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諸侯究竟是從何時開始蔑視皇帝,藐視法度

2020-12-27 騰訊網

東漢末年,在十常侍之亂之後,又引發了歷史上有名的董卓之亂,一時間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諸侯爭霸,在最底層的老百姓們更是飽受戰亂之苦。如果說十常侍之亂是由於外戚集團和宦官集團之間的矛盾引發,導致皇帝大權旁落的。那麼,董卓之亂就是各路諸侯蔑視皇權,藐視法度的結果。

那麼,各路諸侯究竟是何時開始蔑視皇帝,藐視法度的呢?

了解過這段漢末歷史的人都會知道,在漢靈帝執政期間,發生了一起大規模的由農民組成的起義軍,史稱黃巾之亂。這場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以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而這場戰役的爆發,也預示著大漢王朝400年基業即將毀於一旦。

漢靈帝執政期間,漢靈帝荒淫無度,不理朝政,他倚信張讓、蹇碩等十常侍,任由其肆意妄為,霍亂朝政,作威作福。以致天下人心思亂,朝綱敗壞,君民離心。而另一方面對西羌戰爭持續數十年,兵役繁重,花費巨大,加之土地兼併現象嚴重,又逢大旱,百姓們更是苦不堪言,心生怨氣。

正在百姓們為生活的困苦憂慮時,太平道宗教組織出現了。張角等人藉此創立太平道,憑藉自身的醫術結合奇書《太平要術》上的內容,救助受苦的貧民百姓,並以宗教信仰的方式傳揚太平道,籠絡人心。很快,太平道在貧苦農民中樹立了威望,贏得了信任,一時間太平道的信眾多達數十萬。

而後,張角等人見時機成熟,於是開始大力宣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打算帶著幾十萬的信眾打著替天行道的旗幟推翻朝廷。正在太平道密謀起義時,張角門下有個叫唐周的信眾卻叛變了,向官府告密,所以張角等人不得不將計劃提前,向朝廷宣戰。因為起義軍為了區別敵我,都在頭上帶黃巾,因此也被稱為黃巾軍。

起初的黃巾軍並沒有引起漢靈帝的重視,可是沒想到黃巾軍們破毀官府,見到官吏就殺,才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漢靈帝才發現這太平道的影響力這麼大,連忙讓各個地方部署,準備迎戰,打擊黃巾軍。

可是局勢並沒有好轉,太平道人士眾多,來勢洶洶,朝廷一時間根本鎮壓不住。漢靈帝急了,這時太常劉焉向漢靈帝建議,可以將部分刺史改為州牧,由宗室或者信任的重臣擔任,這樣各個州牧擁有地方的軍政大權,方便其加強地方的兵力,以此來打擊黃巾軍。這個建議其實就是將中央軍權下放至地方,各個地方可以自主招兵,擴大兵力,剿滅黃巾軍。

而後,黃巾軍雖然被打敗了,但是漢室威信自此遭遇嚴重打擊,而中央軍權也就此虛空,地方軍擁兵自重,氣焰囂張,相互爭鬥割據,此時的皇權在地方軍隊的眼裡已經沒有一點威懾力。漢靈帝雖然還坐在皇位上,但是形同擺設。各路諸侯豪強開始蔑視皇帝,藐視法度。此時的天下表面上看起來是漢室的天下,但是其實自打黃巾起義之後,東漢王朝已經瀕臨滅亡了。

而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都要歸結於統治者的不作為和朝政的混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作為統治者不能勤政愛民,勵精圖治,遲早是會被人民推翻暴政的。而此時的漢靈帝還不知不覺,繼續他往日的作風,漢室大廈將傾,群雄紛爭的三國時代即將拉開序幕。

