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就是「下」朝,商朝就是「上」朝,那周朝呢?

2021-01-08 一堂國學

原標題:中華民族是來自「星星」的民族,從夏商周和漢族的命名就可看出!

【引子】眾所周至,指南針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的原型來自司南,傳說黃帝發明過指南車。根據《尚書》記載,中國古人至少從堯時開始就對天文曆法有過具體的觀測,並把北鬥鬥柄的指向與四季和二十四節氣相對應。比如鬥柄指南,天下皆夏。直到現在,英文單詞的「南」South,依然有「夏」的發音。

漢字是目前全球唯一從古至今流傳應用的文字,但許多司空見慣的漢字,其本意卻並不被知曉,就像《易經》,人人日用而不知。

俗話說,天文地理,最初的文字應該與天、自然、宇宙有關,比如八卦,就是八個卦象,上天垂象。而上古時期,有夏、商、周三個朝代,這三個朝代的命名與天有關,與星辰有關,與方位有關。

第一,夏,就是「下」。

傳說夏的開創者是大禹,大禹治水,根據《尚書·洪範五行》利有疏導的方式治理水患,人類得以從山上下來,進入平原和盆地生產生活,所以「夏」朝就是「下」朝,當時人們信奉的《易經》是神農炎帝發明的《連山易》。至今我們有俗語「北上南下」,所以夏朝的勢力範圍應該在南方,南方五行屬火,對應春夏秋冬四季中的第二個季節——夏季。

夏,中國之人也。——《說文》

夏的本義:古代漢民族自稱。

從造字法來看,夏是會意字。小篆字形,從頁,從臼,從攵。頁( xié),人頭。臼( jù),兩手,攵( suī),兩足。合起來象人形。

比如大禹治水的漢代畫像石形象。

甲骨文和金文的「夏」字都像是一個人觀察太陽,或者對太陽的祭拜,可見夏朝是對太陽崇拜的朝代,夏朝人通過對太陽等天體運行規律的觀察,發明了曆法,這一點很像傳說中的瑪雅人,農曆也被稱為《夏曆》。

這從自認為夏朝後裔的銀川西夏王陵金字塔和瑪雅金字塔的造型上也能看出,二者或許有著統一源頭。

距今約1000年的銀川西夏王陵金字塔

(說明:西夏祖先党項族(羌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遷居陝北。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西夏信仰「天」,祖先為羌族(炎帝神農氏),三苗後裔,崇拜火神、太陽神,最早有牛羊等有角動物圖騰,這與印度和埃及的圖騰崇拜很像)

距今1100年的墨西哥瑪雅金字塔

夏曆雖然在月份劃分上與瑪雅歷不同,但二者都屬於陰陽合曆——是朔望月、回歸年的有機統一。夏曆定節氣明了四季,定朔望以合天象,定冬至以至歲時,曆法年則採用以建寅月開始,即寅正(夏正),置閏月調和朔望月(白道)和回歸年(黃道)之間的差別。

夏曆,比如二十四節氣,以及擇日擇吉等秘術仍流傳至今。

第二,商,就是「上」。

公元前1600年,商湯帶領著商部落滅掉了夏朝。

《尚書.湯誓》說:「夏王(夏桀)率遏眾力,率割夏邑。有眾率怠弗協,曰『時日曷(hé何時)喪,予及汝皆(一作偕)亡。』」

用《尚書》的話說,夏朝的滅亡來自與夏王桀對百姓的壓榨,雖然夏桀自稱太陽,但老百姓仍然希望與這個毒日同歸於盡,由此也側面反映出,夏朝是崇拜太陽的民族,這與埃及和瑪雅文化很相似。

為什麼說,商朝就是「上」朝呢?

首先,從地理位置來看。

商朝都城在夏朝北部,我們說「北上南下」,也就是商(上)在夏(下)的上方。相傳商的始祖契曾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黃河流域的商地(今河南商丘),商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號,定都亳(今河南商丘)。

其次,從天文星宿來看。

商,本意是二十八星宿的商星,屬東方青龍星系,天蠍座,心宿二,是河南商丘一帶地區的分野星。

《左傳·昭公元年》記載:"昔高辛氏(帝嚳,黃帝曾孫)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幹戈,以相徵討。後帝不臧,遷 閼伯 於商丘,主辰, 商 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 實沉 於大夏,主參, 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

後來杜甫有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說的是「三皇五帝」的第三位皇——帝嚳有兩個兒子,誰也不服誰,經常爭鬥,於是帝嚳酒吧老大遷到河南商丘,對應天上「商星」的位置,這就是商朝名字的由來。

