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中醫如何開方之七:中醫可不僅僅只會開中藥!

2020-12-16 老蝦說中醫

經過了四診辯證,患者的情況在中醫師的心中留下了痕跡。中醫師此時的大腦就像一部快速運算的計算機,飛速的找尋著對應的方法。一位優秀的好中醫,一定是經歷了很多困難的,一定是能夠接觸很多方法的,包括但不限於像針灸、拔罐、刮痧、草藥、刺血、按摩、食療等等。

所以說,真正的中醫是要看其格局的。格局越高,中醫的水平越高,境界也就越高,所掌握的技能就更多,在臨床中面對突發症狀時更有選擇性。

所謂大道至簡。就好像武俠小說裡的武功高手一樣,當把百家所長都融匯貫通後,比武時出手往往只需一招,就可瞬間將對手制服。

那真正的中醫,在審查患者的情況之後,應該找到患者的病因。這其中的過程在四診裡已經講過,不再囉嗦。

然後就是開方子了。在大多數老百姓的心目中,認為中醫就是三根手指加一堆草藥,其實這是不準確的。

在中醫界有這樣一句話:看病不明經絡,開口動手便錯。

這句話裡闡述了經絡的重要性。而在中醫經典著作中《黃帝內經》裡,更是用了很多篇幅來講明經絡的重要性。《黃帝內經》通篇僅有四個藥方,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在講經絡、五運六氣、臟腑等。

但除了經絡,其實還有更重要的,那便是食療。

還是講一個幾乎人人都知道的故事吧:扁鵲兄弟三個都學醫,他排行老三。世人問他兄弟三人誰的醫術最高明,扁鵲回答說自己是最差的,老二較好,老大最好。原因就是自己只能治已經發生的疾病,老二是治療剛剛發生的疾病,而老大是能夠治療未發生的疾病,也就是現代醫學裡講的「治未病」!但為何扁鵲最有名氣呢?因為他治療的是疾病發生時的患者,世人稱他為神醫。但老二和老大所治療的都是疾病之前的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養生,都是生活中的一些最簡單不過但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事情,所以才會沒有名氣。

食療方法,古已有之。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設立了「食醫」這一職位,目的就是專門給君王搭配飲食的,這也算是營養師的前身吧。

在《黃帝內經》裡,關於食療有著這樣一段非常經典的話: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五畜為益。

「五穀為養」是指黍、秫、菽、麥,稻等穀物和豆類作為養育人體之主食。黍、秫、麥、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菽則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等。穀物和豆類同食,可以大大提高營養價值。我國人民的飲食習慣是以碳水化合物作為熱能的主要來源,而人類的生長發育的自身修補則主要依靠蛋白質。故五穀為養是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

「五果為助」係指棗、李、杏、慄、桃等水果、堅果,有助養身和健身之功。水果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糖類和有機酸等物質,可以生食,且能避免因燒煮破壞其營養成分。有些水果若飯後食用,還能幫助消化。故五果是平衡飲食中不可缺少的輔助食品。「五畜為益」指牛、犬、羊、豬、雞等禽畜肉食,對人體有補益作用,能增補五穀主食營養之不足,是平衡飲食食譜的主要輔食。動物性食物多為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而且含有人體必需的胺基酸,是人體正常生理代謝及增強機體免疫力的重要營養物質。「五菜為充」則指葵、韭、薤、藿、蔥等蔬菜。各種蔬菜均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物質,有增食慾、充飢腹、助消化、補營養、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腸癌等作用,故對人體的健康十分有益。

古人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是用充滿智慧的眼光來發現生活之美的。所以中醫可不僅僅是只會開中藥,中藥也只是中醫體系裡的一個方法而已。健康是養出來的,是需要辯證出體質或症狀後,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做適合自己的養生藥膳,持之以恆的做下去的。

