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推崇儒家,為何效仿周朝,而不選擇更古老的夏朝和商朝

2020-12-20 渾沌話齋

漢朝時我國國力空前強大,不過漢朝期間也發生了改革事件,那便是王莽篡漢,在西漢末年,王莽掌握了大權,因此建立了新王朝,並且頒布了一系列的新政,王莽的新政完全是按照《周禮》來制定的,包括車服、禮儀、刑罰等,甚至連地名也是使用周朝的地名來命名,為何王莽會選擇周朝的禮制,而不選擇更為古老的夏朝和商朝呢?

要說起這個事情,還得說說孔子,儒家思想創始人,仔細研讀了儒家思想之後能夠發現明顯的問題,那便是儒家的思想也是對周朝的禮制極為推崇,王莽對儒家的思想也是極為看重,可見要分析這個問題,還得從孔子創立儒家來看。

孔子提出的思想是克己復禮,《禮記》是儒家一部十分重要的經典,文中記錄了很多關於禮制方面的內容,並且還對夏朝及商朝的禮制進行了剖析,根據孔子的觀點,夏朝喜歡鬼神,這是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生產力底下,很多原始社會的形態還存在,夏朝的人給人一種愚笨的感覺,信鬼神而不信人,因此孔子放棄了夏朝的思想。

接下來是商朝,這個朝代的人也重視鬼神,忽略禮儀的作用,看重刑罰而輕視了獎賞,孔子對這個思想也是無法認同,因為這兩個朝代的思想都放棄了人的概念,原文的內容是這樣的:「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先祿而後威,先賞而後罰,親而不尊。其民之敝,惷而愚,喬而野,樸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恥。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其賞罰用爵列,親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慚,賊而蔽。」

而周朝卻不同,周朝更多關注的是人,這是社會最大的進步,在這基礎上,孔子提出了「仁」和「禮」的思想主張,針對春秋時的亂世,孔子也認為「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什麼說周朝的思想比夏朝及商朝更先進呢?從三個王朝的存在時間也能夠看出來,周朝存在了八百年,但是夏朝只存在了四百年,商朝存在了六百年,這便是最好的證據。

而孔子的儒家思想就更厲害了,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思想中,存在了兩千多年時間,或許有人會問了,在孔子之後,為何沒有人提出新的思想呢?這或許就需要歸功於秦始皇了,嬴政在統一六國之後,開始了焚書坑儒,百家思想只有儒家思想存留了下來,儒家思想在權力的促使之下,得到更加完善的拓展。

加之孔子天下門徒眾多,即便是改朝換代,孔子的儒家思想依然長期存在,最為重要的是,儒家思想在實踐之後,也確實得到了百姓的認可,也得到了統治者的認可,因此才能夠保留下來,但是還有一點需要說明,那便是周朝的禮制卻不能生搬硬套的,比如說王莽吧,王莽建立新的政權之後,雖說也來自儒家,但是卻完全使用了周朝制度,結果社會矛盾更加眼中,王朝很快就被推翻了,還有明朝的朱允炆,也是使用了周朝禮制,結果也是以失敗告終。

