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時我國國力空前強大,不過漢朝期間也發生了改革事件,那便是王莽篡漢,在西漢末年,王莽掌握了大權,因此建立了新王朝,並且頒布了一系列的新政,王莽的新政完全是按照《周禮》來制定的,包括車服、禮儀、刑罰等,甚至連地名也是使用周朝的地名來命名,為何王莽會選擇周朝的禮制,而不選擇更為古老的夏朝和商朝呢?
要說起這個事情,還得說說孔子,儒家思想創始人,仔細研讀了儒家思想之後能夠發現明顯的問題,那便是儒家的思想也是對周朝的禮制極為推崇,王莽對儒家的思想也是極為看重,可見要分析這個問題,還得從孔子創立儒家來看。
孔子提出的思想是克己復禮,《禮記》是儒家一部十分重要的經典,文中記錄了很多關於禮制方面的內容,並且還對夏朝及商朝的禮制進行了剖析,根據孔子的觀點,夏朝喜歡鬼神,這是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生產力底下,很多原始社會的形態還存在,夏朝的人給人一種愚笨的感覺,信鬼神而不信人,因此孔子放棄了夏朝的思想。
接下來是商朝,這個朝代的人也重視鬼神,忽略禮儀的作用,看重刑罰而輕視了獎賞,孔子對這個思想也是無法認同,因為這兩個朝代的思想都放棄了人的概念,原文的內容是這樣的:「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先祿而後威,先賞而後罰,親而不尊。其民之敝,惷而愚,喬而野,樸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恥。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其賞罰用爵列,親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慚,賊而蔽。」
而周朝卻不同,周朝更多關注的是人,這是社會最大的進步,在這基礎上,孔子提出了「仁」和「禮」的思想主張,針對春秋時的亂世,孔子也認為「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什麼說周朝的思想比夏朝及商朝更先進呢?從三個王朝的存在時間也能夠看出來,周朝存在了八百年,但是夏朝只存在了四百年,商朝存在了六百年,這便是最好的證據。
而孔子的儒家思想就更厲害了,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思想中,存在了兩千多年時間,或許有人會問了,在孔子之後,為何沒有人提出新的思想呢?這或許就需要歸功於秦始皇了,嬴政在統一六國之後,開始了焚書坑儒,百家思想只有儒家思想存留了下來,儒家思想在權力的促使之下,得到更加完善的拓展。
加之孔子天下門徒眾多,即便是改朝換代,孔子的儒家思想依然長期存在,最為重要的是,儒家思想在實踐之後,也確實得到了百姓的認可,也得到了統治者的認可,因此才能夠保留下來,但是還有一點需要說明,那便是周朝的禮制卻不能生搬硬套的,比如說王莽吧,王莽建立新的政權之後,雖說也來自儒家,但是卻完全使用了周朝制度,結果社會矛盾更加眼中,王朝很快就被推翻了,還有明朝的朱允炆,也是使用了周朝禮制,結果也是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