相關焦點

  • 朱世增:西醫開中藥成方要先學中醫基礎理論
    吉林市華僑醫院院長、吉林省名中醫、全國政協委員朱世增《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中《切實提高中醫醫療服務能力》之第三項「促進中西醫結合」中明確要求:「提升中西醫結合服務能力」,「完善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政策措施
  • 告別中醫中藥
    他們認為,中醫是越古老越可靠,中醫的前途不在於現代化,而在於復古。可是,這個復古傾向一冒頭就被人們嗤之以鼻了。明眼人心裡很清楚,復古只會掩蓋中醫的缺點,不會給中醫帶來任何積極的後果。由之,中醫走入了一種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筆者首先想要論述的是,中醫走入今天這種境地,是它從來不曾主動地尋求進步造成的。中醫祖於不立方劑的《內經》和《難經》。
  • 中醫論辯之四:中醫中藥的兩個堅守,兩個放棄,一個改進
    西醫的這種理性在疾病診斷、危重病人急救、外科手術等方面優勢明顯,但在一些慢性病、疑難雜症以及身體虛弱病人的調理上卻是中醫具有優勢。比如說普通感冒吧,對西醫來說,感冒是一些病毒的感染,是沒有藥物治療的。醫生會告訴你多喝水,休息好,如果咳嗽嚴重,會給你開一些止咳的藥物。其實真相是,你吃不吃藥,對感冒是沒影響的,在一定時間內感冒都會自愈。
  • 「電腦中醫」號脈開方 醫院:傳統醫學領域尚屬首次
    信報訊(記者王成旻 通訊員張梅珍)張秀珍女士去北京軍區總醫院看中醫,可給她看病的卻是一臺電腦。  該醫院的大夫把一條布帶纏在張女士的手腕上,電腦不但測出她渾身無力、血小板減少等症狀,還給她開出了一張藥方。昨天下午,張女士告訴記者,經過檢查治療,她的身體已恢復了健康。
  • 中醫中藥並非讓腫瘤縮小
    治療現狀  中醫中藥更多運用於放化療期間  「中醫藥治療不是僅僅在無藥可醫走投無路時選擇的,它應該也可以運用在腫瘤治療的全過程中,只是不同的階段使用不同的中醫藥治療,這已經是經過科學驗證的。」林洪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 中醫看病要看到人:看看片子是開不出藥方的!
    經常有病人在網上給老師發郵件,甚至把醫院的檢查片子也發過來,想請老師開方用藥。上次北京有個學生,她親戚家的小兒發燒了,請教她,然後她就在電話裡,給孩子開了藥方。好比桑葉50克治療白睛溢血,這是非常成熟的經驗,可你沒見到人,不知道他心脈怎麼樣,萬一是一個心脈衰弱的,這個下去,會不會加重他心衰,他受不受得了,會不會像水滅火一樣,這些都有風險在裡面。古人說,不見兔子不撒鷹。對於當代的中醫來說,雖然網絡信息這麼發達,不見病人也不要輕易出方,表面上看你是要幫他,實際上你卻背負著責任。
  • 動脈網發布中醫數位化報告:中醫數位化將迎來大發展
    人工培育的可替代中藥材品種稀少,中藥材仍然高度依賴自然資源,且存在飲片和湯劑等傳統製備手段,這使得中藥在傳承創新中面臨中藥材種植質控、原材料流通監管溯源、藥房配藥煎藥等環節的痛點。此外,由於發展時間短,投入相對較少,中醫器械的技術水平相對西醫器械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數位化技術在中醫藥械領域也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 煙臺中醫的窘況 專科生畢業5年還沒法獨立開方
    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國粹中醫,在今天的發展中遇到了瓶頸。  21日,本報記者探訪港城中醫圈了解到,現在大學課程偏重西醫,患者看病選擇西醫,甚至有年輕中醫師畢業5年還不能獨立開方。中醫處於傳承難、不重視、有誤解的困境中。
  • 君一堂中醫館:發現中醫之美 探尋中醫之奇
    君一堂中醫館:發現中醫之美 探尋中醫之奇 時間: 2017-11-14 16:40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成都青羊區君一堂中醫診所有限公司是以門診部服務、中藥銷售為主,擁有醫院資質的企業。依拖其名醫資源和管理優勢,對中醫行業進行投資、經營和管理,構建優質、高效、合理的中醫門診連鎖服務,保障公司二十一世紀的持續健康發展。目前成都君一堂中醫館已擁有如姚寶清、劉然、張汗、陳明顯等多名原成都軍區醫院的名中醫,成立不到一年時間,日均接待病人數量已近200人,君一堂中醫館已逐漸成為大眾心目中值得依靠和信賴的標誌。
  • 外國人為什麼不相信中醫和中藥?中醫是否靠譜?
    絕大多數美國人是不信中醫中藥的。原因有幾點:1、美國的官方和權威機構在醫療方面做得比較好,FDA嚴格把關,那些安全有效的東西才能當做藥賣,這就是為什麼在藥房見不到中藥的原因,少數中藥在華人超市有,但是當做營養補充劑買的。
