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別人勿吝嗇舉手之勞見美德

2020-12-13 洛陽網

幫助別人勿吝嗇,舉手之勞見美德。公交車上的關愛也能折射出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昨日本報刊發的《年輕人,公交車上請你讓座》一文引來人們熱議。

讓座事小 卻顯美德

市建醫院的王玉君說,報導說出了人們的心裡話。她今年53歲,從1986年開始坐公交車上班,可謂體會到了「公交車上的人情冷暖」。因為腿有病,她不能負重,為了上車有座位,她每天都要早走、晚回。她在公交車上看到過年輕人與老年人搶座位,也看到一些人為了不讓座位而假裝睡覺。每當看到有老年人或有抱小孩的人在車上無人讓座時,儘管自己腿有病,但她還會把座位讓出來。王玉君說,公交車裡的文明也是我們對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城市整體形象的提高,有賴於我們每個人自身素質的提高。

市外國語學校的王紅老師說,因為經常坐車,所以對這個話題感觸很深。每當她看到一些年輕人、一些學生對身旁需要幫助的人熟視無睹時,她會感到氣憤,但卻束手無策;每當她看到有人主動讓出座位時,她常常感覺到這個人「可愛」。

一拖集團公司一位姓聶的幹部講述了一件事情。有一次她抱著孩子上公交車,竟是一位「老外」給她讓了座位。她接受了「老外」的好意,但也深為一些人的無動於衷感到汗顏。她說,公交車上讓座是公德問題,「我不奢望每個人都能做到讓座,但自己一定會做到,這樣自然而然地會影響到周圍其他人,我們的社會就會充滿關愛,更加和諧」。

營造氛圍 促進關愛

重慶路辦事處的許女士認為,公交車裡的關愛也需要營造一種氛圍。前年她帶孩子去北京旅遊,如有需要被幫助的人上公交車,司機會提醒大家為其讓座。她說,有的乘客思想上會有些「讓與不讓」的鬥爭,如果能有外在的提醒,會有人主動起來讓座。許女士還認為,讓座不應該光是年輕人的事,每個人都應該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主動幫助別人。在北京的公交車上,一位坐著的阿姨看到她孩子很疲憊,主動打招呼說:「來,孩子,咱倆坐到一起。」讓人感到心裡暖暖的,這裡體現的是一種整體的素質。洛陽人應該對外展示美好的一面。

613所退休職工、72歲的李迎客也建議要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他說,今年他在太原乘坐公交車,看到凡是老年人、抱孩子的人上車,司機都會通過話筒提醒人們讓座,讓人感到了一種關愛氛圍。遇到不讓座的,司機就停下車不走,以此對那些人產生壓力。

市公交總公司三分公司的魏庚午是個開了10餘年公交車、跑過多條公交線路的老司機,他每當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人上車時,都會主動提醒大家讓座。他認為,進行這樣的提醒、動員,是司機的一種義務,可以顯示出一個企業職工的自身素質及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他說,司機和乘客都要發揚尊老愛幼的美德,盡到自己維護文明古都形象的責任。

道聲謝謝 給個微笑

家住安樂軍民路的74歲老太太楊秀茹說,師範學院的學生素質挺不錯的。她常從百貨樓坐61路車到安樂,正好在師範學院學生宿舍附近下車。每次在車上都有學生給她讓座。楊秀茹還說,她發現,有些人在得到學生的讓座後,連聲謝謝的話也沒有,讓人感到不太舒服。

西工地稅局的張建偉說,他也常給別人讓座,可有些人得到座位後連聲謝謝也不說,讓自己有種「多此一舉」的感覺。他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講的就是付出與回報,哪怕只是一聲謝謝,一個微笑!所以,我希望所有受幫助的人都給予幫助自己的人一點回報!

發展交通 改善環境

洛陽市監獄的張東明感覺到,車上「乘客越多的時候讓座的人越少,乘客越少的時候讓座的人越多」,公交總公司應該在繁華線路、上下班高峰期儘量多增加車次。

青年學者安鋒發表看法說,「倉廩實而知禮節」是大家熟悉的道理。如果乘車空間是擁擠的,一個人讓出了座位而自己就要處在擁擠的狀況下,這時去要求他讓座,偶爾為之是可以的,但長期堅持卻很難。安鋒認為,城市應該大力發展公共運輸,從根本上改善乘車環境。