商星,位於二十八宿中的心宿二,也稱「大辰」、「大火」、「龍星」,是天蠍座的最亮星。

《宋史·天文志三》:「心宿三星,天之正位也。」

商朝定都「商丘」也有夏桀失天下民心,而商湯「天下歸心」的用意。

另外,「商人」、「交易」等與生意有關的詞彙也是來自商朝。

【周禮·天官·大宰】九職,六曰商賈,阜通貨賄。

【易經·兌卦】九四,商兌未寧。

【易經·復卦】商旅不行。

行商坐賈,商人擅長交易,貨通天下,是現在生意人的祖師爺。

商,從外知內也。——《說文》

商字的甲骨文和金文是上下結構,由上「舌」或「音」,下「內」組成,可見商字說明、介紹、廣告、營銷、推廣有關。

商,章字發音,成語「出口成章」,說明商人是擅長推銷、營銷的民族。

第三,周,就是「周天」、周而復始。

知周乎萬物。——【易經·繫辭】

周天下。——《禮記·月令》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者,武王伐紂,為了向天下昭示其合法性,將最高統治者定義為「天子」,天帝的兒子,代表天來統治天下黎民百姓,周人用《易經》治國,史稱《周易》,「周」,有天道循環,周而復始之意。

甲骨文、金文的「周」字為「圍攏造田」,與田地、農業有關,延伸為封建。

成語有滄海桑田,相傳周族的祖先后稷,又名棄,是農業始祖,他好耕農,相地之宜,善種穀物稼穡,民皆效法。堯聽說,舉為農師,舜曰:「棄,黎民始飢,爾后稷播時百穀。」封棄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

