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在火星上行走的人或是女性,有望攜帶精子繁衍生息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想像一下,未來某一天,人類可以將精子運送到其他星球,然後,在此創造出所謂的「太空嬰兒」,在此星球上繁衍生息,並擴展人類的基因庫。是不是太過於科幻?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24日報導,在今天於維也納舉行的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學會上,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提交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冷凍的精子樣本在暴露於與太空中的微重力環境類似的環境下可以保持活力。這表明,在通往天基繁殖的道路上,至少有一個障礙可能是可以克服的。

但一名專家對趣味科學網站表示,這項研究並未揭示精子在太空中的真實表現,我們距離使用冷凍精子創造太空嬰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還面臨諸多困難。

冷凍精子在微重力下保持活性

由於很多原因,在太空中進行性行為不僅困難而且危險;此外,宇宙輻射對發育中的胚胎也會造成巨大威脅。

最新研究負責人之一、西班牙巴塞隆納婦女健康中心胚胎學實驗室主任蒙特塞拉特·博阿達說,微重力還會顯著損害人體的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生殖系統。因此,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將人工繁殖作為徵服地球以外假想殖民地的主要手段。

以前的研究已經證明,人體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在低重力環境中會被破壞,所以,測試生殖細胞受到何種影響至關重要。

博阿達說:「微重力影響分子和細胞結構,科學家們已經發表了很多基於動物模型和人體其他組織和細胞而進行的此類研究的研究結論,但不同重力環境對配子、卵和胚胎會產生何種影響,科學家們知之甚少。」

為了更好地了解微重力如何影響精子,博阿達與來自巴塞隆納理工大學的微重力工程師以及西班牙業餘飛行員航空俱樂部的成員合作。

研究人員收集了來自10名健康志願者的精子樣本,並使用地球上生育治療中常用的技術將其冷凍。實驗樣本被綁在一架雙座特技飛機上,飛行員駕駛飛機進行了大約20次拋物線機動,使樣品暴露於從類似太空的微重力到2到3倍地球重力的重力條件下。

博阿達說:「我們選擇了特技飛行,因為它在模擬太空飛行的影響方面被證明是有效的。」

飛行結束後,研究人員將樣本解凍,並將精子與存儲在地球上的對照樣本進行比較,研究人員通過測量七種特徵來評估精子的活力,包括精子的濃度、運動能力、活力、形態和DNA碎片等。

博阿達說:「在暴露於微重力後,冷凍的人類精子樣本似乎沒有發生變化。」

據英國《獨立報》6月24日報導,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儘管處於研究初期階段,但開啟了「將雄配子安全運送到太空並考慮在地球外建立人類精子庫」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也指出,他們需要將冷凍精子暴露在類似太空的條件下更長時間,並分析不同重力水平對冷凍精子的影響。博阿達說:「最好的選擇是利用真正的太空飛行進行實驗。」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生育專家艾倫·佩西教授表示:「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想法。」

博阿達博士說:「研究人類暴露於太空的長期影響,並考慮在地球外繁殖的可能性很重要。」

據俄羅斯衛星網6月24日報導,正如英國《衛報》所指出的那樣,這一新發現可能對未來僅限女性的任務有用,比如,這些女性可被派往火星殖民當地。

《衛報》引用英國第一位太空人海倫·沙曼的話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份未發布的火星任務報告就推薦派遣同性別飛行員前往火星,以提高團隊的凝聚力。

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也曾表示,第一個在火星上行走的人很可能是一名女性,該機構已設定了到2033年在地球上建立殖民地的目標。

