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來自埃及?《山海經》的一段記載,或許證明大禹來自埃及?

2021-01-09 佳佳樂多

在中學的歷史教材上,曾經有過這樣一段記載:「古中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是四大文明古國」。

這段記載我們都曾見過,雖然四大文明被排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但它們之間的聯繫似乎很少,猶如平行線一般,從未有過相交的時候。

可最近有專家提出,在我國上古典籍《山海經》中,曾記錄了一段話,證明古中國和古埃及之間有著莫大的聯繫,甚至中國的夏朝,還有可能來自於古埃及。

我國有著5000年燦爛的華夏文明,在5000年的歲月長河中,王朝更替幾乎成了家常便飯,從夏朝開始,一直到清朝結束,封建王朝的帝制結構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動,甚至愈來愈呈僵化之勢。

帝制起源於何時?

帝制起源於秦代,秦始皇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從夏啟開始,封建王朝的帝王制度便已經成型了。夏啟是夏王朝的建立者,他的父親名聲很響亮,就是我們熟知的神話「大禹治水」中的夏禹。

雖然大禹治水的神話流傳較廣,可是在史學界看來,夏王朝的存在一直是有待商榷的話題。

有歷史專家認為,夏王朝應該存在過,而且還是中原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但是在考古學家們的眼中,夏王朝的存在卻不值得一信,因為自始至終,他們也沒有發現一件確定是夏朝的文物。兩派之間的學術論調截然相反,自然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論。

恰在此時,又有一部分學者站了出來,他們的觀點很新穎,認為夏朝確實存在過,只是夏朝的存在並非在中原本土,而是在遠在萬裡之遙的古埃及。

學者認為夏朝其實並不是中國的古代王朝,而是一個古埃及的王朝。

持「埃及說」理論的學者們,究竟是根據什麼來判定夏王朝屬於埃及呢?

一、文字記載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號稱是「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不過學者們發現,現代漢字中,有不少文字與古埃及文字相互之間有著很大的聯繫,甚至還存在著某種衍生的關係。這裡我們只舉一例,如圖:

很明顯,漢字中的「禹」字,經過拆分旋轉,最終變成了埃及文字「Narmer」,而這個單詞的意思就是「蠍子王」。由此我們也能看出,大禹與蠍子王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聯繫。

蠍子王是古埃及的一位法老,也是古埃及第一位真正的統治者。通過考古專家對1898年上埃及的希拉孔波利斯發掘的埃及文明發祥時期的文物「納爾邁小石板」的解讀來看,蠍子王美尼斯曾經有過兩個巨大的貢獻。

一是靠個人能力統一埃及全境,令其成為了一個統一的大王朝。二是發動百姓,共同治理泛濫的尼羅河,將洪水用疏導的方式流向他處,保證人民的生活與生產安全。

通過對比來看,蠍子王與大禹有著極大的聯繫,甚至二者連治水的功績都如出一轍。正是因為如此,「文字說」可以有力地證明,夏朝大禹也許就是古埃及的法老蠍子王。

二、史書記載記載

在我國古代的史書中,曾有不少關於夏朝的記載,其中包括《孟子》、《尚書箋》等等。

《孟子》中記載:「禹生石紐,西夷人也」,而《尚書箋》中也曾有過記載:「夏,中國也。始自西夷,及於內地」。

文中的記載釋義很明顯,夏王朝起源於「西夷」,而不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這裡所說的「西夷」,很可能就是我們熟知的古埃及。

三、對比論證

「對比說」的出現,主要來源於《山海經》內一段神秘的記載。

《山海經》中,曾記載了這樣一段話:「大樂之野,夏後啟於此儛九代,乘兩龍,雲蓋三層。左手操翳,右手操環,佩玉璜」。

這段話的意思很明顯,是在描寫夏朝帝王夏啟的穿著打扮。作為一代帝王,夏啟座下有兩條龍拉的車,上方有三層的雲蓋。其左手拿著一種叫做「翳」的東西,右手拿著一個鐵環,並佩戴著名貴的玉璜。

從以上文字就能看出,夏啟的打扮很特殊,而他手中的物件更是奇特,這兩個奇怪的物件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法老手中的物品與《山海經》描述得非常相像,並且連文中提到的「玉璜」也完全類似。以上敘述也是證明夏朝就是埃及王朝之一的強有力證據。

