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運營人來說,促活其實不一定是等到用戶活躍度不行了才開始去做,它更需要我們長期關注、長期做出針對性舉措,拉動用戶的活躍度與參與度。關於如何促活的方法有很多,本文就給大家講講怎麼做。
從整個運營工作來看,促活這一動作是需要長期進行的,不過好在促活的動作和手段有很多,同時還具備短平快的特點,短期內也能快速收穫肉眼可見的效果。
促活的工作主要針對不活躍用戶,無論是對於微信商城用戶、微信小程序、app、pc端等,都需要儘可能多地獲取用戶的基本(聯繫)信息,包括電話、微信、郵箱等。
關注了你但就是不常打開應用(官號),不常點擊閱讀、不參與活動、不付費的用戶都可以利用一系列短平快的動作來重新盤活。
應用內/自有媒體矩陣手段促活包括app、官網、微信公眾號、官方群等,其次就是用戶觸及率較高的微博、抖音等官號,常見可利用的有:
準備難度1<2<3<4<5,因此1~3可以常用。
貫穿所有手段,最重要的促活核心是文案+誘餌+跳轉:
根據手段的特點篇幅,設置簡潔明了且具有互動性的第一眼文案,配以大力度的優惠福利活動,再加上簡單的跳轉路徑——一般是直接點擊可跳轉的連結,或者是引導用戶參加的說明,用戶參與步驟控制在1~2步為最佳,否則越複雜路徑越長用戶完成率越低。
作為短平快的促活動作,在做之前一定要先想清楚目的,並鎖定和突出1個目的即可。因為用戶的注意力是高度分散的,除了推文以外,在短短一行字、二三十字(推文則是體現在標題和摘要上)裡,我們要做的就是讓用戶快速獲取我們的意圖。
舉個例子:
我們現在有一個活動,申請下來一批5折優惠券,如果你想最大限度利用這好不容易得來的資源,你會怎麼做?
有的人為了一箭多雕,會讓用戶關注公眾號、添加好友,或者是下載app填寫信息後領取兌換碼再進行兌換再……
太複雜了,這樣一來要把所有內容用三言兩語說清楚就很難,二來信息過多會導致用戶會找不到重點,頭腦混亂直接放棄繼續了解。
到底是關注後領取,還是直接發放讓其消費,還是添加好友領取,想好一個即可。
另外再重點講一下相對少見的電話客服介入,和促活效果其實比較有效的社群。
這種方式相對少見,因為大多數公司客服人力也有限,但必要的時候客服介入做召回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比如生鮮電商每日優鮮,會利用人工客服電話對近期沒有使用過其產品下單的用戶進行簡單調研,並且發放一張10元優惠券,吸引用戶再次使用。10元抵用的誘惑本來就非常大而且很實用,設置好話術+客服態度能夠直接影響用戶對品牌的好感度。
這種方式很適合0-1階段和需要做精細化運營的產品和公司。
搭建相對應用戶群/售後群+個人號一起配合運維相當於增加了一個可高效觸達用戶和推廣的渠道。微信生態內利用公眾號+微信號(企業微信)+群的運營配合強運營。
注意這裡的社群運營主要是為公眾號/小程序/app等業務站點做輔助的(專門大社群業務和項目不在本文討論中),因此群的數量不在於多在於精。
與此同時日常運維和個人號的朋友圈運維最好要有,哪怕基於精力和人力預算有限,可以做簡單但也能出效果的運維:
定期話題+定期群專屬活動/福利+每日推送(結合業務與用戶切身關注的內容或者資訊,可以是金句、轉發文章、知識點、電子報告等)——切記要留有引導關注公眾號的相關文案,不用長不用多,但是要有且準確(配以推送公眾號名片或二維碼)。
大多數已有素材來源都可以復用,並且配以簡潔明了的文案,其中比較合適的是專題海報形式,把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做成短小的知識點普及,適合用戶碎片化閱讀,海報附上公眾號/相關產品的二維碼,在打動用戶的第一時間引導他與品牌的進一步關聯,增強用戶與整個品牌的粘性,而不僅僅覺得「這個客服挺逗」「這個內容挺好」,然後就錯過彼此。
促活動作的文案決定用戶要不要打開了解,誘餌決定用戶要不要聽你的,跳轉決定用戶是否採取行動。
因此一直強調誘餌必須有誠意,而跳轉的環節(及整個用戶參與環節)夠簡單。但所有的這些做好了如果你缺了個好文案,一切都白搭。
給用戶看的文案,有需要有用戶思維。
很多品牌方不重視文案的力量,各種促活和召回文案非常敷衍,比如「你好久沒來了給你送個優惠券」「38優惠大放送」這種,大多數人看到推送一閃而過,就讓它過了……
看太多了,大家已經有了「全都是套路」的心理預設,因此並不想動下手指頭點開了解。
對於通知型的文案特點,根據經驗總結幾個關鍵要素:擬人化、故事性、情緒、簡潔、細節性、場景化。
舉兩個比較好的文案案例:
例子1:
餓了麼給用戶發送文案參考——「好久沒見你來了,也不知道你過得好不好,有沒有吃飽,我悄悄地給你放了一張5元優惠券。」
這其實就是結合了情緒、場景化的擬人化等元素。
試想一個單身狗常規加完班回家以後,看到這個簡訊,突然就被感動到了——沒想到還有人掛心他是否吃飽,雖然是個app,並且本質只是為了讓他付錢,不過體現了真實用戶關懷,大多數人就吃這一套。
例子2:
語言學習app多領國給用戶連續幾天發送的簡訊文案參考——「你不來學習嗎」「你真的不來學習我不理你了」「我發誓你再不來學習我就真的不理你了」「我是真的累了!喊你學習你不來,再這樣下去我真的不理你了!」
學習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反人性的,特別是對於成年人來說,少了學校和老師的強迫,學習是一件跟運動減肥一樣都是明天再說的項目,非常需要有人監督。
多領國的文案就像是一個可愛的女生因為關心而著急生氣,非常生動形象,符合上述的擬人化、情緒、細節性、場景化,甚至還能說是具有故事性的——品牌編造的與用戶的故事。
這樣的文案對於用戶,特別是女性用戶來說非常加分,而成人小語種學習本來也是女性用戶佔絕大多數。
如果你的文案自己看了覺得挺不錯的,先給身邊的人看看再投放,強調3不要原則:不要只給跟自己喜好相近的人看、不要只給跟自己社會地位和家庭特點相似的人看、不要只給與自己消費喜好高度相似的人看。
可以多準備幾個文案,讓同事們來投票選出大多數人最喜歡的,而不是自己最喜歡的那一個。
這些東西做得差不多了,最後再基於用戶行為閱讀特點來選擇推送的時間才算是相對做到位了。
單次促活事件投放後效果不佳也不要急著全盤否定直接重新策劃籌備,試試用一樣的優惠政策、多換幾個不同的文案對比試試效果,最後沉澱出高效的文案模版,後續的單個執行運營工作就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更高效。
作者:郭呂夏。7年內容運營人,公眾號:「運營背鍋俠之家」
本文 由@郭呂夏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