  • 中醫「病了」,該好好治治了
    數千年來累積的治療急性傳染病的豐富經驗,使中醫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療禽流感、愛滋病等方面,都有特殊的優勢和傳統,將來應該更積極地參與進去。 「誰說中醫只能看關節痛、只會開藥方?中醫不是輔助,我們不能先把自己的定位定錯了。」
  • 邱醫生說:中醫可不是什麼慢郎中。
    趙阿姨非要我開方,我告訴她,方會開給你。但是如果後面情況有變,要立刻看急診。於是我開了三幅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合三子養親湯。吃了一副藥後,咳嗽氣促明顯好轉;第二幅藥各種症狀都沒有了,還說咳出了好幾口以前從來咳不出來的濃痰。打電話來問,要不要繼續吃。
  • 講究「望聞問切」的中醫如何突圍在線問診
    來源:一財網新冠疫情下,在線問診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普及,隨之而來的則是各路資本紛紛進入,如今中醫也開始涉足這一領域。7月17日下午,中醫連鎖企業固生堂中醫集團(下稱「固生堂」)宣布與白露中醫網際網路醫療達成戰略合作,加碼線上問診業務。雙方將在中醫線上診療服務、中醫智能辯證開方領域等展開深入合作。
  • 劉國印—匡濟中醫中藥研究所
    劉國印,主任中醫師,南陽市匡濟中醫中藥研究所所長、南陽匡濟門診負責人。自2007年至今,連續擔任區人大代表,2014年至今連續兩屆擔任區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2018年當選南陽市第六屆人大代表;2015-2017年,連續3年被評為南陽民進優秀委員,並先後擔任經濟總支副主委、社會服務專委會主委;2017年當選為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中西醫匯通分會副會長。
  • 黃先洪:零基礎學中醫
    我說沒辦法,自己看不懂原文,我又不是想搶當中醫神聖,我不管看到什麼時候,我看書也不快,前後關聯的內容我還反覆地回頭翻看,我只知道我喜歡看,喜歡摸索書中的奧秘。小時候父親常說的一句: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隨著時間的流逝,堅持幾年過來,所謂的厚書也被我看完了,中醫基礎理論也在佳明老師的堅持授課下學完了。自己也有所成長,收益頗多。
  • 胃火過旺,可致牙齦出血紅腫口還臭,中醫:這味中藥可試!
    中醫看法中醫認為,牙疼,尤其是門牙疼,可能就是來源於胃火旺盛,胃火通常來源於口。如果日常我們吃得過於辛辣、油膩並且不消化,那身體會引起胃火,胃火太過旺盛就會牙疼。除此之外,牙齦出血也不單單是口腔的問題,在中醫眼裡,這是身體平衡變差的重要標誌,一般都是體內虛熱,不僅僅會引起牙齦出血,而且會引起鼻血,所以不管是牙疼還是牙齦出血,降火都是非常必要的。上火導致出現口腔問題怎麼辦?
  • 法國來的「洋中醫」 用法文翻譯中醫典籍
    10年前,阿貝樂只帶了一個背包就飛到中國成都求學中醫時,並沒有預料到,自己會在成都一呆就是10年,變成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通」。他先後翻譯了《傷寒論》《醫理真傳》《脾胃論》《四聖心源》《神農本草經》等中醫典籍,其中很多都是首次被翻譯成法文。
  • 兒子上高三,想讓他學中醫,前景如何?
    網友一: 兒子上高三,你想讓他學中醫,你的想法很好,很智慧,也很理性,選擇杏林,普天救濟,是很好的人生職業生涯規劃。但是,關鍵還在於兒子,他是不是願意學中醫;他有沒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以及畢生都拼搏奉獻的精神;有沒有不斷鑽研,不斷進取。
  • 德聖堂第四屆中醫中藥文化節:傳播中醫中藥文化
    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吳鴻) 9月2日,由雲南省民族文化發展基金會主辦,雲南德聖堂健康產業及德聖堂中醫門診有限公司承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獻禮暨德聖堂第四屆中醫中藥文化節在昆明市開幕。
  • 中氣不足吃什麼中藥? 中醫如何調理?
    原標題:中氣不足吃什麼中藥? 中醫如何調理? 一般身體虛弱、患上了慢性疾病,會導致脾胃的虛弱,從而引起中氣不足,一旦中氣不足時會導致患者全身沒有力氣、臉色發黃等,中氣不足吃什麼中藥。 中氣不足吃什麼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