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願意收拾東西

2020-10-10 蓮花臺邊

不論在幼兒園裡還是家裡,都經常會出現的情況是:孩子玩完了玩具不收拾,扔的到處都是,大人們經常需要一邊看孩子,一邊不停的整理房間,一天下來,已是筋疲力盡,叫苦連天……當他們特別希望孩子能來幫忙時,卻往往又被孩子們拒絕了。


第一部分:找原因

孩子為什麼會拒絕大人,不願做這樣的事情呢?我想可能會有下面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當孩子自身顯現出這部分能力並希望發展下去的時候,大人沒有支持他。

不知大家留意過沒有,有一部分孩子是這樣的,大概他們在七八個月的時候,如果你給他一個裝滿玩具的筐,他應該就可以用兩條腿撐住自己的上身,一隻小手把在玩具筐上,用解放出來的另一隻小手,把玩具從筐裡一樣一樣的拿出來,再一樣一樣的放回去。

這個現象是孩子內在發展需要的一種「拿出來——放回去,拿出來——放回去……」的雙向建構模式。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種雙向建構模式很多,比如孩子會把積木搭起來,推倒,然後搭起來,再推倒;再長大一些,會在一個地方不停的進行爬上去——跳下來,爬上去——跳下來的活動……。

這些建構活動,孩子們都會重複進行,直到有一天,他們自身能夠熟悉並很好的駕馭這些活動為止。

當然還有另外一些孩子,他們是先在一段時間內只喜歡把東西全部都拿出來,然後就去做別的了。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們才會出現「只喜歡把東西放回去」的行為模式。

但是不管怎麼樣,孩子的這些內在發展模式是一定要得到大人支持的。

如果我們看不懂這些模式,可能就會以我們大人自身的想法為理由,終止和打斷孩子們的發展:「別再往外拿東西了,太亂了。」

「寶貝,別往回放了,媽媽放,你去玩兒別的吧。」

結果是孩子們並沒有經歷到拿出來和放回去的整個過程。

等他們長大,第一次面對完整的收拾工作的時候,他們就會感到非常陌生,因為他們不知道所有的東西都是可以被放回去的。

在他們以往的經驗裡,可能只有幾個東西被放回去了,或者乾脆一個都沒放過,因此他們通常會只收一點點或是不收。


第二、受大人的行動習慣,還有對「收拾東西」這件事本身所持的態度的影響。

孩子是一個模仿和吸收的個體,他們不但模仿我們的行為,還吸收我們面對生活中各種事情的態度。

如果孩子沒有看到過一起生活的大人怎樣整理東西,收拾房間,撿玩具,那他們是無從模仿的。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怎麼可能?我家裡有鐘點工呢!孩子怎麼會沒看到過?孩子不會看鐘點工,因為他不愛鐘點工,他愛的是家長。

而且,在奶奶與媽媽之間他很可能更愛媽媽。

即便是奶奶做了家務,因為那時媽媽陪著孩子,所以孩子還是沒看到。

(即便媽媽整天做家務,但是這個行為沒有被孩子用心看到,孩子還是無從模仿。)

當與孩子最親密的那個人都不做家務,然後和一個孩子說:「把地上的東西全部都撿起來。」

這個孩子就會很茫然:「我沒有看到過,不知道該怎樣做。」「這麼多東西,太亂了,我先拿哪一個好呢?拿完了要放在哪裡?」

還有就是,大人是以什麼樣的心態看待收拾這件事情的。

如果我們覺得收拾東西,整理房間是一個很艱苦的差事,那麼孩子自然也不願意去做這件事情,因為他吸收了我們的態度。

當我們說:「孩子,把地上的東西收拾好。」

孩子們會說「我才不去呢,太累了。」

更經典的是:「為什麼要讓我去,你為什麼不去?」



第三,孩子心理上沒有力量去做事(不被信任或沒有安全感)

孩子做好任何事情的心理前提是:安全。

如果一個孩子時刻感覺到自己不被愛,接納,甚至不知道下一時刻會發生什麼的時候,他是做不下去事情的。

因為他的全部精力都會用在怎樣才能使自己安全踏實這件事上。處在這樣的狀態下,孩子是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收拾完一個地方的。

另外,如果一個孩子從大人那裡接受的暗示是:「我根本就不相信小孩可以自己收拾東西,他們根本就做不了。」

那麼這個小孩也會不相信自己可以把房間收拾的很好。更不會試著去做這件事。



第二部分:怎麼做?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可以幫助孩子們很好的進行他們的收拾工作呢?