由此我們也能看出,其實《山海經》並不是一部臆想類書籍,相反,在它的內容中,還有很多我們尚未探知的秘密。

雖然世界史上關於五千年前的文化幾乎沒有任何記載,留下的只有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但不可否認的是,《山海經》是一本包羅萬象的天書。

它囊獲文獻、地理、神話、奇幻等的研究價值,是華夏文明第一寶典,擁有著破解上古文明歷史的魔力,對我國乃至世界都有深遠影響。

它向我們勾勒出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廣袤奇異的上古神話史,更是一部距今四千多年的炎黃時代文明史,對我們了解先祖和史前文明有著不可比擬的價值。

所以我們也應該多看看《山海經》。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神話故事,也十分受專家學者的歡迎,是中學課本的常客,在現行的中學語文地理必學的《水經注》中,有數十處引用了《山海經》。

很多朋友想讀山海經,但是不知道什麼版本的更權威,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山海經》。

這本《山海經》全書,是原本未刪減版本,內容易懂好理解,這本書不僅有山海經原文,還進行了詳細的翻譯和注釋,內容十分通俗易懂。

可以說是了解山海經的最佳途徑,如果只是單一的白話文,反而沒有什麼樂趣,其中配圖也比較真實還原。是古籍中值得一讀的書。可以增加我們閱讀時的樂趣。包裝也非常的精緻,可以用來收藏,也比較是適合送人。

書中的插圖生動有趣,讓我們讀起來不枯燥,小孩子也可以看裡面的插畫了解山海經的故事。給孩子看了以後,不僅可以引起他與閱讀經典的興趣,還可以指導他自己經查閱相關故事以及資料的能力。

重點是它不僅僅是一本神話故事,他還記錄了古人天文、地理、神話、巫術、宗教、物產、民俗、醫藥、異國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堪稱中國古代的一部百科全書。

說不準你會對裡面的某個故事感興趣而去研究它,就算是沒有時間去研究,但是閒時在家讀讀上古文章也是非常好的,畢竟山海經裡面的珍奇異獸,神話故事等等都十分的有趣。而且還能夠帶著孩子學習國學經典。

全書價格也很划算,就一場電影票的錢,但是當你熟讀之後,不僅可以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消遣,或者是自己的興趣研究,還可以給家裡的小朋友講講中華文化傳統故事。

在科技發展到今天的地步,有些東西我們還要記住的,因為時至今日,我們其實真的還是停留於很多事物的表面而已。

這本書不僅可以給你帶來很多趣味,自己看完還可以講給孩子聽。

讓孩子一起感受山海經的魅力,這種故事,孩子也喜歡看,再加上裡面會搭配了豐富的插圖,大家都知道,孩子對於圖片是沒有抵抗力的,孩子聽著也趣味性十足,可以發展孩子的想像力。