參考文獻:《三國志》

相關焦點

  • DPL職業聯賽5月18日揚帆起航 各路諸侯厲兵秣馬
    DPL職業聯賽5月18日揚帆起航 各路諸侯厲兵秣馬 DOTA2 DPL官方 ▪
  • 藐視造句和解釋_藐視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藐視(miǎo shì)。近義詞有:渺視,蔑視,鄙視,輕視。反義詞有:重視,尊敬,尊重。輕視。[魏巍《東方》:「光戰略上藐視敵人還不行,還要作到戰術上重視敵人。」]藐視參考例句:1、戰略是可以藐視敵人,戰術上必須重視敵人。2、客隊兵強馬壯,雄心勃勃,切不可藐視。
  • thumb nose: 藐視;嘲笑
    thumb nose: 藐視;嘲笑[ 2006-04-13 08:40 ]在逃42年的義大利頭號通緝犯、黑手黨教父貝爾納多·普羅文扎諾普羅文扎諾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在上世紀90年代黑手黨遭重創後,開始接管黑手黨老大職位, 長期以來一直藐視義大利當局。
  • 三國初期董卓亂政,廢立皇帝,是否是漢室滅亡的根本原因?
    看似這場前所未有的動亂皆是董卓而起,然而事實上究竟是如何呢?難道沒有董卓的出現,漢室便可以延續百年或是千年嗎?三國作為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個時代,很多人會將視野轉向曹操、劉備、諸葛亮等英雄豪傑身上,往往忽略三國亂世的開啟者董卓。若無董卓,英雄或許是壯志難酬,不過是遊走於鄉野,難以施展其才華的普通百姓或官吏罷了。
  • 漢朝最悲催的皇帝漢獻帝 最後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漢朝最悲催的皇帝漢獻帝 最後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間:2020-12-15 17:1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寫的憋屈!漢朝最悲催的皇帝漢獻帝 最後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劉協從出生開始就經歷各種挫折,能當上皇帝也是實屬不易,身在皇家,卻生逢亂世,在位期間做過幾家梟雄的傀儡,在寥落中隱忍偷生,他算是在所有皇帝中最無奈最倒黴的了。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   原標題:大寫的憋屈!
  • 古人究竟何時開始跪拜禮?朱元璋的一道命令,說明了真相!
    在螢屏上的古裝劇,大家都能看到,古人動不動就下跪,見皇帝要跪,見官員要跪,見上級要跪.......總之,無處不跪,無時不跪。   因此,很多人認為,跪拜禮這一惡習,是中國「古老有之」的一個傳統,也是中華文明的毒瘤之一。那麼,果真如此嗎?其實,大家都被騙了!
  • 「奉天子以令不臣」和「挾天子而令諸侯」有啥區別?難怪袁紹要輸
    在三國時期,最有名的兩句話,莫過於「奉天子以令不臣」和「挾天子而令諸侯」;這兩句話分別是曹操手下的謀士毛玠和袁紹手下的謀士沮授分別為他們的主公提出來的奪取天下的方案。那這兩句話究竟有什麼不同呢?挾天子以令諸侯指的是挾制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
  • 從《三國志》揭秘漢末究竟誰主沉浮,真正的諸侯王竟不是曹操?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各路諸侯風起雲湧,在這三國亂世之中,各路諸侯們都想著成為最強的諸侯王,以此一統三國。而這所有的諸侯勢力中,勢力最大的便是曹操了,統一了北方,橫掃妄圖入侵的外族,是最有實力統一三國的人。
  • 傳國玉璽:皇帝的「身份證」,最終下落如何呢?
    作為皇帝身份的象徵,傳國玉璽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改朝換代之際,新朝皇帝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統都會費盡心思地去得到傳國玉璽,因為只有得到玉璽才能證明自己是正兒八經的皇帝,是天選之子。那麼既然是皇帝身份的憑證,傳國玉璽究竟起於何時,最終下落又如何呢?
  • 實用英語表達:thumb nose 藐視 嘲笑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表達:thumb nose 藐視 嘲笑 2006-04-18 09:29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曾被貶成三國演義最大反派的曹操,究竟何時開始被「洗白」的?
    不過在最近幾年,曹操開始慢慢地從「反派」這個名號剝離出來,還獲得了不少喜歡曹老闆的追隨者,那麼究竟是何時開始,曹操就走上了「洗白之路」,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的呢?
  • 「一日三餐」,何時開始的!
