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米的日本人為何也對麵包情有獨鍾?

2020-12-18 僑外出國服務

提到日本的飲食,大家通常會想起壽司、刺身、蕎麥麵等所謂的「和食」。事實上,近些年來,受到全球化的影響,日本的飲食也在變得越來越國際化,其中「洋食」的代表之一——麵包,已經在日本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遠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彌生時代,小麥就已從中國傳入了日本。那時日本人對小麥的處理,傳承了中式面點的傳統做法——讓麵團自然發酵,然後蒸熟,最後做出類似饅頭的食品。直至16世紀,西式麵包的製作技法才被葡萄牙傳教士帶到了日本。到了江戶時代末期,因為水分少易於攜帶,麵包逐漸成為了軍隊裡士兵們常備的「軍糧」。

到了明治時代,在日本生活的外國人越來越多,西式的飲食文化也越來越廣泛地影響了日本民眾的生活。在開放較早的橫濱、神戶等日本城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西洋麵包房。日本人也開始研發符合自己口味的麵包,比如酒種紅豆麵包——將日本酒的香氣與日本人喜歡的紅豆餡合二為一,讓更多民眾為之食指大動。

經過多年的發展,創意十足的日本人也將濃鬱的日式風情慢慢融入了麵包的製作中,形成了許多獨一無二的麵包種類,如以咖喱為內餡的咖喱包、塗上明太子和美乃滋的明太子包、夾著炒麵的炒麵麵包等等。成功的本土化發展,讓麵包進一步走進了千家萬戶。

數據顯示,日本人的麵包消費量從1960年代就一直呈增加趨勢。而根據2011年日本總務省的家計調查,日本家庭每年的麵包消費額已超過了白米。這是因為白米要花時間煮,對於忙碌的現代家庭來說比較費時費事。相較之下,麵包只需稍微加熱一下即可食用,無疑更簡單省力。

隨著麵包熱潮的興起,日本各地的「麵包節」也如火如荼。從2013年開始,在東京表參道的聯合國大學前,每年會舉辦數次「青山麵包節」,可謂盛況空前。而為紀念1842年日本第一個製作麵包的學者江川太郎左衛門,從2007年開始,靜岡縣的伊豆每年都舉辦「麵包始祖的麵包節」。據悉。在神戶、京都、大坂等關西地區的麵包消費金額甚至超過了關東地區,麵包行業發展前景不可小覷。

鑑於此,僑外出國特別甄選了日本知名連鎖麵包工房品牌,推薦給想去日本投資創業的朋友。該品牌方擁有30 多年的麵包、甜品製作經驗,研發出多款人氣麵包產品,並在東京繁華區域擁有 5 家店鋪。為順應時代發展並滿足特殊人群需求,該品牌還研發了針對素食者的富

含維生素及植物纖維的麵包針,以及對中老年或腎臟肝臟等慢性病患者的低糖低蛋白麵包。項目發展前景讓人看好,投資回報頗為可觀。

通過投資,投資者還可獲得日本經營管理籤證,20.63萬起辦籤證,59萬起投資移民日本,一人辦理,兩代移居,全家享福利! 作為僑外日本精選標的,項目方除承諾合法合規代運營外,更提供回購服務,讓您花更少的錢,實現移民日本夢。僑外出國還有其他眾多優質投資標的以及高回報日本房產,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請詳詢僑外專業顧問!

