」,「provide」,「get」等)及「there is/are」配合使用的動詞名詞化和形容詞名詞化。
示例3
(1)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re is a disruption of membrane asymmetry.
(2)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an argument that stem cells repopulate injured organs.
在上面的句子中,抽象名詞化「 disruption」和「 argument」並沒有提高句子的清晰度,反而這些無用的詞彙使句子更複雜,不利於理解。
要改善句子,請避免不必要的名詞化,將其還原為動詞形式。
(3)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membrane asymmetry is disrupted.
(4)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stem cells repopulate injured organs.
「結果」部分是論文的核心,代表了你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因此,你需要通過直接,簡潔,清晰的句子來引導讀者了解你要講的故事。
以上就是易智編譯對結果部分如何去撰寫的相關介紹,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就是在描述你的結果時要清晰,簡潔和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