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提到了我們道教裡程碑中重要的一位人物——列子以及他的傳世著作《衝虛真經》。其中我們昨天提到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則故事——「愚公移山」,昨天小編留了一個懸念,讓大家再度思考一下「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到底講的是什麼?是我們所認為的那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思考呢,去站在我們道教的角度去思考我們道教典籍中的經典以及寓意呢?
好了,話不多說,今天我就給大家聊一聊這個「愚公移山」故事背後的故事吧。
首先來說,我們長久以來對「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有著非常大的誤解。在此之前我們是如何解讀這個故事的呢?我總結一下啊,大概有這樣的說法:第一個堅定地信心和頑強的毅力,只要不怕困難,堅持鬥爭,鍥而不捨,就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第二個,兩座大山代表了大自然給了人巨大的壓迫,也代表了封建兩座大山,這個故事反應了勞動人民戰勝自然、戰勝壓迫的雄偉氣魄,只要我們努力,人定勝天;當然,諸如愚公是為了自己利益、經濟利益,不惜破壞大自然、破壞生態環境這樣的無稽見解就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了。
諸如以上的介紹真的是太對,也層出不窮,給「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披上了非常奇怪的符號。那麼這些解釋行不行?其實啊,也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因為任何一個文學作品,大家都可以通過任何角度來詮釋自己的認知和觀點。只不過有些解釋確實非常的牽強附會。
比如,第一種解釋啊,講啊只要通過努力,鍥而不捨就能獲取成功。但是原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愚公」到底有沒有把山給挖平?沒有!是天神的幫助,才把兩座大山給移走的。所以啊,鍥而不捨就能成功,這個解釋是不成立的。
那麼,改變自然,戰勝自然這個觀點成立不呢?首先,我們要確定的是「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是出自我們道教經典,那麼我們就應站在道教的角度和基本哲學思想上考慮,我們道教講究的是什麼?「道法自然」,順應自然,所以說,絕對不可能是說讓你去對抗自然,更不能是告訴你「人定勝天」。
所以說,我們要理解一篇文章的本意,一定要結合整部經典的整體意境,所謂整體意境不是單指這篇文章本身,而是包括整部作品要傳達的思想,作者本人所代表的學派的思想。這樣我們才能從深層次把我作品的原意,而不是斷章取義,盲人摸象。
因此要真正理解「愚公移山」所要傳達的意思,就要從道教的本質思想去理解。
我們首先看「愚公移山」的開始,「兩座大山擋住了愚公的出行,愚公覺得非常不便利,於是乎就召集全家人開了一個會,說道,我們全力剷除這兩座大山,好嗎?」眾人聽完後是什麼反應呢?四個字——「雜然相許」!也就是,七嘴八舌都同意了。你看這個過程有個非常典型的特點,就是非常簡單,讓我們感覺道「愚公」一家人也太草率了吧。做這麼大的一件事情,什麼論證也沒有,什麼分析也沒有,就你一句話大家都同意了呢?因此啊,這個時候,「愚公」的老婆估摸也看出問題了,於是就提出了質疑「就憑你們這點力氣,怎麼可能做到呢」,並且她提出了一個很關鍵的一點,「你們挖出的這些石頭和泥土怎麼辦?」結果,大家卻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我們看這個過程啊,他們挖山本來就非常不容易了,他們這種丟土倒垃圾的方式更是一種不可能的任務。然而就這麼一個面對妻子的質疑,以及兩個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務,大家沒有多想,第二天就開始挖山了。
我們回頭來去看啊,做這麼大的事情,沒有論證,沒有研究,沒有寫什麼可行性分析報告,僅僅只是心中起心動念,想做就去做了。這是什麼?這就是我們「道」的本質,順其自然,順應本性。「愚公」在做事情之前沒有經過太多的考慮,沒有任何的雜念,不去考慮能不能完成,也不考慮最終是否能成功,沒有想過不成功會怎麼辦,更沒有想過感動上蒼 ,讓神來幫忙。「愚公」一家僅僅是隨著自己的本心做事,至於結果如何,沒有太多的考慮。而我們普通人不一樣,我們在做一個事情之前,往往考慮太多的問題。誰去做?怎麼做?能不能做?這個就和「愚公」的老婆是一樣的,在做事之前,就給自己融入了太多的雜念,設了太多的障礙,反而偏離了自己的本心。
所以在這個地方啊,「愚公」和「愚公」的老婆是一個對比。「愚公」的老婆考慮問題很複雜,而且摻雜了過多的私信雜念。而「愚公」本人想問題和簡單,只遵循自己的本心。當然我們要注意的是,順義本心,順義本性,不是說做什麼事情都不考慮,並不是說在做什麼事情都不分析。 順應本心首先要返璞歸真,沒有私心沒有雜念,做到致虛極、守靜篤,這樣真正的本心才會顯露。你作為人,萬物之靈的天性才會出現。這個時候你再順應這個天性去做,才叫做順應本心,這個才是符合自然之道。而不是說想怎麼怎麼幹,就怎麼幹,任性而為。
敬請關注我們的後續,明天我們接著講後邊的故事。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福生無量天尊。
▲ 正文內容結束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轉發者及眾讀者
溫 馨 提 示
▷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轉發分享至朋友圈,勸善戒惡,功德無量
▷ 飛龍頂道觀管委會辦公室:15617516633
▷ 飛龍頂道觀新媒體辦公室:15638501999
▷ 修行交流,聯繫微信:zhengyidaosanming(正一道三溟)
致力於傳統國學及道學文化的復興、闡釋、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