    「一日三餐」的習俗,又是從何時開始的!有什麼說法嗎!「一日三餐」,世上最美的事,也是最幸福的事。目前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通行的做法都是「一日三餐」,富裕的地區如此,貧困的地區也是這樣。「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是一句最為普通不過的諺語,點明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在我國,一日三餐的習俗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 蜀國劉備,吳國孫權,魏國的開國皇帝居然不是曹操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在這裡人氣最高的有幾位,比如諸葛亮,關羽,曹操,趙雲,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曹操,都知道三國,蜀國劉備,吳國孫權,曹操卻不一樣,雖然他是魏武帝,但他卻不是魏國的開國皇帝,只是他死後給他的一個名號,而開國皇帝是他的兒子曹丕魏文帝。
  • 太子之位本不屬於他,卻成為大漢的皇帝,他究竟做了什麼
    太子之位本不屬於他,卻成為大漢的皇帝,他究竟做了什麼。說起劉邦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他建立了大漢王朝,可小編今天要說的是,劉邦的曾孫,劉徹,歷史上的漢武帝。漢武帝是劉啟和王美人所生之子,是劉啟的第九個兒子。
  • 只有五萬兵馬,為何要十八路諸侯一起討伐?
    皇帝昏庸無能,重用奸臣,殺害忠良。忠義之士報國無門,各路方勢力又蠢蠢欲動。董卓就是當時的一個大軍閥,殘暴血腥。仗著自己手握重兵,目中無人在朝堂之上更是排擠他人,殘害忠良。也正因為他的種種暴政,導致了民間百姓苦不堪言,同時也讓很多人對他產生了反叛之心。最終十八路諸侯結成聯盟,集體討伐董卓。
  • 漢朝初期為什麼有兩個皇帝,一個漢朝皇帝,一個南越國皇帝
    前言: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分崩離析,各路諸侯逐鹿中原。是漢高祖劉邦統一了天下,結束了天下的四分五裂,建立了西漢。那麼西漢初期為什麼會有兩個皇帝呢,一個漢朝皇帝,一個南越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去世:本以為趙佗只會是一個「王」,然而他卻活出了「皇帝」的感覺。並且趙佗還實實在在的稱了帝,當上了真正的皇帝。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逝世,劉邦的長子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
  • 《錦衣之下》忽略友情,輕視親情,蔑視愛情,是嚴世蕃失敗的原因
    嚴世蕃作為本劇最大的反派,最後倒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嚴世蕃之所以會失敗,主要是因為他忽略友情,輕視親情,蔑視愛情,低估了別人,高估了自己。藍青玄通過種種精心的策劃,成為了嘉靖皇帝身前的紅人,對藍青玄的突然崛起與得寵,老奸巨猾的嚴嵩是有所察覺的,也在私下裡提醒過嚴世蕃,可是嚴世蕃並不在意,他認為自己很了解嘉靖皇帝,認為皇帝寵幸道人不過都是一時之需,用完就扔了,威脅不到自己。
  • 古代封建社會從何時開始?史學家各種觀點缺乏一種令人折服的氣質
    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從何時開始?「封建」一詞為何由「本地貨」變成了「舶來品」?命於下國,封建厥福。——《詩經·商頌·殷武》「封建」一詞,本是正宗的本地貨。西周滅商後,便大規模地以封地連同百姓分賞王室子弟和功臣,諸侯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也有服從天子命令、定期朝貢、提供賦稅和力役、維護周室安全的責任,是中國古代皇帝分封諸侯的制度。從此「封建」一詞指一種政治制度,而不是一種社會形態,直到二十世紀初。
  • 三國中他明明被人稱為愚蠢的代名詞,為何自己卻敢自稱第一諸侯?
    本文由作者那彼岸花開創作,袁術為何敢自稱是第一諸侯。三國演義之中的諸侯可以說是不少的了,比較清楚的交代過這些諸侯的時候,就是十八路諸侯徵討董卓之時,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漢室的衰微,竟然造就出了這麼多的諸侯勢力,真是讓人震驚啊!
  • 回到三國當皇帝,魏國曹操最累,蜀國劉備次之,吳國孫權最爽
    如果讓你回到三國替換一個皇帝,魏國曹操,蜀國劉備,吳國孫權,你選哪個國家呢?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曹操或者劉備,但如果小編有這個機會的話,我定選孫權,為什麼呢?替換皇帝不是玩一場遊戲,我們需要分析一下曹操、劉備和孫權的一生經歷和當皇帝的處境,我們去替換皇帝,當然要換一個最舒服最爽的,不能替上去累死累活的,那太不划算了。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曹操。據說曹操本姓夏侯,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所以三國裡很多人罵曹操是宦官之後,最著名的就是陳琳寫的討賊檄文了,把曹操罵的一無是處。