更多的讀者認為,在公交車上讓座,本是件小事情,可有些人偏偏對需要幫助的人視而不見。公交車上設立老幼病殘孕專座,初衷是彰顯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誰都不可能永遠年輕,誰都有需要援手的時候,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他人提供方便和幫助,既是高尚道德情操的體現,又是一種無可替代的快樂。幫助別人勿吝嗇,舉手之勞見美德。只有在愛心相互支撐的天空下,才能營造出溫暖和諧的社會氛圍。

返回洛陽網首頁>>

相關焦點

  • 2012年海南高考作文網友作品8:舉手之勞也是一種美德
    以下是網友「羅瑞明」所寫的高考作文《舉手之勞也是一種美德》。  舉手之勞也是一種美德  作者:羅瑞明  船上的漏洞本不屬於漆工約定工作範圍,只要把油漆漆好了,任務就算是已經完成,可是漆工卻順便將船上的漏洞補好,就是這麼一個不經意的「舉手之勞」,卻避免了一場重大事故的發生。
  •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善良是天性,也是美德!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聖人說的話,總是有道理的。要想喚起人們的善良心態,就得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別看做了有些不經意的小事,也許在你自己看來不算什麼,但卻幫助了好多人,幫他們度過難關,在他們眼裡,你就是大善人,而你只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相反,從小就幹些偷雞摸狗之事的人,長大了也不會是什麼良善之輩。
  • 樂於助人,就是喜歡幫助別人的三大星座
    我們都知道,樂於助人是我們的一種傳統美德,在因為現在的世界有太多的因素導致我們變得不想去幫助別人,擔心被騙,擔心被訛詐。不過,我們的世界還是存在很多樂於助人的人類,他們不管怎麼樣還是喜歡去幫助別人。十二星座裡就有這麼幾個星座,樂於助人,喜歡幫助別人,最會對別人伸出援助之手,和小編一起看看有誰吧。天秤座天秤的孩子們天生內心善良,看不得需要幫助的人得不到幫助,而且他們又是公平主義者,看著別人得不到幫助這種不公平的事,他們當然不能置之不理,所以他們會對那些人伸出援助之手,也不求任何回報,他們就只是單純想要幫助別人。
  • 家長教育孩子不能過分吝嗇,節儉是美德,但吝嗇會影響孩子的格局
    家長教育孩子不能過分吝嗇,節儉是美德,但吝嗇會影響孩子的格局01引言我們都知道節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要求孩子學會節儉,希望能幫助孩子培養節約的優秀習慣。但是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節約的時候會走偏,變得吝嗇。而吝嗇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格局。02為什麼節儉會變成吝嗇,會影響孩子的格局?
  • 薄文軍:「最美女遊客」舉手之勞詮釋助人為樂美德
    在「最美女遊客」董萍萍看來,這似乎只是一件舉手之勞的小事,無須博得人們更多的關注,更無須領受患者家屬的謝辭、社會各界的讚許。  但是,當一個救死扶傷的過程與醫護人員的工作崗位相分離,而與陌生人跌到「扶不扶」的天問糾結在一起,董萍萍的選擇已經沒有那麼輕鬆。而我們也已經無法不為董萍萍的行為喝彩和點讚。  在這個人地兩生的景區,她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遊客。
  • 做個「壞人」拒絕「舉手之勞」
    冒著汗到了宿舍,見她一臉陰云:「你怎麼才回來啊,餓得我胃疼。」」是我的謙辭不是你用來綁架我的說辭很奇怪,現在總有人將其他人的幫助當作理所應當。「幫我畫幅畫唄,反正對你來說是舉手之勞。」.......因為你會,因為我們是朋友,所以你必須仗義幫助我。而且因為是舉手之勞,所以幫完之後我不需要說感覺。這樣的「道德」,實在廉價到可笑。
  • 哈佛情商課——對別人的舉手之勞也要說聲「謝謝」
    對別人的舉手之勞也要說聲「謝謝」有兩個人同時去見上帝,問上帝去天堂的路怎麼走。上帝見他們飢餓難忍,就先給了每個人一份食物。一個人接過食物,真誠地說了一聲「謝謝」;另一個人則無動於衷,好像就應該給他似的。然後,上帝只讓那個說「謝謝」的人上了天堂,另一個則被拒之門外。
  • 不要吝嗇真誠的讚美
    讚美是我們在日常生活在中最容易忽視的美德。當孩子交上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我們忘記誇獎他們,還總糾結為什麼沒得滿分。當愛人為我們買了情人節禮物,我們只顧高興,忘記表示感謝。其實一句真誠的讚美就像天空中最亮的星,永遠熠熠生輝。真誠的讚美,留給家庭,家和人興。
  • 高中英語作文:幫助他人的美德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中小學英語作文>正文高中英語作文:幫助他人的美德 2013-09-20 19:38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即便是舉手之勞,我卻看不慣你的理所當然