相關焦點

  • 周朝皇帝姓姬,那夏朝和商朝皇帝姓什麼?
    不窋晚年時,正處於夏朝政治衰敗時期,夏朝太康廢棄農官,不注重農事。不窋因而失去農官之職,於是逃奔到戎狄部族地區。不窋死後,他的兒子、公劉的父親鞠即位。鞠死後,公劉即位。公劉雖然處在戎狄地區,但繼續從事后稷的事業,致力於耕種,到處察看土地性能,因長武縣有三水相擁,風水極好,並在此落腳創建豳國部落;公劉死後,其子慶節即位,把國都建在豳地。
  • 八百年江山 周朝是如何取代商朝的?
    從思想上來說,周朝的禮樂制度又是儒家所吹捧的主要對象,儒家思想對古人之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年代久遠的關係,許多人對周朝之崛起不甚明了,以為突然之間的「武王伐紂」後,周王朝便結結實實的坐上了天下共主的位置。然而一個王朝之發展豈是如此容易?從崛起到興盛,周人歷經了無數的磨難。
  • 夏朝就是「下」朝,商朝就是「上」朝,那周朝呢?
    原標題:中華民族是來自「星星」的民族,從夏商周和漢族的命名就可看出!【引子】眾所周至,指南針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的原型來自司南,傳說黃帝發明過指南車。根據《尚書》記載,中國古人至少從堯時開始就對天文曆法有過具體的觀測,並把北鬥鬥柄的指向與四季和二十四節氣相對應。比如鬥柄指南,天下皆夏。直到現在,英文單詞的「南」South,依然有「夏」的發音。
  • 商朝時期的朝歌和周朝的西岐在如今的什麼地方?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按照我們現在了解到的歷史,中國古代最早的國家出現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夏朝。不過在世界範圍內,因為我國在考古領域上缺少足夠的證據,對夏朝存在的真實性進行證明,所以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學者普遍認為,中華文明是從商朝開始出現的。
  • 誰說夏朝不存在?此國在商朝甲骨文中有記載,延續了1500多年
    我國眾多史料和古文獻都記載,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可仍有一些考古愛好者,以商朝甲骨文中沒有出現「夏」字為依據,否認夏朝曾經存在的歷史。眾所周知,商朝甲骨文是我國迄今為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那麼,商朝甲骨文中究竟沒有關於夏朝的內容?答案是確定的。雖然還沒考證出「夏」這個文字,但卻記載了夏朝的後裔,一個神秘的諸侯國——杞國。
  • 外國人為什麼不承認夏朝?因為這4點原因!
    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由大禹建立的夏朝,歷史教科書也是這麼寫的。但是,西方歷史學家卻不承認中國曾經有過夏朝,認為這個朝代是後人杜撰的。那麼西方人為什麼不承認夏朝的存在呢?其實西方人的質疑也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 中國歷代都城-夏朝商朝(三)
    通過對歷史文獻、甲骨文和青銅器銘文的研究,對天文現象的研究,對考古遺址發現和墓葬發現的研究,以及運用碳14測年方法等,項目於2000年發布了研究報告。在這個報告裡,提出了夏朝的基本年代框架。夏朝自公元前2070年始,至公元前1600年終;夏啟立國,傳14代17王,至夏桀亡國。這個結論,一方面被國內不少主流教材和詞典引用,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受到一些國際學者的批評和質疑。
  • 夏朝遺址出土的5大文物,一件疑似穿越,一件是「真龍」
    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遺址,周朝有豐鎬遺址,商朝有殷墟遺址,那夏朝有什麼遺址呢?眾所周知,我國的歷史非常久遠,別說距今4000多年的夏朝遺址了,就連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大型古代遺址也發現了不少,如良渚遺址、紅山文明遺址、仰韶文化遺址,而夏朝的遺址則是二里頭遺址。
  • 「夏朝」為何在歷史上不被承認?具體原因是什麼?
    西方學者質疑夏朝是否存在。對於後世,人們幾乎都不了解夏朝,畢竟這個朝代距今已經有幾千年了。夏商周出現在四五千年前,今天,考古學已經很發達,但人們對夏商周的認識還很有限。"夏、商、周"常常連在一起,分別指夏、商、周三代。三個朝代中,人們最熟悉的是周朝。畢竟後來的小說《封神演義》對周朝有一定的描寫。
  • 商朝之後,「商」字為何沒再被用作國號?古人:改了,看著不舒服
    文/商學野 在現代考古界,西方學者對中國"夏代"的定義為"傳說神話",因為迄今為止中國未能發掘出證明夏朝存在的文字以及遺址。在重實證輕文獻的西方考古學當中,文字就是歷史的遺言,沒有文字,很難證明一個朝代的存在。