首先,是要系統的學習有關孩子成長的相關知識,支持孩子發展中所出現的自身建構活動,儘量保證孩子能夠完整的體驗那個「放回去」中,從第一個一直放到最後一個的整個過程,有始有終。

那如果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已經過了這段體驗建構的時間,其中「放回去」這個建構過程被破壞過的孩子,我們就要更多一點耐心,經常重複在他面前展示整個收拾的過程,讓孩子看到我們是怎樣把一個又一個散落在地上的東西放回到原來的地方的,並在其中的某個環節鼓勵孩子一起做。

其次,小孩子不具備統籌規劃的能力,大人有這個能力,大人可以坐在地板上,把東西歸類地擺放在面前,讓孩子去送回原來的位置。

注意他是不是能輕拿輕放,並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當小孩子很嫻熟地掌握了送之後,由於大人每次在他面前歸類,他已經看得足夠多之後,他也可以嘗試自己歸類。

再次,用一些具有畫面感的遊戲,應對你對孩子忍無可忍的時候,在目前壓力較大的社會環境裡,每一位帶孩子的正常的人,都會經歷崩潰的時刻,你並不特殊,只是需要幾個好辦法:

「兔媽媽一個人照顧所有的小兔子,有一天她實在累壞了,就睡著了,小兔子們悄悄地說:家裡太亂了!把媽媽累壞了。

咱們一起收拾好,送給媽媽一個乾淨整齊的家吧!它們輕手輕腳地行動起來,為了不吵醒媽媽,它們動作輕輕地,一句話也沒有說……

這時,孩子們就會自動變成小兔子,開始收拾,還會注意不要把兔媽媽吵醒。當媽媽醒來發現家裡又乾淨又整齊,她驚奇的說:「是誰把我的家收拾的這麼幹淨。」

這時小兔子們就會很開心。

「啊,青蛙媽媽的孩子今天出去玩兒了,天黑了還沒有回家,誰能幫助它把孩子找回來。」

孩子們就會把地上的玩具小蝌蚪撿回來,放在玩具青蛙旁邊。

如果你不擅長講故事,也可以把你想說的話用歌唱起來。

這會治療你的情緒,也會讓孩子們情緒很好。

沒有情緒的時候,做好事情比較容易。

最後,在孩子面前,我們大人對自己要時刻保持警覺,檢查自己的行為和態度是否適合孩子模仿和吸收。

如果我們能夠經常在孩子面前愉快而充滿愛的收拾房間,整理東西,並愜意的享受在其中,他們也會同樣如此。

我曾經聽見一個五歲小女孩的媽媽說:「昨天女兒收拾好了自己畫畫的桌子,並把附近的地面做了清理,然後問我『感受到我的愛了嗎?』」

聽到這樣的故事,我非常感動,小孩子的心象水晶一樣,他們就是如此容易地被大人影響。



第三部分:怎麼讓孩子內心有力量

要幫助孩子內心擁有把事情做完的力量,大人們需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給孩子足夠多的愛。

儘量讓孩子每時每刻都感覺到自己生活在安全,喜悅和被接納的環境裡,對大人有充分的信任和依賴。

第二件事,給孩子建立固定的生活節奏。

因為對孩子內在秩序的形成幫助最大的,是外在的有秩序的生活。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安排好孩子每天每個時間段的活動。

