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時報 見習記者 陳卉緣 通訊員 林陽陽
馬上就要休業式了,這幾天班主任都在學校做著各種準備。記者走訪文一(秀水)小學時,發現老師金塑斐的辦公室正熱鬧著,原來四年級4班的學生正在幫老師登記期末評語呢。
「吾生陳哲藝,『詩書盈幾有,道藝喜時聞』。君之笑容,燦爛紛發……」學生低聲念著評語,一個字一個字地敲進電腦裡,時不時還抬頭問一句:「金老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啊?」
這便是金塑斐寫創意評語的初衷,既形式新穎,同時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今年是金塑斐擔任班主任的第四個年頭,期末評語也寫了多年。她坦言,要把評語寫得有趣,又要它符合學生特點,這著實不容易。
本學期,金老師成了年級備課主任,關注到這批孩子下學期升入五年級後,即將學習古詩詞和文言文。她不由得心生一個念頭:用古文給孩子們寫評語!但是轉念一想,36個學生,全部是古文,且不說工作量,孩子們看到後會不會喜歡?這個問題縈繞在金塑斐腦中,於是,她找到副班主任商議。
「我贊成!」金老師沒有想到,她一提出這個想法就獲得了副班主任的大力支持,「這個方法好,不僅形式新穎,還可以激發同學們學習古文的興趣。現在是期末,你也比較忙,這個事情,在工作量上我們可以分配一下……」副班主任的鼓勵和支持無疑給了金老師巨大的動力,很快她們便開始投入工作中。
「每段評語裡要有一句含有學生名字,又符合學生特點的詩詞!」這是金老師堅持的,也是令她犯難的。因為不是每個孩子的名字都這麼好貼合,而且班上孩子那麼多,名字有相重的情況還不少。
「我是從他們剛進學校就開始帶的,每一個同學長大的點滴我都看在眼裡。比如有一個同學,叫陳囡,我就把古語裡『吾家有女初成長』改為『陳家有女初成長』;又如有個同學叫雷璐妍,我給她的評語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雖然詩句裡並沒有她的字,但是妍有女子美麗姣好之意,正貼合這詩句,也符合這個同學的氣質……」
當然,用古文寫評語這事,與金塑斐本身的個人興趣分不開。
金塑斐小時候就愛聽戲,高考結束後在大家迷茫選什麼專業時,她就認定了漢語言文學。大學裡,她多次代表戲曲社團出演大戲。而這一份熱愛並沒有隨著踏上社會而終止。到了工作崗位後,在教室的布置,學校的文藝匯演,處處能看到金老師的「古典風韻」。
自從浙江省全面深化課程改革以後,各校的拓展課程、特色課程百花齊放。各校也非常支持一線老師將自己的個人興趣、特長融入到校園活動中來。
金塑斐憑藉對戲曲的熱愛和校領導的支持,創辦了學校裡的越劇社,還帶領社團的孩子獲得了西湖區藝術節曲藝專場的三等獎。
金老師期待地表示:「古詩詞真的是太美了,我希望孩子們可以學習傳承中國優秀的古典文化。」
來源:青年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