  • 夏朝得不到西方認可,到底是缺少了什麼?我們明明已經發現了遺址
    我們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之一,但在這個時候也有一些反對意見。這來自於我們國家和外國的認可。我們的文化是把夏朝加進我們國家的歷史,但迄今為止外國,尤其是西方國家,還沒有承認我們的夏朝。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好笑,認為我們國家的歷史和文化需要外國的認可。
  • 夏朝只是叢林食人族部落?商朝是中華歷史上的第一個神創王朝
    遠古大洪水後神明上帝派神明玄鳥下凡創立商朝,玄鳥即是後世人們所熟悉的女神九天玄女。幾百年後商朝變得腐朽、殘暴不仁,於是上帝又派一些神明協助周武王創立了周朝(參見《隱藏的秘史:商朝是女神九天玄女創立的嗎?又是誰下令滅掉的?》),《詩經》中並沒有記載創立夏朝,也沒有夏朝的任何記錄,奇怪不?
  • 夏朝的歷史和考古困境
    除了某些技術環節之外,正方和反方仍然是各說各話,全無任何思想交流可言,更不用說能夠說服對方了。這實在是有點悲哀的。最近一段時期來,我因為工作的原因,去了幾趟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趁工作之餘前往幾個博物館和研究機構,有幸和當地的研究人員就這一問題略作交流,結果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固有思想。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有了什麼驚人的新發現,獲得了什麼關鍵證據,而是方法問題。這場爭論的根源不在證據,而在方法,在思維模式。夏朝有無爭論的正反兩方都不應該為此承擔責任。
  •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那這個時候就有人問了,既然「夏朝」的都城都發現了,為啥現在還有人不承認「夏朝」的存在呢?  其實這就是很多人對考古判定認知的不足了,非常顯然我們已經證實了商朝的存在,那商朝之前中國肯定有人啊,黃河流域也肯定會有人生活啊?但是有人生活的痕跡就可以證明「夏朝」存在麼?在考古學上這並不成立。
  • 吸收夏、商亡國經驗,推行有效的統治制度,周朝得以綿延800載
    而與夏朝稍早或者同時段的龍山文化,則基本上能夠體現出夏朝時期的文明特點,雖然完善的政治統治體制,尚未完全確立,但是卻已經存在了掌握世俗權力,和宗教權力的兩大政治體系,這成為商朝和周朝時期統治模式的雛形。
  • 其實老祖宗沒有瞎編,比夏朝還早!
    儘管夏朝是否是國家還無從考證,但商朝已經確立了國家制度是無疑問的。目前可證明最早的朝代為夏朝,大約建立在公元前2070年。中華文化的源頭真的是在夏朝開端嗎?先來說說這個夏朝,大約建立在公元前2070年。中華文化的源頭真的是在夏朝開端嗎?其實不然,在中國的史書上還記載一個朝代,那就是——虞。
  • 秦始皇為何不燒毀《易經》?幸虧古人重視佔卜算命!
    我國歷史源遠流長,優秀傳統技藝和文明遺蹟數不勝數。不論是延續至今的傳統道德價值觀,還是衰落的祖國醫學,都曾是我國古代燦爛歷史文明的一部分。而在今天被認為是封建迷信的佔卜算命,同樣給後人留下了歷史的見證。換句話說,今天的國人還要感謝古人重視佔卜呢,甲骨文便是個最好的例子!
  • 「六經」是儒家的經典嗎?
    這其中,《易經》最為古老,其始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文字發明之前;後來的夏朝有夏易,商朝有商易,周朝有周易,班固說它「人更三聖,世歷三古」,這三聖指的是史前的伏羲,及周文王、孔子。《尚書》,傳說源自「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幾乎與《易經》一樣古老;但孔子高度懷疑高辛氏以前文獻的可靠性,所以只斷到堯帝時代,以《堯典》為首篇。
  • 《論語·為政篇》新解:商朝繼承夏朝禮儀制度,增減內容非常明顯
    孔子回答道:「商朝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所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繼承商朝的禮儀制度,所減少和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將來由誰來繼承周朝的禮儀制度,就是一百代以後,也是可以預先知道的。」本章講的是禮的傳承特性。
  • 中國史書對夏朝的記載連篇累牘,為何外國專家不願承認夏朝的存在
    夏朝,是中國史書中出現的第一個朝代,根據史書記載,夏朝一共存在了470餘年。夏朝的創始人是大禹的兒子啟,傳承了十幾代之後,末代帝王夏桀殘暴不仁,貪圖享樂,追求個人享受,殘害忠良,肆意揮霍國家財富,濫用民力,最終被新興的國家商朝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