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永遠有收拾不完的家務,心理學家:0-6歲的孩子亂點好

2020-11-08 強力成長

很多父母總會抱怨,為啥別人家的小孩又聽話又乖巧,自己家的老調皮搗蛋,東西亂放。

早在我國古代就有很多哲學家心理學家都對「亂」有不同的見解。不過當時不叫心理學家哲學家,叫儒家思想、孔孟之道等。

最出名不整理房間的就屬東漢的陳藩,覺得自己特別了不起,就是不愛整理房間。還大言不慚的說,自己一心想治理天下。按正常人的邏輯,你連房間都不愛打掃,亂的跟垃圾車一樣,還能治理天下,鬼才信!

西方心理學家對「亂」有不同的看法:
哈佛大學兒童心理教授理察研究發現:家裡越亂,就說明孩子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越高。

他認為: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對世界充滿了模式感,他們「亂」,是一種對世界的探索,往往從小「亂」的孩子,多數在想像力和創造力方面都表現的比較突出他們少了對這個世界的約束,他們不愛循規蹈矩、墨守成規。

而在大人的眼中,這樣的孩子就像小惡魔,走到哪裡哪裡亂,特別是2-3歲的孩子總會讓大人對此很抓狂。

大部分家長看到這樣的場景,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這也難怪,現在哪個父母壓力不大,在外工作已經焦頭爛額的了,回家還看到這一幕雜亂不堪,不發火才怪!

但打罵是沒用的,這樣不僅影響親子關係,也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同為父母的我們需謹慎,到底「亂」是聰明的表現嗎?從這3個地方看:

第一個地方:桌面

我弟從小就愛被我媽罵,我爸媽特別愛乾淨,我媽經常收拾屋子,看到桌面亂,是她最崩潰的時刻。每次她都吼:「桌子這麼亂,怎麼寫作業?東西亂堆,到時候找不到怎麼辦?」

說完沒兩下就自己去幫我弟收拾,可是每次都被我弟阻止,說東西放在哪裡自己都記得,你幫忙收拾後東西都找不到了。

我現在回想起來確實有同感,雖然桌面看著亂,但並非是真的亂,是孩子獨特的擺放方式,別人不懂罷了,別人幫忙收拾,很容易打亂孩子的記憶。

我看過《混亂》裡經濟學家蒂姆·哈福德說:如果一個人的桌面收拾的非常整齊,書籍也擺放的非常整齊,一切都是規規矩矩的,這樣的人一般缺乏創造力。

第二個地方:玩具

很多家長很頭疼孩子玩玩具不收拾,也發現孩子明明很喜歡某個玩具,但是自從收拾整齊後,就變得不愛玩兒了,有種喜新厭舊的感覺。

孩子的這種反應在心理學上叫「破窗效應」,大致的意思是,如果你把孩子的東西每天都收拾的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像展覽館一樣,他從心理上是不願意去打破這樣的情況的,所以久而久之他就不碰這些玩具了。


如果一定要收拾,請把收拾玩具這件事情交給孩子自己完成家長不要過多的「幹涉」,不僅僅是孩子,換做我們大人其實也不太願意我們的東西讓別人收拾。時間長了,孩子對家長也會出現「距離感」。

第三個地方:臥室

愛玩兒是孩子的天性,臥室雜亂,正好說明孩子的天性活潑、愛玩好動。但同樣的,不是你來幫他收拾,而是引導他自己收拾,這樣不僅不會影響孩子的創造力,還能培養他的動手能力

如果想讓孩子規規矩矩,那麼就保持乾淨整潔的環境;如果想讓孩子機靈聰明,房間亂一點也無傷大雅。

經濟學家蒂姆·哈福德還說過:扼殺你生活樂趣的可能是你過分追求整潔。

小編總結:

親愛的家長們,請收起你們的勤快吧,如果非要「勤快」,請讓你們的大腦勤快起來,而不是體力上的勤快。你體力上越勤快,孩子有可能就越懶惰。

關注我,每天持續分享內容,和我一起強力成長!