比如,每天上午十點到十點二十分是收拾玩具的時間,那麼我們就一定堅持每天這樣做,不能換時間。

這樣孩子就會知道吃完早飯玩玩具,玩完了玩具收拾玩具,收拾過後是吃東西,吃完東西去外面……時間長了,孩子也會覺得非常安全。

慢慢的,收拾就成為孩子的一種生活習慣了。

第三件事,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好。

大人要特別堅信孩子是可以把事情做好的,這會無形中給孩子傳遞力量。

讓我們看看下面的對話:

孩子:「老師,天天不來和我們一起收拾。」

老師:「他會來和我們一起收拾的。」

孩子:「媽媽,這太多了,我們收不完。」

媽媽:「我們能收完,媽媽和你一起收,看,這樣,一個一個撿,不著急,就可以收完了。來,你收小馬,媽媽放小猴……」

和孩子一起做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不但可以給孩子當下就可以模仿的榜樣,讓暫時沒做的孩子隨時可以模仿加入,還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有強大的後盾支持,從而更有力量完成任務。



當所有的東西都被放在了原來的地方,孩子會非常高興,整個參與的過程告訴他們:我們說的與他們此時看到的是相符合的,再多的東西都可以全部被整理好。

另外他們還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增長了自信。

相信孩子可以做到還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現在沒來收,十分鐘後一定會來。今天沒參與,明天一定會參與,明天沒參與,總有一天會參與,不著急。

重要的是我們一定相信他們。這樣孩子接受了我們的正面的能量傳遞態度,就不會有特別大的壓力,因為還有下一次。

在這個世界上生活,每個人都需要學會照顧自己和自己生活的環境。

這是一個人生命中應該具備的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而這部分能力是在我們七歲前就可以習得的,也是需要習得的。