相關焦點

  • 清朝監獄關四國犯人,俄國吃麵包,日本朝鮮吃米,中國卻吃這個?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因為閉關鎖國政策,遭到了日本和其他國家的欺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哈爾濱道裡監獄。道理建議設立於光緒二十七年,設有男監,女監,病監和雜居房。可以容納下3000多名犯人,是當時清朝最大的監獄了。道裡監獄關押的國人也有好幾種,包括了日本中國俄羅斯和朝鮮四個國家的囚犯。
  • 日本「繪本之神」為何對這家兒童書店情有獨鍾 中國話還不大流利
    日本「繪本之神」為何對這家兒童書店情有獨鍾 中國話還不大流利時間:2019-11-19 16:50   來源:福州新聞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繪本之神為何對這家兒童書店情有獨鍾 中國話還不大流利 大家好,我是宮西達也。我是日本人。我喜歡中國。謝謝。再見。
  • 從波士頓傾茶事件到鴉片戰爭,英國人為何對茶葉情有獨鍾
    實際上,不僅中國人喜歡喝茶,西方人特別是英國人同樣喜歡喝茶。在英國,有一首經典民謠是這樣唱的:「當時鐘敲響四下時,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停。」哪怕是在戰爭中,英國人也保持著喝茶的習慣。英國人對茶葉的喜愛可見一斑。在英國歷史上,因為茶葉還引發了多場戰爭,比如北美獨立戰爭和鴉片戰爭。
  • 日本麵包有哪些?
    日本麵包:(中國大陸唯一被日本企業、邀請指導糕餅的中國工匠)文|中國焙烤食品工程首席博士杜德春圖片:2016年杜老師日本東京指導麵包拍攝。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脫亞入歐,開始植入與發酵北歐、西歐麵包;但、不同的是:善於改變創新的日本工匠、是把歐洲的硬麵包發酵改良成「軟麵包」—甜麵包;因為日本人知道、無論如何他(她)們的牙齒都不會超過或等同歐洲人牙齒的咀嚼力。另外、其腸胃也接受不了歐洲的膳食纖維:全麥黑麥;雜糧麵包;果乾粗糧麵包。其工匠早就吸納了中國的儒釋道精髓文化:因地制宜、對症下藥。
  • 中國人以水餃為主,為何日本人不吃?
    而日本人,則是將餃子作為一種「配菜」來吃,在他們認為主食的範疇中,並沒有餃子的身影。(下文說的餃子指的都是「煎餃」,因為日本很少有水餃)其實餃子完全可以說是日本人國民食物之一,一般人吃拉麵或者米飯,都會有餃子作為配菜,許多日本餐廳也推出米飯+餃子的套餐。我想,這個套餐在國內,估計沒有人會點吧。
  • 菠蘿麵包 //世界麵包之烘焙人必備系列 【日本篇】
    在日本的大正時期(公元前1922年~西元1926年)商人從西方引進了哈密瓜發現菠蘿麵包格紋般的外表與哈密瓜極為相似。所以的日本的麵包師傅就大膽地添加了真正的哈密瓜當做餡料,因此菠蘿麵包就有了哈密瓜麵包的別稱。只限於日文的發音。
  • 日本人為啥這麼愛吃麵包?
    味道複雜,非常好吃,但由於耗費時間和材料費,價格也很高,再加上吃蛋糕必須要坐在餐桌上,多多少少有些不便。而與之相比,麵包價格較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開吃。和購買當天必須要吃的蛋糕不同,還可以冷凍保存。正是這種輕鬆感,讓遭遇經濟危機的人們看到了麵包的魅力。
  • 成都人吃麵包重口味
    日包歐包 夾心辣味5月13日,成都伊藤洋華堂錦華店,在日本有著65年歷史的麵包店法蘭索亞在此開出了西南第一家店鋪,表明又一家國際品牌麵包看好成都市場。而在此之前,新加坡的麵包新語、臺灣地區85°C等國際化品牌都已在成都開店,也提高了成都人吃麵包的品位。近日,曾經風靡臺灣的胖達人也在成都開店,並籌劃在四川大展拳腳。
  • 世界上最好吃的麵包在德國,為何德國人對麵包如此著迷呢?
    與世界上大多數其他國家相比,德國人擁有更多的麵包店,吃的麵包種類更多(儘管他們可能不會在麵包店數量上與法國進行比較)。在德國,麵包製作是一項嚴肅的行業。這個國家甚至有一個麵包行業協會,會對麵包的質量和大小制訂標準,並且每年會公布「年度麵包」。2018年的年度麵包就是Dinkel-Vollkornbrot,一種新款全麥麵包。
  • 為什麼日本人的麵包裡要放麵條?
    最近,有位小夥伴問我:「為什麼日本人的麵包裡要放麵條?」我琢磨了十分鐘,一時間竟然難以回答,因為,這對於日本人來說實在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就像一個英國人問你為什麼把土豆肉絲當菜,你也會覺得很奇怪吧。例如誕生於1874年的紅豆麵包,完美的將酒種發酵紅豆的柔美甘甜和麵包自身的鬆軟輕盈結合在了一起,上至天皇下到百姓,對於這種十分「日本」的麵包都異常喜愛。國民度極高的紅豆麵包而我們今天要說的炒麵麵包(やきそばパン),則又是另一個故事。日本人對主食的喜愛深入骨髓,吃什麼不來上一碗飯就會覺得渾身不得勁。
