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經理人必需懂的引薦禮儀
在重要的商務場合裡,怠慢、忽視他人的做法是非常失禮的。並非只有明確規定、任命或被請求時,你才能成為引薦者,在以下場合中,你應主動擔負起介紹雙方的任務:
※ 你正在接待某人,遇到了對方不認識的人士,而他又恰好與你打了招呼;
※ 陪同上司、長者與來賓時,遇到了對方不認識的人士,而他恰好與你打了招呼;
※ 在公司裡,接待彼此不認識的來訪者;
※ 打算將某人推薦至某一社交圈中。
當你擔任了引薦人的角色時,你需要掌握一定的規則與基本禮儀,這些禮儀不但可以巧妙地加深雙方對你的好感,同時也會讓他人見識到你通情達理、精明能幹的一面。
在莊重、正式的場合裡,最基本的介紹禮儀首先體現於「先後有序」上。按「尊者有優先知情權」的商務慣例(即被介紹雙方中,位置較高,更受尊重的人應首先知道對方的情況),在介紹時,你應該遵循以下介紹規律:
1、將年輕人介紹給年長者;
2、將位低者介紹給位高者
3、將男性介紹給女性;
4、將同事介紹給客戶
此外,商務禮儀與社交禮儀不同,在判斷誰是「尊者」時,首要原則是基於職務,而不是性別、年齡。
如果你只是在普通的交流中需要介紹某人,則不需要太過拘泥於禮節。特別是在彼此都是年輕人的情況下,更應以輕鬆、自然為基本介紹原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這位是李娜,這位是王偉。」
在非正式的聚會中,你更可以採取一種隨機的方式來為朋友們進行介紹:「王偉,你可能還不認識李娜。」或者,「王偉,這位是我的同事李娜。」然後,再針對雙方,做出簡單的介紹。
非正式場合的介紹不需要太過於講究先後次序,不過,也不能過於隨便。那種「王偉,來見見李娜。」或者,「王偉,過來和李娜認識一下。」的介紹方法,往往會給雙方留下缺乏善意與禮貌的印象。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不可輕易地將介紹的一方稱為「我的朋友」,這種介紹方法往往會給人「此親彼疏」的錯誤印象,既不禮貌,又不友善。在商務禮儀中,除了要區別場合進行介紹以外,還應格外注意以下技巧:
1、利用簡短的說明
在介紹時,最好使用姓名並提的方式進行,如談判、客戶會面一類的情況下,還可以附加簡短的職位、學位等說明;在商務宴會上,則可以附加一些雙方共同的愛好、特長,比如,「李教授,我很榮幸能介紹林娜給您,她是您在哲學理論上的忠實讀者。」
出於「人人愛讚美」的心理,如果你能夠在介紹中恰當、實事求是地引出對方的優異表現、取得的優秀成績,往往會使對方留下更好的印象,同時被介紹的人也會非常感激你。
這種介紹方式給對方提示了相互開始交談的話題,對於接下來的商務交流大有意義。
2、為雙方提供信息
對剛剛認識的人來說,了解各自的優點有助於形成良好的首次印象,能引起雙方的這種感覺,是最佳介紹效果。
不過,在為雙方提供信息的過程中,最好不要過多地添加自己的真實想法甚至是個人價值取向,比如,「李斯是公司中晉升速度最快的部門經理」。這樣的表述雖然也是客觀事實,但很容易因人而異地產生各種聯想與理解。
因此,在提供信息時,應儘量在客觀、準確、公正的基礎上,選擇歧義較少的話題。那種如「我非常欣賞他」一類過分的誇獎、過分表述個人價值觀色彩的表述,應儘量減少。
3、做到每個人只介紹一次
如果你需要在多人之間進行介紹的話,你應清晰地介紹每一個人,並保證不發生重複介紹的錯誤。重複介紹不僅會使場面變得紊亂,同時還會使人感覺,你做事的條理不清晰。
在介紹完畢後,如果時間允許,你可以再花費一點時間,引導雙方展開初步的溝通與攀談。如果你這樣做了,整個介紹過程便會由「程式」變成一個自然的相識過程,同時,雙方也會認為你不僅懂禮,而且非常體貼、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