正版書籍僅需79元,想看的小夥伴你們點擊下方商品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埃及文明與中國文明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就涉及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一本書《山海經》。對於這本上古奇書來說,不同的朝代用不同的視角去解讀。
  • 《山海經》鎮墓神獸陸吾是不是就是埃及的獅身人面像?
    只是希臘神話中的怪物怎麼跑到埃及來了,誰也說不清楚。斯芬克斯的神話最早出現於公元前二世紀到三世紀,這時候古希臘帝國正處於全盛時期,埃及當時也被納入了帝國版圖當中。這塊石碑側面證明了獅身人面像要遠早於大金字塔建造的事實。如果這位美國學者的結論成立,說明至少七千年前古埃及的文明就已經發展到相當先進的程度了。如此先進的文明必定會對周圍造成一定程度的輻射,不可能完全封閉跟外界毫無交流。
  • 誰說夏朝不存在,禹會諸侯之地早已發現
    有人說,夏朝不存在,是周朝虛構的一個朝代;也有人說,夏朝是西方來的,比如埃及遷徙來的,夏朝就是埃及。那麼,如果夏朝不存在,就不會有炎帝、黃帝、蚩尤,更不會有伏羲;如果說夏朝是埃及,那麼炎黃祖先,都是埃及人了。
  • 《山海經》到底是誰寫的?最有可能是大禹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相關內容在內的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不過我們現代人最關注的,恐怕還是《山海經》中對種種怪物的記載,諸如饕餮、窮奇等上古異獸,實在是讓人嘖嘖稱奇。
  • 山海經中有3個線索,都指向同一個地方
    大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方法,最後平息了水患。在歷史資料中曾記載,「大禹治水」是將天下分區域進行治理。大禹吸取了父親治水的教訓,改堵截為疏導,就是把洪水流向的地方開闢出一條水路來,讓洪水可以順流而下,而鑿開的這條水路的地方就是一個叫龍門的地方。
  • 《山海經》中大禹治的水,不是黃河而是尼羅河
    《山海經》記錄的都是古代神話故事,有些人把閱讀它當成一種娛樂,有些人則認為裡面記載了許多古代文明,很有學術研究價值。宮玉海教授有很多證據表明,古埃及文明是華夏文明的一部分,大禹很可能就是埃及法老,《山海經》中記載的大禹治水,也很可能治理的就是尼羅河!
  • 古埃及史及華夏上古史的教科書和工具書——《鷹蛇之夏·發現夏朝》讀後感
    (羅法老書中也提到從黃帝到大禹隔了930年,其間有7代王,每代得活133歲才能對應中國古籍記載的歷史)。上圖為那爾邁(Narmer)調色板,3100BC左右,開羅埃及博物館收藏,大禹像,「禹」字原象形一條魚和一隻鑿子,在左邊大人物臉前方。
  • 大禹為什麼要建立夏朝?
    也正是因為大禹治理黃河有功,舜就禪讓,讓大禹繼位。在帝舜三十三年的時候,把天子的位置傳給了大禹,大禹受到大家的擁戴,繼位之後,國號改為了夏,大禹就自然成為了夏朝時期的第一位天子。後來的人們都稱大禹為夏禹,大禹有著非常卓越的功績,在那個時期皇帝的位置都是給有能力的人做的,誰有能力誰就來當皇帝,這樣朝臣和百姓都會非常擁戴。
  • 《山海經》證明中國夏朝的主體是先越之民原因有三點
    《山海經》記載了良渚先越之民因洪水北遷中原的歷史事件,與20世紀80年代良渚文化遺址的考古發現得出的結論吻合,證明了建立中國第一王朝的主體為先越之民。這是先越之民傳統的祭祀方法,從夏代的帝禹、帝啟開始,到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直至現當代,都發現有記載越人及其後裔以鳥(雞)佔卜的史料,直到今天,在壯族巫祝手中搜集整理成書的《布洛陀經詩》、《雞卜辭》都是《山海經》的間接傳承。可見從古至今,雞卜的巫術傳統在創始人先越之民及其後裔當中代代相傳,從不間斷。夏朝臣民為先越之民由此可見一斑。
  • 誰說夏朝不存在?此國在商朝甲骨文中有記載,延續了1500多年
    那麼,商朝甲骨文中究竟沒有關於夏朝的內容?答案是確定的。雖然還沒考證出「夏」這個文字,但卻記載了夏朝的後裔,一個神秘的諸侯國——杞國。夏朝歷史杞國,就是典故「杞人憂天」的起源地。這個諸侯國從夏朝初期一直存在到東周晚期,歷經1500多年。據《山海經》和《史記》等古文獻記載,杞國在今河南杞縣一帶,由夏朝先祖大禹封立。
  • 《山海經》:往事越萬年,就成了神話