相關焦點

  • 亂丟東西的小孩,該如何「收拾」?
    為什麼小朋友喜歡丟東西呢? 其實不止是我的孩子,有很多父母抱怨小孩經常把東西亂丟,3,4歲的孩子也是如此,家裡都被搞得亂七八糟的。父母沒有強制孩子收拾東西的意識有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還小,不懂得收拾,認為長大了懂事了就好了,現在孩子小,那麼我們幫忙收拾一下也無妨,讓孩子去收拾的時間,還不如我們自己收拾來得快。其實,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在對待亂丟東西上,已經到了可以教育的年紀了。很多的不良行為都是從這個年紀開始養成的。
  • 孩子亂扔東西,不收拾房間,屢教不改怎麼辦?這3招讓孩子愛勞動
    帖子引發了很多家長的共鳴,評論有幾萬條,很多家長都肯定這位媽媽做得對,孩子不打不成器,現在不打將來別人會替父母來教育她。在潮水般的認同聲中,我不由得想:孩子這麼大缺乏自理能力,至少說明這個媽媽很勤快,雖然抱怨孩子懶,但肯定總是看不過眼,最終都上前替孩子做了,而孩子每次只是挨罵,但並不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 孩子不喜歡收拾玩具,是不喜歡收拾嗎,還是無從下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碰到這樣的一幕:你怎麼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我天天跟在你屁股後面收拾,都收拾不完!好多孩子都不愛收拾玩具,而好多喜歡歸整的老母親都難以抑制住自己內心的怒火,一邊自己收拾著,一邊在埋怨著。01 孩子有時不收拾玩具,是因為他不知道要如何去收拾「玩具玩完了,就不能隨手放回去嗎?東西擺這麼亂,看著不煩嗎?」此時的我只好裝聾作啞,因為我覺得有些事我需要做,有些事我不能代勞,需要孩子自己去嘗試著做。
  • 給孩子學東西,孩子就是不願意聽,不願意學怎麼辦?
    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個話題,如何有效的輸入,孩子才願意聽?歸因很重要!方法很重要!為什麼我的孩子不願意聽,不願意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其實邏輯比較簡單,三個字:不好玩。自然拼讀好玩嗎?就是26個字母翻來覆去的記憶,真的不好玩。所以呢?方法很重要!
  • 孩子亂扔東西不收拾?3個小技巧收服他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家裡變成了戰場。那麼,當孩子總是亂扔亂放,又不愛整理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做呢?1)以身作則如果大人無法做到及時歸位的話,也就沒有理由要求孩子乾淨整潔。所以,想讓孩子保持整潔,大人就要以身作則,尤其是容易亂的地方,包括廚房、沙發、客廳等,要保持井井有條,整潔有度。並且家長儘量當著孩子的面收拾,同時還要給他講為什麼要這樣做,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明白如何收拾自己的物品。
  • 不會收拾東西,如何影響學習?|感統答疑
    答疑孩子不會收拾東西主要表現有:東西拿完之後不會放回原處,自己的書包物品不會收拾,東西走到哪兒丟到哪兒等。孩子不會收拾東西孩子的手部能力較弱時,收拾東西會很累,所以不願意整理;那麼手部能力的缺失對孩子的寫字畫畫都會有很大影響,我們時常會發現很多孩子寫字沒多久就很累,寫出來的字也歪歪扭扭,不好看;
  • 媽媽如何擺脫「收拾不完的地獄」?4種方法馬上搞定孩子亂扔東西
    但是,孩子真的不能井井有條的把自己東西收拾好嗎?專家張若初老師問:寶貝喜歡亂扔東西,只搞破壞不收拾,問題嚴重嗎?也就是說,東西是誰弄亂的,就應該由誰來負責,這樣孩子未來上學了也會更有條理性、邏輯性和責任感,學習、生活也不會那麼吃力。除此之外,還應該認清楚,孩子不收拾,還可能因為: 1.孩子不知道收拾的方法:要耐心分解整理的步驟,幫他建立規則和分類的邏輯;2.
  • 孩子不愛收拾?如何提升孩子積極性,增強孩子的內因引導
    自從小寶開始玩起了玩具,家裡客廳沒有一天不是亂的,就算辛辛苦苦整理好了,第二天還是一樣混亂不堪,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都感到束手無策,孩子玩玩具的時候熱情高漲。但要他收拾玩具就開始拖拖拉拉,看不下去的家長們忍不住也會一邊幫忙收拾,嘴裡一邊忍不住數落孩子,但這樣做其實才是助長孩子不收拾玩具壞習慣的原因。
  • 孩子不愛收拾玩具,是聰明家長培養孩子責任心的契機
    5、家長比較勤快,立即幫孩子收拾起玩具,所以孩子沒有感覺。表現為:就算孩子不收拾,媽媽愛清潔,愛乾淨了,她總會收拾好的玩具。6、被其他事吸引了,放下玩具去別的地方。表現為:媽媽準備好多的水果和糕點,孩子被吸引,放下玩具去吃好吃的東西了。