佩西說:「女太空人可以獨自帶著精子前往火星,在此處繁衍生息。而且,女性可以前往任何男性未曾涉足之地。」

雖然這些研究結果令人鼓舞,但仍有科學家表示,這類試點研究的結果還遠未蓋棺論定。

美國堪薩斯大學名譽教授約瑟夫·塔什說:「這一結論未能考慮用於安全的人類繁殖的精子庫的要求;也未考慮長期暴露於微重力和太空飛行輻射下的太空飛行條件。」

塔什進一步解釋說,研究中使用的拋物線演習會導致引力的快速交替變化,「在長時間真實的太空飛行中不會經歷這種變化。」

塔什正領導一項NASA研究,該研究旨在利用來自國際空間站的樣本回答類似的問題。 塔什說,研究結果將在11月的科學會議上公布。

此外,塔什表示,微重力的影響只是地球之外的安全人類繁殖技術變得可行之前,研究人員必須清除的許多障礙中的一個。

塔什強調說,在地球大氣層以外繁殖面臨諸多問題,研究人員必須面對的其他挑戰包括:尋找減輕太陽輻射對配子、受精卵、發育中的胎兒和母親的影響的方法。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NASA將人類精子送上國際空間站
    NASA將人類精子送上國際空間站 2018-04-16 10:28:5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現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又玩出了新花樣:他們與堪薩斯大學以及科羅拉多大學合作開展一個名為Micro-11的科研項目,將冷凍的人類精液送上了國際空間站。資料圖: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進行太空行走。  據報導,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是堪薩斯大學醫學院的約瑟夫•塔什(Joseph Tash)。
  • 骨髓就能"造"精子 女性有望單性生育 只能生女兒
    骨髓就能"造"精子 女性有望單性生育 只能生女兒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3日 21:55 來源:北京晚報 不久後也許能從女性骨髓組織中提取出能製造精子的幹細胞,從而實現單性別生育。不過,由於女性體內不含Y染色體,通過這種方式產子只能生下女兒。    成果採用骨髓細胞培育精子    最新的研究並沒有使用爭議頗多的胚胎幹細胞,而是採用的骨髓細胞。
  • NASA 將精子送往國際空間站:研究人類深空繁衍
    IT之家4月7日消息 未來的太空旅行或者說太空移民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人類的繁衍,如果在深空不能繁衍的話,那麼對於人類來說將會是一個大麻煩,而現在NASA就將人類精子送入太空,目的是為了研究人類在深空中的繁衍。
  • 他們從山西大槐樹移民河南,繁衍生息二十三代,尋根問祖續家譜
    睢姓家族,在漫長的二千多年歷史長河中繁衍生息,雖曾經貴為豪族望門,卻被視為冷僻姓氏而不在《百家姓》之中,其後裔也寥若晨星,迄今全國睢姓人口不足五萬人。河南滑縣睢莊村就是睢姓一脈。睢莊,地處黃河故道,全村1721口人,其中睢姓為望族,佔1600餘人,另有潘姓和楊姓兩支族人,現在進行認祖歸宗,然而全國找到的宗親不足五萬人。
  • 中德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最古老精子,200微米!是人類精子的四倍
    在進化論沒有誕生之前,人們普遍相信神創論,西方人相信上帝造物說,是由上帝創造了男性和女性;而我國也有女媧用泥創造人類的說法。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明白了繁複的生命延續主要依賴於雄性和雌性體內的精卵結合。經過科學儀器掃描成像,原來這團絮狀物竟然是雄蟲的精子。這樣就很好理解了,這隻雌蟲肯定是剛和雄蟲舉辦完婚禮就被黏黏的樹脂困住了,時間仿佛被定格在一億年前。這一團絮狀物竟然是一億年前一種蟲子的巨大精子。眾所眾知,包括我們人類,多數生物的精子非常渺小,而且數量很大,主要是為了增加雌性的受精機會。
  • 功能精子製造成功 未來生娃還需要男人嗎
    西遊神話裡唐僧師徒四人來到女兒國,這裡全部只有女性,人們喝下子母河裡的水,在這裡繁衍生息。未來,這樣的事情能否成為現實?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也許未來男性真的有可能在創造生命的過程中成為「多餘的人」。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導,假如有朝一日科學家們成功地從皮膚中培育出精子,不育症的治療方法將會發生革命。
  • 男性精子減少,女性不孕案例增多,矽谷為了讓你生孩子操碎了心
    或許繁殖真的是人類的本能,當人在說活著就得創造點什麼時候,絕大部分人都選擇了創造一個孩子。高科技公司也發現了這一點,即使在壓力較大、物質匱乏的情況下,人類的繁衍本能依舊存在。而當他們繁衍遇到困難的時候,誰能解決這一點,誰就擁有了一把金鑰匙。
  • 看不見的決定性,讀《精子戰爭》上篇
    所以,下文種種,與道德無關,也拋開理性,我們只是客觀地、嚴肅地探討確定性的事實和可能性的解釋。只有在對自己種種表象行為層層剝離到最深最切的核心之處,我們才能了解到真實的自己,對於每個人來說,自我洞悉的誘惑都是致命的。 每個人都是精子戰爭中的「王中王」,不僅是在子宮內,也包括大千世界的性愛行為,更是精子戰爭的廣闊戰場。
  • 人造精子在爭議中遊來 男人是否真已沒用
    Karim Nayernia)賦予這群細胞一個獨特的名字:IVD精子——源自體外的精子(In Vitro Derived Sperm)。  這種由人胚胎幹細胞誘導而成的「人造精子」真的「管用」嗎?會不會讓男人無用武之地?會不會帶來倫理問題?會不會給人類的繁衍帶來新變數?
  • 人類身體存在3種缺陷,最後一個影響未來繁衍方式