相關焦點

  • 家有孩子,房間亂還是整潔好?心理學家:亂一點對孩子反而有好處
    好友莉莉常跟我抱怨,自從有了孩子後,愛整潔有潔癖的她簡直每天都要為收拾房間感覺絕望。 家裡像是根本沒有整潔過,經常是早上收拾完,孩子只要一"上線",玩具、漫畫本、零碎的部件就開始被扔得到處都是,本來是被整齊擺放,轉眼間就滿地都是。
  • 為什麼剛收拾完家裡還顯得很亂?原因有7個,4個是裝修引起的
    不知道大家日常有沒有這樣的感受:a. 只要有一天沒收拾,家裡就會滿地雜物;b. 剛收拾完,回頭一看還是亂,卻找不出到底哪裡亂;c. 家具太多,到處都是死角,收拾地面非常麻煩;d. 家務活兒永遠也幹不完。
  • 家裡3個地方越亂,說明孩子大腦開發越好,家長們別瞎收拾
    很多年輕的媽媽特別苦惱,因為在她們還沒做媽媽之前,都是喜歡把家裡整理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但是自從做了媽媽之後,可能都沒有時間收拾家裡了,即使收拾了也不過半天又被孩子弄得亂鬨鬨的,可苦惱了。但是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她就更加苦惱了,孩子已經5歲了,上幼兒園回來之後,把家裡弄得很亂,在溫女士看來,目之所及皆是「戰場」,這個「戰場」在她收拾了不過半個小時又恢復髒亂的狀態,讓她恨不得抓狂。
  • 不要再逼孩子勤收拾了,房間亂孩子更有創造力
    李女士對家裡衛生要求很高,除了每天打掃房間外,還給孩子劃定專門的玩耍和學習區,要求孩子們用完東西就歸位。但孩子們經常用完就拍拍屁股走人了,那邊媽媽追著孩子們收拾,這樣的拉鋸戰每天都要上演好幾回,偶爾還爆發戰爭。時間一長,好多玩具孩子們都不怎麼玩了,書也看得越來越少。
  • 家裡娃多,房間卻一點不亂?知道這個辦法,每天少做兩小時家務
    家裡有小孩後,媽媽一定會覺得很難保持家裡的整齊和乾淨,特別是孩子同時在家的時候就是「災難」,到處散落著衣服、玩具、文具、書本……媽媽們覺得自己有三頭六臂也收拾不過來。接受有了孩子後,家裡永遠會不一樣,這樣我們才能在心情愉悅的狀態下去培養孩子養成愛乾淨,保持整潔的好習慣。
  • 0-3歲與3-6歲孩子不同的教育引導方式
    很多教育學家和發展心理學家在研究0-6歲時,也發現0-3歲與3-6歲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方式。如蒙氏把0-3歲成為無意識吸收性心智,3-6歲成為有意識吸收性性質;七田真博士把3歲以內的學習成為純右腦的學習方式,3-6歲時從右腦向左腦學習的過度階段。
  •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管理孩子從收拾玩具開始
    這樣進行篩選和收納,就能兼顧孩子自身的喜好和父母對他們的引導了。既能讓孩子體驗到自己做主的參與感,又不至於讓篩選的結果過分偏離父母的預期。二、學會整理,讓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6月19日,長沙某中學一16歲男孩在月考期間跳樓自殺,原因疑為考試作弊被抓。
  • 哈佛研究發現:家裡有這3亂,孩子大腦越發達,父母別瞎收拾
    家裡有孩子的父母,最頭疼的事情就是收拾房間。因為大多數孩子都很調皮,父母前腳剛剛收拾好房間,後腳孩子就搗亂,不一會地板上就又堆滿了玩具。不過各位父母有沒有想過,其實孩子喜歡弄亂東西,並不是調皮而是大腦發育的需求呢?
  •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收拾東西
    不論在幼兒園裡還是家裡,都經常會出現的情況是:孩子玩完了玩具不收拾,扔的到處都是,大人們經常需要一邊看孩子,一邊不停的整理房間,一天下來,已是筋疲力盡,叫苦連天……當他們特別希望孩子能來幫忙時,卻往往又被孩子們拒絕了。第一部分:找原因孩子為什麼會拒絕大人,不願做這樣的事情呢?我想可能會有下面幾方面的原因。
  • 養3個娃,家裡卻一點不亂?這位媽媽的辦法,每天少做2小時家務
    家裡有個娃,足夠讓老母親變身專業保潔阿姨,每天跟在娃的屁股後面收拾,還要不停地自我安慰,「親生的親生的,等娃長大就好了」。而翔子足足有 3 個娃~孩子同時在家的時候就是「災難」,到處散落著衣服、玩具、學校帶回來的書本、文具……翔子覺得自己有三頭六臂也收拾不過來。怎麼辦?培養孩子們的收納習慣,自己的東西自己管!
  • 哈佛花76年跟拍700個孩子: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差距有多大
    俗話說,「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很多家長都有一個誤區:勞動會佔用孩子的學習時間,從而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所以,只要求孩子管好學習就行,其他一概不用管。事實上,適當的勞動,不僅不會耽誤孩子學習,反而對他們的學習有所幫助。