  • 孩子不收拾玩具怎麼辦?
    有孩子的家裡會經常面臨這樣的問題:孩子的玩具到處都是。讓他收,他又不願意收。我們如何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呢? 有限選擇的特點就是你給孩子兩個選項,最後由孩子來選擇和決定。 比如:「 寶貝,玩完玩具了,你是想先收大玩具呢還是小玩具呢?你來決定! 」這種表達方式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利,但無論她選擇哪個,最後的結果都是需要收拾玩具。
  • 孩子房間亂七八糟,說多少遍都不收拾,這3個方法解決難題
    孩子房間亂七八糟,說多少遍都不收拾,這3個方法解決難題孩子上學後,老師一定都教過孩子&34;,但是孩子還是會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有跟孩子說的那些時間,自己肯定都做好了,讓孩子自己收拾又慢又收拾不好,父母只能幫孩子收拾。
  • 孩子不收拾還亂扔東西?別盲目迷信「凌亂學」,這個能力影響未來
    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說,最讓人抓狂的,莫過於孩子擁有一種「天賦」,那就是能夠毫不費力地把家弄得亂七八糟。  你一邊收拾,他一邊亂扔。那種崩潰,就算默念八百遍「親生的」都沒用。
  • 喜歡收拾屋子,結果是收拾的東西都找不到
    剁餡把指甲蓋切掉一角,疼不疼先不說,止血,創可貼包紮好,趕緊把切掉的指甲蓋找出來,還不敢聲張,感覺自己好無用。 小外孫玩電動坦克玩具,和我要遙控器,忙亂了好一會也沒找到遙控器,我也想不起來讓我放哪裡了。 家裡好多絨毛玩具,小鹿的、小狗的,小的拳頭大,大的和外孫寶寶一般高,平日也沒人玩,還落灰,屋裡屋外亂七八糟哪都有,我都裝在皮包裡放在倉庫。
  • 家有小懶蟲不收拾玩具?樹袋寶寶來支招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不愛收拾玩具呢?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孩子為什麼不願意收拾玩具。>這個其實也是人之共性,我們會下意識的覺得有些東西放在眼前比較順手比較滿足。4.家裡環境本身就很亂,孩子不覺得這是個事滿屋子都亂的話,孩子就不會覺得玩具隨便亂扔是個事了。爸媽要以身作則,在家裡也要勤快做家務。如果寶寶實在不願意收拾,可以通過鼓勵法,讓寶寶有動力收拾玩具。
  • 家裡永遠有收拾不完的家務,心理學家:0-6歲的孩子亂點好
    說完沒兩下就自己去幫我弟收拾,可是每次都被我弟阻止,說東西放在哪裡自己都記得,你幫忙收拾後東西都找不到了。,別人不懂罷了,別人幫忙收拾,很容易打亂孩子的記憶。,也發現孩子明明很喜歡某個玩具,但是自從收拾整齊後,就變得不愛玩兒了,有種喜新厭舊的感覺。
  • 如何讓孩子學會收拾歸納玩具?
    從收拾歸納玩具開始,讓孩子學會自理,才是勤勞媽媽的正確打開方式啊。1為什麼要孩子學會收拾歸納玩具?一.讓孩子學會自理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們都會覺得寶寶還小,衣服要替他穿到身上,鞋子要替他套到腳上,飯要給他餵到嘴裡,玩具散落一地要幫他收拾整理……如果真這樣,我們是不是有點太小看這些小不點了。隨著寶寶們一天天長大,爸爸媽媽們不可能無時無刻陪在孩子身邊,更不可能事事包辦。
  • 孩子喜歡把玩具弄得滿地都是,如何讓他玩完乖乖收拾好?
    而比家裡亂糟糟本身更可氣的是,孩子只管弄亂東西不管收拾,有時無論你怎麼說她就是不肯收拾,被逼得哭了也不願意配合你,好想把她痛打一頓。閨女前晚和昨晚都把東西弄得滿地都是,但她現在玩完了願意收拾,這點讓人很欣慰
  • 了解兒童心理:孩子不願意與他人分享東西,就是自私嗎
    因為女兒不願意與他人分享東西,這媽媽心裡非常焦慮,覺得自己的女兒怎麼這麼自私,這樣下去其他小朋友都不喜歡跟她玩了。那麼小女孩自己不玩也不願意分享的行為,真的是自私嗎?孩子不願意與他人分享玩具或其他東西,這與自私無關。
  • 孩子邋遢不愛收拾?從外因刺激到內因引導,3招讓娃從此愛上整理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收拾所以如果父母沒有收拾整理的好習慣,那麼就很難要求孩子成為一個收拾玩具的小達人。因為孩子沒有可以學習模仿的對象,所以他們就很難形成正確的認知,甚至會以為不收拾才是正常的好習慣。,孩子自然不會主動愛上收拾玩具。
  • 自家孩子太懶不愛收拾?想要孩子愛上收拾整理,內因引導少不了
    可如果父母都是邋裡邋遢,不太喜歡收拾和整理物件,那麼孩子也就沒有辦法養成愛收拾的好習慣。例如回到家的父母,隨手把用的包包扔到沙發上,衣服和鞋子隨便一脫扔在旁邊,這樣只會讓孩子學著去效仿,因此也就很難讓自己的玩具整整齊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