    #華夏文明#中國歷史,有文字記載應從夏朝開始算起夏朝的創建者是大禹,治理大洪水的傳奇英雄,在洪水滔天威脅下,讓人類文明延續逆天改命,粉絲遍布大地。而在更早以前,三皇五帝為中華文明打下了根基。三皇就是伏羲、燧人、神農,五帝指的是:黃帝、顓頊 、帝嚳、堯帝、舜帝。
  • 《山海經》裡記錄的開明獸,為何出現在金字塔雕塑上,有9個頭?
    《山海經》這本書中有很多文字,都配有它應有的圖片,就像我們現在小學生,看著圖片寫作文兒一樣。根據書中的記載,四海之中有很多陸地,崑崙南淵大約有二百多米深,開明獸就在那裡。在崑山的南邊,有一個非常深的溝,如果你看過非洲的地圖,就能夠知道,埃及金字塔向南看去,就是東非的大裂谷。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山海經中所記錄的崑崙山可能就是埃及金字塔。金字塔上面的雕像,正好是向東邊望去的。那麼這樣來看,書中所記錄的開明獸,就是金字塔上面的雕塑。
  • 羅布泊發現一條驚人的線索,山海經的記載不是神話傳說,而是真的
    正文我國歷史上流傳著很多神話傳說,同時也流傳著很多奇書,例如《山海經》。在很多人看來,山海經上記載的是神話式的傳說,沒有歷史的證據,那裡記載的都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甚至讓人感到奇怪的幻想,荒誕神幻。但是,隨著考古事業的發展,很多地方意外出土的文物和遺蹟都證實了山海經上記載的東西,很多東西都不是空穴來風。
  • 大禹竟然不是夏朝開創者?夏朝之前竟還有一個存在1600年的朝代!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事情,但是其實在夏商周之前,還有一個虞朝的存在,在《韓非子·顯學》明確記載:「虞夏二千餘歲」,《左傳》、《論語》、《史記》中均有記載,而且可以推斷出虞朝有很多帝王的存在,三皇五帝開始,黃帝傳位給了顓頊,然後傳給了帝嚳,然後就是堯舜禹。
  • 貴州大學教授直言:夏朝就是古印度,國內外的學者態度全都一邊倒
    一般來講,一個王朝的歷史除了本朝會有記載之外,取而代之的王朝也會編寫史記,不過就商朝出土的甲骨文來說,並沒有提到夏朝,夏朝的相關歷史都是西周、春秋戰國編著而成。商末時期,帝辛荒廢祭天,可以說推翻了整個神話,周武王伐紂也用了「不祭天」、「妲己誤國」一類的藉口,周人重禮,周王文又在先天八卦上創造了《易經》,《易經》和《山海經》成為了後世宗教構建神話的體系。
  • 中科大教授:我國夏朝就是古埃及。而國外百姓的評論讓人意外
    在我們的歷史當中,第一個朝代是夏朝,第二個朝代是商朝,然而在現在的考古挖掘當中卻沒有任何一個事件可以證明夏朝是真實的存在過。因此有人便開始質疑我國的夏朝真的存在嗎?中科大的教授提出了一個觀點,我國的夏朝是在古埃及,這個觀點正確嗎?
  • 歐洲機構懷疑腸出血性大腸桿菌來自埃及葫蘆巴種子
    據美國媒體報導,歐洲食品與疾病防控部門6月29日稱,他們懷疑在德國和法國爆發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其病菌可能是在2009年或2010年從埃及通過葫蘆巴種子傳入歐洲的。目前相關人員正在就此進行研究。歐洲疾病防控中心和歐洲食品安全當局發表的聯合報告說,他們正重點研究來自埃及的葫蘆巴種子,目前還不能確定葫蘆巴種子是否是大腸桿菌疫情爆發的主要原因。但報告強調,2009年或2010年歐洲從埃及進口的葫蘆巴種子與此次疫情似乎有關聯。報告認為,法國爆發的大腸桿菌疫情可能與2009年埃及葫蘆巴種子有關,而德國的疫情則可能與2010年埃及葫蘆巴種子有關。
  • 它是《山海經》中有名的美女神獸,世人對它的評價:祥瑞又殘暴
    01《山海經》是最早記載九尾狐的一部典籍,而且書中多次出現關於九尾狐的記載,比如:《山海經.南山經》中記載:又東三百裡,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護,有獸焉;其音如嬰兒,其狀如狐而九尾,能食人,食之不蠱。
  • 夏朝就是「下」朝,商朝就是「上」朝,那周朝呢?
    原標題:中華民族是來自「星星」的民族,從夏商周和漢族的命名就可看出!【引子】眾所周至,指南針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的原型來自司南,傳說黃帝發明過指南車。根據《尚書》記載,中國古人至少從堯時開始就對天文曆法有過具體的觀測,並把北鬥鬥柄的指向與四季和二十四節氣相對應。比如鬥柄指南,天下皆夏。直到現在,英文單詞的「南」South,依然有「夏」的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