    同事相處這不禁讓我想起知乎之前有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事在別人看來是舉手之勞,他們為什麼就是不肯幫忙?」其中一個點讚七萬的回答是這樣的:「我最討厭明明我需要用心的事,別人非得貶低為是舉手之勞」,舉手之勞,明明是我幫完你之後,你感謝我,我自謙和你客氣地說:還好啦,不過是舉手之勞!你上來就跟我說,舉手之勞,拜託,你會不會嘮嗑?最近我一位剛辭職的朋友,跟我說了一件事。
  • 吝嗇之人不可交(歐蕾講給你聽)
    現在20多年過去了,大姐已經到了驗收教育成果的豐收季節了,果然,他的三個子女互相幫助,特別在給自己的父母花錢上,毫不吝嗇,該出手時就出手。用我外甥的話說,有花錢的能力,才有掙錢的本事。錢不是省下來的,錢是掙下來的。我十分認同。
  • 從舉手之勞的善良做起!完成人生兩渡,渡人渡己!
    幫助別人所收穫的,其實並不是得到別人什麼回饋,而是幫助別人本身,就能給自己帶來一種精神上的愉悅,這種愉悅勝過一切回饋。古人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其實我們不一定要做出什麼豐功偉績,很多時候,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在成全別人,就是在實現自己的價值。能夠用自己的行動幫助到別人,讓別人生活得更方便,就是一種善良,成全別人,就是在成就自己。三,舉手之勞,也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輝。
  • 勿以善小而不為,與人為善就是善待自己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記載於《三國志-蜀志傳》,出自蜀國皇帝劉備之口。這句話原本是劉備教導兒子劉禪的,如今已被廣泛流傳,並用來教導人們:不要以為只是一件很小的壞事就放縱自己去做,也不能因為是一件很小的善事就覺得沒必要去做。
  • 幫助別人有時候就是幫助自己
    問:幫助別人有時候就是幫助了自己,你怎麼看? 幫助別人有時候就是幫助了自己,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我們先不論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它只是教給我們一個道理:農民與貴族,都是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了援手,卻為他們自己的後代甚至國家播下了善種。
  • 人與人之間,真的沒有那麼多的舉手之勞,別人不欠你的
    怎麼還問別人借錢!」B回答說:「他們不借錢給我,我看他們到時候還有臉問我借不!」人情的遊戲規則是:你今天借了我半勺的醬油,明天我一定要送你倆笨雞蛋。而不是將別人的幫襯當成舉手之勞,然後理所當然地享用。「求助」或者「拒絕幫助」除了脾氣,個性,關係親疏之外,還在於你的實力和底氣。
  •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周易·繫辭下傳》「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是劉備臨終前對其子劉禪的殷切囑託。百年來,代代人也通過實際行動踐行著這句人生哲理,即便是小惡也不應抱有僥倖心理,而善事本身也並無大小之分,但行好事,莫要計較。
  • 舉手之勞,為什麼沒人願意幫忙了!
    中國是禮儀之邦,更對於那些樂於助人的行為,無限的誇大,奉行為高尚品德人群,所以無論身在何處什麼情形中,人們總會對不幫別人,就定義為是不夠有愛心的標準,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已經在堅持自我,對於那些舉手之勞的事情,不再壓抑自己去履行,可不再願意幫忙的行為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
  •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主動積極地幫助別人,實際上就是在幫助自己
    能夠幫人的時候,不要吝嗇幫助他人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有時往往自己的一點付出就會令處於困境中的他人得到莫大的幫助,從而感激不盡。在日常的工作或生活之中,在自己有能力和時間的基礎上,時時伸出援助之手,他人自然會感受到你的真誠待人,同時對你產生很好的印象。當你日後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也一定會樂意助你一臂之力。
  • 節儉和謙讓都是美德,但不可以過度,否則就變虛偽了
    #菜根譚#中這樣說道:儉,美德也這一條也是說到了美德被虛偽化了的情況。「儉,美德也,過儉則為怪吝,反傷雅道」,節儉是美德,但這是對自己的濫用資源的警戒,而不是拒絕幫助別人、拒絕周濟貧弱的藉口。所以說「過儉則為怪吝」,該給不給,該借不借,該用不用,以儉為飾,假飾其吝,其實就是吝嗇而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