  • 剛收拾家務,孩子立刻搗亂?收下這張「家務清單」,孩子愛上家務
    但事實上,能夠幫助家長做家務的孩子其實並不在少數,而且,這些孩子並不是被強制性的被家長命令著去做家務,而是非常樂意的,心甘情願的去做家務。剛收拾家務,孩子立刻搗亂?收下這張「家務清單」,孩子愛上家務孩子的天性活潑,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每當家長想要打掃衛生的時候,孩子就像貓咪看到了逗貓棒一樣興奮,他會不停的搗亂,仿佛就像是在不停的刷存在感。
  • 神童13歲上大學20歲被勸退:做家務和不做家務孩子有什麼區別
    並埋怨道:這麼小的孩子,哪裡會做這個,受傷了可怎麼好?你不心疼兒子,我還心疼孫子呢?阿敏雖然也擔心孩子,但嘴上不服軟,跟婆婆據理力爭「做家務的好處」,認為這次只是自己疏忽了瓷碗易碎,沒有考慮周全而已。所以,難免會把孩子保護得太好,不僅不讓孩子做家務,甚至孩子要什麼只要嘴一張就行。有些父母對待孩子也會如此,尤其是只關注成績的父母,通常要求孩子「你只管好好讀書就行,其他的事不用你操心」。
  • 孩子總是亂丟玩具不收拾怎麼辦?這兩招讓孩子愛上整理玩具
    孩子玩起來就沒有了規矩,喜歡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可以說經歷過的媽媽都知道,寶寶亂丟玩具之後,整個家裡的場面是非常混亂的。笑笑也經常面對這樣的情況,尤其是兩個寶貝在一起玩的時候,家裡的客廳經常到處都是玩具。有時候下笑笑會非常憤怒,斥責寶寶,讓孩子把玩具全部都收好但是兩個孩子絲毫不在意。
  • 孩子多大開始參與家務?3歲就行,做家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很重要
    之後聊天時朋友有些驚訝,「你這教育也太到位了吧,小錦鯉這麼小就知道幫忙做家務了?」我笑了笑,「不是現在,其實她3歲時我就有意識的讓她幫忙做事了。你們都覺得我把女兒教育的好,孩子很懂事,也並不算,我只是讓她做了她早晚要做的事情,這對她未來很有幫助。」
  • 孩子幫忙做家務,並不想被獎賞——來自一位兒童心理學家的警告
    現代的爸媽因為許多理由而不要求孩子:最常見的就是因為自己工作時間太長而感到愧疚,或是不願意在孩子已經爆滿的時間表上再添一筆。 有些則是希望孩子多花點時間追尋他們的「興趣」。其他的是寧可將這種麻煩的家務外包處理,但如果你花錢請人整理家裡,孩子看到爸媽都不想做的樣子,他還會想做嗎?
  • 研究表明:家裡3個地方越亂,孩子越聰明,家長不用追在後面收拾
    執筆:輯香定稿:楠楠沒孩子的家庭,家裡整潔程度都相差無幾,但對於有娃的家庭來說,臥室亂得真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沒有最亂,只有更亂。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家裡越亂,孩子的大腦發育越棒1、2歲左右的孩子是慣於調皮搗蛋的,自從燦燦能走會玩後,家裡就沒「乾淨整潔」過的時候。起初,燦燦媽還挺有心勁兒的各種收拾,可一段時間後,她發現自己收拾的速度趕不上孩子「玩」的速度,也就放棄了。
  • 養3個娃,家裡一點不亂?這位媽媽的辦法,每天少做2小時家務
    1、培養老公、孩子一起分擔家務 家裡有個娃,足夠讓老母親變身專業保潔阿姨。每天跟在娃的屁股後面收拾,還要不停地自我安慰,「親生的親生的,等娃長大就好了」。而翔子足足有 3 個娃~孩子同時在家的時候就是「災難」,到處散落著衣服、玩具、學校帶回來的書本、文具……翔子覺得自己有三頭六臂也收拾不過來。
  • 來自一位兒童心理學家的警告:孩子幫忙做家務,並不想被獎賞
    現代爸媽因為許多理由而不要求孩子:最常見的就是因為自己工作時間太長而愧疚,或不願意在孩子已經爆滿的時間表上再添一筆。 有些則是希望孩子多花點時間追尋他們的「興趣」。其他的是寧可將這種麻煩的家務外包處理,但如果你花錢請人整理家裡,孩子看到爸媽都不想做的樣子,他還會想做嗎? 「受到悉心照顧」和「嬌生慣養毫無做事能力」是有差別的。
  • 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證明孩子智力越卓越,家長別幫倒忙
    但其實家長不知道的是,「亂」其實也是孩子智力卓越的表現。3個地方亂,證明孩子智力卓越哈佛兒童心理學家理察教授表示:孩子把家裡弄的越亂,他們的想像力和探索能力越高。有研究發現,孩子2歲時,是想像力發育的黃金時期,任何東西在他們眼中都可以重新加工,進行再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