后稷被稱為「農業神」,類似炎帝神農氏的地位。

相關焦點

  • 周朝皇帝姓姬,那夏朝和商朝皇帝姓什麼?
    後周武王尊姜子牙為「師尚父」,統籌周國的軍事,最終,在姜子牙的輔佐下,周武王成功消滅商紂王,建立周朝。時至今日,姬姓雖然比較冷門,但尚有54萬。而商湯是子契的第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原是夏朝方國商國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輔助下陸續滅掉鄰近的葛國以及夏朝的方國韋、顧、昆吾等,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成為當時的強國,而後作《湯誓》,與桀大戰於鳴條,最終滅夏。經過三千諸侯大會,湯被推舉為天子,定都亳,定國號為「商」,成為商朝的開國君主。
  • 古人推崇儒家,為何效仿周朝,而不選擇更古老的夏朝和商朝
    漢朝時我國國力空前強大,不過漢朝期間也發生了改革事件,那便是王莽篡漢,在西漢末年,王莽掌握了大權,因此建立了新王朝,並且頒布了一系列的新政,王莽的新政完全是按照《周禮》來制定的,包括車服、禮儀、刑罰等,甚至連地名也是使用周朝的地名來命名,為何王莽會選擇周朝的禮制,而不選擇更為古老的夏朝和商朝呢
  • 重大發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不是夏朝!是有千年歷史的虞朝!
    中華曾經有一個虞朝《學術月刊》曾經刊登一篇文章<夏商周之前還有個虞朝>,說的就是史學家們對中國夏朝之前是否還有朝代的觀點。關於這個觀點,史學家們意見不一,而持還有朝代觀點的史學家稱:在夏朝前,中華還有一個朝代,那就是虞朝。
  • 《論語·為政篇》新解:商朝繼承夏朝禮儀制度,增減內容非常明顯
    孔子回答道:「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所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繼承商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將來由誰來繼承周朝的禮儀制度,就是一百代以後,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本章講的是禮的傳承特性。
  • 其實老祖宗沒有瞎編,比夏朝還早!
    儘管夏朝是否是國家還無從考證,但商朝已經確立了國家制度是無疑問的。目前可證明最早的朝代為夏朝,大約建立在公元前2070年。中華文化的源頭真的是在夏朝開端嗎?先來說說這個夏朝,大約建立在公元前2070年。中華文化的源頭真的是在夏朝開端嗎?其實不然,在中國的史書上還記載一個朝代,那就是——虞。
  • 商朝時期的朝歌和周朝的西岐在如今的什麼地方?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按照我們現在了解到的歷史,中國古代最早的國家出現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夏朝。不過在世界範圍內,因為我國在考古領域上缺少足夠的證據,對夏朝存在的真實性進行證明,所以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學者普遍認為,中華文明是從商朝開始出現的。
  • 大禹竟然不是夏朝開創者?夏朝之前竟還有一個存在1600年的朝代!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事情,但是其實在夏商周之前,還有一個虞朝的存在,在《韓非子·顯學》明確記載:「虞夏二千餘歲」,《左傳》、《論語》、《史記》中均有記載,而且可以推斷出虞朝有很多帝王的存在,三皇五帝開始,黃帝傳位給了顓頊,然後傳給了帝嚳,然後就是堯舜禹。
  • 八百年江山 周朝是如何取代商朝的?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王朝。周朝從崛起到興盛,歷經了無數的磨難。周朝的崛起,絕非僅僅的「武王伐紂」那麼簡單。周朝各代統治者,圖謀了600年,最終將商朝推翻。
  • 吸收夏、商亡國經驗,推行有效的統治制度,周朝得以綿延800載
    從現在學者研究的主要成就和相關觀點來看,夏朝作為中國進入國家政權的第一個王朝基本無疑,所存在爭議的地方就是,關於夏朝的文字資料尚且沒有發現,這使得夏朝並沒有根據真正國家出現的三大標誌上取得公認。而與夏朝稍早或者同時段的龍山文化,則基本上能夠體現出夏朝時期的文明特點,雖然完善的政治統治體制,尚未完全確立,但是卻已經存在了掌握世俗權力,和宗教權力的兩大政治體系,這成為商朝和周朝時期統治模式的雛形。
  • 「十三朝古都」是哪「十三朝」
    在與一名讀者交流時,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整天說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可到底是哪『十三朝』,我不太清楚。」  哪「十三朝」?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含武周時期)、後梁、後唐、後晉。  夏、商定都洛陽,大家沒什麼異議。
  • 夏朝只是叢林食人族部落?商朝是中華歷史上的第一個神創王朝
    遠古大洪水後神明上帝派神明玄鳥下凡創立商朝,玄鳥即是後世人們所熟悉的女神九天玄女。幾百年後商朝變得腐朽、殘暴不仁,於是上帝又派一些神明協助周武王創立了周朝(參見《隱藏的秘史:商朝是女神九天玄女創立的嗎?又是誰下令滅掉的?》),《詩經》中並沒有記載創立夏朝,也沒有夏朝的任何記錄,奇怪不?
  • 中國歷代都城-夏朝商朝(三)
    在這個報告裡,提出了夏朝的基本年代框架。夏朝自公元前2070年始,至公元前1600年終;夏啟立國,傳14代17王,至夏桀亡國。這個結論,一方面被國內不少主流教材和詞典引用,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受到一些國際學者的批評和質疑。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夏朝這個歷史年代,同時依然有人疑問:夏朝是否真的存在過?
  • 那個六千年前的虞朝,真的只是老祖宗們瞎編?
    目前可證明最早的朝代為夏朝,大約建立在公元前2070年。中華文化的源頭真的是在夏朝開端嗎?其實並不一定,目前能考證到最早的朝代為夏朝,但在不少史書上還記錄著一個比夏更早的朝代——虞。首先,我們一直稱自己為華夏,是否能夠這樣理解,夏指的是夏朝,華又是在夏之前的一個朝代。在《史記》中有這樣一句話:虞舜者,名曰重華。
  •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曾經有過許多的都城,其中偃師二里頭遺址夏墟,就是「夏朝」中晚期時期的都城—斟鄩(zhēn xún),其中《竹書紀年》就記載:「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   那這個時候就有人問了,既然「夏朝」的都城都發現了,為啥現在還有人不承認「夏朝」的存在呢?
  • 夏朝為什麼不被世界承認?中華文字演變史,證明夏朝是真實存在的
    我們小學時學的中華歷朝歷代周期表中,夏、商、周三代是我國歷史的開端,其實在國外有一些學者是不承認我國的夏朝的,一個重要的依據就是——沒有夏朝的文字記載、沒有出土過夏朝的文字,所以他們認為夏朝只是我們的一個傳說。但是作為一名華夏兒女我們都知道,商朝是有著成熟的文字記載的。
  • 夏、商、周三朝的都城到底是不是今日的西安呢?
    夏朝都城至今也沒有可以確認的考古發掘,因此連夏朝是否存在都飽受質疑,要知道我們中國的傳統稱呼就是「華夏民族」,「華夏」這兩個字有多種解釋,解釋為「光明之夏」也未嘗不可,但是夏朝都無法證明,我們豈不是太尷尬?直到50年代,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發現,至少我們可以基本確認,夏朝真實存在。
  • 盤點商朝5次遷都原因,歷史竟如此相似,此帝國也曾發生同樣的事
    因此夏朝就漸漸失去了他內部的凝聚力。就在夏朝逐漸衰落之際,居住證黃河下遊一代的商族部落開開漸漸崛起,在部落的傳奇領先成湯的帶領下,商族一舉消滅了苟且殘喘的夏王朝。還把夏朝最後一個皇帝--昏庸的夏桀給擒獲了。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結束了,一個新的紀元也正式開始了,就是商朝。
  • 幾十萬年前人都被發現,為何夏朝僅僅是四千年前,卻一直找不到?
    幾十萬年前的北京人都已經被發現了,夏朝為何遲遲找不到?幾十萬年前的遺蹟只需要判定年代,而夏的遺蹟要判定它是「夏」。現實是找到一些遺蹟,但不知道是不是夏(或者說西方不承認)。舉個例子,如果有個文明,蓋土房子,不打地基,屋頂蓋植物,那它完全可以什麼也留不下。
  • 周朝八百年的國祚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後世無法超越它呢?
    蒙學經典《三字經》在介紹周朝歷史時如是寫到。確實如此,周朝是延續時間最為久長的朝代。無論對比前代商王朝的500多年,還是對比後代宋朝的319年,唐朝的289年,亦或是明代的276年,周朝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除了商朝的國祚和周朝還比較接近,後代大一統王朝的國祚,其佼佼者連周朝的一半都比不上。那麼,周朝的「長壽秘訣」,又有哪些呢?
  • 外國人為什麼不承認夏朝?因為這4點原因!
    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由大禹建立的夏朝,歷史教科書也是這麼寫的。但是,西方歷史學家卻不承認中國曾經有過夏朝,認為這個朝代是後人杜撰的。那麼西方人為什麼不承認夏朝的存在呢?其實西方人的質疑也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