  • 為何日本人高碳水飲食,肥胖的人卻少,人均壽命高,秘訣是什麼?
    ‍要說國人最羨慕日本人什麼?估計就是長壽吧。日本一直被稱為「長壽大國」,人均壽命是世界第一,很多人都不理解,明明日本人喜歡高碳水飲食,為何肥胖人卻不多,並且壽命比較長呢?不妨來找出秘訣。日本人為何對高碳水食物情有獨鍾?日本人飲食比較有自己的特點,他們很喜歡吃米飯之類的食物,因為覺得這樣可以給身體提供能量。
  • 大胃王直播吃30斤麵包,當鏡頭拉遠5米後,網友發現了「貓膩」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網絡直播平臺的興起,帶動了網絡主播這一職業的,他們藉助網絡平臺施展自己的才藝,而吃播就是網絡主播中的比較受到網友追捧的一個分支。
  • 除了壽司,你還知道日本人喜歡把米做成什麼嗎?
    說起東亞人的主食,大家知道那就是白米。不過白米有不同的用法,中國喜歡用來做成飯,日本人喜歡做成壽司,壽司如今已經成為日本餐飲文化的一個象徵了,風靡全世界。如果要問大家日本人喜歡把米做成什麼,大家一定會說是壽司,那麼除了壽司還有什麼呢,日本人喜歡把米做成三種食品。
  • 為何日本強?看日本孩子吃什麼你就知道了!丨日本教育
    從那時起,日本人意識到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讓國家的未來每天吃上營養午餐多麼重要!於是,「學校午餐」開始在日本全國推動實行。戰後,日本物資十分匱乏。但無論食品物資多麼短缺,日本人仍在為改善下一代的飲食和營養而努力。1946年,教育、厚生、農林三部發布《普及獎勵學校實施供餐》的通知,同年12月24日,東京、神奈川、千葉的學校正式開始供餐。
  • 為何廣東人對它情有獨鍾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遇上南方飲食文化裡的「湯湯水水」,就像磁鐵一般吸引著人的味蕾。不搶本味,也正中了南方人喜歡用食材調鮮的追求。▲ 通過日曬,能更好地釋放食物另一番風味。畢竟靈魂是骨子裡的東西,藏也藏不住,廣東人吃個白粥也追求「鮮」。當地最常見吃法是瑤柱白粥,看似簡單,其實暗藏真功夫。
  • 廣州人為何對它如此情有獨鍾?
    老廣的味道之瑤柱,瑤柱愛躺在廣東人家廚房的塑料罐罐裡頭,看上去平平無奇卻正中了廣東人對清鮮孜孜不倦的追求。可能對於外地人來講,瑤柱這東西到底是什麼現在也沒有搞清楚。瑤柱也叫乾貝,它是用各種貝殼類海鮮的閉殼肌,製成的幹製品,色澤淺黃,味道鮮香。很多貝類食品都可以被做成瑤柱,常見的扇貝幹製品就是瑤柱的其中之一。
  • 麵包列入非遺,為何德國人對麵包如此著迷?德國麵包好吃是有道理
    麵包列入非遺,為何德國人對麵包如此著迷?德國麵包好吃是有道理的法國人的浪漫舉世聞名,胳膊下夾著細長法棍悠閒散步的行人,戴著時髦的貝雷帽,騎著滿載脆皮麵包的自行車四處閒逛,這樣的畫面在影視作品中隨處可見。
  • 歐洲麵包為何硬黑、亞洲麵包為何軟白?
    亞洲、歐洲麵包文化藝術的區別:歐洲麵包為何硬黑、亞洲麵包為何軟白?中國的麵包一說是義大利馬可波羅元朝時代傳播;一說是清朝時代廣東、寧波、廈門海洋貿易洋人開始發酵麵包。相較於歐洲麵包,亞洲地區的軟麵包添加了較多的其他成分,增加了大量的黃油、牛奶、奶粉、白糖的熱量,且較軟的口感入口即化,不知不覺就會吃過多,若把這種麵包當主食,自然容易引發健康問題!
  • 日本人普遍看好美國米,唯漢學家與一般民眾不同,他們喜歡中國米
    若按照價貴之物統領較賤之物的中菜名構成法,此品在日本原該改稱「米飯炒雞蛋」。科學的計量是,兩百日元可買十個大雞蛋,而日本米一市斤需三百多日元(此為1993年外國米輸入前的東京米店價格)日本人很以其國產大米自豪。自豪的一個重要原因,據說是日本大米從不出口,在世界其他地方,都不可能吃到日本米。當然,日本人也認為本國米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米。
  • 麵包店火爆的4款麵包,內行人為何從來不吃?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大家都知道早餐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對於現在很多人來說,由於工作生活繁忙,很多人吃早餐的時候經常會應付,隨便吃兩口就可以了。有的人甚至都沒有時間坐下來吃一頓早餐,於是很多人都會用麵包來代替早餐,因為麵包不僅口味眾多,口感豐富,而且麵包具有極強的飽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