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小學開設英語課已成為發展趨勢。我是學英語專業的,在基層小學教了八年英語,下面就我個人的體會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堅定信念,對教好學生有所認識
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使每個學生學好英語。從素質教育的角度說,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期望他們都有所學。從小學生的智力發展過程看,我們應堅信他們都是可塑之材。小學生正處於兒童前期,這一時期,兒童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已經完成,腦神經系統的控制與調節功能也日趨完善。兒童期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由於智力發展非常迅速,因此,這一時期的正常教育與良好環境顯然格外重要。兒童前期智力的基本特徵是:感性經驗、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想結合,並逐步過度到邏輯思維為主;思維具有可逆性,並能進行初步的判斷和推理,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對任何事物都要問個究竟;很強的記憶力,特別是機械記憶的能力;善於想像等。
(一)堅持以下原則
我們偏遠山區缺少英語學習環境,我就把我的英語自修與英語教學結合起來,與學生共同學習;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是客觀的,要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 積極性、主動性,讓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和發展,一步一個腳印,最終都有所學。
(二)明確小學英語的教學目的
1、使兒童獲得一些英語的感性認識,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培養能力,使學生敢於大膽開口說英語。
2、打下較好的語音、語調和書寫基礎。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進一步學習英語奠定初步的基礎。
(三)在教學內容上
1、以音標為憑藉,音標教學貫穿教學的始終
語音的重要性:語言是一種工具。人們使用語言,進行交往、交流思想。我們通過學習英語,可以和許多國家和人民交往,可以吸取有用的科學文化知識,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語言有三個方面,即語音、語法以及詞彙。語音是根本的。語法和詞彙都是通過語音得到體現的。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好發音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步。只有學好發音,才能聽懂別人說的話,也才能讓別人聽懂你說的話。能聽能說,英語就算學活了。只有學好發音,才能把所學的語言材料以正確的形式在腦子裡存儲下來,以正確的形式使它重現,從而加強對語言的感受,最有效地掌握語法和詞彙,提高實際使用的能力。因此,學好發音是不可缺少的第一步。發音沒有認真學好,不僅英語說不好,連朗讀都有困難;這樣,就很難學得活和學得牢,也很難較快地嘗到學習英語的甜頭。一開頭學好語音,學英語的方法對,路子寬,以後收效會越來越大的。
從第一節英語課開始我就滲透語音教學,不論是會話中的詞、會話後的詞,還是字母,都給出音標,按音標教給學生發音,強調發音要領,持之以恆。這時,以模仿和利用音標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並從中使學生形成利用音標學習英語的意識和一定的技能。
從第二學期開始專門學習音標後,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技能系統學習音標知識,並應用音標知識和技能去學習詞彙。「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我要求學生記筆記,即課本會話中單詞的音標,課後學生自己練習時若忘記某個詞的發音,自己根據音標拼讀出來。我鼓勵學生學查字典,自己遇到生字自己去查、去拼。
2、以聽說為主方向,讓學生在有意和無意中真正感受到英語:
學生學習英語,光會說幾個單詞、幾句簡單的日常用語,如「Hello!Bye-bye!」是遠遠不夠的,不能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英語離他們是遙遠的,所以要創造條件使學生充分地去練習聽說。課本中的會話、Let's play中的繞口令,以及我平時教給學生的一些句子都可以看作是例句,課上課下、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進行「有意練習」、「無意練習」。例如,在講新課時「練習」,平時學生已能脫口而出「May I come in?」在學習「May I go now?」時就可讓學生在對比中很快學會新句子,練習了句型「May I …?」在生活中練習,我不留神踩了一名學生的腳,便說「I'm sorry」,學生說「Don't worry」,很自然地練習了所學英語。
3、單詞的認讀、記憶逐步加強:
學習英語的另一塊基石就是詞彙,不管是聽說還是讀寫,都離不開詞彙,所以,一定要重視詞彙教學。一是讓學生自己通過課本插圖、我去引導明確單詞中文意義,二是學生自己看清單詞字母組成、利用音標拼讀出來;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自己藉助字典學習,我給予指正。在鞏固記憶方面,採取定期聽寫、隨機複習的方式。
4、發揮遊戲的作用:
課本中的遊戲對鞏固教學有很大作用,可以讓學生在快樂的遊戲中自然地學英語。如,對於練習元音「/ei/ /i:/ /ai/ /u/」的四個繞口令,絕大部分學生能饒有興趣地、較熟練地說下來,練習了音標,清楚了含有這幾個元音的字母,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我的教學也比較順利了。
此外,每單元結束後,我都要帶領學生進行系統複習,內容除了單元檢測外,還有會話、聽寫、拼認音標詞等,學生先練習,然後在我跟前「一一過關」,查漏補缺。我把這些情況以表格形式記錄,對學生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四)對待學生方面
在課堂教學、課後複習和單元複習時,我對自制力強、學有餘力的學生「放手」讓其「自學」,並要他們幫助其他同學;對有一定自制力、有一定知識和能力的學生給予輔導,組織他們一起學習;對自制力較差、知識和能力水平低的學生重點輔導,並組織其他學生幫助他們。我鼓勵學生之間一起學習、交流,以促進他們的學習。
(五)經驗教訓總結
1、教學方法、形式有所變化,但還是較單一、死板,主要還是老師單純講解、學生聽,練習仍是老師單純叫、學生答,那些「優秀生」聽得進去、做得下來,而有的學生對你的課就置若罔聞了。