    幾億年前,地球上本來沒有人類什麼事。拋開哺乳動物之外的其他物種不談,只在哺乳動物中間,人類的身體也是哺乳動物界的一股清流:直立行走、皮膚完全和空氣接觸、通過出汗來散熱。直立行走,讓人類隨時都能保持最佳的視野,提前發現獵物或潛在的危險,增加了生存率;出汗散熱則極大地提升了耐力,增加了捕獵成功率。但是人類的身體並非是完美的,為了生存繁衍,總是有取有舍。
  • 火星適合人類居住嗎?
    火星的大氣層中二氧化碳佔95%,另有微量的氬氣和其他氣體,但大氣層很薄。地表大氣壓低於地球海平面大氣壓的1%。火星幾乎沒有自由態的氧氣。溫度與火星大氣想要讓火星適合居住,就需要完成兩大任務①將其平均溫度提升至水的冰點以上②增加並維持大氣中氧氣的含量,到足夠供人類呼吸的程度。
  • 幾億精子賽跑,你是最幸運的
    卡通演繹,奇妙的生命歷程  徐鍵一上來,就放了一段孩子喜歡的卡通,從動、植物的胎生、卵生一直講述到人類的繁衍生息,還和孩子們探討「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一困擾了人類數百年的話題。  「也許小時候媽媽會告訴你是『撿來的』、『是從胳肢窩下掉出來的!』等種種離奇的回答,你們相信嗎?」徐鍵的提問得到各種回答。
  • 火星表面的引力,可以讓太空人正常行走嗎?
    當然可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1/3,人在上面可以很輕鬆地行走。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為g=9.8m/s^2,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可以估算出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已知數據:(1)火星半徑r=3397km;(2)火星質量m=6.4219*10^23kg;那麼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火星)=GM/r^2=3.71m/s^2;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38%,這樣的話,太空人在火星上行走會輕鬆很多
  • 110歲巨型龜或調用體內儲存多年精子繁衍,讓物種「死而復生」
    因為這個重大發現很可能會改變歷史,改變這個物種滅絕的命運,而Forrest 透露:「這隻雌性巨型龜體內很可能儲藏多年的精子,可以幫助她繁衍後代。」原本, Forrest和他的團隊抵達加拉帕戈斯群島的費爾南迪納島是為了拍攝《動物星球之滅絕還是生存》,一行人從加拉帕戈斯群島聖塔克魯斯島出發,經過長達15個小時的乘船最終抵達費爾南迪納島。
  • 亞馬遜最原始部落,族群沒一個男人,靠掠奪其他部落男子繁衍生息
    這是一個純女性的部落,部落中沒有一個男士。下邊給大伙兒介紹一下這一部落。這一部落對性別的管控十分嚴苛,不允許有男生存有,乃至不允許有男寶寶。他們沒有頭領,沒有權威性,沒有一切機構,組員中間都沒有嚴苛的親戚關係,他們對團隊的凝聚力沒什麼定義,可是善戰好戰。全部落的人同吃一鍋飯,同耕一塊田。
  • 火星上的重力可以讓人像在地球上一樣正常行走嗎?很抱歉,不能!
    理論上來看在火星上行走會比地球上更輕鬆一些,因為火星表面的重力約只有地球的1/3強(38%),去到火星上之後我們肌肉的力量並沒有降低,而所需要的負擔減輕了2/3,那麼更輕鬆是肯定的!但事實上卻不能,而且還比地球上負擔可能會更重一些!
  • 地球上的水並不是無中生有的,其來源讓人意想不到
    水是我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樣東西,現在已知的生命形式幾乎都要依賴水,對在地球上的生命而言,水就是生命之源。而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顆美麗的蔚藍色星球,海洋佔了這顆星球表面積的71%。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地球上的水是怎樣來的呢?按照大家對宇宙中其他星球的認知,可能會覺得宇宙中像地球這樣充滿水的行星很少,所有地球上的水應該是自己產生的。
  • 科學家定義"完美精子"方程式 尋最有活力的精子
    雖然看起來很複雜、令人困惑,但這一方程式描述了精子向卵子移動時的速度,並把精子尾部長度以及擺動速度等因素考慮在內。圖中只是一些系列方程式之一,科學家希望藉助這些方程式尋找最有活力的精子,以幫助正在接受生育治療的夫婦。
  • 俄羅斯科學家:我們正在訓練4隻猴子上火星,但它會死在火星上
    文/行走天涯俄羅斯科學家:我們正在訓練4隻猴子上火星,但它會死在火星上火星幾乎已經成為了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人類探索和了解最多的一顆星球了,即使在火星上,已經發射了多艘探測器,但是人類至今也沒有實現將太空人送往火星的計劃,其實並非這個工程有多麼困難,而是科學家害怕對於火星的了解還不夠完全,因為這場旅行至少有著六個月以上的時間,有可能太空人到了火星之後會立即死亡也說不定,那麼為了確保科學家的安全問題,多國科學家才只是未進行這趟的旅程!
  • 精子「欺騙」了科學家300多年!新研究顯示:精子並非左右擺動前進
    儘管列文虎克第一個觀察到精子的運動,但是他誤解了觀察結果。他並沒有意識到這與人類的繁衍有何關係。相反,他以為自己發現了碰巧生活在精液中的微型動物。當時,大多數科學家都贊同他的觀點。「精蟲」(spermatozoa)一詞正反映出這種錯誤認識廣泛存在,它意為「精液中的動物」。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在 1830 年,將精蟲歸類為腸道蠕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