2、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學的覆蓋面小,上面所說的教學方案並沒有完全實施。由於我的時間、精力的原因和學生的個體情況不同,我與學習好一點兒的學生接觸、交流的機會相對於學習差一點兒的學生多。比如,課堂提問並沒有特別注意中等生和後進生。再如課後練習和單元複習,「優秀生」「隨時隨地」找我練習,不對或不熟練的地方在我指導後再反覆練習;中等生、特別是後進生,我得「主動」和他們「預約」,而他們往往「失約」;學習小組也沒有完全搞起來;我對中等生和後進生「把關」也不嚴,中等生不熟練就放過去了,後進生是勉強「過關」。結果,「優秀的」越優秀,「落後的」越落後。
3、學生的智力、能力水平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
4、更重要的原因是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的深入,那些智力、能力水平相對較低的,也沒有一定良好學習習慣(或說是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學習就落後許多了。
(六)我的小學英語教學的改進
1、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和英語的學習,完善我的教學方案。
2、更重要的兩個方面是花工夫、下力氣、千方百計徹底實施教學方案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自制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任小學英語教師以來,課餘我們都在反思,小學英語應該怎麼教?到底存在那些弊病?以下就是我實踐及參考歸納總結的幾點想法。
在中國,很多人忽視了英語是一門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是英語學習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客觀原因。
那麼,第二語言與外語究竟有什麼區別?它們是同一概念不同風格的用語,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對英語教學的效果會產生怎樣的作用?
其實,我們知道,second 1anguage與first language相對,而foreign 1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是與mother tongue和native 1anguage相對的。
英語在一個國家或地區是二語教學還是外語教學,還有一個重要標誌,那就是看當地學校的課程是不是用英語授課。如果除了英語課,其他課程用母語講或大部分用母語講,英語教學就是英語外語教學(TEFL)。顯然在中國,英語是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中國缺乏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環境。母語可以習得,二語也能習得,但外語是不能習得的。
而在我們的小學英語課上過多的強調了情景的創設,甚至是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於產生了虛假的情景。很多老師抱著在這樣的情景中給孩子們以自然習得英語的期望,原本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在35分鐘的英語課上,老師用外語授課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學生能開口說外語的時間又有多少?有多少學生的家庭有外語環境,有多少學生父母懂外語,學生在課餘時間主動或被動接觸外語的機會又有多少?我們盡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小學英語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英語教師和學生配合的天衣無縫,聽說讀寫的操練樣俱全,加上朗誦,短劇,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語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這本帳,從事英語教學的一線教師心中應該是很明白的。
二、小學英語教學應較多地採用採用認知法,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觸真實的語言,進行真實的交流,靠大量重複模仿,強化記憶,養成習慣。視聽法、聽說法、交際法都屬於直接法。以直接法為主進行教學,一定要有語言環境,要有高水平的師資,班額要小,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機會要多。認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於缺乏語言環境,學習途徑主要是通過理性思維,學習語音、語法、詞彙知識,掌握語言規則,指導聽說讀寫,舉一反三,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語言能力。英語在中國是外語,中國學生學英語,不論是小、中、大學,都不能採用二語教學類型,而要以語言知識為拐杖,在運用經驗學習的同時,要注意理性認知;對於小學生尤其要培養他們可持續發展的語言學習能力,不能排斥語言知識。
而在我們現實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有限的師資力量,教師水平的相對低下,語言環境的缺乏,大規模的班級授課,都告訴我們直接法的教學方法不適合目前的小學英語的教學實際。
三、靠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
小學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靠唱歌遊戲去學習,因為培養興趣主要是為了學習英語。小學生學習英語不是英美的移民學習英語,則只有不斷學到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才可能培養持久的興趣。而目前小學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鐘的英語課,單靠唱歌遊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遊戲應該作為小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小學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儘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說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說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小學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不斷反思,集體討論,積極了解訊息是我們現代教師必須作到的功課,我們的不斷積累和成長才能幫助孩子們更好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